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溶液中各种因素 ,如温度、氢离子浓度、酶浓度、底物
浓度等都能显著地影响酶催化的反应速度 ,甚至使
酶失去催化能力。 这些因素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是
复杂的 ,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4. 2 酶对温度具有高度敏感性是酶最重要特性之
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由于温度的升高 ,使活化
分子数增多 ,酶促反应速度增大。 当升到某一温度
时 ,反应速度最大 ,这一温度称为“最适温度”。再升
高温度 ,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致使酶反应速度下降 ,
这样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迅速下降。在研究和应
用酶时都需要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
4. 3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是复杂的 ,它不但
影响酶的稳定性 ,而且还影响酶活性部位中重要基
团的解离状态酶- 底物复合物的解离状态以及底物
的解离状态 ,从而影响酶的反应速度。各种酶在一定
条件下都有它特定的最适 pH值 ,因此 ,最适 pH值
是酶的特性之一。
4. 4 中间络合物学说认为〔 8〕 ,在底物浓度很低时 ,
只有一部分酶能底物结合 ,溶液中还有多余的酶没
有与底物结合 ,因此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 ,也就有更
多的酶与底物结合 ,产物生成的速度也就加快。当底
物浓度比较高时 ,溶液中的酶全部与底物结合 ,没有
多余的酶 ,虽然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增加反应速度 ,
此时 ,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因此我们从反应的温度、 pH值、酶与底物浓度
之比等因素 ,来讨论酶促降解壳聚糖的最适宜反应
条件。如实验结果 ,不同类型酶对壳聚糖的催化反应
的最佳条件各不相同。
甲壳素是 N-乙酰 -D-葡萄糖胺以 β-1, 4-糖苷键
连接而成 ,壳聚糖是甲壳素部分脱乙酰化产物。本实
验所选用的四种非专一性水解酶 ,以内切方式作用
于 β -1, 4-糖苷键 ,发生分子长链的部分水解 ,生成一
系列甲壳低聚糖和乙酰氨基 (或氨基 )葡萄糖。水解
速度越快生成的分子链越多 ,溶液中总还原糖的浓
度越高。因此在一定时间内 ,测定溶液中的还原糖浓
度可判断水解反应的速度快慢。从实验结果看出胃
蛋白酶对壳聚糖的降解速度优于纤维素酶、脂肪酶、
溶菌酶 ,而且其酶促反应符合米氏动力学模式 ,为一
级反应动力学。对它们的降解产物 ,低聚壳聚糖的分
子量分布情况将作进一步测定分析。
参考文献
〔1〕Su zuki K. M ik ami T. Okaw a Y. et al. An titumor ef fect of h exa
- N - acetylchi toh exaose and chi toh exaose. Carboh ydrate Re-
search , 1986( 151)∶ 403~ 406.
〔2〕Kobayashi M . Watanabe T. Su zuiki S. Ef fect of N- acetylchi to-
hex aos e against获 Candida albicans infect ion of tumor - bearing
mice[ J] . M icrobiol Immunol. 1990, 34( 5)∶ 413.
〔3〕Muzzarelli R A A. Chi tos an- basaed dietary food [ J ] . Carbohy-
dr. Polym, 1996, 27( 9)∶ 309.
〔 4〕 Imoto T, Yagshi ta K. A simple activi ty measurem ent of
lysozyme. Ag r Boi l Chem, 1981, 35( 7)∶ 1154.
〔5〕周孙英 ,陈盛 ,余萍 .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 VoL( 18) , 2002( 4)∶ 64.
〔6〕周孙英 ,余萍 ,陈盛 .溶菌酶对壳聚糖降解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杂志 , 2002( 6)∶ 25.
〔7〕周孙英 ,余萍 ,陈盛 .脂肪酶催化壳聚糖降解的特性 ,福建医科大
学学报 , VoL( 36) , 2002( 3)∶ 302.
