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 3
曾德慧1 3 3 尤文忠2 范志平1 刘明国2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 110161)
【摘要】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试验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
明 ,影响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主要有郁闭度、枯枝落叶层、植被盖度和立地条件. 天然更新的障碍主要是由
于引种地降雪覆盖少 ,温度偏高等原因 ,使土壤蒸发大、苗木蒸腾大 ,造成水分的亏缺 ,从而导致 1~2 年生
更新幼苗死亡. 针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及其更新特点 ,提出在适宜立地上采取人工促进措
施 ,如埋土、灌水等方法 ,以保证天然更新有效进行.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天然更新 更新障碍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2) 03 - 0257 - 05 中图分类号 S75411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barriers of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on sandy land. ZEN G
Dehui1 , YOU Wenzhong2 ,FAN Zhiping1 and L IU Mingguo2 (1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enyang 110016 ; 2 College of Forest ry , S henya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S henyang 110161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2 ,13 (3) :257~261.
By employing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field experiment of watering and soil2covering befroe overwintering for
seedlings ,the barrier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for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s on sandy soil were identified. The
experimental area was divided into 3 part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Crown closure ,litter ,
understory coverage ,and site condition wer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natural regeneration. Water deficit ,but not
low temperature during overwintering ,is the key factor that limits survival for 1~2 years old seedlings in planta2
tion area. The water deficit is due to higher air temperature ,less accumulated snow ,higher soil evaporation ,high2
er plant transpiration in plantation area than in the area in which Mongolian pine is naturally distributed.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artificial measures to promote its natural regeneration so as
to guarantee its successful development .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1) covering the 1~2 years old
seedlings with soil before wintering ,2) irrigating seedlings before wintering ,3) suitable forest harvest ,e. g. ,belt
clear2cutting ,or patch cutting ,4) planting the pine with broadleaf species ,5) protecting forest stands from live2
stock grazing ,seed collecting and litter gathering.
Key words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 Sand2fixing plantation forest , Natural regeneration , Regeneration
barriers.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800117) 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
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 (SCXZD20102201) .3 3 通讯联系人.
2001 - 08 - 28 收稿 ,2001 - 10 - 12 接受.
1 引 言
目前 ,樟子松 ( Pi 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L . )已成为我国“三北”地区的一个主要造林树
种[4 ,20 ,21 ] ,尤其是在呼伦贝尔、嫩江、科尔沁、毛乌
素和浑善达克等沙地以及我国多数的沙漠边缘地
区 ,营造了较大面积的樟子松固沙林. 大面积营造的
樟子松林对防治土地沙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应该看到 ,第一代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大部分已进入中龄 ,部分已进入成熟期或近成熟期 ,
其更新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19 ] .
天然更新包括一系列复杂的阶段[2 ,13 ] . 第一阶
段 :有生育力种子的产生与扩散 ;第二阶段 :当种子
落入地面以后或经过一段时期休眠以后 ,种子发芽 ,
生长出地面 ;第三阶段 :幼苗的成长 ;第四阶段 :幼树
的发展 ,最终达到成熟. 天然更新的成功条件是 :有
可靠的种子来源 ;有适宜的发芽所需的种床 ;有适合
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的环境条件[15 ,16 ] . 在原产地呼
伦贝尔沙地和大兴安岭山地 ,樟子松是一个天然更
新能力非常强的树种[1 ,5 ,10 ,21 ] . 在引种地区 ,樟子松
能顺利结实 ,为天然更新准备了物质基础. 因此 ,在
有条件的地方 ,应当选择天然更新方式 ,以维持沙地
森林生态系统各种效益的持续发挥. 但目前沙地上
引种的樟子松天然更新比较困难 ,更新障碍来自缺
乏适合幼苗成活的环境条件 ,更新问题已成为制约
樟子松持续发挥各种生态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 韩
广等[6 ]定量分析了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
要生态气候因子 ;曾德慧等[19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2 年 3 月 第 13 卷 第 3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Mar. 2002 ,13 (3)∶257~261
天然更新的时间与空间格局进行了探讨. 本文将对
影响天然更新幼苗成活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观察分
析 ,找出影响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 ,并提出人工促进
天然更新的对策.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区概况
本项研究按生态梯度自北向南设置样地 ,研究地区包括
从 35~45 年前开始引种樟子松进行固沙造林的黑龙江省讷
河县新江林场、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自治县新店林场、吉林省
扶余县增盛林场、辽宁省昌图县傅家林场、辽宁省彰武县章
古台地区及沙地樟子松原产地红花尔基. 这些地区属于干亚
湿润区 ,土壤为生草沙土、流动风沙土或冲积沙土 ,主要生态
气候因子见表 1.
