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 2011-05-09;2011-09-14修回
[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其它推广示范项目“金佛山方竹低产笋用林改造技术示范”[(2010)06]
[作者简介] 丁 波(1981-),男,工程师,博士,从事人工林稳定性和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及林业科技推广工作。E-mail:gs.bding@163.com
[文章编号]1001-3601(2011)10-0647-0175-04
金佛山方竹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
丁 波1,2,殷建强2,刘世农2,杨 成3,袁 政4,孔维勋5
(1.贵州大学 造林生态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25;2.贵州省林业厅,贵州 贵阳550001;3.贵州省台江县林业局,
贵州 台江556300;4.贵州省水城县林业局,贵州 水城553001;5.贵州省扎佐林场,贵州 修文550201)
[摘 要]为给金佛山方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丰产栽培技术、
出笋规律、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保鲜加工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金佛山方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金佛山方竹今后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研究进展;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monobombusa utilis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ING Bo1,2,YIN Jian-qiang2,LIU Shi-nong2,YANG Cheng3,YUAN Zheng4,KONG Wei-xun5
(1.Institute of Silviculture and Ecolog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2.Guizhou Forestry
Department,Guiyang,Guizhou550001;3.Taijiang Forestry Bureau,Taijiang,Guizhou556300;4.Shuicheng
Forestry Bureau,Shuicheng,Guizhou553001;5.Zhazuo Forest Farm,Xiuwen,Guizhou5502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utilis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from aspect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shoot
rules,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forest,pest control,harvesting,fresh-keep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utilis industrial development.Meanwhile,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utilis in the futur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himonobombusa utilis;research progres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金佛山方竹﹝Chimonobombusa utilis(Keng)
keng f.﹞是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方竹组的竹种,为
复轴混生型小径竹[1],是中国的特有种之一。金佛
山方竹是目前寒竹属中保存面积较大、自然分布类
型较丰富的竹种,同时是造纸、竹胶版竹器编织的好
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远销国内
外,有“竹类之冠”的美誉[2-4]。近年来,对其重视程
度越来越高,研究也日益增多,为此,笔者从形态特
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丰产栽培技术、出笋规
律、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新笋保鲜加工
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对金佛山方竹的研究
进展,以期为金佛山方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1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金佛山方竹竹秆有4个棱角,呈方形,地下茎为
复轴混生型[1],小乔木状独特竹类,秆高达5~8m,
径2~5cm,秆壁厚6mm;节间略呈四方形或圆筒
