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旱作条件下不同来源无芒雀麦引种试验



全 文 :2008年第11期 总第156期 CAOYEYUXUMU草业与畜牧
马玉宝,徐 柱,李临杭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收稿日期:2008-04-16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国重点牧草资源搜集、
保存及数据库信息网络(2000-DEA10004)”
作者简介:马玉宝(1960- ),男,河北蔚县人,助理研究
员,多年从事牧草资源的工作。
旱作条件下不同来源无芒雀麦引种试验
摘 要:对采自我国新疆、陕西的野生无芒雀麦和来自波兰的无芒雀麦,在本试验区旱作条件下进行引种试验,
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材料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均表现出抗寒、
抗旱、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尤其是来自波兰的无芒雀麦农艺性状表现尤为突出,可以看出引种的 3份材料在本地区
是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的理想牧草及优良的放牧型牧草。
关键词:无芒雀麦;旱作条件;不同来源;引种
中图分类号:S543+.8.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03(200)11-0019-03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 分布于我国东
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常见于草甸、林缘、山间谷
地、河边及路旁[1,2]。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短根茎疏丛型
禾草,由于其根系发达,再生力强,可作为水土保
持、防风固沙首选草种之一[3~5],也是我国北方草原地
区补播用的主要牧草之一[6]。本文仅对来自新疆的无
芒雀麦、陕西的无芒雀麦以及波兰的无芒雀麦,通过
3年的田间种植试验,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
状进行了分析评价。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
贡宝拉格苏木,位于北纬41°36′,东经115°04′,
海拔1400m。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6℃,最热月(7月) 平均气温 17.8℃,极端高温
33.3℃;最冷月(1月) 平均气温-17.6℃,极端低
温-35.7℃。春季干旱、多风,年均降水量394mm,
≥10℃积温1750.9℃,无霜期122d,初霜在8月中
旬,终霜在6月中旬。土壤为淡栗钙土,pH值一般
为7~8.5,土层较厚,土壤肥力一般,植被以克氏针
茅(Stipa krylovii)、羊草(Leymus chinensis)、隐子
草属(Cleistogenes) 及蒿属(Artemisia) 植物为建群
种和优势种。
1.2 试验材料及采集地点
试验材料分别来自波兰和我国的新疆、陕西(见
表1)。
表1 供试材料及来源
编号 中文名称 学名 产地(采集地) 来源 采集时间 引种时间
1 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 2000年 2001年
2 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陕西省陇县 陕西省陇县 2000年 2001年
3 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波兰 波兰 2000年 2001年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采取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10m2(2m×5m),
每份材料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计9个小区。播种
前对土地进行深翻,耙平,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水
肥。6月14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人工条播,
行距30cm,播深3~4cm。3年试验期间完全是在旱
作条件下进行(不施肥、不灌溉)。种植当年苗全后
开始除杂草,为一般性管理,设有围栏保护。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物候期:主要是观测每份材料的出苗 (返青)
期、分蘖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枯黄期。
越冬率:越冬率=(次年返青植株数/越冬前植
株数) ×100%
株高:每小区随机选择10株,测量其绝对高度。
产草量:在每小区中选择1m2样方刈割,留茬
高度4~5cm,刈割后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是将
鲜草风干后再称重。
牧草科学
19
2008年第11期 总第156期CAOYEYUXUMU 草业与畜牧
表3 鲜草、干草及种子产量 kg/hm2
表2 物候期观测
种子产量:种子产量是在种子成熟后以每小区选
取1m2样方采收种子,称重。
抗寒性:根据越冬率确定。
抗旱性:根据植株的长势、萎蔫程度确定其抗旱
性强弱。
抗病虫能力:即病株少于5%的为轻微(+),病
株发生在5%~50%为中等(++),病株达50%以上
为严重(+++)。
生育期:从出苗到种子成熟所需要的天数。
青绿期:从出苗到枯黄前的天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抗逆性等) 分析
3份不同来源的无芒雀麦在本试验区播种当年,
9~12d出苗,生长较为缓慢,至9月初株高22~31cm,
每份材料未能抽穗,降霜后枯黄。第二年 4 月 12
日至5月3日全部返青,从营养生长到开花结实均
能正常生长发育,植株最高达 105 cm,穗长 7.5~
23.5cm,穗宽8.5~14mm。越冬率很高,为93%~
100%,特别是来自陕西的2号材料第二年越冬率达
100%。来自波兰的3号材料分蘖期最长,分蘖能力
强,分蘖旺盛,它的枯黄期最晚(10月22日),生
育期和青绿期最长,分别为142d和194d。在试验
期间,3份材料均未出现植株萎蔫及病虫害现象,表
明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见表2)。
编号 年份 返青期 分蘖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枯黄期 生育期 青绿期
抗旱、抗病
虫能力
越冬率 株高 穗长×宽
1 2002 3/5 20/5 15/6 1/7 14/8 17/10 104 168
苗期未发现
植株萎蔫及
病虫害
93 70~80 7.5~21×8.5~10
2003 20/4 18/5 17/6 4/7 14/8 11/10 117 175 同上
2 2002 19/4 22/5 15/6 30/6 14/8 15/10 118 168 同上 100 73~105 8~23×9~11
2003 20/4 6/5 7/6 3/7 26/7 9/10 98 173 同上
3 2002 12/4 9/5 15/7 31/7 31/8 20/10 142 192 同上 99 80~102 9.5~23.5×12~14
2003 12/4 10/5 24/6 9/7 14/8 22/10 125 194 同上
2.2 农艺性状(鲜草、干草、种子产量) 评价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3份无芒雀麦
1 号、2 号、3 号材料第二年鲜草产量为 8 733.06、
9 671.53、10 563.78 kg/hm2,干草产量为2 782.39、
3126.56、3421.21kg/hm2,其中,来自波兰的3号材
料产量最高,来自陕西的2号材料次之,来自新疆的
1号材料相对较低;而从第三年的产量测定看,来自
波兰的3号材料鲜草产量(21171.58kg/hm2) 和干草
产量(7022.51kg/hm2) 远远高于其他2份材料,鲜
草产量比 1 号材料高 164.90%,比 2 号材料高
435.31%;3号材料第三年的干草产量比1号材料高
427.23%,比2号材料高558.01%。从3份材料的种
子产量看,1号、2号材料第三年比第二年均有不同
程度地下降,但3号材料第三年比第二年高67.75%,
同时第三年的种子产量比1号材料高71.50%,比2
号材料高75.26%(见表3、图1、图2、图3)。
编号
鲜草重量 干草重量 种子重量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二年 第三年
1 8 733.06 7 992.19 2 782.39 1 331.97 331.87 223.61
2 9 671.53 3 954.98 3 126.56 1 067.23 296.15 218.81
3 10 563.78 21 171.58 3 421.21 7 022.51 228.61 383.49
图1 供试材料第二年与第三年鲜草产量的比较 图2 供试材料第二年与第三年干草产量的比较
日/月、d、%、cm、mm



