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ice grain quality in climatic transitional regions from north to south China

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月 第 ! 卷 第  期
∀# ∃% & ∋& () ∗ + % , − ). , //−∃& 0 & ∀) −) 1 2 , (3 4 5    , ! 6 7 8 ! 9一! :
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 ‘
张高午 6西北农业大学 , 杨陵 ;‘9‘< < ,
【摘要】 本文依据农业气候指标 ,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定性聚类的方法 , 综合评价了所研究地区影
响稻米品质的生态气候因子 , 并把该地区分为 ! 个区域和  个亚区域 , 每个亚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和
稻米品质各有特色 , 且所有区域稻米品质变化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5
关键词 稻米品质 农业气候指标 地域分布
+ = > ?≅ 4 3 Α Β ?Χ ΔΕ?加Δ?≅ 4 ≅Φ Ε? = = > Ε 3 ?4 Γ Η 3Α ?ΔΙ ?4 ϑ Α?Κ 3Δ ?= ΔΕ3 4 Χ ?Δ? ≅ 4 3】Ε= > ?≅ 4Χ ΦΕ ≅ Λ4 4≅ ΕΔΜ Δ≅ Χ≅ Η ΔΜ ∀ Μ ?4 3 5
ΝΜ 34 > 5 ∋≅ 4 > Ο Η 6% ≅ Ε ΔΜΟ= Χ Δ , > Ε ?= Η ΑΔΗ Ε 3 Α∗ 4 ?Π = Ε Χ ?ΔΙ , 2 34 > Α?4 > ;  9  < < 7一∀Μ ?4 5 (5 ,Θ ΘΑ5 & =≅ Α5 ,    Ρ , !67 8 ! 9一 ! : 5
≅ 4 ΔΜ = Σ 3 Χ ?Χ ≅ Φ 3 > Ε ?= Η ΑΔΗ Ε 3 Α = Α?Κ 3 Δ?= ?4 Β ?= =Χ , ΔΜ = == ≅ = Α?Κ 3 Δ?= Φ3 = Δ ≅ Ε Χ 3 ΦΦ= = Δ?飞 Ε?= = > Ε 3 ?4 Γ Η 3 Α?ΔΙ ?4 Ε= Τ
> ?≅ 4 Χ ?4 Π = Χ Δ?> 3 Δ= Β Ο = Ε = = ≅ Κ Θ Ε = Μ= 4 Χ ?Π = ΑΙ 3 Χ Χ = Χ Χ = Β Σ Ι ?4 Δ= > Ε 3Δ =Β ΦΗ Υ Υ Ι = Χ Δ?Κ 3 Δ?≅ 4 Κ = ΔΜ ≅ Β , 3 4Β ΔΜ = Ε = Τ
> ?≅ 4 Χ Ο = Ε = Β?Π ?Β= Β ?4 Δ≅ 3 Ε = 3 Χ ΣΙ Γ Η 3 Α?Δ 3 Δ?Π = 3 > > Ε = > 3 Δ?≅ 4 Κ = ΔΜ≅ Β 5 ς Μ= Π 3 Ε ?3 Δ?≅ 4 Χ ≅ Φ Ε?== > Ε 3?4 Γ Η 3 Α?ΔΙ
?4 3 ΑΑ 3 Ε = 3 Χ Μ3 Β ΔΜ = = ≅ Κ Κ ≅ 4 Ε = > Η Α3 Ε?ΔΙ 5
Ω = Ι Ο≅ ΕΒ Χ + ?== > Ε 3 ?4 Γ Η 3 Α?ΔΙ , , > Ε ≅ = Α?Κ 3 Δ?= ?4 Β = Λ , + => ?≅ 4 3 Α Β ?Χ ΔΕ?Σ Η Δ ?≅ 4 5
 引 言
生态环境尤其生态气候条件是影响稻米品
质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质米品种种植在最佳气