形,长20~25cm,幼时被白色刺毛,后脱落而略显
粗糙,秆环较平;箨环具宿存绒毛,中部以下各节具
发达刺状气生根;秆箨早落或迟落,短于节间;箨鞘
背面黄褐色,具灰白色圆斑,无毛,纵肋明显,两缘具
淡黄色纤毛,箨舌低矮,为1~1.2mm,略呈圆弧形;
箨片呈三角锥状,长约7mm,基部与箨鞘顶端无明
显关节。3分枝,枝节明显隆起,小枝具叶1~3片,
叶鞘光滑,叶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长
14~16cm,宽2~2.5cm,侧脉6~7对,花枝有正常
叶1~2枚[5]。花小枝基部覆以5枚一组由上往下
逐渐增大的苞片;小穗柄极短近无或顶生小穗具长
3~5mm的假柄;3颖,纵脉明显;小穗圆钝或微凹;
被3鳞;花丝细长,花药呈箭簇状;花柱极短,近
基部分裂为2,柱头羽毛状,子房卵状或圆柱状。颖
果,长10~15mm,直径6~8mm,果皮厚1.5~
2.5mm,似坚果状[5]。
1.2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金佛山方竹是西南地区特有种,在地理分布上
表现为水平范围窄、垂直方向宽[6-8]。主要沿大娄山
系,以四川的邻水、云南的彝良、贵州的道真、绥阳和
息峰为界,大致分布在北纬27°6′40″~30°22′42″和
东经104°3′38″~107°37′30″,中心分布区相对集中,
有3万余hm2,但表型差异大[6,9],绝大多数分布在
海拔1 400~2 200m的地区,在海拔1 400m以下的
地带少有分布,分布的最低海拔为1 250m,但极少,
方竹的长势和发笋率均差。方竹多分布在山区,特
贵州农业科学 2011,39(10):175~178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别是雨雾较多,湿度相对较大,气候比较寒冷的地
方[10]。金佛山方竹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砂岩、页
岩、紫色砂页岩及各类碳酸盐岩风化母质发育的酸
性或中性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湿润,
富含有机质的山地黄棕壤最好。浅薄多石、干燥贫
瘠的白云岩发育的石骨土则生长不良,常呈灌
丛[11],金佛山方竹通常与常绿落叶阔叶树混生,形
成混交复层林[5]。
1.3 出笋规律
金佛山方竹出笋始于9月上中旬,结束于11月
中下旬,历时60~70d[12],可达1.30枚/m2,不同径
级竹笋出笋以Ⅲ径级竹笋发笋量大,达6枚/m2,
Ⅱ、Ⅳ 级竹笋发笋量的相对比例为 20.87% 和
20.30%。发笋初期的不同径级发笋量变化大,以Ⅱ
径级竹笋多,但相对值变化不大。大径级竹笋总发
笋量大,相对值高,不同径级竹笋日最大发笋量出现
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地点不同发笋时间的长
短也有区别,云南镇雄比贵州桐梓发笋时间短10~
20d。金佛山方竹幼竹高生长与出笋期同步,地径
生长开始期与高生长同步,结束于10月上旬,历时
25~30d。幼竹日最高生长量可达18.02cm,地径
生长量可达0.11cm,成竹平均高可达500cm,地径
可达2.23cm[13]。金佛山方竹在1d内的生长过程
中还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出笋时间与退笋和成
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竹多则退笋少,成竹少、则
退笋多。退笋数量随出笋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增加,
金佛山方竹绝大多数退笋出现在出笋末期(10月28
日至11月12日),约15d,退笋数量占总退笋数的
69.44%[14]。
2 繁殖技术
2.1 实生苗繁殖
李明等曾报道[5],金佛山方竹1980年在金佛山
牵牛坪出现零星开花结实,重庆市原南川县金佛山
竹林经营管理所所长王必浓采集种子,在金佛山高
穴子育苗成功,这是迄今所知采用种子进行人工繁
育的首次成功范例。郑翼等[1,15-17]对金佛山方竹种
子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苗圃地选择海拔1 350m
左右,光照、排灌、交通运输及土质条件都较好的轮
作耕地。苗床制作宽1.0~1.2m,高15cm,步道20
~30cm,金佛山方竹种子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
熟,随采随播,种子消毒后进行播种[18],但是,不同
的消毒处理对金佛山方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
著[15]。种子播种量为12~15kg/667m2,采用条状
穴播,每穴播种4~5粒,种子播入穴中后覆土1~
1.5cm,以不见种子为宜,随即覆盖草或薄膜。金佛
山方竹在播种15d后开始出土,20~30d大量出土,
逐次揭去苗床覆盖物,35d后幼苗出齐,全部揭去覆
盖物,适时进行除草、保持土壤湿润和病虫害防治
等。当年 7 月份施第一次追肥,施尿素 5kg/
667m2,在雨后兑水稀释(1/150)进行喷洒,8~9月
份追第2次肥,施尿素6kg/667m2,复合肥10kg/
667m2,与细土混合,于雨后均匀施入播种带。金佛
山方竹苗木出圃前应充分灌水,待土壤稍干后再起
苗,为保证根系完整,成丛挖掘,不得分蔸,尽可能多
带宿土,每丛3~5株,金佛山方竹一年生幼苗地径
可达0.08~0.15cm,平均高12~16cm,但一年生
苗太嫩,生命力弱,出圃上山造林效果差。2年生金
佛山方竹苗地径可达0.3~0.6cm,平均高50~
60cm,出圃率在 90% 以上,出苗 8 000~9 000/
