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温度和NaCl浓度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全 文 :第 27卷 第 4期
2006年 12月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 f Inne r M ongo lia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 27 No. 4
Dec. 2006
温度和 NaC l浓度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田秀民1 ,  闫彩霞 2 ,  汪 季 1*
(1.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 010019;2.  呼和浩特市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盐分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 决定种子在何时何地萌发。本试验对两种无芒雀麦(Bromus stam i-
neus和 B rom us inerm is)的种子萌发进行了对比研究 ,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两种无芒雀麦发芽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引进种(Bromus stam ineus)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发芽指标都高于本地种 (B rom us inerm is)在相应处理
下的 , 0. 3%盐浓度刺激了引进种的萌发;而对于本地种来说 ,各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方差分析显示温度 、盐
浓度对两个种的发芽率 、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都是极显著(P <0. 01);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对两个种的发芽率
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P <0. 01), 但是对它们的发芽势却是不显著的(p>0. 05)。
关键词: 无芒雀麦; 温度梯度; 盐胁迫; 种子萌发
中图分类号: S 543+. 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 - 3575(2006)04 -0031 - 06
THE EFFECT OF TEMPTURE AND NaC lCONTENTS ON SEEDS
GERM INAT ION OF TWO K INDS OF SMOOTH BROME
TIAN X iu -m in
1 ,  YAN Cai - xia2 ,  WANG Ji1
(1.   InnerMongolia Agricu lturalUn iversity, Huhhot 010019, China;
2.  Genera lizing Cen ter of Technological P roduction in Hohhot, Huhhot 010010, Ch ina)
Abstract: The sa lt and tem pe ra ture a re important facto rs that affect the seeds ge rm ina tion, which dec ide the germ ination tim e and ge r-
m ination place. The difference o f the seed germ ination between Brom us stam ineus and Brom us inerm is w as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o f theG erm ination indexe s in diffe rent sa lt and temperature sw ere discussed. The result o f the study showed:The ge rm ina tion indexes
o f the fo rme r are highe r than that o f the latte r;the ge rm ina tion of the fo rm er is stimu lated by NaC l of 0. 3 %, wh ile that of the la ter is
re stra ined by all kinds o f NaC l concen tra tion. TheM ultivaria te Analy sis o fVa riance show ed:the effec t of salinity and tem pe ra tures is
significan t in ge rm ina tion rate , ge rm ina tion v igo r and ge rm ina tion index o f tw o varie ties(p <0. 01). Interac tion effe ct o f sa linity and
tem pe ra tures is still significan t in tho se germ ina tion indexes(p<0. 01), but that is no t significan t in its ge rm ina tion v igo r(p>0. 05).
Key words: B romus inerm is;  temperature g radient; NaC l stress;  seed germ ination
  测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种子发芽情况是表征