候生态类型区 , 其优质种性就会充分发挥 , 否则
品质就会下降 , 甚至变成次质米 5 因而 , 品种与
气候生态环境的合理匹配是气候资源优势转化
为稻米品质优势的必然前提 , 具有重要意义 5 关
于生态环境和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 国外 ;< 年
代趋于活跃 , 我国 Ξ< 年代起才陆续有论文发
表 5 这些研究初步阐明了以温度为主以及其它
一些生态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作用 , 但在稻
米品质的地域分布规律方面报道很少 5 本研究
根据该地 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 、过渡性异常强
烈的特点 , 对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
地域分布进行了探讨 , 为我国稻米品质区划提
供科学依据 5
9 材料与方法
试验点选在秦岭南北麓稻区 5 这是一个 由亚热带
湿润气候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区域 , 尤其其中
的秦巴山地 , 地形十分复杂 , 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态气候
环境 5 从   Ξ Ρ年起 , 在秦岭北麓 、渭河岸边稻田进行了
连续 : 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 , 选优质和非优质的粕、
粳 、糯 种类型水稻共 < 个品种 , 安排了 < 个播期 5
 Ξ 年又在秦岭南麓汉水稻区安排了 种水稻类型 ,
9 个品种 ,  个播期的试验 5
为弥补田间试验之不足 ,   ΞΞ一  Ξ 年还在人工
气候箱内进行了环境模拟 5 有 Ρ 个品种、 ! 个温度处理 ,
即在整个灌浆结实期维持 日均温 Ξ 5 。℃ 6最 高温
9 Ρ 5 < ℃ , 最低温  5 < ,∀ 7 、 9 Ρ 5 < ℃ 6最高温 Ρ  5 ≅ 3∀ , 最低
温   5 < ℃ 7 、 9 ; 5 < ℃ 6最高温 9 5 < ℃ , 最低温 9 9 5 < ,∀ 7和
< 5 。℃ 6最高温 : 5 < ℃ , 最低温 9! 5 。℃ 7 , 相对湿度保
持 ;Ρ 写 Ψ风速保持 。5 ΧΚ Ζ Χ Ψ 光照及持续时间依当地 Ξ 、 
月之实际 , 维持白天弱一强一弱的变化 , 幅度为 。。<一
Ρ ; < < < − Λ 5
渗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 5
本项研究得到沈坦清教授和高如肖副教授的指正 , 谨表
谢意 5
本文于    。年 ; 月  日收到 ,   9 年 ; 月 日改回 5
结果与分析
5  影响稻米品质的农业气候指标的确定
 期 张禽午 8 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
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性状 , 由若干性质不同
又互有联系的性状组成 5 这些性状指碾米品质
6包括糙米率 、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7 、外观 品质
6包括透明度和光泽 、奎白米率 、奎白大小 、粒长
和粒形 7 、蒸煮和食用品质 6包括直链淀粉含量、
