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沙生针茅种子发芽试验
郭春秀1,姚 拓1,李发明2,王理德2,朱淑娟2,刘淑娟2,刘克彪2
(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 /中-美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
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沙生针茅( Stipa glareosa) 种子,测定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出苗率,
以探明影响沙生针茅种子萌发和播种出苗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 60℃蒸馏水浸泡种子 24 h,种子吸水
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 26. 3%,38. 0%和 32. 0% ; - 20℃、20℃低温变温处理 96 h,发芽率和发芽势
分别为 46%和 48% ;用 80 mg /L GA3水溶液浸泡种子 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 54%和 48% ;沙埋深
度会影响沙生针茅种子发芽和出苗,沙埋 0. 5 cm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埋深超过 2
cm的深度,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埋深 6 ~ 8 cm,随着沙埋深度增加,出苗率显著减少;当埋深 > 8 cm的
深度,沙生针茅出苗率为 0。
关键词:沙生针茅;温水浸泡;不同温度处理;盐胁迫;发芽率
中图分类号:S 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6)05-0087-07
收稿日期:2015-09-23;修回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国家地区基金项目(31560128;31160264;
31160116)资助
作者简介:郭春秀(1979-),女,甘肃民勤县人,助理研究
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荒漠生态及草地生
物多样性研究。
E-mail:guochunxiu0414@ 163. com
姚拓为通讯作者。
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是荒漠区多年生密丛
型禾本科(Gramineae)针茅属(Stipa)超旱生丛生禾
草;其地上部分为基生叶丰富的下繁草,叶片为细线
型;地下部分为须根较粗轫,具保水抗旱作用的“根
套”或称“沙套”,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抗旱性[1]。植
株生长早年或特别干旱的年份不抽茎结实[2]。沙生
针茅对干旱气候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耐高温、
耐强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沙埋和抗风沙的
特点,对保持当地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由于长期生长在沙质、砂砾质棕钙土地带,沙生针茅
在环境的适应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萌发早,
颖果无危害,各种牲畜均喜食,为荒漠草原地带优等
饲用植物,特别是冬季枯草能完整的保存,有抓膘
(早春)和保膘(冬季)作用,株丛低矮,最适于牧
羊,但具灌丛的沙生针茅草地则适于牧驼。有关沙
生针茅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是研究种子萌发特性
等方面[3]。鉴于此,通过分析沙生针茅种子适宜萌
发条件,筛选其最佳萌发条件,提高种子萌发率;并
开展育苗技术试验,为沙生针茅的驯化栽培以及深
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来源
于 2012 年 6 月在甘肃省民勤连古城国家自然保
护局沙地草地生态研究定位站附近自然分布的沙生针
茅植株上,采集其成熟的颖果(简称种子)。试验站地
理位置 N 38°2245″,E 103°16 48″,位于甘肃省民勤县
东南腾格里沙漠南缘,海拔 1 475 m。年平均气温为
6. 0 ~ 8. 5 ℃,年平均降水量为 110. 0 mm,并且集中在
7 ~ 9 月。采收后的种子用特制牛皮纸种子袋贮藏于
自然通风的室内备用。
1. 2 试验方法
有些禾本科植物种子通过干藏就可以解除休眠,
为了验证沙生针茅种子是否真真存在休眠现象,发芽
试验于 2013 年 6 月开始。
1. 2. 1 种子大小和重量 采用精度为 0. 001 的天平
78第 36 卷 第 6 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016 年
DOI:10.13817/j.cnki.cyycp.2016.06.016
测定种子的千粒质量,3 次重复,计算平均值。种子大
小用游标卡尺测量 20 粒种子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平
均值。
1. 2. 2 种子处理方法 (1)将种子置于烧杯分别用
30℃、40℃、50℃、60℃、70℃的蒸馏水各 500 mL 浸泡
种子,在室内常温(20℃)自然冷却,24 h 后捞出种子,
沥干水分;(2)低温处理,将种子置于冰柜和冰箱内
- 5℃、- 10℃、- 15℃、- 20℃、- 25℃环境中 96 h;
(3)赤霉素(GA3)处理,用酒精溶解 GA3,电子天平配
制 20、40、60、80、100 mg /L浓度 GA3水溶液 200 mL,分
别用不同浓度的 GA3水溶液浸泡种子 2 h;(4)沙埋处