抗盐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与生长相比 ,植物在种
子萌发时更易遭受盐害 [ 1] ;植物种子在盐胁迫过程
中的萌发情况同植物本身的耐盐性有一定的关
系 [ 2] ;一般认为随着盐浓度的提高 ,种子的发芽率和
根茎比下降 [ 3] ;但 ALHela l(1989)研究盐胁迫下决
明 (Cassia sennal)的发芽情况时 ,发现低浓度盐对发
芽率没有影响 ,增加盐的浓度还可以刺激发芽率的
升高 ,进一步增加盐的浓度 ,发芽率才受到抑制 ,并
认为盐胁迫下的发芽率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 4] 。盐分
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决定种子在何
时何地萌发 。本试验对两种无芒雀麦 (Bromus stam i-
neu和 Bromus inerm is)的种子萌发进行了对比研究 ,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两个种发芽指标的差异
性 ,以期为内蒙古的引种驯化 、选育高抗逆的优良品
种提供理论基础 。
* 收稿日期: 2006 - 06 - 08基金项目: 国家 948项目(2003 - Z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88);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基金作者简介: 田秀民(1980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供试的美国引进无芒雀麦(B romus stam ineus)简
称引进种 ,是国家 948项目 “旱生灌草植物资源的引
进及开发利用”中的 1种禾本科牧草 ,其种子于 2003
年 11月从美国购进 ,于 2004年 4月中旬种于巴彦
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供试引进种的种子
是 2004年 10月从巴彦淖尔市采回的 ,其千粒重为
(9. 83±0. 15)g。供试的本地无芒雀麦(B romus iner-
m is)简称本地种 ,其种子于 2004年 10月采于锡林郭
勒盟多伦县 ,其千粒重为(1. 99±0. 10)g。
1. 2 种子处理
前期对供试的 2个种种子测定了千粒重和净
度 ,去除杂质 ,用 2‰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30m in,再
用去离子水冲洗 5遍后 ,在 20℃的去离子水中浸种
24h进行催芽 ,之后摆盘 ,避光 ,进行同期发芽试验。
1. 3 发芽试验
光照发芽箱发芽 ,滤纸发芽床 ,每床摆放 50粒
吸胀的种子 。设有 4个温度梯度(15℃、20℃、25℃、
30℃)和 5个盐(N aC l)浓度梯度 (去离子水 、0. 3%、
0. 6%、0. 9%、1. 2%),每个发芽皿中加入等量各梯
度的盐溶液 ,每个种均以在去离子水中的发芽情况
为自己的对照 (用 CK表示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
每天用天平 (精度 0. 001)称量发芽皿 ,补充去离子
水至原来的重量 ,以保证种子顺利发芽和盐浓度尽
可能不变。每个处理设有 5个重复 ,两个品种共计
200个处理 。
从种子置床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数 ,
按 GB2772 - 1999国家标准 ,两个品种都是第 14d统
计发芽率 (%),种子发芽达到高峰时统计发芽势
(%)[ 5] 。
1. 4 发芽指标的测定
按 GB2772 - 1999国家标准 ,从种子置床开始每
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数 ,测定的发芽指标如下:
发芽率 GP =14d内种子的发芽数 /种子总数 ×
100%;
发芽势 GE=发芽达到高峰时的发芽数 /种子总
数 ×100%;
发芽指数 G I=∑ (G t /D t),其中 G t为 t时间内
发芽数;D t为发芽天数;
相对发芽指数 RG I=盐处理发芽指数 /对照发
芽指数 ×100%;
平均发芽天数 MLIT =(G1T1 +G2T2 +… +
GnTn) /(G1+G2+… +Gn),
其中 G是逐日发芽数;T分别代表发芽天数 [ 6]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个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发芽率差异性
比较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引进种在盐浓度 0. 3%时的
发芽率最高 ,随着盐浓度和温度的升高 ,引进种的发
芽率在下降 。低浓度盐对发芽率没有影响 ,增加盐
的浓度还可以刺激发芽率的升高 ,进一步增加盐的
浓度 ,发芽率才受到抑制。 0. 3%的盐浓度促进了引
进种的萌发 。当温度一定时 ,在不同盐浓度下引进
种的发芽率顺序为:0. 3% >CK >0. 6% >0. 9% >
1. 2%;当盐的浓度一定时 ,在不同温度下其发芽率
的顺序为:15℃ >20℃ >25℃ >30℃。从中可以看
出 ,引进种在 15℃ ~ 20℃时和盐浓度是 0. 3%时的
发芽率最高 。
注:0. 0代表去离子水 , 0. 3代表盐浓度(质量百分比),
A代表引进种 , B代表本地种
图 1 两个品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的发芽率
F ig. 1 Germ ination rate o f d iffe rent
NaC l conten ts and tem pera tu res
随着温度的升高 ,本地种在 0. 3% ~ 1. 2%盐浓
度梯度下的发芽率在下降 ,而且都低于 CK。一般认
为随着盐浓度的提高 ,种子的发芽率会下降 [ 7] ;在
15℃ ~ 20℃的范围内 ,本地种在不同盐浓度下发芽
率在升高 , 20℃时出现拐点 ,发芽率开始下降;但在
