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Cd on qual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berry leaves and its mechanism

Cd对桑叶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0 .11/ &( 2 (∃+/+3 4 , ∃5 6 7  8 , ∀ 9# : ; # ∀ 一# <=
∃ > 对桑叶品质 、生理生化特性的
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陈朝明 龚惠群 王凯荣 忡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浅沙 # ! < ?:
&摘要 ≅ 土壤中不同浓度的∃> 对桑叶产量 、品质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 份 在桑叶
亚细胞各组分中分布量的研究表明, 当土坡 ∃> 浓度小于 < 7 = Α Β’掩 一 时 , 桑 叶产量 、可
溶性糖和 含氮化合物含量高于或接近对照 Χ 桑叶叶绿素含量 、细胞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及蛋白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或有促进 7 当土集 份 浓度大于 < 7 = ΑΒ ·比 一 ’时 , ∃> 对桑叶产量 、营养物质含量 、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随之明显 , 并表现其毒害作用 7 根
据 ∃> 在桑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规律 7 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 说明桑树是一种具有一定耐∃> 性的经济作物 7 因此, 可利用其耐∃> 性 , 在被∃> 污染土地上种植桑树 7
关键词 ∃> 桑叶 品质 生理生化特性 耐 ∃> 性
( Δ众 Ε 6 Φ Δ∃> ΦΓ Η Ιϑ ΚΛ6Μ , 1ΝΜ) 沁吮亩Εϑ Κ ϑ叻 ΟΛ倪触Α ΛΠϑ Κ Ε Ν ϑΘ ϑ心6Ε ΘΛΡ 6Λ∃) Φ Δ Α 己加 Γ 了 】7 ΣΕΡ ϑΓ >Λ6Ρ Α Ε∃ Νϑ Γ ΛΡΑ · Π Ν ΕΓ ∃ ΝϑΦ Α Λ雌 , 3Φ Γ Β % ΓΛ Η Ι Γ ϑ Γ > Τ ϑΓ Β Υ ϑΛ ΘΦΓ Β 99沂口护摇动口 乃”红才映 ΦΔ彻∀愈政ς Κ入盛汹卿王艺刀对加 , .山∗日刀故 ΡΛ Γ如 , 以口护娜加 # ! ( ΔΔΕΠ 6 Φ Δ∃> ΦΓ ΜΛΕ Κ> , Η Ι ϑ ΚΛ6Μ 7 Ω ΝΜΡ ΛΦ Κ呢 ΛΠϑ ΚϑΓ > ΟΛΦΠ ΝΕ而 ΕϑΚ Ε ΝϑΘ ϑΠ 6ΕΘΛ Ρ 6ΛΠΡ Φ Δ Α 过比厅Μ ΚΕϑ Σ ΕΡ