糊化温度 、胶稠度和食味7以及营养品质 6主要
指蛋白质含量7 , 共计  个单一性状 5 这些性状
具有不同的权重 , 可用权重系数表示 5
影响稻米品质的生态气候因子 , 主要考虑
了平均气温 6了日 7 、平均日最高气温 6了Κ 3 Λ7 、平
均日最低气温 6了Κ ?47 、平均相对湿度 6万日 7 、平
均 ! 时相对湿度 6叮,‘ 7 、平均 日太阳总辐射量
6亘。 7 、太 阳总辐射量 6[ 7 、降雨量 6+ 7 、 日照时
数 6∋ 7以及平均气温 日较差 6△了日 75 这些 因子
都是灌浆结实期的 5 许 多研决比 , , ’〕均明确指
出 , 该时期是环境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时期 , 因
而也是本研究分析的主要时段 5
由于各个生态气候因子对稻米各单一品质
(性状都有强弱不同的影响 , 且各品质性状的权
重亦不相同 , 因而必须进行综合分析 , 才能得知
某个生态气候因子对总的稻米品质影响的大
小 , 这里采用了综合评定法 , 其数学模型为 8
入Λ Α , ∴ 孔Λ Α 8 ∴ ⋯ 十 欢Λ ,
长Λ 9  ∴ 礼Λ Ν 8 ∴ ⋯ 十 气Λ 、
] 名孔Λ 。 ] ΙΑ Λ 、, ∴ 人Λ ? 8 ∴ ⋯ ∴ 礼Λ5
⊥5 
5 5 5 ⋯⋯
2一 习乙Λ , 二 乙Λ 5 , ∴ 孔Λ 5 9 ∴ ⋯ ∴ 气Λ _少一 
⋯尺
其中 , 2? 为某个生态气候因子对稻米综合品质
性状的作用系数 Ψ乙为稻米某单一品质性状的
权重系数 Ψ Λ ‘, 为某个生态气候因子对某个稻米
品质性状的作用系数 Ψ Κ 为生态气候因子的数
目Ψ 4 为单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 目5
据上述模型 , 对   Ξ Ρ一   Ξ ; 年 Ξ 个品种的
生态气候因子作用系数 2?’ 统计如下 5
表  。个气候生态因子的品质作用系教及序数 6 , ΞΡ 一  , Ξ; 年 年平均 7
ς 3Σ 5  [ Η 3Α直ΔΙ 3 = Δ?≅ 4 =≅= ΦΔΑ =?= 4 ΔΧ 34 Β ≅ ΕΒ ?4 3 Α 4 Η Κ Σ= ” ≅ Φ  < =ϑ ≅ 一 =Α?Κ 3 Δ?= Φ3ϑ Δ≅ΕΧ 63 Π =Ε3 >= ?4 Α, Ξ Ρ一  Ξ ; 7品种
⎯ 3 Ε ?Δ ?= Χ 了5
二 了日 了‘ 。 亘日 尺 口 日 口? ‘ △了日 [
水晶米
∋Μ Η ?⊥?4 > Κ ?
西农 Ξ  :α ?4 ≅ 4 > Ξ   :
新稻 : Ξ 一α ?4 > Β 3 ≅ : Ξ 一  
徐州 Ξ< 一 ;
α Η Υ Μ ≅ Η Ξ < 一 ;
威优 :!β =?Ι ≅ Η : !
五山早占β Η ΧΜ 3 4 Υ 3 ≅ Υ Μ 3 4
广二矮  < !
1 Η 3 4 > = Ε 3 ? < !
南京 4 号% 3 4 ⊥?4 >  
平均
, Π= Ε 3 > =
序数) Ε Β ?4 3 Α 4 Η Κ Σ= ΕΧ
< 5  ; < 5   :  < 5  < ; < 5 < Ξ Ρ < 5 < ;Ξ : < 5 <  Ρ ; < 5 < : Ρ 9 < 5 <  : < 5 < Ξ < < 5 < Ρ 9Ξ
< 5    < 5  < ; : < 5  < : < < 5 < Ξ  Ξ < 5 <Ξ   < 5 < Ξ 9  <5 < Ξ  < < 5 < : : ! < 5 < : Ξ Ξ < 5 < ; <<
< 5  < ; < 5  < ! ; < 5 < ! Ρ < 5 < Ρ 9 < 5 < Ξ Ρ Ρ < 5 <   Ρ < 5 < Ρ  < 5 < :;  < 5 < Ρ Ξ < 5 <: ! 