理,采用破除种子非深度生理休眠常规方法,对种子进
行 4 周的低温(- 5℃)沙藏以打破休眠[4]。3 种方式
处理均以未处理的种子直接发芽作为对照。
1. 2. 3 萌发试验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方法,试验前
种子用 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10 min,后用蒸馏水冲
洗数遍,在培养皿中铺 3 层滤纸且用蒸馏水浸湿,然后
将种子整齐摆放在滤纸上,每个培养皿 50 粒种子,每
个处理 3 个重复。后将培养皿置于 25℃黑暗条件下,
湿度为 60%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培养,每天定时观测
记录发芽种子数,种子的萌发以胚根的出现为标志[5],
连续 3 d不再有种子萌发,结束发芽试验,并计算种子
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种子的萌发试验在 3 mL
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培养,并在试验中补充因蒸发而丧
失的水分。
发芽率 GR(%)=(正常萌发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
数)× 1. 00%
发芽势 GP(%)=(在发芽前 10 d 内正常萌发的
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数)× 100%
1. 3 数据处理
采用 SPASS 19. 0 和 Excel 2013 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种子大小和千粒质量
去芒的沙生针茅种子被坚硬的颖壳(内外稃)包
裹,为褐色,呈长条形或长棒状,长 8. 4 ~ 10. 7 mm,直
径 0. 48 ~ 0. 80 mm,芒脱落处截面呈圆形,近胚端有细
尖倒钩;脱去内外稃的种子呈深褐色,长度是 5. 06 ~
6. 17 mm,直径 0. 47 ~ 0. 75 mm;带稃的种子千粒质量
为 2. 05 g,单粒种子平均质量为(2. 0 ± 0. 05)mg。用
电子解剖镜解剖并照相(图 1)。
图 1 用立体显微镜(YYL -830E)拍摄沙生针茅种子照片
Fig. 1 S. glareosa seed by stereo microscope (YYL -830E)
注:左起,分别为带稃种子、去稃种子、沿腹沟纵切面、初萌发种子和萌发 48 h的种子
2. 2 不同处理对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的影响
2. 2. 1 热水浸泡处理 随着浸泡的水温升高,发芽率
逐渐升高,当蒸馏水温达到 60℃时,发芽率达到最大
值,当浸泡种子的水温超过 60℃时,种子发芽受到抑
制,发芽率也降低。用不同温度蒸馏水浸泡种子后,在
试验 2 ~ 4 d后出现种子发芽高峰期,60℃蒸馏水浸泡
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到 38% 和
32%,在试验的 2、3、4 d,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 CK 的
4. 5、5. 5、3. 5 倍,发芽第 10 d,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
分别是 CK的 4. 75 倍和 4 倍,用 70℃蒸馏水浸泡的种
子,发芽的第 10 d,其发芽率是 CK 的 4. 5 倍,发芽势
是 CK的 3. 25 倍(图 2,3)。
2. 2. 2 不同温度梯度对发芽率的影响 沙生针茅的
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在不同的温度环境表现出极
显著差异(P < 0. 01)(图 4)。从 5℃到 25℃随着温度
的增加,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出土率均显著
增加,其中在 25℃时,种子发芽率最高。从 25℃到
40℃随着温度的增加,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
出土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图 4,表 1)。
2. 2. 3 不同低温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各低温处理
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比 CK提高 20% ~ 30%,
其中 4℃层积 20 d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 43%。4℃
层积 10 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 CK和其他处理。
88 GRASSLAND AND TURF(2016) Vol. 36 No. 6
图 2 不同温度蒸馏水浸泡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
Fig. 2 Germination rate of S. glareosa seeds soaked
in distilled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 3 不同温度蒸馏水浸泡沙生针茅种子发芽势
Fig. 3 Potential germination rate of S. glareosa seeds
soaked in distilled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模拟沙生针茅种子自然状态下越冬环境,用不同低温
变温处理种子 (图 4,5),种子发芽的高峰期在 2 ~ 5
d,5 d后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发芽第 10 d,- 20℃低温
