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松克1,李顺成2,彭 琴1,吴祥剑1
(1.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2.贵州省兴义市农业局,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 为探究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 6 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以薏
农自种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
行距为 30 cm ×80 cm进行种植,即 4. 168 5万穴 /hm2 为最好,比对照增产达 37. 41%。其次是以窝行距为 60 cm ×60 cm进行种植,作地
膜复盖,比对照增产达 31. 65%。
关键词 薏苡; 种植方式;产量;生长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8421(2013)11 -1223 -02
基金项目 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立项资助项目( TZJF
- 2011 年 - 13 号) 。
作者简介 李松克( 1962 - ) ,男,贵州册亨人,教授,从事土壤农业化
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13-10-21
薏苡(Semen Coicis)又名薏仁、苡米、苡仁,土玉米、六谷
子等[1],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
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
用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保持人体皮
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
屑、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2 -3]。
薏苡种植历史悠久,在全国分布区域广阔,是黔西南州
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该研究以期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
薏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标准化栽
培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加快薏苡特色产业
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
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品种及材料 供试品种为本地常种品种兴仁小白
壳薏苡[4],经鉴定为正品。主要采用的肥料品种为磷酸二氢
钾(安徽岳西安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N∶P2O5 ∶K2O = 0∶52∶
34),复合肥(安顺化工有限公司 N∶P2O5 ∶K2O = 15∶15∶15),尿
素(贵州宜化化工有限公司,N 46%)。底肥用过磷酸钙(兴
义瓮福磷肥厂,P2O5 16%)。
1. 2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2年 5月 7日至 11月 10 日进行
试验。试验地设在黔西南州兴仁县屯脚镇九头村俄点组,
E105°21. 133,N25°20. 986,海拔 1 270 m。
1. 3 试验方案 经过充分调查了解,分析历年当地薏农种
植管理情况和经验,并对当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
拟订了试验方案。设计 7 种种植方式:①开箱种植:箱面宽
80 cm,1箱种 3行,以窝距 60 cm、行距 40 cm作品字型栽培,
箱沟 80 cm,即 3. 126万穴 /hm2。②开箱沟播留单苗:箱面宽
60 cm,垂直箱面开沟,沟距 30 cm,每沟定苗时以苗距 10 cm
留单苗,箱沟 60 cm,即 3. 126 万穴(沟)/hm2。③开箱种植:
箱面宽 104 cm,1箱种 3行,以窝距 60 cm、行距 52 cm作品字
型栽培,箱沟 80 cm,即 2. 718万穴 /hm2。④以窝距 60 cm、行
距 80 cm进行种植,即 2. 085万穴 /hm2。⑤以窝距 30 cm、行
距 80 cm进行种植,即 4. 168 5 万穴 /hm2。⑥以窝距 60 cm、
行距 60 cm进行种植,作地膜复盖,即 2. 779 5万穴 /hm2。⑦
薏农自种(对照):以窝距 60 cm、行距 60 cm进行种植,即 2.