< 5 <    < 5  < < < < 5 < Ξ ;  < 5 < Ξ <  < 5 <  Ρ ! < 5 <  !  < 5 <  : Ρ < 5 < <  < 5 < ;!  < 5 <Ξ 9:
< 。  < : < 5 <  :! < 5 < Ξ < < 5 <; Ρ 9 < 5 <  9  < 5 <   Ξ < <Ξ Ρ < , <; Ξ  < 5 < Ξ Ρ < 5 <   Ξ
< 5   ! Ξ < 5    < 5  <  < 5   9 < 5 < ; ! ! < 。 < ; < < 5 < ; 9  < 5 <Ξ  ! < 5 <; < Ξ < 5 <; Ρ 
< 5  < << < 5 <  Ξ: < 5 <Ξ Ρ : < 5 < ;   < 5 < Ξ  < 5 < ; 9 < 5 <Ξ < < 5 < : :  < 5 <   : < 5 < ; ! :
< 5 < Ξ Ξ < 5 < Ξ  < 5  Ξ < 5 < ; : < 。 < Ξ 9  < 5 < : !  < 5 <; ;  < 5 < : : : < 5 < ; < Ρ < 5 < Ρ  9
< 5 < !  < 5 <  ! < 5 <  ;  < 5 < Ξ ; : < 5 < Ξ : < < 5 <Ξ ! < 5 < ; Ξ < < 5 < ; ; : < 5 < ; Ρ < 5 < ; 
9 ! Ρ : ; Ξ   <
从表  看出 , 在所有 < 个因子中 , 温度对
稻米品质影响最大 , 这和国内外的许多报道相
同〔‘ ,卜 : (5 但是 , 本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 且
进一步区分出温度因子中互有差别的 种不同
类型的温度 , 即 了Κ 5 二 、丁日 和 丁Δ4 ?4对稻米品质之
作用 Ψ其次是辐射因子 , 为 夏日 Ψ再次是水分 因
子 , 分别为 + 和 万日 Ψ最后作用甚小的是光 、温 、
湿的其它类型 5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函数指派如下 8
了。 釉稻
了<
产6Ε 日7 ”
·Ρ <‘了“ 一 9 < · ”,
] 代χ。一‘9 ,一 Ε 日 ,
气<
6Ε 日《 9 < 5 <℃ 7
69 。5 。℃ 6 Ε 日《 9 5 。℃ 7
69 9 5 < ℃ 6 Ε 日《 9 Ρ 5 Ρ℃ 7
69 Ρ 5 ℃ 《 ς 日簇 9; 5 < ℃ 7
6了日 》 9; 5 < ℃ 7
粳稻
Φ <
了日 一 9 < 5 <
6了日 6 9< 5 < ℃ 7
69 < 5 < ℃ 《 了。 6 9  5 <℃ 7
69  5 <℃ 6 了3 《 9 ! 5 ℃ 7
Ρ 69‘5 < 一 了日 7 69 ! 5 ℃ 镇 Ε 。成 9 : 5 <℃ 7
6了。 7 9: 5 < ℃ 7
,<4∗代−一
在上述因子中 , 除温度最重要外 ,还有其它
性质迥异的因素对米质发生影响 , 这就涉及到
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组合问题 5 经对多种类型因
子组合的分析 , 发现以 丁。 、夏日 和 ∗ 。 构成的因
子集团和稻米综合品质的复相关较好 , 复相关
系数 + ] < 5  < Ξ 9 , 决定系数 + Ν ] < 5 Ξ 9 !  , 因而
这种因子搭配是有应用价值的 5
从该组合的生物学意义看也是清楚的 5 首
先是温度因子 , 其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 、
呼吸作用 , 营养物质的输送 , 灌浆时间的长短和
速率 ,根系的早衰及枝梗老化的速度 , 从而对米
质发生影响 Ψ太阳辐射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及改
变温度来影响物质合成和谷粒的充实灌浆 , 以