667m2[18]。金佛山苗木种子繁殖技术已经成熟,可
广泛用于大田育苗及推广应用。
2.2 分蘖繁殖
金佛山方竹实生苗具有较强的分蘖丛生特性,
在春季可将2年生苗木整丛挖起,根据竹丛大小和
长势,用剪刀从竹苗基部切开,按2~3株分为小丛,
按株行距25cm×30cm进行栽植。分株时尽量避
免或少伤分蘖芽和根系,移栽时采用ABT生根粉,
提高成活率。栽植深度稍深于原根际,不宜栽植过
深,栽紧压实,浇足定根水。分株苗生长1年后,每
丛又可以分蘖栽植。大苗出圃后,小苗可用同样的
方法继续再次分植移栽,连续4~5年,金佛山方竹
仍可保持较好的分蘖性能[16]。
3 丰产栽培技术
3.1 植苗造林
造林地应选择海拔1 000m以上,土壤为山地黄
壤或黄棕壤,土质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
肥能力较强的地块作造林地[5,15]。一般按环山水平
带状清理造林地,砍除草本植物和低矮过密的木本
植物。整地应在头年秋冬进行,最好采用块状整地,
然后按窝距2m×2m,植穴规格为60cm×60cm×
40cm。施入基肥,然后将表土碎细填入下层,回土
略高于地表[1,5]。栽植时以定植点为中心,做到“根
舒、浅栽、紧围、成弧形”,即要使竹根放在穴内十分
平展适宜[1],目前大面积的植苗造林成活率达90%
以上[15]。
3.2 母竹移栽
据秦继红[19]研究,母竹年龄直接影响移栽成活
率,苗龄为1年生和2年生母竹移栽成活率较高,3
年生母竹移栽成活率次之。不同方式移栽时,以截
干移栽成活率最高,整株移栽次之,埋鞭不易成活。
而且移栽金佛山方竹成活率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十分
显著。海拔越高,成活率越高,海拔越低,成活率越
低,基本上呈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海拔
1 900m的柏芷山除严冬外,几乎每月都可移栽方
竹,金佛山方竹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大面积
栽培不提倡使用母竹移栽。
4 低产林改造技术
金佛山方竹喜荫、耐湿支撑力弱,需上层乔木保
·671·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2011,39卷
护,所以要保留上层少量的乔木来遮阳、保湿,应均
匀留取乔木20~30株/667m2[3,20]。根据密度和海
拔,金佛山方竹林可划分成6种类型[21],为低产林
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李曙明等[3]针对林分立竹度
不同的特点,提出以下低改技术:对大于10 000株/
667m2的竹林,在3~5a内完成林分疏伐;对6 000
~8 000株/667m2林分,2~3a内完成林分疏伐;对
小于6 000株/667m2林分,1~2a内完成林分疏伐。
间伐时间为每年的4~7月。疏伐是砍小竹留大竹,
砍去密集的留取稀疏的,最终保留3 000~4 000株/
667m2为宜,间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稳定增大。从
1995年的0.922 6cm增至1999年的1.186 5cm,增
长率达28.60%。蓄留母竹的平均胸径由1996年
的0.913 4cm增至1999年的1.231 8cm,增长率达
34.86%。高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林分改造向良
性化方向发展[22]。合理施肥是提高方竹林笋产量
的重要途径。李曙明等设置了N、P、K不同组合施
肥试验,得出3 500株/667m2的方竹笋用林合理施
肥量配比为:N3P3K[3,23]2 ;同时,对2a、1a方竹覆盖
糠壳进行了研究,连续2a覆盖10cm厚糠壳的竹林
笋产量增加最高,20cm 覆盖度的毛笋增产率为
35.81%,10cm 覆盖度的毛笋增产率为39.87%。
低改4a后使方竹笋产量由年均8~15kg/667m2增
至改造后年均62kg/667m2,方竹径级逐年增长率
达28.6%,竹林均高增长率达20.4%[3]。
5 病虫害防治
金佛山方竹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法进行,以下主要介绍化学治理的方法。金佛
山方竹的病害主要有竹丛枝病、竹煤污病、竹赤团子
病、竹黑痣病、竹黑粉病和竹秆锈病等对于这几种病
害,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抚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
林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24]。竹丛枝病和竹黑
痣病时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防治,竹煤污病应以消灭
蚜虫为主,竹赤团子病和竹秆锈病发病时喷洒石硫
合剂进行防治[25]。
金佛山方竹的虫害主要有刚竹毒蛾、竹长囊虫、
竹大象虫、竹织叶野螟、黄脊竹蝗和竹蚜虫等。刚竹
毒蛾的可用80%敌敌畏乳油或2.5%溴氰菊脂乳油
0.2%溶液喷洒竹秆;竹长囊虫喜危害新采伐的竹
材,冬季适时伐砍竹,可减轻竹林受害;竹织叶野螟
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可喷施90%敌百虫
0.2%溶液或50%敌敌畏0.1%溶液毒杀,另外,还
可施放烟雾剂灭杀,每667m2用敌敌畏烟雾剂20~
30kg;黄脊竹蝗跳蛹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
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667m2用药20~30kg,或用
