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5年 5月
*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437100)
2015年 2月 6日收稿
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95%
对治疗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发病率
较高,临床上采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关键词: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5)05-0007-02
柯李琼 *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
生活方式改变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这种疾病多由盆腔性炎症未
彻底治愈或由于患者体质差等因素造成,具有病程缠绵、复发率高
等特点[1]。目前,医学界对于慢性盆腔炎治疗以西医为主,但是药物
长期疗效欠佳,药物并发症较多。近年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
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使用较多,取得理想效果[2]。为了探讨加味薏
苡附子败酱草汤对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对 2013 年 4 月~
2014年 4月我院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我院治疗的 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
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40例,年龄 18~45
岁、平均年龄(36.5±0.8)岁,病程 6个月~15年、平均病程(13.5±1.4)
年;对照组 40例,年龄 20~46岁、平均年龄(36.7±0.8)岁,病程 6.2
个月~14.5年、平均病程(11.2±1.1)年。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
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如消炎、抗菌等。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口服 2片甲硝唑片
(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4020769),3次/d;患者
每次口服 2粒左氧氟沙星胶囊(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 H20064126),3次/d,连续服用 14d。
观察组采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治疗,方药如下:薏苡仁
30g、败酱草 15g、茯苓 15g、益母草 10g、白花蛇舌草 15g、柴胡 6g、附
子 6g、当归 10g、赤芍 10g,1剂/d,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 14d,根据
患者恢复情况增减药物实施辨证施治[3]。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实验室检
查指标正常;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实验室检查
指标部分异常;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变化或病
情加重。
1.4统计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 SPSS16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神经 2个月时肌湿重下降 70%,其后减缓,至 4个月时下降 80%,
之后横截面积减少 80%~90%[2]。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
趋势在失神经后 l~3个月最明显,已被大多数学者作为判断肌萎缩
程度的指标[3]。骨骼肌的肌容量是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直观
体现,是肌萎缩的客观指标,骨骼肌的萎缩程度与肌肉的抗疲劳性
相关[4],且运动神经元与效应器——骨骼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
存的营养关系。运动神经元如与靶组织失去联系,则可能发生营养
障碍甚至退变死亡;骨骼肌组织如失去神经支配,则会因失去神经
营养而退化萎缩[5]。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不能单纯着眼于
代偿能力与 ADL能力的提高,在治疗脊髓损伤的同时我们建议延
缓和防止肌萎缩。
中医学将肌肉萎缩,肢体筋脉松弛、软弱无力、痿弱不用的一
类疾病归纳为痿证。关于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载有“痿疾者取
之阳明”,《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素问·太阴阳明论》亦
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
液,脾在体合肉、主四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脾生肉。”中
医学还认为,脾主肌肉四肢,脾之强弱与肌肉的强弱关系密切,脾
虚之人肌肉软弱无力,因此,人体肌肉的丰满强健与否和脾之运化
功能的强弱息息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实四支。”因
四肢运动赖于清阳之气,即水谷之精气,所以脾气健运则四肢强
健。《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全身的肌肉都由脾所主,即
脾主宰濡养肌肉和温煦肌肉的功能,也就是说肌肉的营养、滋润、
温热和卫外以及肌肉中的气化功能均由脾所主宰。
脊髓损伤后失神经支配引起的肌肉萎缩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
响,失神经后肌肉萎缩机制复杂,多种因子、蛋白质和基因表达改
变,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1]。但其表现均为四肢肌肉
的萎缩,为中医痿症之表现,且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清阳不升,久
病体虚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运化不及而湿阻中焦,气化不畅而湿
邪外侵。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郁久化热,阻滞气血,四肢百骸不得
禀水谷之精气,则痿证病作。因此,笔者认为对脊髓损伤后的肌肉
萎缩当从脾论治。
龙芪强肌饮方中重用黄芪,配伍人参、五爪龙、白术、炙甘草有
健脾益气之功,佐以当归养血和营;茯苓健脾渗湿,助脾运化,陈皮
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千斤、牛大力有强筋活络、强腰健肾之
功,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
为佐使。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龙芪强肌饮对脊髓损伤后的肌肉萎
缩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同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对神经损伤的恢复也较对照组提高。证明中医机体整体调整治疗
的正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脊髓损伤的治疗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现代医学在这
方面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治疗多从肝肾、
经络辨证论治,单纯从脾胃辨证治疗脊髓损伤后骨骼肌萎缩较少
见,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以祖国医学传统
理论脾主肌肉为切入点,观察龙芪强肌饮对脊髓损伤后肌容量的
影响,从祖国医学理论分析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萎缩的可行性,为传
统脾主肌肉理论及中药复方治疗 SCI 后肌萎缩提供新的临床依
据。笔者也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借助现代科技,通过动物实验
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肌萎缩的机理,为寻求更理想的中医治疗方
法与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斌,李士通.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
医学杂志,2009,25(4):505-506.
[2]Sunderland S.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everity of
the changes in denervated muscle//Nerve injury and their repair .a criti-
cal appraisal[J].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1991:241-263.
[3]沈云东,徐建光,徐文东,等.神经干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肉萎
缩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9):1051-1055.
