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雀麦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全 文 :1 9 9 3年 6月
第 2期 2 0 1~ 2 0 4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G A N S U N O N G Y E D A X U E X U E B A O
雀麦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谢鹏云
(甘肃省植保植检站 ,兰州 7 3 0 0 0 0 )
朱玉新
(平凉地区植保植检站 , 7 4 4 0 0 0)
摘要 本丈研 究 了雀麦对小麦经济产黄 的影响程度及与组成小麦产全结构之问的关系 。 结果表明 ,
田 间雀麦每增加 1 万德 h/ m , , 小麦减产 2 . 12 k g (回 归关系式 y = 4 81 . 7一 2 . 12 x ) . 根据危害损失和生产
实际 , 将雀麦发生程度区分为 。 、 1 、 2 、 3 、 4 、 5 六个等级 ,提出 了不 同类型麦田 雀麦发生量和应未取的防除
策略 ;初 步确定 了麦田 雀麦防除指标 为 50 . 8 德 /m 盆 或 10 、 3 株 /m . , 为 因地制宜开展雀麦防除提供了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雀 麦 小麦 防除指标
中图分类号 5 4 5 1 . 2 2 1
雀麦 ( B or m ls j ap 。心 `。 T h u n b . ) 俗称火燕麦 、 鱼儿燕 , 是甘肃省冬麦田的主要恶性杂
草 。 密度大 , 群体高 , 繁殖力强 , 难以根除 。 发生面积 2义 10 5 h m Z 多 。 它与小麦争水肥和阳光 ,
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 每年都有部分麦田因雀麦的危害在春季改种 , 已成为生产中亚
待解决的问题 . 笔者于 1 9 90 ~ 1 9 9 1 年研究探讨了雀麦对小麦经济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与构成
小麦产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防除指标 , 为人们认识雀麦的危害性 , 科学地制定防除措施提
供了依据 。
1 内容及方法
试验地设在平凉市峻炯乡太统村川水地纯冬麦田 。 前茬小麦雀麦发生较重 。 7 4 57 小麦品
种 , 产量水平 30 0 k g 左右 。 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 因雀麦在田间呈嵌型不均匀分布 ,控制密度比
较困难 ,故在冬小麦返青期按自然密度设 12 个小区 , 小区面积 4 x 2 . 5 ( m , ) 。 1 9 9 1年 4 月 10 日
定苗 , 雀麦密度为每平方米 。 , 2 5 , 2 7 , 5 7 , 1 0 0 , 1 3 2 , 1 5 9 , 2 1 9 , 3 4 5 , 3 8 6 , 4 5 7 , 5 9 2 株共 1 2 个梯度 .
整个试验期间每 5 天观察 l 次 ,拔除其它杂草 ,施肥 、 灌水等耕作措施同大田 . 小麦收获时按小
区计产 ,每小区 3 点取样 ,每点 0 . 25 m Z ( 50 Cm X 50 。 m ) , 考查小麦有效穗数 、 穗粒数 、 千粒重
和雀麦穗数 。
相关和 回归计算 : 分别以雀麦株数 、 穗数为自变量 x , 小麦产量 、 有效穗数 、 穗粒数 、 产千
粒重为依变数 y , 进行下列计算 : ( l) 相关系数 ; ( 2) 直线回归方程 ; (3 ) 回归的估计标准误 。
2 防除指标
是指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增加 , 达到对作物将造成经济损失需及时防治的种群密度 。 近年
来 , 国内外就农作物病虫害已做了大量防治指标的测定 , 但对杂草的防治指标研究还处于开
始阶段 。 本文采用的防除指标模型是 : 设杂草密度 x (万穗 / h m , ) 与小麦产量 y (k g / h m , ) 的
收 稿 日 期 : 1 9 9 2一 0 6一 2 0
修改稿收到 日期 : 1。。 s 一 0 3一 15
.2 02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1 9 9 3年
回归关系式为 y ~a 十b x , 则
五 r = C C X A Y 只 S
b X P X E C X A Y X S
式中 : E T— 防除指标 ; C C— 防治费用 ; A Y— 作物平均产量 ( k g / h m , ) ; E C— 防治效果 ; 尸— 作物价格 (元 / k g ) ; S— 样地面积 (1 h m , )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雀麦发生最对小麦产量 、有效穗数 、 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表 1~ 3)
表 i 雀麦株数与小麦产量 表 2 雀麦穗数与小麦产量
雀麦株数 ( x ) ` J· 麦产堂 (少 ) k g /h m , 小麦产堂 (夕 ) kg /h m ,
抹 /m Z 万株h/ m Z 实产 少
理论枯浏
二 4 2 4 6 . 53一 3. 1 7 4 1工
雀麦花序数 〔二 )
德 /m . 万 德 / h m Z 实产 理论枯浏夕 = 4 4 81 . 7一 2 . 1 2x
0
1 5
2 7
5 7
1 0 0
1 3 2
1 8 9
2 1 9
3 4 8
38 6
4 3 7
59 2
0
1 5
.