表 1 研究地区主要生态气候因子
Table 1 Main climatic conditions in study sites
地点
Site
年均温度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 ℃)
年降水量
Annual
precipitation
(mm)
年蒸发量
Annual
evaporation
(mm)
≥10 ℃年积温
Cumulative
temperature
( ℃)
无霜期
Frost2free
period
(d)
章古台 519 496 1700 3148 150
Zhanggutai
傅 家 418 475 1600 3067 148
Fujia
增 盛 415 423 1683 2746 137
Zengsheng
新 店 410 390 1756 2900 151
Xindian
新 江 210 427 1554 2578 130
Xinjiang
红花尔基 - 316 350 1174 2000 90
Honghuaerji
212 研究方法
21111 标准地调查 详见曾德慧等 [19 ] .
21212 樟子松幼苗越冬观测 1999 年 10 月末 ,于章古台辽
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苗圃里 ,对一年生樟子松幼苗进行越冬
处理试验 ,设置 4 个处理 : ①覆土 + 浇水 , ②覆土 + 不浇水 ,
③不覆土 + 浇水 , ④不覆土 + 不浇水 (对照) ,样方面积为 1m
×1m ,每个样方内幼苗为 500~600 株 ,样方间隔 2m. 并于
2000 年 3 月底调查各样方内幼苗存活情况.
21213 气象资料收集 收集所调查地区近 40 年的气象资
料 ,包括温度、降水、蒸发、降雪等.
3 结果与分析
311 天然更新的区划
按生态梯度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从北向南设置
样地进行观测 ,观察有无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及更新
特点. 调查发现 ,从原产地到引种地 ,从引种地高纬
度、高海拔地区到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沙地樟子松
的天然更新越来越困难 ,当达到一定纬度时 ,则不能
发现有天然更新幼树.
在原产地红花尔基地区 ,天然更新非常好 ,在新
江林场也可见到生长良好的天然更新幼树 ,但从北
向南到增盛林场 ,天然更新幼树就很有限 ;到傅家林
场 ,发现有少量的天然更新幼树 ,但长势不良 ,而在
章古台地区 ,则只能发现一年生天然更新幼苗 ,见不
到更新的幼树 ,说明在这里已不能进行天然更新. 根
据能否进行天然更新及更新好坏的调查结果 ,初步
把沙地樟子松分布区分成以下 3 个类别 :
天然更新最适区 :是沙地樟子松的天然分布区 ,
包括红花尔基、海拉尔等地 ,在 47°~50°N 左右 ,海
拔在 700~1100m 左右. 其气候特点是年均积雪日
数在 140d 以上 ,积雪厚度 30~50mm ;年降水量较
少 ,在 330mm 左右 ; 年蒸发量较少 , 约 1200 ~
1300mm ,冬季、春季蒸发量少 , 1 月蒸发量只有
515mm ,4 月蒸发量 126mm 左右 ;年均气温为 - 1~
- 3 ℃,1 月均温为 - 2618 ℃;无霜期不足 100d. 这个
区域中 ,樟子松可以通过天然更新来完成森林的循
环.
