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针叶树球果挥发物质与黄杉实小卷蛾危害关系的分析



全 文 :针叶树球果挥发物质与黄杉实小卷蛾危害关系的分析
张龙井1,徐磊2,张梅1
(1.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650114;
2.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球果、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球果、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球果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
从黄杉球果中检测到的柏木醇和异长叶烯在华山松球果和云南松球果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中没有。华山松
球果和云南松球果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中的β-水芹烯在黄杉球果中未检测到。由此推测,在黄杉实小卷蛾
(Retinia psedotsugaicola Liu et Wu)选择寄主植物及其危害的器官时,黄杉球果中所含的柏木醇和异长叶烯2种
挥发性物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对该虫起引诱作用,而另两种球果中所含的β-水芹烯挥发性物质则对该
虫起有驱避作用。研究结果为黄杉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杉;挥发性物质;黄杉实小卷蛾;危害关系
Analysis on da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atile components in Coniferous
cones and Retinia psedotsugaicola Liu et Wu
ZHANG Longjing1,XU Lei2,ZHANG Mei1
(1.Haikou Forest Farm of Kunming, Kunming 650224,China;
2.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 Lasa 850000)
Abstract:XAD2 adsorption and GC-MS were used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ne of 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 Pinus armandii Franch and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Isolongifolene and cedrol found in P.sinensis were not been found in P.armandii and P.yunnanensis
cones.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β-phellandrene which was found in P.armandii and P.yunnanensis cones was not
found in cone of P.sinensis. It could be deduced that one component or two of the isolongifolene and cedrol which
were contained in the cones of P.sinensis attracted R.psedotsugaicola to selected hosts and specifi cally tissues, while
the β-phellandrene in P.armandii and P.yunnanensis cones had the drive effect to this pest.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could be provide on P.sinensis protection.
Key words: 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volatile components; Retinia psedotsugaicola Liu et Wu; damage relation
收稿日期:2015-01-03
作者简介:张龙井,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森林保护、营林生产及种苗繁育方面的工作。
1 前言
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俗称“泡罗
汉”、“杉松”、“罗汉松”、“红杉”,属常绿
乔木,与北美黄杉同属,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
保护树种,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云、贵、川、湘、鄂
和广西等省,往往与其他针叶树种及常绿阔叶树种
组成混交林。黄杉具有种子易萌发,适应性强的栽
培特点,其树形秀丽,材质优良,生长迅速,自然
更新快,是一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绿化造林重要
树种[1]。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 psedotsugaicola Liu et Wu)
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Tortricidae )小卷蛾
· 41 ·
林 业 建 设
FORESTRY CONSTRUCTION
第2期
2015年4月
· 42 · 林业建设 总第 182 期
亚科(Olethreutinae )实小卷蛾属(Retinia )是危害黄杉
(Pseudotsuga sinensis )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黄杉实
小卷蛾幼虫主要危害黄杉的球果, 而对其林分内的
伴生树种如: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球果无影响。植物
挥发性物质属于植物次生性物质,一般分子量在
100~200之间。每种植物都含有各自的挥发性物
质,可影响许多昆虫的行为[2]。松属植物能合成和
释放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谢物质,其中挥发性物质占很
大比例,这类物质作为一种行为暗示的化学信号在
植物与昆虫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3]。如松科植物中
的单萜,如:α-蒎烯、β-蒎烯等是松树气味的主
要成分,这些单萜类化合物在所有松科树种中都有
存在,但其各成分的相对比例在每一属、种、无性
系的树木之间均有很大差异。森林害虫也许就是利
用这一差异来选择寄主的[4]。多年来,由于化学分
析手段的改进和提高,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害虫管理
中得到应用,如美国利用诱引剂防治南方松大小蠹
即是一个成功的例子[5]。昆虫与寄主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化学联系,嗅觉诱导对昆虫寻找寄主植物是非
常重要的,昆虫可对植物的化学刺激产生趋向行为
[6]。国外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散发的挥发性物质对
几个目的球果和种子害虫在寻找寄主过程中都起着
重要作用[7]。由于嗅觉诱导在昆虫的交配和寄主定