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达到 48%
和 46%,发芽率是 CK的 6 倍,发芽势是 CK 的 3. 5 倍
(图 6)。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低温变温处理的种子,种子发
图 4 不同温度梯度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
Fig. 4 Germination rate of S. glareosa seed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gradients
表 1 不同温度梯度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
Table 1 Germination rate of S. glareosa seed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gradients
分析结果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5℃ 0. 000 0 0. 000 00 0. 000 00
10℃ 9. 799 0 4. 973 91 1. 572 89
15℃ 10. 833 0 5. 455 10 1. 725 06
20℃ 14. 234 0 12. 952 34 4. 095 89
25℃ 25. 767 0 16. 017 57 5. 065 20
30℃ 8. 967 0 7. 001 06 2. 213 93
35℃ 0. 768 0 0. 315 76 0. 099 85
40℃ 0. 268 0 0. 345 99 0. 10 941
CK 6. 000 0 2. 828 43 0. 894 43
总数 8. 515 1 10. 741 48 1. 132 25
注:不同温度下萌发率的显著差异(P = 0. 000 < 0. 05)
图 5 不同低温处理种子发芽率
Fig. 5 Seed germina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low treatments
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降低,种子经低温变
温处理,其发芽率明显升高,在 - 20℃时,达到最大值,
超过 - 20℃,种子发芽率降低。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
化趋势相一致。
图 6 不同低温处理种子发芽势
Fig. 6 Seed germination potential of Stipa glareosa
under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98第 36 卷 第 6 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016 年
2. 2. 4 不同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率及幼苗出土率的
影响 不同的沙埋深度,沙生针茅种子的萌发率和幼
苗出土率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 < 0. 01)(图 6)。沙
埋在 0 ~ 2 cm,随着不同沙埋深度的增加,沙生针茅的
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其中
沙埋 0. 5 cm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在 2 ~
6 cm,随着沙埋深度的不断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
土率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6 ~ 8 cm 的深度,随着沙
埋深度的不断增加,幼苗出土率呈现显著减小趋势,不
到 20%(图 6)。
图 7 不同沙埋深度的沙生针茅种子在 21 d内
的幼苗出土率
Fig. 7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of seeds buried
in different depths in 21 days
注:8 cm的幼苗出土率为 0
为了检测未萌发种子的生理状态,试验用种子活
性来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在
沙层的表面,由于种子胚暴露在空气中,而且强烈的蒸
发又会造成种子水分缺乏而导致 30% ~ 40%的种子
进入休眠状态。在沙层的下面,大部分种子由于被沙
埋,而进入休眠状态。当埋深 2 ~ 6 cm时,种子休眠程
度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 <
0. 01)。在埋深 6 ~ 8 cm,种子的休眠率保持在 60%,
其中,有一部分种子由于没有萌发已经死亡。研究表
明,沙生针茅种子在沙层的表面的死亡率达到最高,为
42. 8%;埋深 1 ~ 2 cm 处的种子死亡率达到最低,为
15%;埋深 4 ~ 12 cm的种子死亡率为 30% ~35%。
不同沙埋深度对幼苗首次出土所需的时间影响显
著 (P < 0. 01)。埋深为 0. 5 cm时,幼苗首次出土所需
的时间最少,大约是 8 d。沙层表面的种子,幼苗首次
出土所需的时间显著大于 1 ~ 2 cm沙埋时幼苗出土所
需的时间。在 2 ~ 6 cm,沙埋越深,幼苗出土所需的时
间越长。
2. 2. 5 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用 GA3 处理种
子,种子发芽的高峰期集中于 2 ~ 8 d,发芽率越高,发
芽高峰期越延后。随着 GA3 浓度的增大,发芽率也逐
步升高,当 GA3 浓度达到 80 mg /L 时,发芽率达到最