ϑ Γ > Λ6Ρ > ΛΡ 6ΘΛ ΟΙ 6ΛΦΓ ΛΓ ΡΙ ΟΠΕ ΚΙ Κϑ Θ ΔΘϑ Ε 6ΛΦ Γ Ρ Ι Γ >ΕΘ > ΛΔ Ε ΘΕ Γ 6 ∃> ΚΕΣ Ε ΚΡ ΛΓ ?!  ϑ ΘΕ Ρ6Ι >Κ记 ΛΓ 6ΝΛ Ρ
Ω ϑ ΩΕ Θ 7 Ξ ΝΕ ΘΕΡΙ Κ6 Ρ ΡΝΦ Τ 6Νϑ 6 外Ε Κ> ϑΓ > ΠΦ Γ 6Ε Γ 6Ρ Φ ΔΡΦΚ Ι Ο ΚΕ ΡΙ Β ϑΘ ϑΓ > ∋Ψ ΠΦΓ 6ϑΛ ΓΛ Γ Β Φ Φ Γ ΩΦ ΙΓ >Ρ ΛΓΚΕ ϑ Σ ΕΡ ϑΘΕ Ν ΛΒ ΝΕ Θ 6Νϑ Γ ΠΦ Γ 6ΘΦ Κ Φ Θ ? 而ΚϑΘ 6Φ ΠΦ Γ 6ΘΦΚ , ϑΓ > ΕΝ ΚΦ ΘΦ 1Ν ΜΚΚ ΠΦΓ 6ΕΓ 6 , ΠΕ ΚΛ Α ΕΘΓ ΟΘϑ ΓΕΩ ΕΘΑ Εϑ ΟΛΚΛ6Μ ϑ Γ > ϑ Ε 6ΛΣ Λ6ΛΕΡ Φ Δ ) + 2 7 1+ 2 ϑ Γ > 1ΘΦ 6ΕϑΡΕ ΛΓ Α ΙΚ ΟΕΘ Μ ΚΕϑ Δ ΡΝΦ Τ ΚΛ6 6ΚΕ ΕΝϑΓ Β ΕΡΠΦ Α Ω ϑ ΘΛ吃 Τ Λ6Ν ΠΦ Γ 6ΘΦΚ , Φ Θ Ε Σ ΕΓ Νϑ Σ Ε ΠΕΘ 6ϑ ΛΓ 1ΘΦΑ 6ΛΣ Ε Ε Δ ΕΠ 6 Ι Γ >Ε Θ ΚΦ Τ ΕΘ ∃> ΠΦΓ Ε ΕΓ 6Θ ϑ 6ΚΦ Γ ΦΔ?! 一9Ζ << 7 = 哩 · 5Β 一 : 7 Τ ΝΕΓ ∃> ΠΦΓ ΕΕ Γ 6Θ ϑ ; ΛΦ Γ 谊 ?!  ? ΝΛΒ ΝΕΘ 6Νϑ Γ << 7 = 吨 · 5 Β 一  , 如Ε Κ> ,
Γ Ι 6ΘΛ Ε Γ 6 ΠΦ Γ 6ΕΓ 6Ρ , Ω Ν”ΛΦ ΚΦΒ ΛΕ ϑΚ ϑ Γ > ΟΛΦΠ ΝΕ而Πϑ Κ 1Θ Φ 1 ΕΘ 6ΛΕΡ Φ Δ Α ΙΚ ΟΕ Θ Μ ΚΕϑ Σ ΕΡ Ρ ΟΦ Τ >ΛΡ [ΛΓ Ε 6
Ε Νϑ Γ Β ΕΡ , ϑ Γ > 6Ν Ε ΛΓ∴ Ι ΘΜ ΚΧ曰; ϑΑ Ε ΝΕ ϑ Σ ΛΕ Θ 州 6Ν 6ΝΕ ΛΓ ΕΘΕϑ ΡΕ ΦΔ ∃> ΠΦΓ Ε ΕΓ 6Θϑ 6ΛΦΓ ΛΓ ?! 7 Ξ ΝΕΑ ΕΠ Ν ϑΓ ΛΡ Α ? ϑΓ ϑ Κ邓Ε> ΟΜ > ΛΡ 6ΘΛ ΟΙ 6ΛΦ Γ Φ Δ ∃> ΛΓ ΡΙ ΟΕ ΕΚ ΙΚϑΘ ΔΘϑΠ 6ΛΦΓΡ Φ Δ Α Ι ΚΟϑ 叮 ΚΕϑ ΣΕΡ 7Ξ ΝΕΘ Ε ΔΦ Θ Ε Α 以ΟΕ Θ Μ Πϑ Γ ΟΕ 雌ϑ Θ>Ε> ϑΡ ϑ 5ΛΓ > Φ Δ∃> 一 6Φ ΚΕ Θϑ Γ 6 Πϑ ΡΝ ΕΑ Ω ϑ Γ > Λ6 ΛΡ Ω 以如 ΚΟΚΕ 6Φ Β ΘΦ Τ
Α ΙΚ ΟΕ Θ Μ ΛΓ 臼 ΩΦ ΚΙ 6Ε> ?! ? 7
Υ ΕΜ Τ ΦΘ>Ρ ∃> , ] Ι ΚΚ〕Ε ΘΘΜ ΚΕϑ Δ, ⊥Ι ϑ ΚΛ6Μ , 1Ν卿Φ +Β ΛΕ ϑΚ ϑ Γ > ΟΚΦΠ ΝΕΑ ΛΠϑ Κ ΕΝϑ Θϑ Ε 6Ε ΘΛ Ρ6ΛΠΡ , ∃刁ς
6Φ ΚΕ Θ ϑ Γ 6 7
 引 言
∃ > 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 7 通过矿
产 、化工 、冶金等工业排放的“三废 ” , 进入
环境 , 污染土壤 、水体, 造成危害 7 据报道 ,
全国受 ∃ > 污染 的农业 土 壤 已 达  = ==!