致对米质发生影响 Ψ而湿度则可能通过同化 、蒸
腾产生作用 , 但其生理机制还研究不多 5 总之 ,
这些因子都有一定的生物学试验基础 , 因而把
它们作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性生态气候因子
组合是可行的 5
通过对多年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 得出影
响稻米品质的农业气候指标是 8
了。 釉 稻最 佳 9 5 <一 9Ρ 5 ℃ Ψ 非佳 成
9 < 5 < ℃ , 妻9 ; 5 < ℃ 5
粳稻 最佳 9  5 <一9 ! 5  ℃ Ψ非佳簇
9 < 5 ≅ ≅∀ , 7 9 : 5 < ℃ 5
矶 最佳  ! : <一 Ξ Ξ≅ (5 。Κ 一 9 · Β 一 ‘Ψ 非
佳簇 > ≅ < 7 · = Κ 一 ’ · Β 一 ‘ , 7 Υ Α! ≅( · ϑ Κ 一 ’ · Β 一 ‘5
万。 最 佳 : 一 Ξ < δ Ψ 非佳 镇 Ρ < δ , 7
Ξ Ρ δ 5
5 9 影响稻米品质生态气候条件的模糊评价
由上述可知 , 生态气候条件涉及 个单项
因子 , 必须搞清每个因子的着眼点并进行综合
分析 , 为此 , 我们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5
通过分别计算 个因子和稻米品质综合评分的
偏相关系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 得 个气候因
子的权分配集为
χς 。 [ 。 ∗ 。 7
产6了日7
[ 日
一  < 5 ; Ρ  ∴ ! 5 :
6奋日 簇 > ≅ ≅( · 8 Κ 一 9 · ( , ς 略 7
6 << 簇 ) 。《  ! : < 7
<  6< 5 9 Ξ< 日7
产6奋。 7 6! : < 《 [日 《 Ρ Ρ < 7
< < Ρ 69  Ρ Ρ 5 ! : 6Ρ Ρ < 6 )。 《 9 ! < 7
一 贬日7
69  ! < 成 )。7
,且4弋 一
! 。
∀ ! 日 ∀ # 呱∃
一 % & ∋ ∋ ( )  & ∗+ # ! 。 ∀ # 铸 簇 口日簇 , %铸 ∃
产∀口。∃ − . /
 & 0 ∀ 1 # 一 口日∃

∀ ,% 肠 簇 ! 日 ∀ # 呱 ∃
∀ # 2 《 口日成 # #肠 ∃
∀ ## 呱 ∀ 口日 ∃
根据隶属程度的大小 , 特规定 3
产一 % &  最适宜 4
 & ”镇产簇  & 1# 很适宜 4
 & 1 +镇产成 & ∋  适宜 4
 & ,5 簇6 镇 & # 较适宜 4
产镇 & #+ 不适宜 &
于是 , 评价集为
% % % 班 78 8
基一 9: & , (  & ( +  &  (
另外 , 已知保持稻米品质最优的最佳生态
气候条件 , 那么 , 在给定了。 、乙。 、百。 的条件下 ,
可把反映从属于最佳生态气候条件程度的隶属
; 一 9最适宜 , 、4 适宜 ,适宜 , 较适宜 , 不适宜 9
取秦岭南北麓稻区 (5 个县 0+ 年的气象资
料分别逐年代入上述隶属函数 , 算出从属程度
的数值 , 则可据隶属程度大小的规定 , 得出每个
县逐年对某个生态气候因子的评价结果 & 这样 ,
单因素综合评判矩阵尽中的元素 <,=—第 > 个生态气候因子属于第 =个评价年份的出现频率
可知 , 那么尽则可得 & 然后 ,将权分配诊和单因素
期 张篙午 8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
综合评判矩 阵尽复合 , 则可得 出综合评判的结
果为
尽ε 基 · 尽
为了较细致地评价各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
对釉稻 、粳稻两大类型予以区分 , 每种类型又按
茬 口分 为早茬 6空茬 、绿肥茬 、油菜茬 、大麦茬