高峰,而后随着 GA3 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呈现逐渐降
低趋势。在发芽的第 10 d,用 GA3 80 mg /L 处理的种
子,其发芽率是 CK 的 6. 75 倍,发芽势是 CK 的 6 倍,
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图 8,图 9)。
方差分析表明,用不同浓度 GA3 溶液处理的种
子,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存在显著差异。
图 8 不同 GA3浓度处理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
Fig. 8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s treated in
different GA3 concentrations
图 9 不同 GA3浓度处理沙生针茅
种子发芽率
Fig. 9 Germination potential of Stipa glareosa seed
treated in different GA3 concentrations
3 讨论
GA3 溶液不但可以提高种子内淀粉酶活性,而且
可以加快种子代谢活动,从而提高种子萌发能力[6 - 7]。
因此,研究中,随着 GA3 浓度的增加,沙生针茅种子发
芽率达到 80%时,之前或之后均有降低趋势。说明抑
制沙生针茅萌发的原因可能不是种子内部生理状态
所致。
09 GRASSLAND AND TURF(2016) Vol. 36 No. 6
低温层积使种子置身于湿冷环境中,可以软化种
皮,增加种子的通气透水性,并可以进一步促进种子的
萌发[8]。经低温、GA3溶液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
子发芽率。其中 80 mg /L GA3 溶液浸种的沙生针茅种
子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 54%,其次是 4℃低温处
理 20 d的种子萌发效果较好,种子萌发率达到 46%
(图 8)。
沙埋种子的萌发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然状
态下,春秋季结实的种子,随着冬季降雪,土壤的冻溶
交替,种子被大自然低温变温处理,会促进少部分种子
在春季的萌发,这和野外调查未发现夏秋季有沙生针
茅幼苗出土生长相一致。对于沙蒿属(Artemisia)的光
敏感种子来说,穿透沙层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
温度和盐分等综合因素调节着种子在不同沙层深度的
萌发[9 - 11]。在民勤干旱荒漠区流动覆沙地上,种子被
传播以后,除了部分被昆虫和鸟类等动物摄食外,还有
一些种子会沿着植物的枯枝落叶或者其他沉积物而积
累在沙层的表面,随着沙层的运动它们会被埋于不同
的深度[12]。研究表明,沙层深度影响沙生针茅种子萌
发。在 0 ~ 8 cm,随着沙层埋深的增加,种子萌发率就
越低(图 6)。根据野外观察,流动沙地的表层由于太
阳光照射造成的高温而使沙层表面迅速变干,所以很
难在沙层表面发现大量萌发的种子。在阴雨连绵的天
气中,沙层表面也会偶尔出现种子的高萌发率,但是在
沙层表面萌发的种子,其幼根却很难扎入沙层。这表
明种子需要浅层的沙埋处理,这样有助于增加种子与
周围土壤和沙子的的接触以提高相对湿度,对提高种
子萌发和幼苗成功定居提供可能性[13]。
沙埋深度对幼苗出土有很大的影响,在 0 ~ 6 cm
的深度,种子沙埋越深,则出苗率就越低;在 8 cm的深
度,幼苗萌发出土率为 0。而且,在沙层表面还有部分
幼苗不能萌发出土。例如,在沙埋 6 cm 以下的种子,
沙层表面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不到 20%。究其
原因是由于这些种子没有足够的能量破土长出地表。
之后,它们会在地表下死亡并且腐烂。有时种子的质
量和大小可能影响幼苗在沙层的不同深度出土[14]。
种子被沙埋越深,越多的种子进入强迫休眠状态。在
8 cm 深处,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均为 0(图
6)。通过对 6 种一年生沙丘植物萌发的观察结果表
明,即种子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强迫休眠的程度也增
加[15]。究其原因可能是土壤 O2 浓度含量较低和 CO2
浓度过高以及光照强度不足和土壤通气情况不良等能
够导致强迫休眠的发生[16]。沙生针茅种子在沙埋 8
cm深处是否部分或全部处于强迫休眠状态,尚需继续
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较深且深度不良的通气状
态是导致沙生针茅种子进入强迫休眠的主要原因之
一。对沙生针茅来说,土壤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会
形成长期的种子库,种子库的形成有利于物种的长期
生存,具有生态学方面的优势[17],并且在合适的土壤
深度,种子暴露在土壤表层具有萌发和长出幼苗的潜
能。研究表明,几种沙丘植物也具有这种现象如:新疆
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蒿属的几种植物在种子萌
发试验中也被观察到[18]。土壤种子库中,在同一时间
只有部分种子萌发和幼苗出现的现象,是由于沙层移
动的调节机制导致的,这与野外调查研究的结果一致。
在早期,沙生针茅的幼苗只发育出一条根。沙生
针茅种子萌发出的幼苗可能由于无后续的降水,或者
由于沙蚀的作用将幼苗的根暴露出地表,而使整个幼
苗受到干燥脱水的影响。干燥前幼根的湿润程度和干
燥时间的长短对沙生针茅幼苗的生长恢复有影响。干
燥时间越长,重新水合后,幼苗的恢复率就越低,在忍
耐干燥后,幼苗的恢复生长率就越低[19]。但是,在达
到耐干燥脱水的“极限点”之前,干燥的幼苗在遇到下
次雨水后具有重新恢复生长的能力。因此,沙生针茅
幼苗的存活率可能由于其耐干燥脱水能力而提高。沙