80%敌敌畏乳剂0.1%~0.5%溶液喷洒,在跳蛹上
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每
667m2用10~15kg。竹蚜虫通过降低立竹密度,使
之通风透光,减少虫口密度,发生初期用40%氧化
乐果乳油0.06%~0.1%溶液连续喷雾2~3次[25]。
6 采收及保鲜加工技术
根据方竹笋的出笋规律,采收时间应为9月中
旬至10月上旬,采笋时应遵循“五不采”原则,即不
采见根笋、不采鸳鸯笋、不采草根笋、不采走边笋和
不采摇头笋。雨后出笋快而多,一般雨后的3~4d
内为采笋的最佳时机。小竹笋的采收相对于大竹笋
而言简单得多,方竹地下径为复轴型,竹竿散生,地
下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cm以内,在竹笋出
土后笋长达到15~20cm时可进行竹笋采收,挖取
时,只要在笋的基部挖去5cm 左右泥土,折断即
可[26]。
保鲜笋的加工:1)剥去笋壳,按大小分成若干
等级,立即放入自来水中清洗干净;2)烧水至沸
腾,将笋放入沸水中,水面浸过竹笋,煮沸后,再煮
20~60min,以笋热为度,水与笋的比例为1∶1.5;
3)将袋子洗净,用沸水冲洗数次待用,然后按笋的
大小分级迅速进行装袋、称量。一般装至离袋口
5cm;4)笋装入袋后,先加入浓度800mg/L的山梨
酸钾,再加入沸水至袋口2/3处,然后加入浓度为
3 500mg/L的乳酸和浓度为17.50mg/L 的柠檬
酸,再加入沸水浸没竹笋,至离袋口2cm为止。保
证保鲜剂的比例和投放先后顺序是保鲜效果的关
键,加水不能外溢,又要保证水浸没竹笋;5)水加
满后,立即进行密封摇匀,检查是否漏水、漏气,保鲜
笋应置于阴凉避光处贮藏,防止阳光直射[26]。
7 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发展探讨
金佛山方竹作为优良的笋用竹种,其生长快,繁
殖容易,经济价值高。是目前地球上寒竹属中保存
较好、森林类型较丰富,面积最大的方竹林[27]。尤
其是高海拔地区资源较多,劳动力丰富,适宜基地产
业化发展的土地资源多。加快金佛山方竹的产业化
发展,提高这些地区林农增收致富创造良好的条件,
今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建
设。
1)开展优良种源的筛选,培育金佛山方竹良种
苗,为高产、稳产栽培打下基础。加强金佛山方竹的
综合开发利用研究。首先,筛选优良种源,确保选用
最适条件的种源;其次,选择优良的母竹造林,以确
保造竹速生丰产;其三,大力开展配方施肥,提高产
品质量和产量。根据金佛山方竹可作为笋用竹、生
态竹、观赏竹以及加工成具有保健作用的竹汁等用
途,可进行笋用和生态林竹林基地的建设,为金佛山
方竹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资源基础。
2)开发竹笋系列产品、笋保鲜及深加工研究,
提高质量,创立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金
佛山方竹的附加值。
3)积极推进低产林改造,提高金佛山方竹的产
·771· 第10期 丁 波 等 金佛山方竹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
量,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大娄山沿线有成片金佛山
方竹分布,面积达3.33万hm2[27],低效林面积占
80%左右。据李曙明等研究,低改4a后方竹笋产
量由年均8~15kg/667m2增至改造后年均62kg/
667m2;方竹径级逐年增大,增长率达28.6%;竹林
均高增长率20.4%[3]。如果80%的低产林都进行
改造,每年可增产方竹笋1 878.12~2 157.84万kg。
以2.5元/kg计算,每年可增收4 695.3~5 394.6万
元,大大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
4)深化资源培育,大力开展集约经营、定向培
育研究,确保建设效益。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资源培育上,大力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
确保产品优质和无公害生产。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单
位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运用科研院所的技术成
果。
5)金佛山方竹的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完全形成,
应迅速扩大基地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当前,主要
是缺乏一个集资金、技术、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于一
体的龙头企业带动。各级政府政策及财政资金支持
力度不够。因此,建立以“公司+农户”或“工厂+农
户”或“工厂+公司+农户”等形式的运行模式,使金
佛山方竹生产走上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
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真正
实现生产基地化、品种良种化、栽培组合最优化、生
产流程全程无公害化、经营方式集约化和产品标准
化。
[参 考 文 献]
[1] 郑 翼,罗吉斌.金佛山方竹育苗与造竹技术[J].林
业科技开发,2008,22(3):115-116.