等7和晚茬 6小麦茬 、马铃薯茬等 7 5 早茬的主要
灌浆结实期在 Ξ 月 , 晚茬在 Ξ 月中一  月中 5
据上法得出的各地生态气候条件优劣的结
论与我们多年试验结果相符 , 即水稻灌浆结实
期天气温和 , 日照充足 , 湿度适中就会利于优良
米质的形成 , 高温下米质将明显变坏 Ψ低温则会
使成熟度显著下降 , 因而 , 温度的影响尤其重
要 5
5 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
将  个县不同茬口 、不同水稻类型气候条
件的评判结果用评判集中数量化的等级表示
之 , 然后运用定性聚类法求出各地和中心点间
两种茬 口 、两种稻米类型总的气候条件的相似
系数 , 再按“相似系数最大原则 ”择近归类 5 秦岭
北麓关中盆地各县 , 以在米质气候条件上具有
代表性的周至和长安作为中心点进行聚类 5 秦
岭南麓的陕南川道盆地以汉 中和安康为 中心
点 5 陕南浅山丘陵区以岚皋 、旬阳和山阳为中心
点 5 陕南中山山地以镇 巴和佛坪为中心点 5 由分
区聚类结果知 , 秦岭南北麓米质气候条件可按
其地 区分布分为 ! 个大的区域 , 每个 区域又因
气候条件的某些重要差异而分为 9 个或 个亚
区 5
5 5  关 中盆 地 区 该 区水稻 集中在 海拔
9 Ρ一 < Κ 的秦岭北麓 、渭河沿岸水源较丰富
的地带 , 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 生长季 ; <一
 Ξ< 天 , 适合中熟类型水稻的生长 5 晚茬釉 、粳
稻主要灌浆结实期的米质气候条件各地均达到
∃级水平 6其含义见评价集 , 下同 7 Ψ而早茬粕稻
各地变化较大 , 有 ∃ 、 ∃⎯ 级之分 Ψ早茬粳稻均为
Ο 、 Π 级 5 总之 , 不论哪种水稻类型 , 晚茬口的气
候条件都较优越 , 适合生产优质米 5
以周至为代表的西部亚区 , 由于海拔 比东
部高 , 温度下降 , 雨水增多 , 因而早茬釉稻的气
候条件较好 , 亦为 ∃级 , 利于优质釉米的生产 5
但对不耐热的梗稻 ,气候条件已降至 % 级水平 5
以长安为代表的盆地东部亚区 , 海拔较低 , 处于
凹地 , 且由于秦岭阻挡了偏南暖湿气流 , 造成比
较明显的焚风效应 , 夏季相当炎热 ,结果早茬口
水稻主要灌浆结实期的气候条件较差 , 釉稻为
% 级 , 粳稻为 Π 级 , 已不利于粳型优质米 的生
产 5
5 5 9 陕南川道盆地区 该区是秦岭和大巴山
之间的川道 盆地地 区 , 汉 水横贯其间 , 海 拔
9Ρ <一 : < Κ 5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 生长季  ΞΡ 天
以上 , 适合晚熟类型水稻的生长 5 这个地区是南
北气候过渡地区中面积最大 、产量最高的稻米
产区 5 米质气候条件与关中盆地颇相似 , 即晚茬
釉 、粳稻的条件很好 , 基本为 ∃级 Ψ早茬条件较
差 , 且次于关中盆地 , 有的地区 已出现釉 、粳稻
皆为 Π 级的不利情况 5 Ξ 月中旬以后的“秋淋 ”
也是一个不利气候因素 5
以汉中为代表的西部亚区 , 地势较东部高 ,
相应的温度和雨量亦有降低和增多的趋势 , 这
和关中盆地西部颇相似 5 因而 , 早茬釉稻的气候
条件基本为 ∃级 5 关于早茬粳稻 , 由于这类水稻
不耐高温 , 气候条件相对变差 , 除大部分地区为
∃⎯ 级外 , 该亚区东部如洋县等地还出现了 Π 级 ,
不适宜早茬梗型米的优化 5 以安康为代表的东
部亚区 , 其气候条件和西部最大的不 同在于早
茬釉 、粳稻的气候条件都明显变差 ,釉稻为 % 至
Π 级 , 粳稻全部为 Π 级 5 这与该亚 区地势低 , 盆
地窄狭 、闭塞 , 纬度偏南 , 夏季形成以安康为中
心的高温区密切相关 , 不利于早茬优质米的生
产 5
5 5 陕南浅山丘陵区 该区位于陕南秦巴山