生针茅幼苗的耐干燥脱水能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
义。在民勤荒漠区沙生针茅的自然生境的流动沙地
上,降水的时间和降水量是不可预测的[20]。
4 结论
促进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的因素主要有:60℃蒸馏
水浸泡种子 24 h,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
到26. 3%,38%和 32%,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提高;低
温和 GA3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 80
mg /L GA3 溶液浸种的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达 54%,
其次是 4℃ 低温处理 20 d 萌发效果好,萌发率达
46%。沙埋深度影响沙生针茅种子发芽和出苗,沙埋
0. 5 cm处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
埋深超过 2 cm,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试验结果表
明,沙生针茅发芽 3 基温即最低温度是 10℃、最适温
度是 25℃、最高温度是 35℃(图 4)。
19第 36 卷 第 6 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016 年
参考文献:
[1] 王瑾,王垄.植物根系沙套的生态功能及其形成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9,133(2):88 - 92.
[2] 刘媖心.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110 - 113.
[3] 李发明,刘淑娟,张莹花,等.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
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
(31):47 - 52.
[4] 何学青,胡小文,王彦荣,等.羊草种子休眠机制及破除方
法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120 - 125.
[5] 邰建辉,王彦荣,陈谷.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
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草业学报,2008,17(3):105
- 110.
[6] 马红媛,两正伟,黄立华,等. 4 种外源激素处理对羊草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
26(2):69 - 73.
[7] 陈玉燕,李立芹. 3 种生长调节剂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
响[J].种子,2011,30(7):91 - 93.
[8] 翟辉,周军,刁春武.不同温度、时间层积处理对北美娥掌
楸种子萌发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5):17 -
19.
[9] Huang Z Y,Gutterman Y,Hu Z H,et al. Seed germination in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Ⅱ.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J].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001,25(2):239 -
246.
[10] Huang Z Y,Gutterman Y. Artemisia monosperma achene
germination in sand:effects of sand depth,sand /water con-
tent,cyanobacterial sand crust and temperature[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1998,38(1):27 - 43.
[11] Huang Z Y,Gutterman Y. Comparison of germination strate-
gies of Artemisia ordosica with its two congeners from des-
erts of China and IsraeI[J].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
(1):71 - 80.
[12] Maun M A. Adaptation of plants to burial in coastal sand
dunes[J].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11,76(5):713 -
738.
[13] 黄振英,董鸣,张淑敏.沙鞭(禾本科)种子在沙丘上的萌
发策略及幼苗的耐干燥特性[J]. 生态学报,2005,25
(2):298 - 303.
[14] Zhang J,Maun M A. Effect of partial removal of endosperm
on seedling sizes of Panicum virgatum and Agropyron psam-
mophilum[J]. Oikos,1989,56:250 - 255.
[15] Pemadasa M A,Lovell P H. Factors controlling germination
of some dune annuals[J]. Journal of Ecology,1975,63:41
- 59.
