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EDIBLE FUNGI食用菌 2009(1)
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又叫芭茅、东茅、大叶茅,禾本
科、芒属。 五节芒在我县荒山、林沿空地都有大量分布,面积大、
产量高,且多年生,易收割利用。 据检测,五节芒含灰分 9.42%,
粗纤维 55.1%,蛋白质 3.56%,磷 0.082%,钾 0.897%,钙 0.30%,
镁 0.10%,是优质的食用菌培养料[1]。 茶薪菇(Agrocybe aegevita)
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这几年,我县每年栽培量茶薪菇 600万袋以
上,产值 1 500万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为使山区
丰富的五节芒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增加农民收
入。笔者利用五节芒替代部分杂木屑栽培茶薪菇,取得了较好效
果。 现将利用五节芒栽培茶薪菇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茶薪菇 3 号菌株,由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提供。
1.2 培养基配方 五节芒,在 7 月份抽穗扬花时采收,这时
的五节芒较成熟,营养也较丰富。 采收后的五节芒晒干粉碎,
粒径成 4~5 mm 的草屑粉。 试验组: 五节芒粉 42%, 棉子壳
33%,麸皮 23%,轻质碳酸钙 1%,蔗糖 1%;料水比 1∶1.2,pH
值 7.2。
对照组:棉子壳 42%,杂木屑 33%,麸皮 23%,轻质碳酸
钙 1%,蔗糖 1%;料水比 1∶1.15,pH 值 7.2。
1.3 栽培方法 选用 38 cm×17 cm×0.045 cm 的高压聚丙烯
塑料菌袋,竖袋层架栽培。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方法和
出菇管理等同常规栽培。
1.4 试验观察内容 试验观察五节芒栽培茶薪菇菌丝生长
及产量、质量情况。
2 试验结果
2.1 五节芒培养基对茶薪菇菌丝长速的影响 试验结果详
见表 1。
试验组菌丝满袋为 45 d,每天菌丝平均长速 3.56 mm,对
照组平均菌丝满袋为 43 d,每天菌丝平均长速 3.72 mm。 对照
组菌丝满袋快于试验组 2 d。
2.2 茶薪菇产量 从表 2看出,试验组平均袋产量为 257.7 g,
生物学转化率平均为 66.1%,对照组平均袋产量为 263.1 g,生
物学转化率平均为 64.2%。从表 2 也看出,对照组平均袋产量
高于试验组 5.4 g,而生物学转化率又低于试验组 1.9%,可能
是试验组的五节芒草粉较泡松, 装袋不太容易装紧的原因造
成的。
2.3 五节芒栽培对茶薪菇品质的影响 五节芒栽培的茶薪
菇与杂木屑栽培的子实体朵形、菌盖色泽无明显差异,但口感
更清脆,品质更好。
3 小 结
3.1 五节芒栽培茶薪菇,具有一定的生产特点 从生产实际
情况看,试验组五节芒栽培茶薪菇与对照组比,具有出菇提早
和菌袋提前结束 5~7 d 及出菇产量比较集中在前期, 后期产
量较少,且菇朵较细;菌袋培养基出菇口一端菌丝萎缩退去较
快,在实际生产中要及时清理爬去这部分培养基“腐死”料,再
让其继续长下一潮菇,否则,会影响产量。同时,在出菇管理中
要注意水分的控制,若菌袋积水,培养基较容易腐烂,严重影
响产量。
3.2 五节芒适宜栽培茶薪菇, 达到了较高产量 试验表明,
五节芒营养丰富,完全可做茶薪菇培养基,且达到了栽培较高
产量, 生物学效率达 66.1%, 生物学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
1.9%。
3.3 五节芒资源丰富取材容易, 利用成本低 利用山区丰富
的五节芒替代部分杂木屑栽培茶薪菇,具有取材容易、省工、
省本、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食用菌生产走可持续
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好项目。
注:本试验得到三明市食用菌站高级农艺师、市拔尖人才刘叶高
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林占喜, 林 辉. 菌草学 (第二版)[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
[2] 黄年来. 18 种珍稀食用菌美味栽培[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五节芒栽培茶薪菇试验
丁明辉
(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农业服务中心, 354501)
收稿日期:2008-05-16
关键词 五节芒 茶薪菇 培养料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9)01-0024-01
表 1 五节芒培养基对茶薪菇菌丝长速的影响
组 别
菌丝生长速度/(mm·d-1) 平均生长速度
/(mm·d-1) 备 注1 2 3
试验组 3.55 3.63 3.51 3.56 菌袋培养基高
度 16 cm对照组 3.78 3.71 3.68 3.72
表 2 五节芒培养基对茶薪菇产量的影响
组 别
各重复产量/g 每袋
干料/g
袋平均
产量/g
生物学
转化率/% 备 注1 2 3
试验组 7 715 7 786 7 694 390 257.7 66.1 各组随机抽
测 30 袋对照组 7 947 7 877 7 855 410 263.1 64.2
更正:本刊 2008 年第 6 期“食用菌保鲜储藏过程营养和感官
品质研究”一文中,图 1,图 2 标注中空心符号均为对照处理。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