天然更新可进行区 :从高纬度、高海拔的引种
区 ,到辽宁昌图傅家地带. 其气候特点是年均积雪日
数较多 ,新江地区为 110d 左右 ,增盛地区为 60d 左
右 ,也较厚 ;年降水量在 400mm 以上 ;年蒸发量在
1300~1800mm 之间 ,冬季、春季蒸发量较原产地
大 ,1 月蒸发量在 10mm 左右 ,4 月蒸发量在 200mm
左右 ;气温较原产地高 ,年均气温 > 0 ℃,1 月均温在
- 15 ℃左右 ;无霜期大于 130d. 在这个区域中 ,天然
更新不能普遍进行 ,但在一些条件优越的立地上 (特
别是水分条件较好处) ,在特定年份气象因子作用
下 ,天然更新能够进行. 因此 ,在这个区域 ,可以通过
人工促进措施 ,为天然更新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从而
实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
天然更新不可进行区 :从辽宁昌图傅家向南到
低纬度地区 (例如康平、彰武等地) ,是一个很广大的
区域. 其气候特点是 :一年四季温度较高 ,年平均气
温在 710 ℃以上 ,1 月均温在 - 10 ℃左右 ;年降水量
500mm 左右 ;冬季降雪较少 ,雪层薄 ,且积雪覆盖日
数少 ,在 20~50d 左右 ;年蒸发量大 ,在 2000mm 以
上 ,冬季、春季蒸发量相当大 ,1 月均蒸发量达 30mm
以上 ,4 月均蒸发量在 230mm 以上 ;无霜期 150d 以
上.在本区 ,樟子松不能进行天然更新 ,只出现一年
生天然更新幼苗. 因此 ,该区在进行森林更新时应以
人工更新为主.
312 影响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
31211 郁闭度 樟子松是一个强阳性树种 ,对光照
85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
有严格的要求 ,其天然更新的特点 (林隙更新 ,林缘
更新 ,杨树林、水曲柳林下更新 ) 就说明了这一
点[14 ,19 ] . 郁闭度大于 014 的樟子松林内未发现有更
新的幼树 ,而郁闭度小于 014 时 ,林内发现了更新幼
树 ,说明郁闭度对天然更新影响很大. 但在阔叶林
(杨树林 ,水曲柳林) 内 ,即使郁闭度很大 ,仍存在着
樟子松天然更新. 这可能是由于阔叶林内的光斑作
用对更新有深远影响.
31212 枯枝落叶层 枯枝落叶层对防止土壤蒸发、
保持土壤水分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沙地樟子松人工
林来说 ,由于其林龄较短 ,林下枯枝落叶较少 ,厚度
一般在 1~2cm 左右. 而且大多数林分的枯枝落叶
被当地居民作为烧柴而掠夺走 ,使林下露出沙土. 调
查发现 ,在有天然更新的地方 ,一般都是枯枝落叶层
未遭到破坏的地方 ,枯枝落叶可达 115cm 左右 ;而
在水曲柳、杨树林内 ,枯枝落叶层可达 3cm 左右.
31213 草本、灌木覆盖度 草本、灌木的侧方蔽荫对
天然更新有很大影响. 一方面 ,适宜的草本、灌木覆
盖度可以避免阳光直射 ,使幼苗免受灼害 ;另一方
面 ,草本、灌木在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幼苗抵御自然
灾害 (如风灾等) 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沙地樟子
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灌木覆盖度很小 ,一般在 20 %
~40 %左右 ,草本、灌木的种类也很有限 ,大约在 5
~8 种左右. 而在阔叶林内则不然 ,其林内草本、灌
木覆盖度达 50 %~70 % ,对樟子松天然更新具有促
进作用 ;当盖度达 80 %以上时 ,对更新可能会起到
一定的阻碍作用.
31214 立地条件 天然更新的幼树一般存在于水分
条件较好的沙地上 ,而在水分较差的立地上 ,则很难
发现有更新的幼树. 另外 ,在一些特殊的微立地上 ,
也存在着较好的天然更新. 例如在沙丘的斜坡面上、
流水侵蚀沟的沟边斜坡上 ,以及道路两边的不规则
立地上发现有更新. 即使在傅家林场也发现了这种
情况. 微地形创造了一个改变微气象要素结构、微域
水分再分配的立地条件 ,在保持土壤水分等方面起
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微地形比普通立地上的优越
性 ,为天然更新的进行提供了可能[9 ,17 ] .