779 5万穴 /hm2。每种种植方式设 3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 80 m2。于 2012 年 5 月 7 日播种。除处理②和对照
外,苗期以每穴 4苗进行定苗。根据生长期进行 2次追肥和
除草,以及有关生长数据采集,于 2012 年 10 月 21 日对处理
⑥进行测产验收,2012年 11月 10日对其他处理进行测产验
收。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对表 1产量进行方
差分析,结果显示: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 = 0. 34 < F0. 05),
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 =58. 00 > F0. 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
处理⑤、⑥、④、①与对照相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处理②
与对照相比达到 0. 05 差异显著性,处理③与对照相比没有
差异显著性。所以,试验中以处理⑤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
处理⑥,而且两者间没有差异显著性;处理④和①之间也没
有差异显著性。
表 1 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处理
产量∥t /hm2
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平均产量
t /hm2
比 CK增产
%
⑤ 4. 377 4. 308 4. 342 4. 342 aA 37. 41
⑥ 4. 212 4. 169 4. 098 4. 160 aA 31. 65
④ 3. 502 3. 853 3. 687 3. 681 bB 16. 49
① 3. 511 3. 654 3. 549 3. 571 bB 13. 01
② 3. 444 3. 374 3. 297 3. 372 cC 6. 71
③ 3. 383 3. 155 3. 348 3. 295 cdC 4. 27
CK 3. 158 3. 214 3. 109 3. 160 dC -
注:大、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在 0. 01、0. 05 水平上差异显著性。LSR0. 05
= 0. 198,LSR0. 01 = 0. 285。
表 2 不同种植方式薏苡大粒所占的比例
处理
大籽粒所占比例∥%
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平均值
%
① 68. 92 71. 55 64. 66 68. 38 aA
⑥ 62. 06 64. 03 65. 85 63. 98 abA
③ 64. 55 60. 59 53. 49 59. 54 bA
⑤ 54. 25 63. 80 54. 31 57. 45 bAB
④ 58. 91 55. 51 55. 66 56. 69 bAB
② 59. 86 45. 74 49. 93 51. 84 bcB
CK 46. 34 46. 93 47. 85 47. 04 cB
注:大、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在 0. 01、0. 05 水平上差异显著性。LSR0. 05
= 8. 62,LSR0. 01 = 12. 40。
2. 2 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大粒比例的影响 对表 2中大籽
农技服务,2013,30(11):1223 - 1224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李立虎
粒所占比例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F =1. 07 < F0. 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 =8. 05 >F0. 01)。多重
比较结果显示:处理①、⑥、③与对照相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
平,处理②与对照相比没有差异显著性,处理⑤、④与对照相比
达到 0. 05差异显著性。所以,试验中以处理①大籽粒所占比
例最高,其次是处理⑥,而且两者间没有差异显著性。
2. 3 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经济性状的影响 各不同种植方
式对薏苡生长经济性状的统计结果见表 3。由于种植的方
式、窝行距不同,密度和单位面积的苗数就不同,从同期对密
度的试验研究结果看,不同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和产量有很
大的影响。当密度小时,个体生长好,分蘖多,分枝也多,单
株产量高,最终能达到较高的产量;当密度大时,个体生长
差,分蘖少,分枝也少,但由于群体大,有效株数多,最终也能
达到高产。因此,种植过程中掌握好密度,协调好个体和群
体之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键[5 -6]。
从种植的窝行距看,窝行距与植株生长高度有一定相关
性,密度越大,植株生长高度就越高,但在同期进行的播种期
试验研究中发现,株高与播种期有明显相关性。
表 3 不同种植方式薏苡经济的性状
处理
苗数
万 /hm2
株高
cm
秸秆产量
t /hm2
有效穗数
穗 /苗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万 /hm2
穗粒数
粒 /穗
空瘪率
%
千粒重
g
籽秆比
籽 /秆
分枝节位
① 12. 504 202. 63 19. 28 3. 52 44. 014 174. 83 9. 21 89. 14 0. 190 4. 57
