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地区扁穗雀麦繁殖对策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7-05-18;2008-02-11修回
 [作者简介]  区力松(1979-),男 ,助理农艺师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 文章编号] 1001-3601(2008)02-0108-0135-03
云南地区扁穗雀麦繁殖对策研究
区力松1 , 王晓云2 , 曹清国3 , 杨春梅4 , 毕玉芬5
(1.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农技站 , 云南 罗平 655800;2.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 南京 210095;3.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
石市乌尔其汉镇畜牧综合站 , 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9;4.云南省寻甸县功山镇中学 , 云南寻甸 655208;5.云南
农业大学 , 云南 昆明 650201)
  [ 摘 要] 对云南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 结果表明: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效果都很好 , 种子产
量可以达到 270.00 g/ m2 ,且种子发芽率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也能达到80%以上 ,总繁殖效力平均为 34.24%。扁穗雀麦有
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 ,生长速率为 0.361cm/ d , 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大 , 抽穗开花期达最大;扁穗雀麦营养繁殖成活率较
高 ,为 89.7%, 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 ,并且随植株长大 ,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扁穗雀麦;繁殖效力;繁殖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43 +.803.8 [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Reproduction Methods of Wild Flat Bromegrass In Yunnan Province
OU Lisong
1 , WANG Xiaoyun2 , CAO Qingguo3 , YANG Chunmei4 , BI Yufen5
(1.Banqiao Station for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 , Luoping Count y , Luoping , Yunnan 655800;2.Nan 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 y , Nan jing , Jiangshu 210095;3.Wuerqihan Animal Station , Yakeshi City , hulunbeier ,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 Yakeshi , Inner Mongolia 022159;4.Gongshan Middle School of Xundian County ,
Xundian, Yunnan 655208;5.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Kunming , Yunnan 650201 , China)
  Abstract:The re sults from studying tw o reproduction me thods o f wild flat bromeg rass show tha t the seed y ield ,
germination rate(without any tr eatment)and ave rage to ta l reproduction efficiency o f asexual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method is
270.00 g/m2 , >80% and 34.24% respectively.The g row th speed of fla t bromeg rass by sexual r epr oduction is slow (0.361
cm/ d)at seedling stag e , but the g row th speed raises af te r tillage and the g row th speed is up to maximum at flower stag e.The
sur viv al r ate of fla t bromeg rass by asexual reproduction is up to 89.7% and the g row th speed of fla t bromeg ra ss by asexual