在以上的几个生态环境因子中 ,郁闭度的影响
实际上就是光照的作用 ;而枯枝落叶层 ,草本、灌木
覆盖度和微地形因子等 3 个因子都是与土壤水分状
况密切相关的.
313 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
31311 水分 在引种地 ,大部分地区樟子松人工固
沙林林下有天然更新的一年生幼苗 ,但幼苗难以越
冬存活 ,一年生更新幼苗在第二年 5 月就已经死亡.
死亡时间可能有两种情况 :冬季死亡或春季死亡. 其
症状是绝大部分幼苗地上部分干枯 ;而有一小部分
是植株顶部干枯 ,下部保持有绿色 ;幼苗地下部分保
持有绿色. 但这些幼苗都不能继续成活. 因此 ,对于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来说 ,天然更新的前两个过程已
能顺利完成 ,而第三个阶段 ,即幼苗的发展成为幼树
不能完成 ,其受到了某些因子的阻碍.
寒风害、寒干害是造成苗木越冬死亡的重要因
素 ,都是缘于生理干旱导致苗木受害. 在有积雪覆盖
的林地上 ,苗木死亡率会大大降低[7 ,8 ] . 冬季降雪覆
盖除了对幼苗具有御寒的作用外 ,对于阻止土壤的
蒸发、苗木的蒸腾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3 ,12 ,18 ] . 在红花尔基 ,冬季有长期的降雪覆盖 ,雪
层在 9 月末 10 月初出现 ,翌年 5 月中旬消失 ,长达
140d 左右 ,而且覆盖厚度也较大 ,一般可达 30~
50mm. 穆天民[11 ]的研究表明 ,苗木被雪埋时蒸腾强
度为零 ,而未有雪埋暴露在空气中的苗木在 - 2~
16 ℃区间内 ,随温度升高 ,蒸腾强度越来越大. 另一
方面 ,覆盖的积雪于翌年春天融化 ,可以滋补幼苗 ,
缓解长期的干旱. 对于引种地章古台来说 ,一年中降
雪覆盖日数在 20~30d 左右 ,且厚度也很小 ,约为 1
~10mm. 因此 ,在章古台地区 ,冬、春季沙地上土壤
的蒸发仍然发生 ,一年生樟子松幼苗的蒸腾也依然
进行 ,容易发生寒风害、寒干害 ,造成了水分亏缺 ,导
致幼苗死亡. 因此 ,降雪覆盖对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
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沙地的条件下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很有限. 无
论是红花尔基还是章古台 ,一年中的降水主要集中
在 6、7、8 三个月. 这个时期的较多降水才能使樟子
松种子得以发芽出苗 ,且生长发育期很短. 接下来便
是接受严冬的考验 ,特别是长时间的春旱. 在这些地
区 ,春季降水非常少 ,且大风频繁 ,苗木蒸腾强度较
大 ,无疑会导致樟子松幼苗由于缺少水分而死亡. 即
使在红花尔基 ,这种死亡也是存在的[1 ,21 ] .
比较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水分状况发现 ,虽然章
古台的年均降水比红花尔基多 146mm ,但其年蒸发
量却远大于红花尔基 ,多 526mm. 无论是冬季还是
春季 ,红花尔基的月蒸发量都远小于引种地. 红花尔
基 1 月降水量为 313mm ,比章古台多 112mm ;红花
尔基的 1 月、4 月蒸发量很小 ,分别为 515mm 和
12610mm ,而章古台的 1 月、4 月蒸发量却很大 ,为
2815mm 和 23512mm ,分别是红花尔基 1 月、4 月蒸
发量的 512 倍和 119 倍. 较强的土壤蒸发造成土壤
9523 期 曾德慧等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
中水分含量变小 ,当土壤含水量小到一定程度时 ,不
足以满足植物的吸水要求 (土壤解冻 ,植物能够吸
水) ,也就是当植物失水大于吸水时 ,樟子松幼苗就
会由于缺少水分而枯萎 ,直至死亡.