② 18. 756 209. 87 30. 57 5. 60 105. 034 97. 77 11. 22 94. 42 0. 120 5. 37
③ 10. 872 185. 36 19. 67 3. 53 38. 378 201. 67 10. 84 87. 76 0. 168 3. 43
④ 8. 340 166. 10 18. 56 4. 01 33. 443 219. 67 10. 09 87. 79 0. 198 2. 43
⑤ 16. 674 196. 67 25. 67 3. 11 51. 856 187. 31 13. 64 94. 11 0. 169 4. 00
⑥ 11. 118 190. 80 17. 43 3. 73 41. 470 190. 83 5. 71 93. 95 0. 239 3. 27
CK - 169. 78 16. 01 3. 03 - 200. 42 16. 51 84. 95 0. 194 3. 23
3 结论与讨论
(1)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2)从表 1看,在此次试验中,增产最显著的是处理⑤,
比对照增产达 37. 41%。单位面积苗数、有效穗数、穗粒数、
千粒重、侧枝数等是薏苡产量构成的主要构件[7]。处理⑤基
本苗数多,与处理②相差不大,虽密度大,但因行间大,有较
好的通风透光性,所以株高比处理②矮,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在各处理中仅次于处理②,从产生侧枝的节位看分枝比处理
②多,穗粒数达 187. 31 粒,比处理①高,与另外几个处理相
近,几乎是处理②的 2 倍。因此,该处理以单位面积有效穗
数和较高的穗粒数获得了最高的产量。该种植方式可作为
标准化栽培的方式。
处理⑥由于进行了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湿作用,对土
壤营养的释放较为有利,营养供应相对良好,单苗有效分蘖
达 3. 73个,仅次于单株种植的处理②和密度最小的处理④,
而且空瘪率只有 5. 71%,为各处理最低,虽与对照种植密度
相同,但比对照增产达31. 65%,还提前20 d收割,所以,这充
分体现了地膜覆盖的优越性,因此,该种植方式也可作为标
准化栽培的方式,但增加了栽培成本。
处理②由于苗数最多,平均每苗的有效穗数达 5. 6 个,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多,密度最大,造成通风透光性差,株高
最大,分枝少,植株茎秆细小,因此,这种种植方式有效穗数
虽多,但穗粒数最少,最后产量与对照相比只达到 0. 05 差异
显著性。
处理①虽然苗数少,但箱面上的窝行距较小,显得较密,
所以穗粒数比处理⑤低,从产生侧枝的节位看仅次于处理
②,分枝少,产量与对照相比只增产 13. 01%,与处理⑤存在
极显著性差异。
(3)大籽粒所占比例对薏仁米的质量有影响。对表 2中
各处理大籽粒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处理①、
⑥、③与对照相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而产量最高的处
理⑤,大籽粒所占比例与对照相比只达到 0. 05 差异显著性。
说明当种植密度小或穗粒数少时,籽粒在生长过程中就有充
足的营养,故大籽粒所占比例就会大;当穗粒数多产量高时,
由于单位籽粒所分配的营养量就会减少,籽粒就会在某种程
度上受营养的限制,生长相对受限,因而大籽粒所占比例就
会降低。
处理②与对照相比没有差异显著性,主要原因是密度
大,而且单株分蘖多,平均每苗达 5. 6个分蘖,单位面积有效
穗数达 105. 034万穗 /hm2,是其他各处理的 2 ~ 3 倍,比单位
面积苗数相差不大的处理⑤都相差 1 倍多,因此,生长空间
小,个体生长差,分枝也少,穗粒数只有 97. 77 粒,只有其他
各处理的 1 /2左右,最终产量与对照相比有 0. 05 的差异显
著性,只比对照增产 6. 71%。
从各处理看,增产效果显著,大籽粒比例也显著的是处
理⑥。该处理由于进行了地膜覆盖,大籽粒所占比例达 63.
98%,这充分体现了地膜覆盖的优越性。
处理①大籽粒所占比例最大,达 68. 38%,但产量却不
高,只比对照增产 13. 01%。是否因为其箱面上 3行密度大,
引起侧枝节位高,分枝少,平均有效分蘖在各处理中适中,穗
粒数较少,只有 174. 83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建榆.近年来薏苡仁的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2001,8(4):12 -13.
[2]庞锡富,张守维,曲宗昌,等.薏苡的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J].山
东农业科学,1996,28 (3):15 -17.
[3]沈晓霞.浙产地道中药薏苡高产优质新品系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与推
广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王志勇.兴仁县2007年苡仁的产业化生产示范[J].农技服务,2008,25
(12):153 -154.
[5]林伟群,梅晓青,苏为津,等.迟熟型薏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2,39(2):9 -11.
[6]李共欣,郭伟,孙忠义.薏苡栽培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38(2):
58 -59.
[7]聂江力,裴毅.薏苡 GAP栽培技术初步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31
(4):43 -45,117.
4221 农技服务 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