reproduction is quicker than that by sexual reproduction.The g rowth speed of flat bromeg rass by asexual repr oduction drops
with plant g row th and its seed yie ld increase s w ith biomass increase of the aerial part.
Key words:flat bromegrass;reproduction efficiency;reproduction method
  繁殖对策是指生物对环境的生殖适应趋势 ,是
资源或能量向生存 、生长和生殖等活动中最适分配
结果 ,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研究
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繁殖对策可以反映出植物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和在该环境中的生殖潜能 。国内外对
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报道很多 ,但还未见对扁穗雀
麦繁殖对策进行研究的报道。
扁穗雀麦是 2 ~ 4年生的短期多年生牧草 ,株丛
为疏丛型 ,株高 1.5m 左右 ,高者可达 2m 。性喜温
暖湿润气候 ,特别在高水 、高肥 、土壤疏松的环境中
生长良好 ,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扁穗雀
麦具有分蘖强 ,冬季仍保持青绿的特性 ,是冬春季的
优良补饲牧草。同时还具有营养价值较高 、叶量丰
富 、适口性好等特点 。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霜性 ,在
昆明曲靖等地 ,冬季保持青绿 ,并且长势很好 。耐旱
性也较强 ,当土壤持水量减少到 3.2%时 , 1年生鹅
观草已经枯死 ,扁穗雀麦大部分也已经枯死 ,但当再
恢复土壤正常湿度时 ,鹅观草不能恢复生长 ,但扁穗
雀麦很快又能恢复生长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在
pH 值为 4.5 ~ 8.0 时均能生长 ,最适 pH 值为 6.5
~ 7.5。扁穗雀麦耐荫性很强 ,在果园 、林间 、路旁和
荫蔽的地方比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好 ,并且产量
较高 ,夏季生长较快 。有关扁穗雀麦繁殖对策方面
的研究很少 。为此 ,本试验研究了其生活史过程中
的有性繁殖及营养繁殖的特性 ,以期制订科学的繁
殖对策供生产上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野生种扁穗雀麦 ,来源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农
业大学后山)。
1.2 试验设计
分株繁殖与种子繁殖各设 3个小区 ,每小区为
1 个重复 ,共 3 个重复 , 小区面积为 6m2 (3m ×
2m)。
1.3 测定方法
1.3.1 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生长速率的测定
(1)分株繁殖 。主要测定分株繁殖的成活率 、生
长速度以及分蘖数 ,每小区为一无性系 ,每小区单株
数分别 20 、16 、12个。
(2)种子繁殖 。观察出苗时间及长势情况 ,苗出
齐以后 ,每7 d测 1次生长速度 ,观察从 3月 29日开
始 ,5月 13日结束。每小区用种量为 5 g ,种植时间
为 3月 20日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 36(2):135~ 137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 s
1.3.2 繁殖效力的测定 扁穗雀麦处于分蘖期 、
抽穗期和结实期取样 ,各取 10株 ,风干后测定其根 、
根颈 、叶茎 、花和种子重。以测定其繁殖效力 。有性
繁殖效力按穗(包括花和种子)占总干重生物量的比
例计算。营养繁殖效力指根茎和芽占总干重生物量
的比例 ,总繁殖效力为二者之和。
1.3.3 种子生产力及相关指标测定 在种子成熟
时 ,取样 10株 ,测定其株高 、单株种子产量 、单株地
上部分重 、穗长 、籽实生产率等指标 。
1.3.4 种子发芽试验 5月中旬种子成熟时 ,采集
大量的扁穗雀麦种子 ,按照标准发芽实验程序 ,进行
种子萌发实验。处理 1 ,扁穗雀麦种子在自然光照 、
室温(17℃)条件下;处理 2 ,在无光照 、室温(17℃)
下;处理 3 ,在无光照 、温度为 27℃左右条件下;处理
4 ,在有光照 、温度为 27℃左右条件下;处理 5 ,用冰
箱低温(0 ~ 4℃)处理 1 周后 ,无光照 ,温度为 27℃
左右条件下;处理 6 ,直接晒种 26 h后 ,在室温下 。
2 结果与分析
2.1 扁穗雀麦的有性繁殖
2.1.1 扁穗雀麦的生产能力和种子产量与地上部
分重的关系 从种子成熟期对扁穗雀麦种子生产力
和营养体生产力的测定结果(表 1)可知 ,扁穗雀麦
单株干重为 186.31 g ,单株籽粒重为 27.212 g ,籽实
生产率为 15.85%,单株有效分蘖数为 24.8 个 ,每
穗平均小穗数为 42.1个 ,每穗平均籽粒数为 127.2