0
27
,
0
5 7
.
0
1 0 0
.
5
1 3 2
.
0
1 8 9
.
0
2 1 9
.
0
3 4 8
.
0
3 8 5
.
5
4 3 6
,
5
59 2

0
4 4 8 3
.
5
4 3 5 4
.
5
4 1 4 4
.
5
3 9 4 9
.
5
3 8 5 2
.
0
3 7 0 0
.
5
3 5 1 0
.
0
3 4 5 4
.
5
3 4 0 0

5
3 0 4 9
.
5
2 5 9 9
.
5
25 2 3
.
0
4 2 4 6
.
5
4 1 9 8
.
9
4 1 6 5
.
6
4 0 6 5
.
6
3 9 2 9
.
1
3 82 7
.
5
3 6 4 6
.
6
3 5 5 1
.
4
3 1 4 1
.
9
3 0 2 1
.
3
28 59
.
4
23 67
.
5
0
8 0
1 1 0
2 0 0
3 0 0
4 0 0
4 8 0
5 1 0
65 0
7 1 0
7 6 0
88 0
0
7 9
.
5
1 0 9
.
5
1 9 9
.
5
3 0 0
.
0
3 9 9
.
0
4 8 0
.
0
51 0
.
0
6 4 9
.
5
7 0 9
.
5
7 5 9
.
0
87 9
.
0
4 4 8 3
.
5
4 3 5 4
.
5
4 1 4 4
.
5
3 9 4 9
.
5
3 8 5 2
.
0
3 7 0 0
.
5
3 5 1 0
.
0
3 4 5 4
.
5
3 4 0 0
.
5
30 4 9
.
5
2 5 9 9
.
5
2 5 2 3
.
0
4 4 8 1
.
7
4 3 12
.
5
4 2 4 9
.
5
4 0 5 9
.
0
3 84 6
.
0
3 63 6
.
0
3 4 5 0
.
0
3 4 0 0
.
5
3 1 0 5
.
0
2 977
.
5
2 8 7 2
.
5
2 61 7
.
5
表 3
小麦德数 ( 万 撼 / h m 呈 )
雀麦密度与小麦产量结构的关系
小麦德杜数 (拉 /德 ) 小 麦干拉重 ( g )
雀 麦越数
( 万 德 / h m Z ) 实收
枯浏德数
少 = 6 0 3 . 9一 0 . 1 7 1 x
r ~ 一 0 . 9 6 9 7
实际
拉数
枯测拉数
y = 1 9
.
2 9 一 0 . 1 0 1 x
r = 一 0 . 9 5 8 9
实重 估浏重少一 4 3 . 8 2一 0 . 0 83 x
r = 一 0 . 9 3 9 6
82娜176039.4321410.98,人,门口门矛J1.1CJO以力才d孟八匕Q白n.…任`q曰O`夕一力乙11,1,八姑ùJUd几J任住4d二庄`山自口叮口nO。OJ亡。亡l`dtl八1é内心白宁曰1人on7.O乙月了二J曰n叹UCù门0口亡1二勺.…n以台ǎù口é月了7口丹卜é介匕口刀任J性J`q,土1一11, .止二. .几占上O甘nCJ以月任只ùQ`.…OJUǎ了.只é二口7J,土1, .人门.二1主l
…古峨J性下二1上,工
0
7 9
.
5
1 0 9
.
5
1 9 9
.
5
3 0 0
.
0
3 9 9
4 8 0
5 1 0
6 4 9
.
5
7 0 9
.
5
7 5 9
.
0
8 7 9
.
0
6 1 3
.
1
5 9 0
,
0
5 7 8
.
1
5 6 0
.
1
5 4 6
.
0
5 2 8
.
0
5 2 9
.
1
5 3 0
.
0
5 1 3
.
0
4 9 4
.
0
4 5 0
.
0
4 4 7
.
0
6 0 3
.
9
5 9 0
.
3
5 85
.
2
5 6 9
.
8
5 5 2
.
6
5 3 5
.
7
5 2 1
.
8
5 16
.
7
4 9 2
.
8
4 8 2
.
6
4 7 4
.
1
4 5 3
.
6
1 6
.
2
1 3
.