Ν澎 _Ρ≅ 7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治理 ∃ > 污染土
壤 , 主要采用化学和物理法〔’∀ ≅Χ 国内研究
了林业生态工程治理 Π > 土的技术〔‘?  7 Π>
对植物有毒害作用 , 但不同植物种类 , 乃至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对 ∃> 毒害的耐受
性有很大差异 , 对此 国 内外学者都有报
道 _ ‘< , ‘, , “ · , ⎯ ≅ 7 利用植物对 ∃ > 毒害的耐性 ,
7 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项目“ 污染农田生态整治
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 7
  8 年 8 月 < 日收到 , ⎯ 月 ? 日改回 7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在 ∃ > 污染土地上种植可以不进入人食物
链的经济作物—桑树 , 发展养蚕业 , 开辟安全高效利 用 ∃ > 污染土地的新模式_=≅
∃> 对桑叶 品质及生理生化影响尚未见报
道 7 本文研究了这些影响及其机理 , 为合理
利用 ∃ > 污染土地的种植新模式提供科学
依据 7
表  供试土城的基本性质
几Ο ΚΕ  0Ι Γ> ϑ能Γ 6ϑ 亩Ω Ν对Πϑ Κ一 ΕΝΕ Α ΛΕϑ Κ 1Α 伴 Θ6 ΛΕΡ Φ Δ 一ΕΡ6 Ε> 即 
< 材料与方法
< 7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取自湖南省长沙市东郊 7 土壤类型
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生红壤 7 用菜籽饼培
肥 7 试验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见表  7
< 7 < 以 添加处理
将 ∃刁∃ Κ; 溶解 , 与 ? 5Β 试验土壤混匀 , 培养 <
类 型
)心 6 Μ碑
质 地) :  6 Ε α 6ΙΘ Ε
粘土 ∃Κϑ Μ
有机质 总6 ΞΦ 6 ϑ Κ 9Β · 5 Β 一 ’: 速效 . Σ ϑ ΛΚϑ Ο ΚΕ 9Α Β · 5Β 一 ’:+ ] 9 : ∋ 1 Υ Ω Υ ∃ >9吨 · 5 Β 一 : 不
Ψ
红坡 − Ε> 二ΛΚ ! 7 ⎯ =  ! 7 8 ⎯ ! 7 # ∀ 8 ⎯ ⎯ 7 ∀ 8 # =
个月后 , 再与试验池上层土壤9! 一 ?! 。Α :混匀 7 土
壤∃> 浓度设 8 个水平 , 实测各处理土壤 臼 含量
分别为 ; ! 7  < 9对照 : 、 ⎯ 7 #  、 << 7 = 、 # ! 7 8 、 ∀ ? 7 ⎯ 和
# ? 吨 · 5 Β 一 ‘ 7 试验池为 Κ Α 人  Α Υ Κ Α 砖砌水
泥池 7
< 7 = 桑树种植
桑树品种为“湖桑  ∀ ” , 桑树采用低干整形
和常规管理 7 试验和各项测定连续进行 = ϑ 9 =
一   ? : 7 供试桑叶采样时间为每年 ? 月中旬 , 晴
天 ⎯; ! 一  ; ! ! , 摘取 # 一 8 位叶 7
< 7 # 桑叶亚细胞组分的分离方法
采用分级离心法区分桑叶亚细胞组分〔“」7 将
新鲜桑叶样品用 ! 7 3Ρ ΑΦ 卜 / 一 ‘磷酸缓冲液 9Ω %
∀ 7 ⎯ , 料液比为  ; ! :研磨匀浆 , 匀浆液在 8!  下
离心 ! ΑΛ Γ , 沉淀为残渣部分9组分 0Κ : 7 上 清液
在  !! !  下离心 ? ΑΛ Γ , 沉淀为含细胞壁 、细胞
核和叶绿体部分 9组分 几 : 7 上清液在 ! !!  下
离心 液为含核糖核蛋白的细胞溶质部分 9组分 民: 7 全
部操作在 # ℃下进行 7
< 7 ? 桑叶细胞膜透性的指标与测定方法 _!≅
以桑叶组织在水中外渗电解质的电导度作
为细胞膜透性指标 , 用 2 2 ) Κ 型电导仪测定浸
提液的电导度 7
< 7 ‘ 桑叶品质测定方法
水溶性总糖用葱酮 比色法 , 淀粉用水浸提一碘
比色法6Κ≅ 7 粗蛋白 、 1 、 Υ 及灰分按土壤农化常规
方法 测 定 7 蛋 白 氮和 非 蛋 白 氮用 氢 氧 化 铜
9Π Ι)+ # 一 ∋ ϑ Φ % :沉 淀分离Δ“ β 7 游 离氨基酸采用
⎯! 乙醇索氏抽提 8 Ν , 水解氨基酸采用 8 ΑΦ Κ
% ∃&、   !℃ 、< # Ν 水解 , 氨基酸采用 1ΛΠΦ Ξ ϑ梦]分
析法 7
<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_8≅
用 ⎯! 丙酮提取 , 分光光度法测定 7
< 7 ⎯ 酶活性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9)+ 2 :活性采用 ∋ χΞ 法 _Ε≅ Χ
过氧化物酶91+ 2 :活性采用愈创木酚为底物的分
光光度法 _8≅ Χ 蛋白酶采用酪 蛋白为底物的分光光
度法 _⎯≅ 7
< 7 , ∃> 含量的测定
样品用 % ∋ + = 一% ∃ &认 消化 , 美国 12 # ! !! 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火焰光度法测定 ∃> 含量 7
= 结果与讨论
= 7  ∃> 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从表 < 可见 , 桑叶 ∃ > 含量随着土壤
∃ > 含量增加而增加 , 相关系数为 ! 7  ⎯<∀
91 Ζ ! 7 ! ! :, 呈极显著正相关 7 测产结果
表明 , 当土壤 ∃> 浓度小于 < 7 = Α Β · 5 Β 一 ‘
时 , 桑叶产量比对照有所增加或接近 Χ而当
土壤 ∃ > 浓度超过 < 7 = Α Β · 5 Β “ ‘时 , 桑叶
产量明显下降 7 当土壤 ∃> 浓度达 #! 7 8 、
∀? · ⎯ 、 # ? Α Β · 5 Β 一 ‘时 , 其产量分别减少
  7  、< < 7 # 和  ∀ 7  7 ∃> 对单片叶重的影
响趋势与产量一致 7 从土壤 ∃> 对桑 叶产
量的影响来看 , 桑树具有一定的耐 ∃> 性 7
= 7 < ∃ > 对桑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影响
# 期 陈朝明等 ; ∃> 对桑叶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汽“!眨 !任∀ #,, ∃盛,二‘吸∃几
表 % & ∋ 对桑叶产最的影晌 ’
( ) ∗+, % − ..,/ 0 1 . & ∋ 2 03 , 45, +∋ 1 . 6 7 +玩2 丁 8,) .