虽然樟子松是一个耐旱性树种 ,但对于一年生
樟子松幼苗来说 ,其抗逆性特别是抗旱性很低. 调查
发现 ,一年生天然更新幼苗地上部分苗高一般在 1
~2cm ,且主根仅有 5~10cm ,侧根不发达. 它的根
系基本上处在沙地的表层内 ,在干旱的春季 ,是非常
容易死亡的. 另外 ,一年生幼苗的蒸腾强度也很大 ,
不同年龄针叶的蒸腾强度也不同 ,一年生针叶的蒸
腾强度远大于二年生、三年生针叶 ,针叶的半致死临
界含水量在 42 %~59 %之间[22 ] . 因此 ,对于一年生
天然更新幼苗来说 ,更容易由于蒸腾而造成水分亏
缺 ,最终导致死亡.
为了研究苗木蒸腾对越冬成活的影响 ,对章古
台地区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苗圃里一年生樟子松
幼苗进行了试验 ,1999 年 10 月 24 日对一年生幼苗
进行了 3 个处理 :覆土 + 浇水、覆土 + 不浇水和不覆
土 + 浇水 ,对照处理为不覆土 + 不浇水. 于 2000 年
3 月 30 日调查幼苗成活情况 ,结果发现 ,4 个试验中
一年生幼苗基本上全部成活 ,只有个别死亡. 其死亡
是由于生长太弱 ,属正常死亡. 表明 1999~2000 年 ,
一年生幼苗可以越冬 ,在第二年存活. 而在过去的年
份中 ,章古台地区能观察到一年生更新幼苗 ,但幼苗
难以越冬存活. 比较 1999~2000 年的个别月份降水
情况 ,1999 年 11 月和 12 月及 2000 年 1 月份总降
水为 2418mm ,基本上来自降雪 ,而 1998 年 11 月和
12 月及 1999 年 1 月降水总和为 415mm. 该地区 11
月和 12 月与翌年 1 月降水的总和 (30 年平均值) 为
1117mm. 可见 ,1999 年冬、2000 年春的降水明显好
于往年 ,降雪覆盖厚度大 ,且其积雪覆盖日数多 ,正
是由于 1999~2000 年较好的积雪覆盖使一年生幼
苗得以存活 ,说明积雪覆盖对一年生幼苗存活越冬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以上分析说明 ,引种地在沙地的蒸发、苗木的蒸
腾、降雪覆盖等方面与原产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水
分亏缺是阻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松天然更新顺利进
行的主导因子.
31312 温度 原产地红花尔基的年均温为 - 316 ℃,
而引种地章古台的年平均气温为 519 ℃,章古台比
红花尔基年均气温高 915 ℃;红花尔基的无霜期约
为 90d ,而章古台的无霜期为 150d ,章古台比红花尔
基长 60d (表 1) . 进一步比较两地 1 月和 4 月气温 ,
章古台的 1 月和 4 月气温为 - 1213 ℃和 817 ℃,而
红花尔基同期为 - 2618 ℃和 019 ℃,章古台 1~4 月
份气温要远大于红花尔基 ,1~4 月较高的气温势必
要促进苗木生理活性加强 ,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作
用加大 ,在引种地容易发生生理干旱. 无论是在冬季
还是春季 ,较高的气温都会促进土壤的蒸发、苗木的
蒸腾 ,从而影响水分因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较高
的温度会使苗木活性增强 ,抗逆性 (特别是抗旱性)
减弱 ,从而导致受害.
在一些引种地 (如新店林场、增盛林场、傅家林
场) ,在特定的立地条件和特定的年份中 ,存在有天
然更新的幼树 ,而在章古台则不存在天然更新. 比较
存在更新与无更新地区 1~4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 ,章
古台 1~4 月份的平均气温要明显高于其它 3 个地
区 ,这种较高的温度 ,较快的气温回升无疑会导致苗
木蒸腾失水的加剧 ,从而造成水分亏缺.
从极端气温看 ,原产地红花尔基与引种地章古
台的极端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原产地的极端最低气
温与月平均气温都低于引种地. 樟子松针叶致死临
界温度在 - 30 ℃以下[22 ] . 这在引种地章古台出现的
几率是罕见的. 因此 ,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对更新没有显著影响 ,高温、低温不是引种地天然更
新幼苗死亡的障碍因子.