个 ,生殖枝密度为 248/m 2 ,据此计算出单位面积扁
穗雀麦种子的理论生产能力为 270.00 g/m 2 ,营养
体理论生产力 18631.00g/m2 。
经过对扁穗雀麦 10个株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
明 ,扁穗雀麦的种子产量随着地上部分干重的增加
而增加 , 株高为 141 cm 时 , 在地上部分干重为
343.012g/株 ,总分蘖数为 99 个 , 有效分蘖为 57
个 ,种子产量最高为 72.660 g/株 。
表 1 不同单株扁穗雀麦的生产力
株号 株高(cm)
籽实生产力
(%)
总分蘖数
(个)
有效分蘖
(个)
全穗小穗数
(穗)
全穗籽粒数
(粒)
单株干重
(g)
地上部分重
(g)
子粒重
(g)
1 149 11.83 63 13.0 42.0 120.0 190.820 170.029 20.820
2 144 13.80 51 20.0 59.0 145.0 181.786 173.203 23.900
3 140 20.61 48 24.0 44.0 140.0 137.857 133.690 27.552
4 118 16.54 40 22.0 27.0 105.0 64.185 58.947 9.754
5 134 8.47 44 11.0 28.0 90.0 56.232 74.253 8.545
6 115 22.61 65 24.0 29.0 120.0 88.332 67.347 15.235
7 141 21.18 99 57.0 50.0 140.0 367.180 343.012 72.660
8 140 13.96 62 25.0 47.0 142.0 273.020 255.426 35.661
9 153 12.10 72 33.0 51.0 150.0 372.810 309.153 37.419
10 147 17.42 44 19.0 44.0 120.0 131.051 118.408 20.624
平均 138 15.85 59 24.8 42.1 127.2 186.310 170.347 27.212
2.1.2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特性 通过种子发芽试
验结果(表 2)可知 ,新采集的扁穗雀麦种子在自然
光照 、室温条件下 ,萌发率为 78.6%;在无光照 、室
温下 ,萌发率为 52.2%;在无光照 、温度为 27℃左右
条件下 ,萌发率为 92.0%;在有光照 、温度为 27℃左
右条件下 , 萌发率为 89.8%;在用冰箱低温(0 ~
4℃)处理 1周后 ,无光照 ,温度为 27℃左右条件下 ,
萌发率为 83.4%;直接晒种 26 h后 ,在室温下 ,萌发
率为 79.0%。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光照及较低温度
下 ,扁穗雀麦种子的发芽率最低。主要是因为种子
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试验结果表明 ,扁穗雀麦种
子的萌发率无论在室内还是在野外都很高 。
表 2 不同处理条件下扁穗雀麦的发芽率 d , %
处理 时 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 3.0 23.8 50.4 59.0 63.4 68.2 72.2 74.6 77.0 78.6
2 14.8 32.2 38.2 41.4 45.2 48.0 50.0 50.6 51.6 52.2
3 42.7 67.4 81.1 84.8 88.1 89.4 91.1 91.7 92.0 -
4 13.2 52.8 66.2 77.4 81.2 84.4 86.8 88.8 89.8 -
5 29.8 55.8 69.8 72.2 79.4 83.4 - - - -
6 17.0 38.2 61.4 68.0 73.8 76.4 77.0 77.4 78.0 79.0
表 3 扁穗雀麦种子繁殖的苗期生长速率 cm/ d
测定日期(月/日) 3/29~ 4/8 4/8 ~ 4/15 4/15 ~ 4/22 4/22~ 4/29 4/29~ 5/6 5/6 ~ 5/13 平均
生长速率(cm/ d) 0.656 0.390 0.270 0.213 0.277 0.360 0.361
2.1.3 种子繁殖的苗期生长速率 通过对扁穗雀
麦苗期生长速率的测定结果(表 3)表明:扁穗雀麦
苗期生长缓慢 ,从出苗(3月 29日)到开始分蘖(5月
6日)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 ,但开始分蘖以后 ,生长
速率又逐渐增大 ,直到抽穗开花期 ,生长速率达最
大;刚出苗后 10 d ,生长速率为 0.656 cm/d ,随后逐
渐减少 ,到分蘖之前的 1 周到达最低点 0.213cm/
d ,分蘖之后 ,生长速率又逐渐增大。
2.2 扁穗雀麦营养繁殖
2.2.1 分株繁殖成活率及分蘖数测定 扁穗雀麦
的无性繁殖试验主要采用分株繁殖 ,分别选择处于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的株丛建立无性系 。试验结
果表明 ,处于拔节期的株丛成活率最高为 96%;处
于抽穗期的株丛最低为 81.3%;处于分蘖期的株丛
·136·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2008 , 36卷
成活率为 91.7%。并且对 3个无性系小区分蘖数
测定的结果表明:处于拔节期的分蘖数最高 ,平均为
6.1个 ,分蘖期的为 4.9个 ,抽穗期的为 3.4 个。所
以 ,采用分株繁殖时应选用处于拔节期的株丛 ,其效