地 , 汉水 、 丹 江 流 域的浅 山丘 陵地 带 , 海 拔
:< <一 < ≅ Κ , 分属亚热带湿润和 暖温带半湿润
气候 , ‘生长季 :Ρ 一  ;Ρ 天 , 适合中釉 、中粳稻生
长 5 各地晚茬 口水稻气候条件基本为 ∃级 ,早茬
口差别较大 , 有的为 ∃级 , 有的则降为 Π 级 5 比
平川更为严重的“秋淋”亦影响了稻米品质 5
之所以出现早茬口差异大的情况 , 与该地
区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甚密 5 第一层次是以旬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阳为代表的亚区 , 它与川道盆地相接 , 地势低 ,
天气炎热 , 早茬釉 、粳稻的气候条件全部为 Π
级 , 和邻近的安康盆地同 5 第二层次是海拔居于
该地区中层以岚皋为代表的亚区 , 气候趋于温
和 , 气候条件为 Π 级者仅为早茬粳稻 , 早茬釉稻
已升为 ∃级 5 第三层次是以该区地势最高的山
阳为代表的亚区 , 气候比较温和 , 早茬釉 、粳稻
的气候条件均跃居 ∃级 5
5 5 ! 陕南中山山地区 该区位于陕南大巴山
北坡  < Κ 以上和秦岭南坡 Χ≅ Κ 以上的中山
山地 , 稻作上界海拔高度约  9 < ≅ Κ , 属暖温带湿
润 、半湿润气候 5 粳稻生长季为 Ξ < 天 , 宜栽培
耐冷的早中粳型水稻 ,釉稻 已不适宜 5 早茬稻气
候条件很好 , 为 ∃级 Ψ晚茬稻的气候条件各地变
化较大 , 在 ∃ 至 ⎯ 级之间5 所以将该区再分为以
镇巴和佛坪为代表的两个亚区 , 关键是前者属
于陕南中山山地区中海拔较低的地区 , 气候温
和偏冷 , 仍利于晚茬梗型稻米品质的优化 Ψ而后
者海拔甚高 , 已属高寒气候 , 晚茬水稻成熟困
难 ,更谈不上稻米的优质 5 两个亚区都实行水稻
一熟制 , 实际无晚茬 口水稻栽植 , 这主要因秋季
降温较早 , 晚茬口水稻不能常年安全齐穗所致 5
! 结 论
由以上分析看出 , 南北气候过渡地区明显
存在着影响稻米品质的多元生态气候条件 , 利
于釉型和粳型以及多种熟性水稻的优质 , 因而
为水稻生产和试验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 良
场所 5
一些气候炎热的地 区 , 可培育对生态条件
反应迟钝的优质米品种来逐步解决适应这些地
区早茬 口水稻气候偏热的问题 Ψ而在一些高寒
地区 , 培育出强抗冷型的早熟或中熟粳稻 , 则是
解决目前不能安全齐穗的重要措施 5
参考文献
 宋仁敬 5   Ξ 5 稻米 品质的评价与改良 5 贵州农业科学 ,
6! 7 8 Ξ一 !  5
9 周广洽、谭周滋 5   Ξ : 5 水稻结实期温度对米粒外观品质和
淀粉形成的影响 5 湖南农业科学 , 6: 7 8 Ρ一 5
唐建军 、陈 欣 5   ΞΡ 5 环境条件和稻米 品质综述 5 耕作与
栽培 , 6Ρ 7 8 一 ! ! 5! 湖南农学 院水稻 品质遗传育种课题组 5   Ξ : 5 水稻 品质育
种6 7 5 湖南农业科学 , 6Ρ 7 8 ! Ρ一 ! ; 5
Ρ 赵式英 5  Ξ 灌浆期气温对稻米食用 品质的影响 5 浙江农
业科学 , 6! 7 8 ; Ξ一  Ξ  5
‘ 1 ≅ Κ = Υ , Ω 5 , 5  ;  5 & ΦΦ= = Δ ≅ Φ = 4 Π ?Ε≅ 4 Κ = 4 Δ Θ Ε ≅ Δ= ?4 3 4 Β
3 Κ ΙΑ≅Χ = = ≅ 4 Δ = 4 Δ ≅ Φ Ε ?= = 5 / Ε ≅ϑ = = Β ?4 > Χ ≅ Φ Δ Μ = β ≅ Ε φΧ Μ ≅ Θ ≅ 4
∀Μ = Κ ?= 3 Α , Χ Θ = = Δ Χ ≅ Φ + ?= = 1 Ε 3 ?4 [ Η 3 Α?ΔΙ , Ρ 一 : 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