CK中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这表明温度
和盐浓度对本地种的发芽率有影响 。当温度一定
时 ,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本地种发芽率顺序为:CK >
0. 3%>0. 6% >0. 9% >1. 2%;当盐胁迫的浓度一
定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本地种的发芽率是先升高后
降低 , 20℃时的发芽率在各盐浓度下最高。
两种无芒雀麦相比 , 0. 3%的盐浓度促进了引进
种种子的萌发 ,使得在 0. 3%的盐浓度下引进种的发
芽率比 CK高 ,具体数值为:15℃时高 3. 6%, 20℃时
32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6年
高 3. 6%, 25℃时高 0. 6%, 30℃时高 9. 2%;而对于
本地种来说 ,各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 ,使得在
各个处理下的发芽率小于 CK;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
和温度下的发芽率都高于本地种在相应处理下的
(包括 CK);而且引进种在 1. 2%盐浓度下的发芽率
比本地种在 0. 6%盐浓度下的还要高 ,具体数据为:
15℃时提高 0. 5倍 , 20℃时提高 0. 3倍 , 25℃时提高
0. 1倍 , 30℃时提高 0. 2倍;表明 1. 2%盐浓度对引
进种的影响比 0. 6%盐浓度对本地种的影响还要小。
2.2 两个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发芽势的差异
性比较
从图 2中可以看出 ,随着温度和盐浓度的升高 ,
引进种的发芽势在下降;当温度一定时 ,随着盐浓度
的升高 ,其发芽势的顺序为:CK >0. 3% >0. 6% >
0. 9%>1. 2%;当盐浓度一定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
其发芽势的高低顺序为:CK>0. 3%>0. 6%>0. 9%
>1. 2%;
注:0. 0代表去离子水 , 0. 3代表盐浓度(质量百分比),
A代表引进种 , B 代表本地种
图 2 两个品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发芽势
F ig. 2 Germ ination v igo r o f diffe rent
NaC l conten ts and temperatures
随着盐浓度的升高 ,本地种的发芽势在下降 ,当
温度一定时其发芽势的高低顺序为:CK >0. 3% >
0. 6%>0. 9%>1. 2%;15℃ ~ 20℃的范围内 ,每个
盐浓度梯度下本地种的发芽势都是升高的;在 20℃
时出现拐点 ,发芽势开始下降。
两个种相比较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
的发芽势都高于本地种在相应盐浓度和温度下的
(包括 CK);而且引进种在盐浓度为 1. 2%下不同温
度的发芽势比本地种在盐浓度为 0. 3%下的还要高 ,
具体数据为:15℃时提高 0. 6倍 , 20℃时基本相等 ,
25℃时提高 0. 7倍 , 30℃时提高 0. 2倍;表明就发芽
势而言 , 1. 2%的盐浓度对引进种的影响要比 0. 3%
的盐浓度对本地种的影响还要小。
2.3 两个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发芽指数的差
异性比较
发芽率 、发芽指数是评价种子发芽常用的指标 ,
反映了种子发芽速度 、发芽整齐度 。多重比较结果
表明 ,该二项指标对盐胁迫反应不同 [ 8] 。在盐浓度
一定时 ,引进无芒雀麦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在
下降 ,它的发芽指数确在升高;发芽指数高表明种子
的活力强[ 9] 。
从图 3中可以看出 ,盐浓度为 0. 3%时 ,引进种
的发芽指数高于 CK;在不同温度梯度下 ,它的发芽
指数顺序为:0. 3%>CK >0. 6% >0. 9%>1. 2%;
当盐浓度一定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发芽指数也
在上升;在盐浓度为 1. 2%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
发芽指数变化不大 ,可能是因为随着盐浓度和温度
的升高它的发芽率在下降。
注:0. 0代表去离子水 , 0. 3代表盐浓度(质量百分比),
A代表引进种 , B代表本地种
图 3 两个品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发芽指数
F ig. 3 Germ ination index o f d iffe rent
NaC l conten ts and tem pera tu res
在温度一定时 ,本地种的发芽指数随着盐浓度
的升高在下降 , 发芽指数顺序为:CK >0. 3% >
0. 6%>0. 9%>1. 2%;当盐浓度一定时 ,在 15℃ ~
20℃的范围内 ,它的发芽指数在上升 ,在 20℃时出现
拐点 ,发芽指数开始下降;本地种的发芽指数随着温
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 20℃时发芽指数最高 。
两个种相比较 ,引进种在各个盐浓度和温度下
的发芽指数都高于本地种在相应处理下的 (包括
CK);而且引进种在 1. 2%盐浓度下的发芽指数要大
于本地种在 0. 9%盐浓度的 ,具体的数据为:15℃时
提高 0. 4倍 , 20℃时基本相等 , 25℃时提高 1. 4倍 ,
30℃时提高 3倍;就发芽指数而言 ,说明 1. 2%盐浓
度对引进种的影响要比 0. 9%盐浓度对本地种的影
响还要小。
2.4 两个种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相对发芽指数