[4]Talmadge RJ,Roy RR,CaiozzoVJ,et a1.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t
soleus after long -term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J].J Appl Physiol,
2002,93:1487-1497.
[5]赵磊,严志强,吕明,等.失神经支配的骨髂肌萎缩与防治[J].中国
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2026-2029.
7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5.05.007
内蒙古中医药
(均数±方差)表示,并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n(%)形式表示,并行
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 95%对治疗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
组(8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 7.5%,低于对照组(17.5%)(P<0.05),
见表 1。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产后或人
工流产后感染以及不卫生的性生活等引起,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
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方法以
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是长期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对
慢性盆腔炎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草汤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使用较
多,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 95%对治疗方案给予肯定
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 7.5%,低于对照
组(17.5%)(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4]结果类似。加味薏苡附
子败酱草汤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方药主要由薏苡仁、败
酱草、茯苓、益母草、白花蛇舌草、柴胡、附子、当归、赤芍等药物组
成,方药中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以及清热排脓等功效;
败酱草则具有活血行瘀消肿排脓、清热解毒功效;可利水消肿,降
低血压和提高人体免疫力作用;茯苓、益母草等药物则具有活血化
瘀、利水消肿等功效;白花蛇舌草、柴胡等药物则具有清瘟解毒、抑
制肿瘤,促进机体免疫等作用;附子、当归则能够发挥回阳救逆、补
益阳气、祛寒止痛等作用;赤芍则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作用,
诸药共奏,能够提高盆腔血药浓度,改善周围血液供应状态,从而
改善患者症状[5]。但是,本次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观察中
病例相对较少,患者疾病类型不尽相同,症状差异比较大;另一方
面,医师对患者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这些
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加味薏苡附子
败酱草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敏燕.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160例疗效观
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27-528.
[2]于源源,师伟,潘燕燕,等.慢性盆腔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规
程及其机理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2):3-4.
[3]范春华.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54例疗效观察[J].中医
药导报,2011,17(2):38-40.
[4]古丽霞,程慧莲.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
药,2010,2(57):100-101.
[5]张微,王洪志,傅舒,等.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现状[J].内蒙
古中医药,2014,4(21):125-126.
大株红景天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心血瘀阻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
常规扩冠、抗凝,减少心肌耗氧,调脂稳定斑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显
效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大株红景天;冠心病;显效率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5)05-0008-02
夏 禹 *
*天津市黄河医院心内科(300110)
2015年 2月 4日收稿
心绞痛在祖国医学中亦称胸痹 [1],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
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
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
虚,心脉失养;故临床可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雍塞型、阴寒凝滞
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其中,心血瘀阻型心绞
痛表现为胸背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及臂内侧,胸闷心悸
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临床治疗该型心绞痛中西医药物众多,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是由中药大株红景天经特殊工艺提取及分离、
精制、膜过滤制成的中药新药注射液。笔者针对心血瘀阻型心绞痛
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并作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2014年 1~9月的本科住院心血瘀阻型心绞痛患者
41 例,其中,男性 21 例、女性 20 例,年龄 44~80 岁、平均年龄 62
岁,病史 1~15年。临床主诉: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或伴左肩背
及上臂内侧疼痛,胸闷、心悸、多汗、乏力等症状。曾行冠状动脉造
影者 10例,心脏彩色多普勒 41例,心电图 41例。将 41例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21例,对照组 20例,两组病
例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硝酸异山梨酯扩冠,阿司匹林抗凝,他
汀类药物调脂稳定斑块,倍他乐克减少心肌耗氧量对症治疗;观察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5%葡萄糖 250mL+大株红景天 10mL静
脉点滴,1次/d,10d为 1个疗程。
1.3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诊断标准按《中医内科学》(第五版)进行
诊断。疗效判定:显效为心绞痛消失,心电图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有效为心绞痛减轻,心电图改善;无效为症状及心电图无变化。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 3d开始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治疗
中无不良反应,显效率 66.67%,对照组显效率 30.0%;两组比较差
异显著(X2=6.0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
和冠状动脉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治疗,部分患者在无冠状动脉介
入及搭桥治疗适应症时,往往首先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此类型
心绞痛通常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常规扩冠、抗凝、解痉、减少
心肌耗氧等治疗基础上,多联合使用中药对症治疗,选取中药时,
临床多寻求疗效好、副作用小、性价比高的药物,大株红景天系此
类药物之一。
大株红景天系红景天的分属,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
植物,生长于高海拔的高山石缝、山坡草地上,主要分布在海北、玉
树、果洛等州县,被誉为“高原人参”、“雪山仙草”,属于天然珍贵药
用植物,多以根茎或全草入药,性凉,味甘、苦、涩。现代医学研究表
明,红景天含有红景天甙、甙元酪醇、黑蚁素、臧红花醛和人体维生
组 别 n 显效[n(%)]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21 14(66.67)* 5 2
对照组 20 6(30.0) 12 2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复发率(%)
观察组
对照组
X2
P
40
40
/
/
35(87.5)
31(77.5)
6.32
<0.05
3(7.5)
3(7.5)
5.78
<0.05
2(5)
6(15)
5.55
<0.05
38(95)
34(85)
12.31
<0.01
3(7.5)
7(17.5)
11.82
<0.01
表 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8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5.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