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的植保工
作者都在设法将昆虫的这一化学行为应用于害虫防
治。张晓峰等曾对黄杉实小卷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
研究和报道[1],但有关针叶树球果挥发物质与黄杉
实小卷蛾危害关系的研究鲜见报道。通过对黄杉等
球果所含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探索黄杉实小卷蛾对黄
杉球果产生危害的机制,以期为寻求黄杉实小卷蛾的
防治新方法提供依据。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为云南省禄劝县。该县地处滇
中北部,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
25°25′~26°22′之间。县内地形复杂多样,地
貌千姿百态。境内海拔最高点为4247m,最低点为
746m。禄劝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呈明显
的立体气候特征。无霜期234d,多年平均降水量
966.4mm。禄劝县有裸子植物130多种,被子植物
127种。用材林有云南松、华山松、黄杉、云南油
杉、旱冬青、杨树、桉树、樟树等。经济林有油橄
榄、油桐、板栗、山碴、苹果、花椒、桔子、核桃
等。其中,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野生珍稀名贵植
物有黄杉、冷杉、三尖杉、红豆杉、美登木、黄花
杜鹃、大王杜鹃等(图1)。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在黄杉实小卷蛾危害期间, 从昆明市禄劝县云
龙水库附近的黄杉林中随机采集8个黄杉球果及其
伴生种云南松球果,华山松球果。所采样品立即用
无味塑料袋单独包好, 快速带回实验室内备用。
2.2.2 样品挥发物的收集与鉴定
(1)收集与分析方法。取3个洗净干燥的100
mL 烧杯, 各放入5 gXAD2(高分子微球吸附剂) , 将样
品分别放入烧杯中, 并编号。烧杯每放入一球果样
后, 尽快用PARAF ILM “M”塑料薄膜封住杯口, 以
保证其挥发性物质被放入烧杯中的吸附剂充分吸
收。40 min后取出球果, 并在每个烧杯中加入10 mL
分析纯的二氯甲烷(CH2Cl2) , 再用新的塑料薄膜封
口。12 h后, 用移液管抽出烧杯中的分析纯二氯甲烷
液体, 放入有相应编号的离心管内, 密封冷藏保存。
利用美国Agilent Technologices 公司的HP5890气相色
谱仪、HP6890GC/5973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
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图1 禄劝县在云南省地理位置图
· 43 ·第2期 张龙井,等:针叶树球果挥发物质与黄杉实小卷蛾危害关系的分析
( 2)挥发物质鉴定。气象色谱分析
条件 : H P - 5石英毛细管柱( 3 0 mm×0 . 3 2
mm×0.25μm), 柱温60~280℃, 程序升温3℃/
min;柱流量为1.5mL/min;进样温度250℃;氢
火焰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2.0μL;分流比
50:1; 载气为高纯N2。
气象色谱- 质谱分析条件: (1) GC条件: HP-5MS
石英毛细管柱( 30 mm×0.25 mm×0.25μm);柱温
60~260℃,程序升温3℃/min;柱流量为1.0mL/
min;进样口温度250℃;柱前压100 kPa;进样量
1.0μL;分流比10:1;载气为高纯He气。( 2) MS
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传输线温度
250℃;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质量
范围35~450;采用wiley7n.1标准谱库检索定性[2],
从而得出球果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的比例关
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球果中挥发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
3.1.1 黄杉球果所含挥发物质
黄杉球果所含挥发物质的色谱分析和质谱鉴
定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黄杉球果所含的挥发性
物质共有19种,其中单萜类物质11种,占其含量的
15.30%;酚类1种,含量占0.93%;醇类物质2种,
含量占2.65%。以α-蒎烯、月桂烯、柠檬烯、柏木
醇和异长叶烯为优势组分,这5种挥发性物质的含
量占其球果所含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14.24%。
3.1.2 华山松球果所含挥发物质
华山松球果所含挥发物质列于表2。
由表2可知,华山松球果所含的主要挥发物质
有7种,都为单萜类物质,以α-蒎烯、β-蒎烯、
柠檬烯、月桂烯、β-水芹烯为主,这5种挥发物质
的含量占其球果总挥发物质含量的54.00%。
3.1.3 云南松球果所含挥发物质
表3为云南松球果所含挥发物质列表。表3显
示,云南松球果所含挥发物质有7种,都为单萜类
物质,以β-蒎烯、月桂烯、β-水芹烯、柠檬烯为
主,这4种挥发物质的含量占其球果总挥发物质含
量的60.00%。
3.2 挥发性物质对黄杉实小卷蛾产生的引诱与驱避
表1 黄杉球果挥发物成分种类
表2 华山松球果的主要挥发物成分
表3 云南松球果主要挥发物成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序号
1
2
3
4
5
6
7
序号
1
2
3
4
5
6
7
成分
α-蒎烯
莰烯
香桧烯
β-蒎烯
月桂烯
柠檬烯
1,8-桉叶素
罗勒烯
异松油烯
苯甲酸乙酯
α-松油醇
乙酸龙脑酯
δ-榄香烯
β-榄香烯
异长叶烯
α-柏木烯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柏木醇
成分
α-蒎烯
β-蒎烯
β-水芹烯
柠檬烯
月桂烯
γ-蒈烯
异松油烯
成分
α-蒎烯
β-蒎烯
β-水芹烯
柠檬烯
月桂烯
γ-蒈烯
异松油烯
含量(%)
3.56
0.16
0.53
1.26
4.46
2.19
0.08
0.66
0.42
0.05
0.05
0.08
0.08
0.20
1.43
0.35
0.93
2.60
含量(%)
12.70
6.40
0.40
21.40
13.10
0.40
1.00
含量(%)
0.27
15.00
15.15
9.85
20.00
7.50
2.15
· 44 · 林业建设 总第 182 期
表4 三种针叶树球果所含挥发物质的比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成分
α-蒎烯
β-蒎烯
莰烯
柠檬烯
香桧烯
月桂烯
罗勒烯
β-水芹烯
异松油烯
δ-榄香烯
β-榄香烯
异长叶烯
柏木醇
α-松油醇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黄杉(%)
3.56
1.26
0.16
2.19
0.53
4.46
0.66
-
0.42
0.08
0.20
1.43
2.60
0.05
0.93
华山松(%)
12.70
6.40
-
21.40
-
13.10
-
0.40
1.00
-
-
-
-
-
-
云南松(%)
0.27
15.00
-
9.85
-
20.00
-
15.15
2.15
-
-
-
-
-
-
作用
对上述挥发性物质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可知,在
黄杉球果的挥发性物质中以α-蒎烯、月桂烯、柠
檬烯、柏木醇、异长叶烯这5种挥发性物质为其优
势组分, 而柏木醇和异长叶烯在华山松和云南松球
果的挥发性物质中均未检测到。据此可推测, 在黄
杉实小卷蛾对黄杉球果的危害中,柏木醇对黄杉小
卷蛾起引诱作用,异长叶烯对黄杉实小卷蛾起引诱