9渗。:的·日;材7。<昌刀写曰的
喇如招似
∋今 =山人, ∃立
曰 >,?,≅(Α,? 门9渗Β,留Χ+7‘5巨劫灿韶巴召漪
喇如称塑沈甘
土壤 & ∋ 浓度 桑叶 & ∋ 含量&∋ /1 2 , , 2 一 Δ习 /1 2 Ε, 2 0
0Ε ) 0 51 2 52 52 +, ) .
ΦΒ Δ吨 · Γ Η 一  Ι Δ
6 Η ·
Γ Η 一 8 ϑ ≅ Ι
单株产量
Κ 5, +∋
Λ 士 ?
Δ Η · 0 Ε , 一 + Ι
单叶重
Μ , ) .≅ , 5Η 3 0
Λ 士 ?
Δ Η · +, ) .一 + Ι
Β ∃ Ν % Δ &Ο Ι
Π ∃ Θ Ν
% % ∃ Ρ
Θ Β ∃ Σ
Τ Φ ∃ Π
Θ Φ
Β ∃ Σ Τ Φ
Β ∃ Π  Φ
 ∃ %
 ∃ % Β
 ∃ Σ %
Ρ ∃ Ρ%
Τ Π % ∃ Ρ 士 Ρ Β ∃ Ν Θ ∃ ΘΣ 士 Β ∃ Φ Φ
Ν Θ  ∃ Φ 士  Φ  ∃ Σ Θ ∃ Θ Τ 土 Β ∃ Π 
Τ Φ Ν ∃ Σ 士Ν Ν ∃ Ρ Β Θ ∃ Θ Ρ 士 Β ∃ Φ 
Σ Ν Φ , Σ 士  Σ Ν Θ ∃  % 土 Β ∃ Ν Θ
Σ Β Τ ∃ % 士  ΘΘ ∃ Φ Ρ ∃  Ν 士 Β ∃ % Π
% % ∃ Ν 士 Ν ∃ Σ Β Β ∃ Π % 士Β ∃ % 
Β Β Μ一一一一一一习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二」ΝΒ Φ Β ΒΒ Φ Β份 浓度以 /1 2 /, 20 Ε) 0+12 Δ6Η ·掩 一 ’Ι
, Θ 一 Σ 月鲜叶产量 ( 3 , 4 5, :∋ 1 . .Ε ,? 3 5, ) . Φ .Ε1 6 Υ ς Ε ∃
01 7 2 , ∃
实验表明 , 当土壤 & ∋ 浓度低于 % ∃ Ρ
6 Η’ Γ Η 一 ‘时 , 随着 & ∋ 浓度的增加 , 桑叶可
溶性 糖含量增加 , 而淀粉含量下降 Ω 当土
壤 &∋ 浓度大于 % % ∃ Ρ 6 Η · Γ Η 一 ‘, 随着 &∋ 浓
度增加 , 桑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 而淀粉
含量增加 Ω 当土壤 & ∋ 浓度大于 ΘΒ ∃ Σ 6 Η’
Γ Η 一 ‘, 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Δ图 Ι ∃
桑叶可溶性糖含量是桑叶品质的重要
指标之一 蚕体内淀粉酶活力很低 , 对淀粉
的利用率极低 , 桑蚕利 用的能源主要是可
溶性糖ΞΨΖ ∃ 因此 , 土壤 / ∋ 浓度低 于 % ∃ Ρ
6 Η · ΓΗ 一 ‘时 , 桑叶品质有所改善 ∃ 但当土壤
& ∋ 浓度大于 % % ∃ Ρ 6 Η · ΓΗ “ ‘时 , 特别是
ΘΒ · Σ 6 Η · Γ Η 一 ‘以上 , 桑叶品质明显下 降 ∃
这很可能是一定浓度 的 & ∋ 干扰 了桑树正
常的 & 代谢 , 造成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和淀
粉含量增加 ∃
Ρ ∃ Ρ & ∋对 桑叶含氮化合物含量 及[ 、 Ο
表 Ρ & ∋ 对桑叶含氮化合物及 [ 、Ο 、灰分含最的影响