8
表 1~ 3表明 : 雀麦密度 、 雀麦穗数与小麦产量损失量之问呈负相关 。 雀麦密度在 。一 5 92
万株h/ m , 范围内 , 雀麦每增加 1万株 ,小麦减产 3 . 1 7 4 1 k g ;在 。一 879 万穗 / h m , 范围内 ,雀麦
每增加 1 万穗 ,小麦减产 2 . 12 k g 。 在以上范围内 , 小麦有效穗数减少 。 . 1 71 万穗h/ m , ,小穗粒
第 2期 谢鹏云等 : 雀麦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 2 0 3 .
数减少 0 . 1 10 粒 , 千粒重下降 。. 0 83 9 。 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
1~ 3 结果还表明 , 雀麦田间发生量— 株数或穗数 , 与小麦产量损失相关均达显著水平 ,可利用各 自的回归方程式在相应范围内估测小麦产量 ; 在株数和穗数两个指标中 , 用雀麦株
数估测的误差较大 (匆 · x 一 12 . 26 k g ) , 用穗数估测的精确度较高 (匀 · x 一 9 . 67 k g ) 。 雀
麦对小麦的危害损失是通过降低小麦穗数 、 穗粒数和千粒重引起小麦减产的 .
3
.
2 防除指标与防除策略
3
.
2
.
1 小麦田 雀麦不 同密度下株数与成穗数的关味 根据大田调查 , 田间雀麦密度小 , 分孽
多 , 成穗比例大 ; 密度大 , 有效分孽少 , 成穗比例小 。 雀麦密度 45 万株 h/ m , 以下 , 株数与成
穗数的比例在 1 : 5 以上 , 雀麦密度 75 万株 h/ m , , 株数与成穗比例为 1 : 3 ; 雀麦密度 3 0 万
株 / h m Z 以上 , 株数与成穗比例在 1 : 15 以下 。
3
.
2
.
2 防除指标的确定 (1 ) 杂草密度 、 为害程度 、 农业生产水平等 , 都是制定防除指标
的依据 。 还应注意到 , 花费的防治成本应低于不防治将造成的损失 。 确立防除指标必须首先
确定杂草危害的经济允许损失率 , 可采用下式求得 : 经济允许损失率 (% ) 一 〔防治费用 (/ 经济
产量 x 作物价格 x 防除效果 ) 〕 x 1 0 ; ( 2) 用 28 %禾草灵乳剂防除雀麦 , 1 h m , 所需费用 67 . 5元
l( h m
, 用药量 2 . 25 L , 价格 24 元 / L ,药费成本 54 元 h/ m , ;劳务费 12 元 h/ m , ;喷雾器折旧费
1
.
5元 h/ m , , 防治效果 78 . 2% ,小麦价格 0 . 8 元 k/ g ) 。 因此 ,经济允许损失率及其相应 的雀麦
密度 由上述公式及小麦产量与雀麦密度 (万穗 h/ m Z )的回归关系式 y 一 4 4 8 1 . 7一 2 . 1 2x 确定 ,
( 3 )允许雀麦密度 (万穗 / h m , )一经济允许损失率 (纬 ) x i h m , 产量 + 2 . 1 2 = 5 0 . 8 9 5 , 即 1 0 . 1 7 9
万株 l/ 、 m , 。 ( 4) 考虑到生态因素 , 初步提出雀麦的参考防除指标为 5 0 . 85 万穗 h/ m , 或 1 0 . 29 万
株 / h : n , , 即 5 0 . 8 穗 /m Z 或 1 0 . 3株 /m , 。
3
.
2
.
3 防除策略 根据雀麦危害损失 , 结合我省小麦生产实际 , 可将雀麦发生程度划分为严
重危害田 、 较严重危害田 、 中度危害田 、 轻度危害田 、 有出现不造成危害田和无草田 6 种类
型 (见表 4) , 对刁刘司的发生危害田块或地区 , 提出不同的防除措施 , 以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效
益 、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表 4 小麦田雀麦的危害标准与防治措施
雀麦危害类型 雀麦密度 (万抹 / 1
;
m
, )
苗期抹数 后期德数
损失小麦
( kg /h m
, ) 防 治 措 施
5 级
(产重危害田 )
4 级
(较严重危害 田 )
3 级
(中度危害田 )
2 级
(枉度危害田 )
l 级
(有出现 , 不过成危害田 )
O 级
(无草田 无草地区 )
1 8 4
.
5 以上 4 6 0 . 5 以上 9 7 5 以上
9 6
,
1~ 1 8 4
.
5 2 8 5
.
1~ 4 6 0
.