[2] 刘世农,张 喜,李曙明,等.金佛山方竹次生林类型
与经营措施[J].贵州林业科技,2005(4):41-44.
[3] 李曙明,张佐玉,杜 凌,等.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
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8(5):20-22.
[4] 李 淼,朱元芳,骆 晖.高海拔山区可大力发展方竹
[J].林业实用技术,2006,(6):15-16.
[5] 李 明,陈代世.金佛山方竹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
重庆林业科技,2007(1):38-41.
[6] 张 喜,张佐玉,任朝晖,等.生态因素和乔木层结构
对金佛山方竹林质量的影响[J].贵州林业科技,
2001,29(4):9-18.
[7] 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82-
114.
[8] 周政贤.贵州森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2.
[9] 李永康,兰开敏.贵州植物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
版社,1982.
[10] 傅文举.桐梓县金佛山方竹资源概况及发展措施[J].
贵州林业科技,1999,27(3):62-64.
[11] 张 弘,秦继红.桐梓县的金佛山方竹[J].贵州林业
科技,1989,17(3):17-21.
[12] 张 喜,张佐玉,徐来福,等.金佛山方竹竹笋幼竹生
长节律[J].竹子研究汇刊,1998,19(1):53-59.
[13] 綦山丁,张 喜,张佐玉.金佛山方竹出笋规律的初步
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7,25(3):18-24.
[14] 郑 艳,董文渊,付建生,等.金佛山方竹无性系种群
生长规律的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7,5(1):27-
30.
[15] 马建伦,黄 军,孙 容.金佛山方竹人工繁育及造林
试验研究[J].重庆林业科技,2005(3):22-24.
[16] 陈永锋.金佛山方竹的育苗技术[J].世界竹藤研究,
2008,6(4):24-26.
[17] 易思荣,申明亮,黄 娅,等.喀斯特地区金佛山方竹
人工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J].世界竹藤通讯,2009,7
(2):25-27.
[18] 郑先蓉,仇德昌,文级强.金佛山方竹种子育苗技术初
探[J].种子,2007,26(7):108-109.
[19] 秦继红.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成活率研究[J].贵州农
业科学,2000,28(4):46-47.
[20] 傅文举.金佛山方竹残次林改造产量分析[J].贵州林
业科技,2000,28(4):37-40.
[21] 喻理飞.贵州桶梓柏菁自然保护区金佛山方竹林类型
[J].竹子研究汇刊,1990,9(1):38-42.
[22] 张佐玉,张 喜,任朝辉,等.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改造
技术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0(3):13-16.
[23] 丁 波,李曙明,杜 凌,等.金佛山方竹氮磷钾正交
优化试验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2009(8):26-27.
[24] 薛晓霞,涂华芬,王华虎.金佛山方竹病虫种类及综合
治理方法[J].遵义科技,2004(4):39-40.
[25] 易思荣,申明亮,黄 娅,等.金佛山方竹病虫害调查
及防治技术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9,7(1):42-
45.
[26] 廖 雄.贵州金佛山方竹笋的采收加工技术研究[J].
绿色大世界,2009(4):58-59.
[27] 张 弘,令狐克胜.桐梓县金佛山方竹资源及今后的
经营利用[J].竹子研究汇刊,1997,116(3):75-77.
(责任编辑:刘 海)
·871·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2011,3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