图 + 土壤 / ∋ 对桑叶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5Η , 一 − ..,/ 0 1 . & ∋ 52 劝  1 2 , )Ε 场34如0, , 1 2 0 , 2 0 1.6 7 +∗, Ε 4 +,) ∴,? ∃
 ∃ 可溶性糖 阮87 ∗ +, ? 7 Η )Ε ∃ 2 ∃ 淀粉 ? 0) 二3 ∃
和灰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 Ρ 可见 , 当土 壤 & ∋ 浓 度小于
Π ∃ ΘΝ 6 Η’ Γ Η 一 ’时 , 桑 叶粗蛋白质、蛋 白氮
和非蛋 白氮含量都高于对 照 Ω 土壤 & ∋ 浓
度达到 % % ∃ Ρ 6 Η · ΓΗ “ ‘时 , 接近对照 Ω 但当
土壤 &∋ 浓度大于 % % ∃ Ρ 6 Η · Γ Η “ ‘后 , 随着
&∋ 浓度的增加 , 上述 Ρ 种含氮化合物含量
随之降低 ∃ & ∋ 对桑叶 [ 含量的影响与上述
含氮化合物类似 ∃ 桑 叶 Ο 含量与 土壤 &∋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 灰分含量则呈极显
著正相关 ,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一 Β ∃ Ν Π Π Φ Δ [
Δ Β ∃ Β Β  Ι和 Β ∃ Ν Θ Ρ Β Δ[ Δ Β ∃ Β  Ι ∃
桑叶蛋白质含量是桑叶品质一个主要
指标 , 直接影响到蚕生长发育和蚕丝的合
成Ξ % Ζ ∃ 土壤 , ∋ 浓度小于 Φ ∃ Θ Ν 6 Η · ΓΗ 一 ‘桑
叶蛋 白质含量有 所提高 Ω 但当土壤&∋ 浓
( ) ∗一, Ρ − ΕΕ,/ 【 1 Ε , ∋ 1 2 / 1 2 0, 2 0? 1 Ε ] 一 / 1 2 0) ?2 52 Η / 1 6 卯 7 2 ∋ ? , ς ∃ Ο ) 2 ∋ )? 3 52 6 7 +悦叮 +, ) ∴ ,? 《⊥ Ι
土壤 & ∋ 浓度
& ∋ , 1 2 , , 2 0 Ε ) <
0+1 2 52 ΦΒ Δ吨 · Γ Η 一 ’Ι
Β ∃ Ν % Δ& Ο Ι
Π , Θ Ν
% % ∃ Ρ
ΘΒ ∃ Σ
Τ Φ ∃ Π
 Θ Φ
含氮化合物 ] 一 , 1 Ε、_ ) +2 , 2 _ 。1 6 即7 2 ∋?
粗蛋白 蛋白氮
8Ι Ε 1 0 , 一2 一 ]
灰分
Υ ? 3
& Ε 7 ∋ , ςΕ 1 0, Ψ 2 非蛋白氮] 1 2 一[Ε 1 0, 52 一]
% Ρ ∃ Β Φ
% Φ ∃ Β
% % ∃ Π Σ
% % ∃ Ρ Φ
%  ∃ Ν Θ
% Β ∃ Π Σ
Ρ ∃ Ρ Φ
Ρ ∃ Σ Τ
Ρ ∃ Ρ %
Ρ ∃ % Σ
Ρ ∃ Π
Ρ ∃ Β
Β ∃ ΡΡ Π Β ∃ Ρ Φ Ρ
Β ∃ Ρ Τ Π
Β ∃ Ρ Φ %
Β ∃ Ρ Θ %
Β ∃ Ρ Ρ %
Β ∃ % Ν Τ
Ρ ∃ Β Ρ
% ∃ Ν Π
% ∃ Ν Β
% ∃ Τ Ν
% ∃ Β Φ
 ∃ % Σ
__ ∃ _
  ∃ Τ
  ∃ Ν
Β ∃ % Ρ Τ
 % ∃ Σ
 % ,
Σ⎯%2αΘ.!白!∃ ∃人肉 气门内!