kg
/h
m
2 )



kg
/h
m
2 )
牧草科学
20
2008年第11期 总第156期 CAOYEYUXUMU草业与畜牧
表7 不同曲线拟合的计数率比及相对误差
从表7可知,各种曲线的相对误差都较小,其中
以三阶多项式为最佳,结果与简慰民得出0~30cm内
曲线为S型一致。
4 结论
4.1 大田测量一般16秒一次即可,不必重复。
4.2 刚浇过水的大田最好用32秒,特别是0~30cm
的表层土壤。
4.3 曲线标定时,5cm最好分层,5~30cm用曲线标
定,30~100cm用直线标定,且5~30cm曲线标定中
以三阶多项式为最佳。
5 建议
中子仪测量表层水分时误差较大,但对深层水分
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又据陈怀亮[5]、陈家驹[6]利用遥感
(RS) 中的NOAA气象卫星资料和热惯量法分析表层
水分效果很好,尤以0~20cm,因此快速准确测量水
分建议表层用遥感方法(RS),深层用中子仪方法。
致谢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王纪华研究员对于试验操作和论文写作
做了大量指导和建议,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还要一并感谢黄文
江和王北洪两位老师的大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顺军,田长彦,周宏飞.中子仪土壤墒情监测方法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2):70-74.
[2]李毅,门旗,罗英.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对灌溉决策的影响研
究[J].干早地区农业研究,2000,18(2):80-85.
[3]沈荣,张瑜芳,杨诗秀.水资源科学试验与研究[M].北京: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3-256.
[4]马育华,等. 田间实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5.281-283.
[5]陈怀亮,等.用遥感资料估算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和模型[J].
应用气象学报,1999,10(2):232-237.
[6]陈家驹,张和平.应用遥感技术连续监测地表土壤含水量[J].
水科学进展,1997,8(3):281-286.
深度 计数率比 实测 曲线一(一阶) 相对误差 曲线一(三阶) 相对误差 曲线二
5 0.181 0.080 0.0549 5 0.080 0.5 0.076
30 0.321 0.146 0.0909 1 0.145 0.47 0.143
相对误差
5
2
曲线三
0.077
0.134
相对误差
4.5
8.3
cm、%
(上接第18页)
3 讨论与结论
3.1 来自国内的2份材料:新疆昭苏县的无芒雀麦
和陕西陇县的无芒雀麦,后者比前者返青早,越冬率
高(100%),具有非常强的抗寒能力,但从第三年的
产量来看,新疆的无芒雀麦却高于陕西的无芒雀麦,
它们的生育期和青绿期基本一致。整体上这2份材料
都表现出抗寒、抗倒伏、叶量丰富、分蘖力强的特征
特性,同时还表现出抗旱、抗病虫害、较耐盐、适应
性广的特点。
3.2 与国内的2份材料相比,来自波兰的无芒雀麦
表现出返青早(4月12日),分蘖能力强,枯黄期晚
(10 月 22 日),生育期 (142d) 和青绿期 (194d)
长,在本试验区越冬率达99%;农艺性状尤为突出,
特别是第三年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分别
比其他 2 份材料高 164.90%、435.31%、427.23%、
558.01%及71.50%、75.26%,远远高于来自新疆和
陕西的无芒雀麦。
综上所述,来自波兰和我国新疆昭苏县、陕西陇
县的3份无芒雀麦均适宜于我国北方寒冷的干旱及半
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种植,是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的理
想牧草及优良的放牧型牧草,也是极好的绿化、美化
环境和护坡、水土保持植物,特别是引种波兰的无芒
雀麦值得在本地区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默君,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陈山.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4.
[3]石凡涛,拉夫旦,王金山,李娟,吴精民,拉元民.无芒雀麦引
种适应性的观察[J].四川草原,2004,(6):20-221.
[4]王博.无芒雀麦[J].现代农业,2004,(2):23.
[5]蒋尤泉.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饲用及绿肥作物卷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郭孝.无芒雀麦人工草地初级生产力动态的研究[J].草业科
学,1997,14(3):21-24.
图3 供试材料第二年与第三年种子产量的比较



kg
/h
m
2 )
!!!!!!!!!!!!!!!!!!!!!!!!!!!!!!!!!!!!!!!!!!!!!!!
牧草科学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