6 0 0 ~ 9 7 5
以化学除草为主 ,与耕作 、轮作及
人工除草并举 。
化学除草与耕作 、 轮作及人工除草
相结合 。
4 6
.
5~ 9 6
.
0 1 7 8
.
5~ 2 8 5
.
0 3 7 5~ 6 0 0 化学除草与人工拔除相结合 .
9
.
0 ~ 4 6
.
4 3 7
.
5~ 1 7 8
.
4 7 5~ 3 7 5
以人工拔除为主 , 重点做好苗期除
草 ,躺之 以后期拔高草 。
9
.
0 以下 3 7 . 5 以下 7 5 以下 做好人工除草 , 预防其艾延 。
产格保护措施 ,清除水源 、 肥源 和
种子 中的雀麦种 于 ,杜绝入使传播 。
·
2 0 4
·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9 9 3年
4结论与讨论
刀 初步研究证明 , 田间雀麦每增加 1 万穗 h/ 时 ,小麦减产 2 . 12 k g , 穗数减少 1 7 10 穗 /
h m
’ ,穗粒数减少 。 . 101 粒 ,千粒重降低 。 . 0 83 9 . 利用这些 回归系数 ,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从田
间雀麦穗数估测小麦产量损失 。 经测算 ,这样的估测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 但由于不同地区生
产水平不同 ,估测的准确性会有差异 , 因此应进一步研究不同生产水平下雀麦发生量与产量损
失的关系 。
2) 将雀麦发生程度区分为严重危害田 、较严重危害田 、 中度危害田 、轻度危害田 、 有出现不
造成危害田和无草田 ,分别提出各类型田中雀麦发生量和导致小麦产量损失指标及应采取的
防治措施 ,对因地制宜开展雀麦综合防除有重要意义 。
3) 雀麦防除指标是一个复杂间题 , 本文提出的防除参考指标 ,可考虑与不同生产水平及
社会条件适当调整 。
参 考 文 献
1 洪加康 . 猪殃殃危害损失其防除策略初探 . 植物保护学报 , 19 86 , 1 3 ( 2 ) : 1 37 ~ 14 1
2 孙广勤 ,赵保祥 ,杨玉真 . 麦篙对小麦产量损失的初步研究 . 杂草学报 , 1 990 , 4 ( 1 ) : 38 一 39
3 夏基康 . 有关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等间题的讨论 . 植物保护 , 19 85 , (3 )
4 孟铁男 . 小云斑金龟为害小麦损失率测定 . 甘肃农业科技 , 19 89 , (3 )
5 涂鹤龄等 . 农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研究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59 ~ 62
S t u d i e s o n D a m a g i n g o f B r o m e t o W h
e a t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l i n g I n d e x
X i e P e , :舒 ,` , : 1 Z h “ Y : ` x i , : 9 2
( 1 G a n s u P l a n t P r o t e e t i o n a n d Q u a r a n t i n e s t a t i o n
2 P i l: g l i a n g P l a n t P r o t e e t i o n a ,飞d Q u a r a n t i , l e s t a t i o n )
A b s t r o e t T h i s p a p e r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a f f e e t i o : : d e g r e e s o f B or 斑 : ` 5 aj P o n i c u s t o w h e a t
e c o n o m ic y ie ld a ,` d `h e r e l a , 10 , , t o ` h e f a C t o r s o f w h e a ` y i e l ( 1 5 , r t` c` u r e · T h e r e s ult
`
s h o w e d t h a t w h e a t y i e l d r e d u e e d 2
.
1 2 k i l o g r a m s
,
`
w h i l e t h e f ie ld b r o m e a m o u n t i n
-
e r e a s e d t o e a e h 1 0
,
0 0 0 e a r s ( t h
e r e g r e s s i o n e q u a t i o 一1 : 少一 2 9 8 , 7 8一 2 . 1 2x 士 9 . 6 7 ) , R e ly -
i一飞9 o n t h e d a m a g e a n e[ a e t u a l p r o d u e t i o n , s ix o e e u r r e n e e a m o u n t 〔l e g r e e s o f b r o m e w e r e
p r o v id e d
,
1
.
e
.
o
,
1
,
2
,
3
,
4
,
5
.
T h e b r o m e o e e u r r e n e e a m o t一n t i x飞 d i f f e r e l l t t y p e f i e ld s a n d
t h e r e l a t e d e o n t r o l l i l l g m e t h o d s w e r e a l s o p r o v i el e d
,
T h e r e f e r e n e e e o n t r o l l in g i n d e x f o r
b r o m e in w h e a t f ie ld 15 5 0
.
8 e a r s / m
2
.
K e y w o r d s b r o m e ; w h e a t ; e o n t r o l l i n g i n d 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