# Γ 」! 7 # ?
提高 Χ但大于 ⎯ 7 # Α Β · 5 Β “ ‘时 , 随着土壤
∃> 的增加 , 桑叶氨基酸 总量减少 7 对于游
离氨基酸而言 , 土壤 ∃> 浓度与桑叶游离
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其相关系数
为! 7  ∀   919 ! 7 ! !  : 7
游离氨基酸是桑叶的主要非蛋白氮化
合物 , 不易被蚕吸收利用 , 食用游离氨基酸
含量高的桑叶可造成蚕抗病力下降 , 蚕体
虚弱 7 游离氨基酸的增加说明桑 叶品质有
所下降 7
表 # 结果表明 , 土壤 ∃> 浓度为 ⎯ 7 #
Α Β’ 5 Β 一 ‘时 , 桑叶中被测定的 ∀ 种氨基酸
含量均高于对照 7 当 ∃> 浓度大于 ⎯ 7 # ΑΒ
· 5 Β 一 ‘, 随着 土壤 ∃ > 浓度增 加 , 3 ΚΜ 、 % ΛΡ 、
Σ ϑΚ 、∃Μ ) 、 1ΝΕ 含量 随之降低 Χ 而 其余氨基
酸变化的规律性不强 7
9求Ι[⎯。∃17召吕β +7)Σ
喇如辘盔健盆
∀=一,一⎯9承;[一。自
 Π
+ Τ Β
∃ Ρ Φ

吕一日∃飞曰7。脚口喇镇层减琳
‘咭   一」Β ∃ % ΦΦ Β Β Β  ΦΒ
&∋ 浓度 &∋ /1 2 , , 2 0Ε ) 0+12 Δ吨 · Γ Η 一‘Ι
一巴。卜
图 % 土壤 & ∋ 对桑叶氨基酸含量 的影响
> 5Η ∃ % − .., , 0 1 . & ∋ 52 阳 1 2 ) 6 一2 1 ) , 5∋ , 1 2 0 , 2 0 1 .
6 7 +∗ , Ε斗 :, ) ∴ ,? ∃
 ∃ 氮基酸总量 (1 0) + ) 6 52 1 ) , 5∋ , 2 ∃ 游离氨基酸 >Ε , ,
) 6 52 1 ) , 5∋ ∃
度大于 % ∃ Ρ 6 Η · Γ Η 一 ‘后 , 桑叶品质下降 ∃
由图 % 可见 , 当土壤 & ∋ 浓 度小 于
Π ∃ Θ Ν
表 Θ
6 Η · Γ Η 一 ‘时 , 桑叶氨基 酸总量 比对照
& ∋ 对桑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 ∗ +, Θ − Ε.改0 1 . & ∋ 52 即 1 2 /1 2? 05 07, 2 0 ? 1 . )而2 1 ) ,记 云2 6 7 +∗ ,厅4 +, )唱
氨基酸
Υ 6 52 1 ) , 5∋
氨基酸含量 Υ 6 52 1 ) , 5∋ /1 2 0, 2 0 Δ ⊥ Ι
Β ∃ Ν % Δ&Ο Ι Π ∃ Θ Ν % % ∃ Ρ ΘΒ ∃ Σ  Θ Φ
甘氨酸
组氨酸
撷氨酸
半胧氨酸
苯内氨酸
天 门冬氮酸
谷 氨酸
丝 氮酸
精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脯氨酸
酪氨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总 量
χ +4
δ Φ
ε 目
& ∴ ?
[3 ,
Υ ?[
χ +7
φ, Ε
Υ Ε Η
( 3 Ε
Υ +)
[ Ε1
( 4 Ε
γ , 0
8】,
8 , 7
8 4 ?
( 1 0 ) +
 ∃  Ν 
Β ∃ Θ  Τ
 ∃ Β Σ 
Β , Β Π Τ
 ∃ Β ΣΣ
 ∃ Φ ΔΙΠ
% ∃  Ρ Φ
Β ∃ Ν Π Φ
 ∃  Σ Τ
 ∃ % % Θ
 ∃ Θ Β 
 ∃ Θ Ν Ρ
Β ∃ Π Φ Θ
Β ∃ Β Τ
Β ∃ Π % Ν
 ∃ Σ % Θ
 ∃ Β Ν Φ
 Π ∃ % Θ Θ
 ∃ % Ν Π
Β ∃ Θ Π Π
 ∃  Ν Ρ
Β ∃ Β Ν Τ
 ∃ % Β Β
 ∃ Φ Ν Ρ
% ∃ Ρ Θ Ν
 ∃ Β Π Π
 ∃ % Ν 
 ∃ Ρ Ρ 
 ∃ Φ Ν Θ
 ∃ Φ Θ Σ
Β ∃ Ν Θ Φ
Β ∃  Ν
Β ∃ Ν Ρ Ρ
 ∃ Π Σ Τ
 ∃ % % Ρ
% Β ∃  Φ Φ
 ∃ Β Π Π
Β ∃ Θ Φ %
 ∃ Β Φ
Β ∃ Β Ν Β
 ∃ Ν %
 ∃ Τ  Π
 ∃ Π Τ Θ
Β ∃ Π Σ Π
Β ∃ Ν Ν Τ
 ∃ Β Τ Ν
 ∃ Β Ρ Τ
 ∃ Π Ρ 