33第 4期            田秀民等: 温度和 NaC l浓度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的差异性分析
相对发芽指数更能清楚地反应在不同盐浓度和
温度下各个处理与 CK之间的差异性 。从图 4中可
以看出 ,只有引进种在 0. 3%盐浓度下的相对发芽指
数大于 CK;当温度一定时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下
的相对发芽指数顺序为:0. 3% >CK >0. 6% >
0. 9%>1. 2%, 0. 3%盐浓度促进了引进种的萌发;
但是在 0. 6%盐浓度下的相对发芽指数与 CK的差
异性明显变大 ,表明大于 0. 6%盐浓度会抑制引进种
的萌发 。
注:0. 0代表去离子水 , 0. 3代表盐浓度(质量百分比),
A代表引进种 , B 代表本地种
图 4 两种无芒雀麦在不同温度和
盐浓度下发芽相对发芽指数比较
F ig. 4 Comparative ge rm ina tion index o f different
NaC l conten ts and temperatures
本地种在各个盐浓度和温度下的相对发芽指数
都低于 CK ,当温度一定时 ,它的相对发芽指数顺序
为:CK >0. 3% >0. 6%>0. 9%>1. 2%;0. 3%盐浓
度下 ,本地种在 15℃ ~ 20℃的范围内的相对发芽指
数在升高 , 20℃时与 CK的差距最小 ,之后开始下降;
其它 3个盐浓度下的相对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
都在下降。
两个种比较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
相对发芽指数都高于本地种在相应处理下的 (包括
CK);在 0. 3%盐浓度时 ,引进种在不同温度下的相
对发芽指数要高于 CK ,而本地种在各个盐浓度和温
度下的相对发芽指数都低于 CK;对于前者来说 ,
0. 3%盐浓度促进了它的萌发;但对于后者来看 ,
0. 3%盐浓度却抑制了它的萌发 。
2.5 两个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平均发芽天
数的差异性比较
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盐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现在降低种子的萌发率 ,推迟种
子的初始萌发时间 ,延长种子的萌发时间等[ 10] 。从
图 5中可以看出 ,当温度一定时 ,引进种的发芽时间
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在延长 ,它的平均发芽时间的顺
序为:CK <0. 3% <0. 6% <0. 9% <1. 2%;当盐浓
度一定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平均发芽时间在缩
短;平均发芽时间与每天发芽数和天数有关 ,随着盐
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引进种的发芽率在下降 ,这可能
会使得它虽然在某一个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发芽率很
高 ,但它需要的时间也长。
在当温度一定时 ,本地种的平均发芽时间随着
盐浓度的升高在延长 ,它的平均发芽时间的顺序为:
CK <0. 3%<0. 6%<0. 9%<1. 2%;当盐浓度一定
时 ,它在 20℃时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这与发芽率和
发芽势的变化基本一致。
注:0. 0代表去离子水 , 0. 3代表盐浓度(质量百分比),
A代表引进种 , B代表本地种
图 5 两种无芒雀麦在不同温度和
盐浓度下平均发芽天数比较
F ig. 5 Average ge rm ina tion day s o f d iffe rent
NaC l conten ts and tem pera tu res
两个种相比较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
的平均发芽时间都要短于相应处理下本地种的 (包
括 CK);与 CK相比 ,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会延长两个
种的发芽时间 ,但就平均发芽天数而言 , 1. 2%盐浓
度时引进种平均发芽天数要比本地种在 0. 9%盐浓
度时的还要短 ,具体数据为:15℃时缩短 1. 1d, 20℃
时缩短 1. 2d, 25℃时缩短 1. 5d, 30℃时缩短 1. 3d。
2.6 方差分析结果的差异性比较
方差分析显示 , 温度 、盐浓度对引进种的发芽
率 、发 芽势 和发 芽 指数 的影 响均 是 极显 著
(p<0. 01),说明温度和盐浓度的改变均会对这 3个
指标产生显著性影响;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 (盐浓度
×温度 )对引进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也是
极显著 (p<0. 01),表明种子萌发时不同的盐浓度要
求有相应不同的温度 。这与上面的分析也是相一致
的 。
34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6年
表 1 引进无芒雀方差分析表
Tab. 1 TheM u ltivaria te Analysis o f Variance tab le o f B rom us stam ineus
因素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F值 P r>F 显著性 F值 P r>F 显著性 F值 P r>F 显著性
温度 19. 02 <0. 000 1 ** 6. 72 0. 000 5 ** 90. 4 <0. 000 1 **
盐浓度 66. 43 <0. 000 1 ** 13. 01 <0. 000 1 ** 196. 74 <0. 000 1 **