[16] Harper J L. Population Biology of Plants[M]. London:Aca-
demic Press,1977.
[17] 朱雅娟,董鸣,黄振英.沙埋和种子大小对固沙禾草沙鞭
的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29(5):730 - 739.
[18] Baskin J M,Baskin C C. Effect of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on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 of Cyperus inflexus. Ecology,
1982,63:248 - 252.
[19] Gutterman Y. Survival Strategies of Annual Desert Plants.
Adaptations of Desert Organisms[M]. Berlin:Springer-Ver-
lag,2002.
[20] Zhang X. Principles and optimal models for development of
Maowusu Sandy Grassland[J].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1994,18:1 - 16.
Test of seed germination of Stipa glareosa
GUO Chun-xiu1,YAO Tuo1,LI Fa-ming2,WANG Li-de2,ZHU Shu-juan2,
LIU Shu-juan2,LIU Ke-biao2
Abstract: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and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of Stipa glareosa under the treatments of light ex-
posing,water soaking,alternating temperature,soaking with gibberellic acid solution (GA3)and sand burial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potential rate of the seeds soaked with
60℃ distilled water for 24 hours were 26. 32%,38% and 32% respectively.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reached 46% un-
29 GRASSLAND AND TURF(2016) Vol. 36 No. 6
书
(1.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Ecosystem,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atacultur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Gansu Province /Sino-U. S. Centers
for Grazingland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Lanzhou 730070,China;2. Gansu Desert Control
Resesrch Institiute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Desertification and
Aeolian Sand Disaster Combating,Lanzhou 730070,China)
der - 20℃ /20℃ alternating temperature treatment for 96 hours.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was 54% under soaking treat-
ment with 80 mg /L GA3 solution for 24 hours. The rate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depended on sand
burial depth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when burial depth was 0. 5 cm.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rates
decreased when the burial depth exceeded 2 cm,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burial depth ranged from 6 to 8
cm,and decreased to 0 while the depth was over 8 cm.
Key words:Stipa glareosa;warm water soaking;different temperature processing;salt stress;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seed germination rate
新书介绍:《发展中世界的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
恢复力构建:交叉学科的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董世魁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 Karim-Aly Kassam 教授、法国农业科学院 Jean Franois Tourrand
研究员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Randall Boone教授合著的《Building Resilience of Human-Natural Systems of Pasto-
ralis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发展中世界的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恢
复力构建:交叉学科的视角》)一书近期由全球著名的 Springer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http:/ /www. springer. com /us /
book /9783319307305#about Book)。
本书利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介绍了全球草地畜牧业的现状、问题、挑战及可持续草地畜牧业的发展途径,通
过严谨的科学考证和深入的辩证分析,为全球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总结了草地畜牧业的起源、类型、结构及全球分布格局,阐明了全球不同地
区草地畜牧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重要性;第二,论述了因草地畜牧业的人文———自然耦合系统崩解而导致草地
牧业系统退化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全球草地畜牧业脆弱性评估分析的框架体系,为深入剖析世界各大牧业区人
文———自然耦合系统的变化和效应提供了方法论;第三,通过对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 20 多个案例的研究,总
结了全球范围内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崩解的经验教训,辨析了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第四,厘清了全球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恢复力构建的机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
的草地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模型,为全球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任继周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部探讨草地畜牧业
人文—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的专著。他们在全球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及生态恢复力等方面开展
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必将推动全球草地畜牧业规划和研究工作的更新与发展”。
此外,一些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草地畜牧业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也发表了书评。美国康奈尔大学自
然资源系国际教授 James Lassoie博士认为:该书为“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科学家、管理者和政府部
门提供了导航系统”。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系资深教授 Dennis Ojima博士的评论说:该书
“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视角去理解如何有效治理生态系统服务、改善土地管理实践、平衡政策和社会经济体制,以保
障全球草地牧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博士的书评指出:该书“极具思想
性、知识性、创新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值得自然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学生和
普通公众阅读、思考并付诸行动”。
该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草业科学、畜牧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
书。
(编辑部 供)
39第 36 卷 第 6 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016 年
DOI:10.13817/j.cnki.cyycp.2016.0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