Β ∃ Ν % Θ
Β ∃ Ρ Τ
Β ∃ Ν Ρ Τ
 ∃ Σ Ρ Ν
Β , Π Σ Ρ
 Τ ∃ Π Ρ 
Β ∃ Π ΘΡ
Β ∃ Ρ Φ%
 ∃ Β %Θ
Β ∃ Β Σ %
 ∃   Φ
 ∃ Π ΠΒ
% ∃  Π Ρ
Β ∃ Π  Π
 ∃ Β Φ Θ
Β , Τ Π Θ
 ∃ Β Τ Σ
 ∃  Τ Σ
Β ∃ Τ  Φ
Β ∃ Β Σ Φ
Β ∃ Ν  Σ
 ∃ Σ  Φ
 ∃ Β Β 
Σ ∃ Σ Τ Ν
Τ Φ ∃ Π
Β ∃ Π  Τ
Β ∃ Ρ Θ Ρ
Β ∃ Ν Τ Ρ
Β ∃ Β Φ Ρ
 ∃ Β Π %
 ∃ Φ Θ Σ
 Ν  Θ
Β ∃ Τ Θ Φ
 ∃ Β Θ
Β ∃ Ν % Φ
 ∃ Β Ν Ν
 ∃ % Β Θ
Β ∃ Σ Φ Θ
Β ∃  Τ
Β ∃ Π Τ Ν
 ∃ Σ Π 
Β ∃ Π Ν Φ
Σ ∃ Β Ρ 
Β ∃ Τ Τ Φ
Β ∃ Ρ Β Ν
Β ∃ Π Θ %
Β ∃ Β Θ %
Β ∃ Τ Σ Τ
 ∃ Τ Θ Ν
 ∃ Π Ρ Β
Β ∃ Τ Π Π
 ∃ Ρ % Π
Β ∃ Ν Τ
 ∃ Β Ν Σ
 ∃ Τ Ρ
Β ∃ Τ Β %
Β ∃ % Β Ρ
Β ∃ Σ Φ Τ
 ∃ % Τ Θ
Β ∃ Π ΘΡ
Φ ∃ % Ν Φ
Ρ · Θ & ∋ 对桑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 Φ 可见 , 桑 叶中叶绿素 ) 、 ∗ 及总
量 Δ ) 十 ∗Ι 均随着土壤 & ∋ 浓度的增加而降
低 , 其相 关系数分别 为 一 Β ∃ Ν Ρ %Π Δ [ η
Β ∃ Β  Ι 、 一 Β ∃ Π Φ   Δ [ η Β ∃ Β Φ Ι 和 一 Β ∃ Ν Θ Β Σ Δ[
η Β ∃ Β Ι , 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 造成
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原 因 , 是 由于 & ∋ 进人
叶内, 与叶绿体蛋 白上的 一 φ δ 结合 , 或者
取代叶绿体蛋白中的 >, # 十 等金属离子 , 使
叶绿体结构和功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
Ρ ∃ Φ & ∋ 对桑叶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 对桑叶细胞膜透性 的影响见 图 Ρ ∃
结果表明 , 随着土壤 & ∋ 浓度的增加 , 桑叶
细胞外渗液的电导度增大 , 其相关系数为
# 期 陈朝明等 ; ∃> 对桑叶品质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表 ? Π > 对桑叶叶绿素含, 的影晌
Ξϑ Ο ΚΕ ? ( ΘΔ改6 Φ Δ ∃ > Φ Γ Ε ΝΚΦΘ 1ΝΜΚΚ ΕΦ Γ 6Ε Γ 6 Φ Δ Α Ι ΚΟΕ Θ叮7 Ε 口Σ吧)
,了8通气‘!∀ 汀苦,8气一亡⋯,孟∗7孟∴曰二
土壤 ∃> 浓度∃ > Ε Φ Γ Ε Ε Γ 6Θϑ 6ΛΦ Γ ΛΓ 阳9ΑΒ ·掩 一 ’:
! 7  < 9∃Υ :
⎯ 7 # 
< < 7 =
# ! 7 8
∀ ? 7 ⎯
# ?
叶绿素含量9ΑΒ · Β 一 ’:∃ ΝΚΦ ΘΦ Ω ΝΜΚΚ Ε Φ Γ 6Ε Γ 6
! 7 ? 8 < 7 = =
! 7 ? = < 7 < 
! 7 ?  < 7 <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9,。侧蕊;士芝<。2,巨七吕阁
侧叶留
Β ΦΒ Β Β  ΦΒ&∋ 浓度 &∋ 。二 , , 2 0 Ε ) 051 2 Δ吨 · ΓΗ 一 ’Ι
图 Ρ 土壤 &∋ 浓度对桑叶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5Η ∃ Ρ − ..,/ 0 1 .& ∋ 52 阳  1 2 , , ++ 6 , 6 ∗ Ε) 2 , ς , Ε6 , ) ∗5+50 4 1 .