〔 8〕沈仁权 ,顾其敏主编 . 生物化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3, 12.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檀东飞 杜峥辉 吴若菁 林跃鑫 杨兆芬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 研究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 用正己烷对棘托竹荪进行常温和 70℃提取 ,抑菌试验采用牛津小杯法。结果
提取得率分别为 0. 57%和 0. 95%。提取物对受试菌均有抑制作用 ,桔青霉和啤酒酵母最敏感 ,黑曲霉次之 ,白色假丝酵母、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
杆菌稍差。 食物试验效果较好。 结论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是天然的微生物拮抗剂。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正己烷提取物 ;抑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3765(2003) -01-0061-03
Studies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Extract-
ed with N- hexane
TAN Dong -fei , DU Zheng -hui ,WU Ruo -jing , LIN Yue -xin , YANG Zhao -fen (Bioengineering College ,Fujian
·61·
Strai 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 l 15 No. 1 2003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antimicrobial ef fect of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ex t racted wi th n-
hexane.METHODS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had been ex t racted by n- hexane in ro om tempera ture( 20-
28℃ )a nd at 70℃ . Oxford cup method in antimicrobial activ ity test w as applied . RESULTS The ex t raction
ra te w ere 0. 57% and 0. 95% . Antimicrobial activi ty o f the ex t ractions had been preliminarily tested, the re-
sul ts showed tha t Penicill ium citrinum and Saccharomuces cerev isiae were the most sensi tiv e, nex t came As-
pergi llus nig er , and th en Escherichia coli ,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andicla albicans. Food tests o f the ex-
tractions had got g ood effect. CONCLUSION The ex t ractions a re na tural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KEY WORDS: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n- hexane ex t raction; antimicrobial activ ity
棘托竹荪 (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g ,
Zheng et Hu )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竹荪
属 ,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并与 1988年定名的新
种〔 1〕。 关于棘托竹荪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见于林玉
满的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2〕 ,檀东飞等的
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和乙酸乙酯提取物
的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3、 4、 5〕。 但棘托竹荪非极
性成分的抑菌作用未见报道。 本文报道棘托竹荪非
极性溶剂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试验 ,为棘托竹荪的
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棘托竹荪子实体干品购于福建古田。
1. 1. 2 受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 i ) ,啤酒酵母 ( Sac-
charomyces cerevisiae ) ,白色假丝酵母 (Candida albi-
cans ) ,黑曲霉 ( Aspergil lus niger ) ,桔青霉 (Penicill i-
um citrinum ) ,以上受试菌种由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
程学院微生物生化教研室提供。
1. 1. 3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查氏培养
基 ,沙氏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1. 1. 4 正己烷、乙醇、无水乙醚、吐温 - 80为 AR
或 CP。
1. 2 方法
1. 2. 1 提 取: 100. 00g 棘 托竹荪 干子实 体加
1000m L正己烷 ,组织捣碎机捣碎 2min,分别在 70℃
水浴回流 8h和常温 ( 20~ 28℃ )浸提 24h (不时摇
动 ) ,过滤 ,滤渣再分别加 700m L正己烷按原条件提
取 ,过滤 ,弃滤渣 ,分别合并滤液于 35~ 45℃减压薄
膜浓缩至恒重 ,置具塞试管充氮气- 18℃保存备用。
1. 2. 2 比旋光度〔α〕20D 测定: 无水乙醚溶解提取物 ,
用 WZZ- 1型自动旋光仪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
公司 )测定〔 6〕。
1. 2. 3 抑菌试验:用 10%乙醇+ 3%吐温 - 80水溶
液将提取物稀释成 4%的乳化液。抑菌试验采用牛津
小杯法。具体操作按文献 5进行。
1. 2. 4 食物防腐试验:用与抑菌试验同样的 4%提
取液进行 ,操作按文献 5进行。
2 结果
2. 1 提取物的部分物理指标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
取物的部分物理指标 (见表 1)。
表 1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的部分物理性质
提取液 颜色 状态 气味 比旋光度〔α〕20D 提取率 (% )
常温 淡黄色 油状 棘托竹荪香味 + 1. 61° 0. 57
70℃ 棕黄色 油状 棘托竹荪香味较淡 + 2. 59° 0. 95
2. 2 提取物的抑菌试验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
对几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 (见表 2)。
表 2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抑菌圈直径 /mm)
菌种 空白对照 试剂对照 常温提取物( 20- 28℃ ) 70℃提取物
桔青霉 . P. citr inum 8. 0 9. 3 21. 3 23. 0
黑曲霉 A . niger 8. 0 8. 0 16. 0 16. 3
啤酒酵母 S. cerevisiae 0 0 20. 5 23. 0
白色假丝酵母 C . albicans 0 0 13. 3 14. 0
