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药与伪品荆三棱的鉴别



全 文 :乌药与伪品荆三棱的鉴别
吴大刚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  322100)
关键词: 乌药 ; 荆三棱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3) 05-0277-01
  乌药 L 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 sterm为常用中药 ,有温
肾散寒 ,顺气 ,止痛的功效。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以莎草科植物荆
三棱 Scirpus yagara Ohr ri根茎的切片充作乌药使用的情况。现
将其对比鉴别如下。
1 性状鉴别
1. 1 乌药 呈圆形或类圆形薄片 ,厚 0. 1~ 0. 2 mm;直径 1~ 3
cm。 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具密集的放射状理和年轮环纹 ,中
心颜色较深 ,有的边缘残留棕色栓皮层。周边黄棕色或灰棕色 ,栓
皮易与木部脱落 ,栓皮脱落处为淡黄棕色。 质轻而柔 ,易纵向掰
断。断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 ,粉性。气芳香 ,味微苦 ,辛 ,有清凉感。
1. 2 荆三棱 呈类圆形薄片 ,厚 0. 5~ 1. 5 mm ,直径 1~ 2 cm。切
面灰白色 ,有散在的灰褐色筋脉点。周边灰白色 ,偶有棕黑色至黑
褐色栓皮残痕。质轻略韧 ,较易掰断。断面略平坦 ,粉性。气微 ;味
淡 ,嚼之微辛、涩。
2 显微鉴别
2. 1 乌药 粉末黄白色 ,味微苦、辛 ,有清凉感。淀粉粒极多 ,单粒
类圆形 ,广卵形或矩圆形 ,直径 5~ 39 nm,脐点裂缝状 ,三叉状或
人字状 ;复粒由 2~ 4分粒组成 ;油细胞椭圆形或长圆形 ,内含黄
棕色油状物 ;木射线细胞类方形或类多角形 ,壁木化 ,纹孔及孔沟
明显 ;韧皮纤维长梭形 ,末端纯圆或稍尖 ,胞腔多狭细 ,孔沟不明
收稿日期: 2002-10-08; 修订日期: 2003-03-01
显 ,偶有胞腔内充满黄棕色油状物 ;木纤维多成束细长 ,有单斜纹
孔 ,孔沟稀疏。
2. 2 荆三棱 粉末灰白色 ,味淡 ,辛涩。 厚壁细胞呈长条形 ,类圆
形或长圆形 ,边缘多呈不规则波状凹凸 ,有的层纹明显 ,纹孔细
小 ,孔沟短而较稀疏 ,壁极厚者胞腔不明显 ;木化薄壁细胞呈类长
方形或椭圆形 ,细胞壁连珠状 ;薄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 ,有的
可见纹孔及孔沟 ;木纤维细长 ,末端渐尖 ,孔沟较稀疏 ;导管旁薄
壁细胞呈长条形 ,壁连珠状 ,纹孔明显。
3 理化鉴别
3. 1 乌药
3. 1. 1 荧光反应 取本品置紫外光灯 ( 365 nm)下观察 ,显污灰
色荧光。
3. 1. 2 紫外光谱 取本品粉末 0. 5 g ,加 50%乙醇 50 ml,超声处
理 30 min,过滤加 50%乙醇配成 1 mg /ml,以同批溶剂为空白对
照 ,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 ,λEtO Hmax 280 nm有吸收峰。
3. 2 荆三棱
3. 2. 1 荧光反应 取本品置紫外光灯 ( 365 mn)下观察 ,显粉黄
色荧光。
3. 2. 2 紫外光谱 取本品粉末 0. 5 g ,加 50%乙醇 50 ml,超声处
理 30 min,过滤加 50%乙醇配成 1 mg /ml,以同批溶剂为空白对
照 ,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 ,λEtO Hmax 274, 278, 283± 1 nm有吸
收峰。
收稿日期: 2002-11-01; 修订日期: 2003-03-25
几种常用中药的掺假鉴别
张旭葵
(辽宁省锦州市药品检验所  121001)
关键词: 半夏 /水半夏 ; 香附 /大香附 ; 佛手 /佛手瓜 ; 五加皮 /香加皮 ; 西洋参 /人参 ; 麦冬 /淡竹叶根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3) 05-0277-01
  笔者从事中药检验工作多年 ,近段时间发现了几种常用中药
的掺伪现象 ,现将正品及常见伪品的性状鉴别分述如下 ,以供参
考。
1 半夏中掺水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类球形或扁球形 ,有
的稍偏斜 ,直径 6~ 15 mm。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 ,上端中央处有
凹陷的茎痕。 周围有多数棕色凹点状须根痕 ,下端钝圆 ,较光滑。
断面类白色 ,味辛辣 ,麻舌而刺喉 ,有毒。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梨头尖的干燥块茎。 类椭圆形 ,
圆椎形或卵形 ,直径 5~ 15 mm ,高 8~ 30 mm。表面略具皱纹 ,上
端的凸起的叶痕或芽痕 ,有的下端略尖。 味辛辣 ,麻舌而刺喉 ,有
毒。
2 香附中掺大香附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多呈纺锤形 ,有的略弯
曲 ,长 2~ 2. 5 cm,直径 0. 3~ 1 cm。表面通常有环节 ,节上有的具
细毛须 ,细根直径约 0. 5 m m,气香 ,味微苦。
大香附为莎草科植物粗根茎莎草的干燥根茎。纺锤形或类圆
柱形 ,长 2~ 5 cm ,直径 0. 5~ 1. 5 cm,环节 6~ 12条 ,多者达 35
条 ,细根直径约 1 mm,气香 ,味苦微辛。
3 佛手中掺佛手瓜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长圆形的纵切片 ,形状
大小厚薄不一 ,有的呈锚状分枝 ,常皱缩或卷曲。 外表面橙黄 ,黄
绿或棕绿色 ,密布小凹点 (油室 )。内表面类白色 ,散有黄色点状或
纵横交错的维管束 ,质柔软 ,气芳香 ,味辛微辣 ,先甘后苦。
佛手瓜为葫芦科植物佛手瓜的干燥果实。 长圆形的纵切片 ,
多皱缩卷曲 ,上半部稍宽 ,顶端多裂为两瓣 ,但不呈指状分枝 ,外
·277·
LISHIZHEN MEDICIN E AND M 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3 VOL. 14 NO. 5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第 14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