综上可知 ,温度虽不直接对天然更新产生障碍 ,
却通过间接作用 ,对更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引
种地比原产地较高的温度 ,从而造成了蒸发、蒸腾的
加强以及苗木自身的抗逆性减弱.
3 . 4 天然更新的人工促进措施
3. 4. 1 埋土 在一些引种地区 ,樟子松可以进行天
然更新 ,因此 ,应充分应用这种更新方式. 土壤蒸发、
苗木蒸腾所导致的水分亏缺是造成樟子松人工固沙
林天然更新的障碍. 从减小或抑制蒸发蒸腾方面来
考虑 ,埋土覆盖一年生、二年生天然更新幼苗应是一
种良好的方法. 埋土覆盖的具体作法是 ,对于一年生
至三年生的天然更新幼苗 ,在土壤结冻前 5~7d ,用
沙土覆盖幼苗 ,厚度约超过苗梢 3~5cm ,生长高的
苗木可以卧倒用土埋住. 并于翌年春 4 月清明前后
撤去覆土 ,作业时要谨防伤顶芽. 实际上 ,埋土盖苗
与原产地的长期降雪覆盖所起的作用相类似. 无论
是樟子松苗圃育苗还是人工造林 ,都要在冬季来临
前进行人工保护措施 ,在入冬前进行埋土覆盖. 对于
天然更新幼苗来说 ,埋土覆盖是保护幼苗越冬存活
最有效的方法 ,对其天然更新顺利完成非常必要.
3. 4. 2 灌水 在沙地上 ,经常发生土壤水分亏缺 ,特
06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
别是在冬季和春季. 因此 ,可以通过人工补充土壤水
分 ,保障天然更新的樟子松出苗及幼苗存活. 天然更
新幼苗灌水可以分两次 :一次是在土壤封冻前灌一
次透水 ;另一次是在翌年春天 3、4 月份气温回升时
再灌上一次水. 灌水可以使苗木增加抗性 ,有效地避
免生理干旱. 但这种方法在生产应用中有较大的难
度 ,在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可以实行.
3. 4. 3 合理采伐 从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林缘、林隙、
阔叶林下的天然更新特点[19 ]可知 ,天然更新对光照
的要求较高. 根据林缘更新特点 ,可以采取窄带状皆
伐 ,对沙地上成熟的樟子松林 ,按一定距离设置窄皆
伐带 ,使其发挥出林缘效应 ;皆伐带宽度确定要慎
重 ,并逐渐进行 ,最终实现完全更新. 根据林隙更新
特点 ,可以对成熟林实行单株或群状择伐 ,创造林隙
环境 ,使樟子松进行林隙更新.
3. 4. 4 营造针阔混交林 根据阔叶林下更新特点 ,
可在造林时采取针阔带状混交 ;也可在对成熟樟子
松林实行了窄带状皆伐后 ,在皆伐迹地上营造阔叶
树种 ,如杨树、水曲柳等. 通过以上措施 ,逐渐把现有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引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
3. 4. 5 封育策略 在樟子松林内 ,采收球果、放牧、
搂走针叶是几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对天然更新极具
破坏力. 如果球果全部被采走 ,就失去了更新的种
源. 牲畜的践踏、啃食 ,对更新幼苗是毁灭性打击 ;枯
枝落叶层的损失又严重影响了沙地的水分 ,使其对
更新苗冬季、春季的保护作用消失. 因此 ,樟子松人
工固沙林的封育是天然更新的一项重要策略. 通过
封育 ,禁止或者限量采种 ,禁止放牧和搂走针叶 ,从
而保护了林分内的环境 ,为天然更新的进行提供保
障.