盐浓度 ×温度 4. 63 0. 000 1 ** 1. 56 0. 147 6 不显著 12. 05 <0. 000 1 **
 注:盐浓度 ×温度代表盐浓度与温度的互作 , P r>F代表大于 F值的显著水平 , **代表极显著
  本地种的方差分析表显示 ,温度 、盐浓度对本地
无芒雀的发芽率 、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均是极
显著(p<0. 01),说明温度和盐浓度的改变均会对这
3个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盐
浓度 ×温度 )对本地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也是极显著 (p<0. 01),表明种子萌发时不同的盐浓
度要求有相应不同的温度。
表 2 本地无芒雀麦方差分析表
Tab. 2 TheMu ltiva riate Ana ly sis of Va riance tab le of B romus ine rm is
因素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F 值 Pr >F 显著性 F值 P r >F 显著性 F值 Pr >F 显著性
温度 17. 93 <0. 000 1 ** 16. 38 <0. 000 1 ** 37. 73 <0. 000 1 **
盐浓度 162. 14 <0. 000 1 ** 21. 85 <0. 000 1 ** 108. 01 <0. 000 1 **
盐浓度 ×温度 3. 38 0. 002 1 ** 1. 31 0. 252 6 不显著 7. 26 <0. 000 1 **
 注:盐浓度 ×温度代表盐浓度与温度的互作 , Pr >F代表大于 F值的显著水平 , **代表极显著
  两个种相比较 ,温度 、盐浓度对发芽率 、发芽势
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极显著 (p<0. 01);说明二个因素
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都会使这 3个指标发生极显著
的变化;从前面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 ,当温度和盐
浓度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时都会有相应的指标值;
当温度一定时 ,随着盐浓度的变化这 3个指标也随
之发生明显地变化;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温度 ×盐
浓度)对两个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极显
著 (p<0. 01),对这两个指标来说 ,不同的盐浓度要
有相应不同的温度[ 11] ;从上述的分析已经得出 ,两
个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指标都有相应不同的盐
浓度;盐浓度与温度的互作对两种雀麦的发芽势的
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
3 结论
3.1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发芽率都高
于本地种在相应处理下的 (包括 CK);0. 3%的盐浓
度促进了引进种种子的萌发 ,使得在 0. 3%的盐浓度
下引进种的发芽率大于 CK;而对于本地种来说 ,各
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 ,使得在各个处理下的
发芽率都小于 CK。温度一定时 ,在不同盐浓度下引
进种发芽率的顺序为:0. 3%>CK >0. 6% >0. 9%
>1. 2%;本地种发芽率的顺序为:CK >0. 3% >
0. 6%>0. 9% >1. 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温度 、
盐浓度 、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对两个品种的发芽率
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 01),两个种在萌发时不同
的盐浓度要求有相应不同的温度 ,引进种在不同的
盐浓度下 15℃ ~ 20℃范围内的发芽率最高 ,本地种
则是 20℃时的发芽率最高 。
3.2 两个种相比较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
的发芽势都高于本地种在相应盐浓度和温度下的
(包括 CK);而且引进种在盐浓度为 1. 2%下不同温
度的发芽势高于本地种在盐浓度为 0. 3%下的;当温
度一定时 ,随着盐浓度的升高 ,两个种发芽势的顺序
为:CK >0. 3>0. 6 >0. 9>1. 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
明 ,温度 、盐浓度对两个种的发芽势都有极显著的影
响 (p<0. 01),而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是不显著的 (p
>0. 05)。
3.3 两个种相比较 ,引进种在各个盐浓度和温度下
的发芽指数都高于本地种的 (包括 CK);在 0. 3%的
盐浓度下引进种的发芽指数大于 CK;而对本地种来
说 ,各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 ,使得在各个处理
下的发芽指数都小于 CK。而且引进种在 1. 2%盐浓
度下的发芽指数要大于本地种在 0. 9%盐浓度的。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温度 、盐浓度 、温度与盐浓度
的互作对两个种发芽指数的影响都是极显著的(p <
0. 01);当温度一定时引进种在 0. 3%盐浓度下的发
芽率最高。
3.4 两个种相比较 ,引进种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
的平均发芽时间都要比相应处理下本地种的要短