果最佳。
2.2.2 营养繁殖生长速率测定 从测定结果(表
4)可知 ,扁穗雀麦属于疏丛型牧草 ,具有短茎节 ,可
以从茎节上分蘖出新的枝条 ,可以采用营养繁殖 。
通过对扁穗雀麦分株繁殖生长速率的测定 ,可以看
出采用分株繁殖的植株 ,生长速率从成活到抽穗逐
渐下降 ,但到抽穗开花期生长速率逐渐上升到最大 。
表 4 扁穗雀麦无性繁殖的苗期生长速率
时间(月/日) 4/8~ 4/22 4/22~ 4/29 4/29~ 5/6 5/6 ~ 5/ 13
生长速(cm/d) 1.383 0.75 0.562 0.544
2.3 扁穗雀麦的繁殖效力
扁穗雀麦返青早 ,返青后分别取 10株处于分蘖
期 、抽穗期 、结实期的株丛测定其繁殖效力 ,结果表
明:分蘖期的营养繁殖效力为 6.56%;抽穗期的营
养繁殖效力为 4.25%,有性繁殖的效力为 7.13%;
结实期的营养繁殖效力为 5.22%,有性繁殖效力为
11.08%。由此看出 ,植株返青后地上生物量持续增
加 ,而地下生物量却有一个下降的过程 ,同样随着穗
的长大和种子的形成 ,有性繁殖效力持续上升 ,直到
6月中旬种子基本成熟时达到最大值 11.08%,而营
养繁殖效力持续下降 , 到 4 月中旬达到最低值
4.25%。随着种子的成熟 ,有性繁殖效力开始下降 ,
而营养繁殖效力开始上升 。在扁穗雀麦的生活周期
中 ,总繁殖效力平均为 34.24%,其中 ,营养繁殖效
力占总繁殖效力的 46.8%,有性繁殖效力占总繁殖
效力的 53.2%。
3 结论与讨论
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在云南地区的有性繁殖和
营养繁殖效果都很好 ,种子产量可以达到 270.00 g/
m
2 ,并且在野外和室内无任何处理情况下 ,种子发
芽率都能达到 80%以上 ,且种子无后熟期 ,收种之
后即可播种 。在扁穗雀麦的生活周期中 ,总繁殖效
力平均为 34.24%,其中 ,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
力的46.8%,有性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53.2%。
此外 ,对扁穗雀麦的营养繁殖及有性繁殖特征研究
表明:扁穗雀麦有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 ,平均生长速
率为 0.361cm/d ,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大 ,抽穗
开花期达最大;而营养繁殖成活率较高 ,为89.7%,
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 ,并且随植株长大 ,生长速率
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 ,采用种子繁殖或拔节期分株繁殖 ,均可获得良
好的繁殖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 杨允菲 ,李建东 ,祝 玲.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星星草种群营养
繁殖及有性生殖的数量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 1995 , 6(2):
166-171.
[ 2 ] 唐成斌 ,刘世凡 ,莫本田 ,等.贵州优良牧草扁穗雀麦饲用价值
的研究[ J] .贵州农业科学 , 1996(3):23-27.
[ 3 ] 邓自发 ,谢晓玲 ,王启基 ,等.高寒草甸藏蒿草种群繁殖对策的
研究[ J] .应用与环境生态学报 , 2001 , 7(4):332-334.
[ 4 ] 杨允菲 ,祝廷成.羊草种子生长的初步研究[ J] .植物生态学与
地植物学报 , 1989 , 13(1):73-78.
(责任编辑:杨 林)
《贵州农业科学》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分 类 名 称 符 号 分 类 名 称 符 号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km2 压强 帕(斯卡) Pa
公顷 hm2 长度 千米(公里) km
平方米 m 2 米 m
亩 667m 2 厘米 cm
量浓度 摩[ 尔] 每升 mol/ L 毫米 mm
摩[ 尔] 每公斤 mol/ kg 微米 μm
微量浓度 毫克每公斤 mg/ kg 纳米 nm
微克每克 μg/ g 电流 安(培) A
微克每公斤 μg/ k g 摄氏温度 摄氏度 ℃
质量浓度 公斤每升 kg/ L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克每升 g/ L 热量 焦(尔) J
毫克每升 mg/ L 千焦 kJ
时间 小时 h 兆焦 mJ
分 min 光照度 勒(克斯) Lx
秒 s 功率 千瓦 kW
天 d 瓦 W
年 a 体积 升 L(l)
质量 吨 t 毫升 mL
公斤 kg 立方米 m3
克 g 立方毫米 mm 3
毫克 mg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微克 μg 米每秒 m/ s
单位质量 吨每公顷 t/ hm2 公里每小时 km/ h
公斤每公顷 kg/ hm2 平面角 度 °
公斤每平方米 k g/m 2 分 ′
克每平方米 g/m 2 秒 ″
·137· 第 2 期 区力松 等 云南地区扁穗雀麦繁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