作用。也有可能柏木醇和异长叶烯两种挥发物共同
起有引诱作用。此外,β-水芹烯在华山松球果和
云南松球果中都占主要成分, 而该成分在黄杉球果
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中未检测到。所以,依此可推测
在华山松球果和云南松球果对该害虫的免疫方面,
β-水芹烯可能起了关键性作用(表4)。
4 讨论与结论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
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
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
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
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
合物, 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8]。
有假设提出,昆虫对寄主所含挥发性物质的利用,
可能是利用其中的某些高度特化的挥发性化合物,
或者利用寄主植物所含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的特殊比
例[9]。实验认为,在黄杉实小卷蛾选择寄主植物及
其危害的组织时, 黄杉球果中所含的柏木醇和异长
叶烯两种挥发性物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物质同时对
该虫起引诱作用。而华山松和云南松球果对该害虫
的驱避方面, β-水芹烯可能起了关键性作用。实验
只通过对黄杉、华山松和云南松这三种针叶树球果
所含挥发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后,推测挥发性
物质与黄杉实小卷蛾的危害关系。而黄杉球果,云
南松球果和华山松球果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的组分
和不同的组分配比形式,是否对黄杉实小卷蛾产生
危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特别是需要通过对其
球果所含挥发性物质的单一组分及不同比例的多种
挥发性化合物组合, 在该害虫上进行检测,来进一
步验证各自的作用大小。
参考文献
[1]张晓峰,潘涌智,李任波.黄杉实小卷蛾生物学特性
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59-62
[2]戴小枫,丁红建.寄主植物挥发性它感信息物质与害
虫行为的关系[J].世界农业,1996(12): 27-28
[3]邓晓军,陈晓亚,杜家纬.植物挥发物质及其代谢工
注:表中数据代表的是该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表示没有检测到该化合物或检测出的含量很低。
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肖义发,孙鸿雁,王梦君,黄贝,欧阳旭恩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216)
摘 要:运用景观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
(LSI)、聚集度(AI)、景观联通指数(COHESION)、蔓延度(CONTAG)、SHDI多样性指数和SHEI
均匀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以阔叶林
景观、松林景观和灌木林景观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总体多
样性水平较低,各斑块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
关键词:阿姆山;森林景观;斑块;指数;自然保护区
Analysis on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Amushan Nature Reserve
XIAO Yifa, SUN Hongyan, WANG Mengjun, HUANG Bei, OUYANG Xuen
(Kunm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Kunming 650216)
Abstract: The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Amushan Nature Reserve was analyzed with landscape indices from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quantitative software. In this study Patch Density, Edge Density, Landscape Shape Index,
Contagion and Shannon’s Evenness Index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road-leaved, pine and bush were
main landscape styles in the reserve. Th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patch separation degree are fairly lower;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s high. However, the diversity of landscape was lower, each patch was homogeneous in
distributing.
Keyword: Amushan; forest landscape; patch; index; nature reserve
收稿日期:2015-01-17
作者简介:肖义发,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工作。
程[J].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1):
11-18
[4]严善春,胡隐月,孙江华,等.落叶松球果挥发性
物质与球果花蝇危害的关系[J].林业科学,1999,
35(3):58-62
[5]李明阳,巨云为,吴文浩,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处来
森林病虫害潜在生境动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2009,31(4):64-69
[6]Bernays EA, Chapman RF. Host-Plant Selection
by Phytophagous Insects[M].New York:Chapman
and Hall,1994
[7]刘玉生.寄主植物对两种守瓜成虫取食的引诱作用研
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
[8]杜家纬.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J].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 (3) : 193-200
[9] Masson C,Mustaparta H. Chem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olfactory signals of
insects[J]. Physiological Review,1990,70(1) :
199-245
· 45 ·
林 业 建 设
FORESTRY CONSTRUCTION
第2期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