参考文献
1 Bao X2C(包秀春) ,Ha Z2Y(哈振元) ,Wang D2H(王德华) , et al .
1979. Investigation on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Mongolian pine. For
Sci Technol (林业科技通讯) , (9) :8~10 (in Chinese)
2 Carlton GC and Bazzaz FA. 1998. Regeneration of three sympatric
birch species on experimental hurricane blowdown microsites. Ecol
Monogr ,68 (1) :99~120
3 Essery R. 1998. Boreal forests and snow in climate models. Hydrol
Processes ,12 (10/ 11) :1561~1567
4 Feng L (冯 林) , Yang Y2G(杨玉珙) . 1986. Introduction of Mon2
golian pine into Three2north region. J Inner Mongolia For Coll (内
蒙古林学院学报) , (1) :1~7 (in Chinese)
5 Guo J (郭 江) and Gao L2S(高连升) . 1955. Observation on natu2
ral regeneration of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For China (中
国林业) , (4) :24 (in Chinese)
6 Han G (韩 广) and Zhang G2F (张桂芳) . 1999.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in ecological and clima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Mongolian pine on sandy land. Sci S ilvae Sin (林业
科学) ,35 (5) :22~27 (in Chinese)
7 Heidmamn LJ . 1976. Frost heaving of tree seedlings :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auses and possible control. U. S. Department of Agricul2
ture Forest Service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221 ,Rocky Main2
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 Fort Collins ,Colorado ,
USA.
8 Hutnik RJ . 1952. Reproduction on windfalls in a northern hard2
wood stand. J For ,50 :693~694
9 Johnson EA and Fryer GI. 1992.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ed
microsites2movement on the ground. J Ecol ,80 :823~836
10 Li Y2D(李永多) , Wang Z2J (王之迹) and Guo F2F (郭丰富) .
1981.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wth conditions and the regulation
of seed bearing of Scotch pine stand in Honghuaerji region. Sci S il2
vae Sin (林业科学) , (3) :306~313 (in Chinese)
11 Mu T2M (穆天民) ,Chu G2J (初国君) ,Liu T2Y(刘庭跃) . 1990.
Studies on the afforesting techniques preventing physiological
drought of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Sci S ilvae Sin (林业科
学) ,26 (4) :294~300 (in Chinese)
12 Nathan R and Muller2Landau HC. 2000. Spatial patterns of seed
dispersal , their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for recruitment .
Trends Ecol Evol ,15 :278~285
13 Ponge J . 1998. The forest regeneration puzzle. Bioscience ,48 (7) :
523~530
14 Shen H2L (沈海龙) ,Ding B2Y(丁宝永) ,Wang K(王 克) , et al .
1992.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n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Mongolian scots pine in mountain region. J North2
east For U niv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 (4) :30~37 (in Chinese)
15 Smith DM. 1986. The Practice of Silviculture ( 8th edition)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6 Sun S2X (孙时轩) ed. 1992. Silviculture ( 2nd edition) . Beijing :
China Forestry Press. ( In English)
17 Tegelmark DO. 1998. Site factors as multivariate predictors of the
succes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Scots pine forests. For Ecol M an2
age ,109 (1/ 3) :231~239
18 Zackrisson O and Nilsson MC. 1995. Regeneration pulses and cli2
mate2vegetation interactions in nonpyrogenic boreal Scots pine
stands. J Ecol ,83 :469~483
19 Zeng D2H(曾德慧) , You W2Z(尤文忠) ,Fan Z2P(范志平) ,et al .
2002.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plan2
tation on sandy land.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1) :1
~5 (in Chinese)
20 Zhang J2L (张建龙) . 1994. Summarizing experience and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to speed up the spread of Mongolian pine. Prot For
Sci Technol (防护林科技) , (3) :8~11 (in Chinese)
21 Zhao X2L (赵兴梁 ) . 1958.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Mongolian pine forest on Hulunbeier sandy land. Acta Phytoecol et
Geobot S in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 :90~180 (in Chi2
nese)
22 Zheng C2J (郑朝军) , Tao D2L (陶大立) and Jin Y2H (靳月华) .
1994. Whether winter desiccation injuries of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ica occur on Keerqin sandy land.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
态学报) ,5 (1) :24~28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曾德慧 ,男 ,1965 年 11 月生 ,博士 ,研究员 ,主要
从事防护林生态与经营、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荒漠化防治等
研究 ,发表论文 40 余篇. E2mail :dehuizeng @yahoo. com. cn
1623 期 曾德慧等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