35第 4期            田秀民等: 温度和 NaC l浓度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包括 CK);与去离子水相比 ,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会
延长两个种的发芽时间 ,但就平均发芽天数而言 ,
1. 2%盐浓度时引进种平均发芽天数要短于本地种
在 0. 9%盐浓度的;当温度一定时 ,两个种平均发芽
天数的顺序为:CK <0. 3% <0. 6% <0. 9% <
1. 2%。
4 讨论
4.1 本文根据课题的需要对两种无芒雀麦的萌发
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 ,而且只进行了温度与盐浓度
的筛选。许多学者也就此做相关的研究 , 如李青
丰 [ 12]对羽茅 、披碱草 、老芒麦等几种禾本科牧草种
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苏玉珍等 [ 13] 对披碱草
属 、老芒麦 、披碱草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胡
卉芳对冰草属许多种牧草萌发和休眠特性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中对某些牧草种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深
入 ,尤其是对无芒雀麦的研究较少 ,为了更好的充分
利用牧草种质资源 ,本文对两种无芒雀麦在不同的
温度和盐浓度的条件下的萌发做了细致的研究 ,通
过大量的实验基本确定了适宜两种无芒雀麦萌发的
温度及盐浓度的范围 。
4.2 本文所确定 5个盐浓度梯度是基于对两种无
芒雀麦的在 2004年 4月所做的恒温耐盐性发芽实
验 ,在当时的 3个盐浓度的情况下 ,两个种在 1%的
N aC l盐浓度下 ,它们的发芽率已经很低了。所以为
了更细致的研究它们的萌发情况 ,实验中增加了温
度和盐浓度梯度 ,多做了 2个重复 ,改进了实验方
法 。
4.3 本文所确定的 4个温度梯度是根据 948项目
所引进的灌草在推广地区 3月份 、4月份的大气温度
确定的 ,同时也设置了 1个较低的温度 15℃,这是为
了研究这两种无芒雀麦在低温的萌发情况;从实验
结果看来 ,这 4个温度梯度是很有代表性的。
4.4 本文只研究了温度与盐浓度对萌发的影响 ,但
在实验过程中光照 、水分等条件对实验的环境也有
一定的干扰;在盐浓度的控制方面 ,每天用天平称
重 ,向培养皿中加入去离子水 ,但是在保持盐浓度方
面仍有一定困难 ,只能尽量保持盐浓度不变。
4.5 一般的观点认为 ,如果在 N aC l盐溶液中能够
耐盐的话 ,那么在其它复盐溶液中更耐盐;但是以土
壤提取液为萌发基质更具有实践性。
参 考 文 献:
[ 1]   J. Ga le . Nobe .l The co st to plan t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adap tation to stress and the a llevia tion of stress by inc reas-
ing. 1985. A ssim ila tion plant and soi.l
[ 2]  H. G reenw ay and Runa munns. M echanism of salt to le r-
ance in nonha lophy te s. Ann. Rev. of P lant Phy sio .l 1980.
[ 3]  詹亚光 , 陈全涉 ,苑盛华. 盐胁迫下树木的 K +和 Na+含
量变化特点及其耐盐性〔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999,
27(1):24 - 27.
[ 4]  A .l H ela.l AA etc. Ge rm ina tion re sponse of Cassia senna L
seeds to sodium salts and tem pera tu re Jou rna l o f the Uni-
ve rsity o f Kuwa it, Sc ience. 1989. 16(2):281 - 287.
[ 5]  颜启传. 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M〕. 北京:农业出版
社 , 1992. 207.
[ 6]  张强. 农作物种子资源管理利用评价标准与质量检验
鉴定技术规程与实施手册〔C〕. 北京:北京电子出版物
出版中心 , 2003.
[ 7]  许详明 , 叶和春 , 李国风. 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进展
〔 J〕. 应用与环境学报 , 2000, (6):379 - 387.
[ 8]  赵可夫. 植物抗盐生理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3.
[ 9]  周爱清 , 罗顺.种子活力〔M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9.
81 - 85.
[ 10]  沈禹颖 ,王锁民 , 陈亚明.盐胁迫对牧草种子的萌发及
其恢复的影响〔J〕.草业学报 , 1999, 8(3):54 -60.
[ 11]  崔英 ,王明玖. 不同盐浓度对 3种三叶草种子萌发的
影响〔 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26(4):103 -
108.
[ 12]  李青丰 ,易津. 牧草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J〕.
中国草地 , 1995, 6:39 -43.
[ 13]  苏玉珍.两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检验标准的研究〔 J〕.
内蒙古草业 , 1992, 3:40 -44.
36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