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0 0 12. 5 15. 3
大肠杆菌 E . coli 0 0 11. 4 17. 0
从表 2可以看出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对桔
青霉和啤酒酵母抑制效果最好 ,黑曲霉次之 ,白色假
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稍差。 从提取温
度来看 , 70℃提取物比常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好。
2. 3 食物防腐试验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对几
种食物的防腐作用结果 (见表 3)。
·62·
海峡药学 2003年 第 15卷 第 1期
表 3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对食物的防腐效果
食物 时间 /h 空白对照 试剂对照 常温提取物 ( 20- 28℃ ) 70℃提取物
石膏水豆腐 24 酸味重 酸味较重 无酸味 无酸味
48 开始长霉 开始长霉 未长霉无酸味 未长霉无酸味
72 长满白色霉菌 ,味臭 长满白色霉菌 ,味臭 开始长霉 ,味变 开始长霉 ,味变
猪里脊肉 24 稍有胺味 无胺味 无胺味 无胺味
48 胺味较浓 稍有胺味 无胺味 无胺味
72 胺味浓 ,长蛆 胺味较浓 ,长蛆 稍有异味 ,不长蛆 稍有异味 ,不长蛆
阳春面 24 馊味 无馊味 无馊味 无馊味
48 霉味浓 ,长小霉菌落 霉味浓 ,长小霉菌落 稍有异味 ,无霉菌 稍有异味 ,无霉菌
72 长满杂菌有大量孢子 长满杂菌有大量孢子 稍有霉味 ,有霉点 有异味 ,无霉菌
干饭 24 无馊味 无馊味 无馊味 无馊味
48 霉味 ,霉点 稍有异味 ,红色菌落 无霉味 ,少量小黑点 无霉味 ,无菌落
72 长满杂菌有大量孢子 桔红色霉菌多 ,少量青霉 少量桔红色霉菌和黑点 少量白色霉菌和黑点
从表 3可知 ,棘托竹荪正己烷常温和 70℃提取
物都具有延缓食品腐败的功能。
3 讨论
本实验的抑菌试验结果与棘托竹荪挥发油的抑
菌效果一致 ,对青霉和啤酒酵母效果最好 ,曲霉次
之 ,白色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稍
差〔 3〕。 说明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与其挥发油很接近。与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提取物比
较 ,正己烷提取物对两种酵母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正
己烷 70℃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
效果与乙酸乙酯 80℃提取物相同 ,常温的比乙酸乙
酯稍差 ;对青霉和曲霉 ,正己烷提取物比乙酸乙酯提
取物差〔5〕。说明正己烷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
抑菌成分有一定差异。
从棘托竹荪挥发油、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
的总的抑菌效果看 ,对受试的三类菌都有抑制作用 ,
并且对青霉、曲霉、啤酒酵母等真菌效果好 ,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假丝酵母效果稍差 ,可
以看出棘托竹荪挥发性、弱极性和非极性的化学成
分中含有广谱抗菌成分 ,并且抗真菌成分较多。与谭
敬军的长裙竹荪乙酸乙酯、丙酮、乙醇提取物对细菌
有效〔 7〕而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效的结果比较 ,进一步
说明不同种的竹荪其脂溶性成分差异大。
从食物防腐试验结果看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
物对受试的蛋白质类和淀粉类食物都有防腐作用 ,
且常温与 70℃提取物的防腐效果差异不大。 与棘托
竹荪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防腐效果比 , 48小时以后对
淀粉类食品防腐效果及 72小时对石膏水豆腐和猪
里脊肉的防腐效果稍差。
本实验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含有的非极性有机物
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 ,可开发成天然防腐剂。关于其
抑菌的化学成分及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中国食用菌志 . 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1, 271.
〔2〕林玉满 ,余萍 ,刘艳如 . 棘托竹荪子实体水溶性多糖 DE2- 2的分
离纯化和鉴定 . 食用菌学报 , 2001, 8( 1)∶ 15~ 18.
〔3〕檀东飞 ,吴若菁 ,梁鸣等 . 棘托竹荪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
的研究 .菌物系统 , 2002, 21( 2)∶ 228~ 233.
〔4〕檀东飞 ,梁鸣 ,吴若菁等 . 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3, 15( 1)∶ 36~ 39.
〔5〕檀东飞 ,苏燕卿 ,吴若菁等 . 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
用研究 .海峡药学 , 2002, 14( 5)∶ 101~ 103.
〔6〕《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加工》编写组 .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加工 .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 1985, 160~ 162.
〔7〕谭敬军 ,胡亚平 ,吴晗晗 . 竹荪抑菌作用研究 .食品科学 , 2000,
21( 10)∶ 54~ 56.
中国药学会关于第十二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 20周年 ,定于 2003年 11月在广东中山市举行。 会议
主题:总结 20年来 ,我国药学史及本草学术研究 ,古籍文献的研究与辑复、近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品种理论的创立与应用、单味药药学史研究、
药物品种考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 本次会议还将 20年来反映药学史及本草学术研究发展水平的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作为中国药学会药
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 20周年纪念文集正式出版发行。 希望得到国内外广大医药学工作者、科学史、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热情
投稿。 同时要求本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积极推荐 20年来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有关征文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1、对于 20世纪中药学学科各个领域中 (包括西药与中药 )在我国所取得的重大进展的具体事件的回顾与评价 ;对涉及这些事件的人物、时
间、地点、书刊等的考证、介绍 ;根据上一世纪的发展状况 ,对药学学科 ,特别是我国传统药物学在新世纪里的发展前景及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
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 ,推进客观地前瞻与展望。
2、本草文献学及药学人物研究:包括对《神农本草经》以外的历代本草文献及其作者的研究。
3、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研究。
(下转第 94页 )
·63·
Strai 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 l 15 No. 1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