6 7 +∗ , Ε斗 +, ) ∴ , ? ·
Β ∃ Ν Φ Β Φ Δ[ η Β ∃ Β Ι , 呈极显著正相关 ∃ 细胞
外渗液 电导度增加 , 意味着 &∋ 对桑叶细
表 Σ / ∋ 对桑叶 Ρ 种酶活性的影响
胞膜有伤害作用 ∃ 这与 &∋ 对烟草 、某些水
生维管束植物的影响一致 Ξ Τ · Ν Ζ ∃
Ρ ∃ Σ &∋ 对桑叶 Ρ 种酶活性的影响
表 Σ 列示 了不 同土壤 &∋ 浓度下 , 桑
叶超 氧化 物歧化酶 Δ φΔ Ιϑ Ι 、 过氧 化物 酶
Δ[∀ ϑ Ι及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 从 ?1 ϑ 活性
变化来看 , 当土壤 &∋ 浓度低于 % ∃ Ρ 6 Η’
Γ Η 一 ’时 , 活性略有增加 Ω 但 / ∋ 浓度大于
% % ∃ Ρ 6 Η · Γ Η 一 ’后 , 随着 &∋ 浓度增加 , 活性
明显下降 ∃ φ∀ ϑ 是需氧生物中普遍 存在的
一种含金属的酶 , 它与其它酶协 同防御活
性氧或其它过氧化物 自由基对细胞膜系统
的伤害、抗逆境胁迫和防止器官细胞衰老 ∃
土壤 &∋ 浓度低于% % ∃ Ρ 6 Η · Γ Η ι ‘时 , & ∋ 对
桑叶 ?1 ϑ 活性无 明显影 响 , 与 &∋ 对桑叶
产量效应相 一致 , 即 土壤 & ∋ 浓 度 低于
% ∃ Ρ 6 Η · Γ Η 一 ‘时 , 桑 叶产 量可达对照 的
Ν Τ ∃ Θ ⊥ 以上 ∃ 与桑叶品质也有较好的相关
性 , 即土壤 & ∋ 浓度低时 , 桑叶可溶性糖与
含氮化合物均有改善 , 说明桑树对 &∋ 的
胁迫有一定的抗性 ∃ 当土壤 &∋ 浓度高于
% % ∃ Ρ 6 Η · Γ Η 一 ‘后 , ? 1 2 活性 明显降低 , , ∋
对桑叶产量及品质的负效应也随之产生 ∃
( )3 +, Σ − ..,/ 0 1 . & ∋ 52 即 1 2 , 2 Ψ 46, ) , 05 ∴ 50 5,? 1 . 6 7 +阮Ε Ε4 8, ) ∴ ,?
比04Ι%ΘΤΡ滚_0Ζ72一ΘΣ“ΝΤ%
土壤 & ∋ 浓度& ∋ /1 2 , , 2 0服<
0 51 2 52 朋 
Δ呢 · ΓΗ 一 ’Ι
超氧化物歧化酶
φ 7 ς , Ε 1 Λ 5∋ , ∋ 5? 6 7 0 ) ? ,
过氧化物酶
[, Ε1 Λ 5∋) ? ,
蛋白酶
[ Ε 1 0, )?,
酶活性
Υ , 0 5∴ 5 04
Δ 7 2 50 Ι
Ν Φ %
Ν Ν Ν
% Β %
Τ  Ν
 Θ Θ Θ
  Φ
相 对活性
ϕ , +) 0 +∴ ,
) , 0 , ∴ 50 4 Δ ⊥ Ι

八&
相对活性
ϕ , +) 0+∴ ,
) , 05∴ 504 Δ ⊥ Ι
酶活性
Υ , 0 5∴ 50 4
Δ 7 2 +0 Ι
相对活性ϕ , +) 05∴ ,
Β ∃ Ν % Δ& 8丈Ι
Π ∃ Θ Ν
% % ∃ Ρ
Θ Β ∃ Σ
Τ Φ ∃ Π
 Θ Φ Θ Θ % ∃ Ν
Β Β ∃ Β
Β Ρ ∃ Τ
Β Ν ∃ Π
% Ρ ∃ %
Ρ  ∃ Τ
Π  ∃ 
Φ  ∃ Β
 Σ  ∃ %
Π Ν ∃ %
Ν Θ ∃ %
Ν Π ∃ %
% % Θ ∃ Θ
% Φ ∃ Ρ
% Π ∃ Σ
 Ρ  ∃ Ρ
 ΘΠ ∃ Σ
Β月斗八α+Β%ΡΠΤΘΦΤ
试验表明 , 土壤 &∋ 浓度 Β ∃ Ν% 一 ΤΦ ∃ Π
6 Η’ ΓΗ ’ ‘时 , 随着 & ∋ 浓度的增加 , 桑叶的
[∀ ϑ 活性随之增加 , 其相关系数 为Β ∃ Ν Τ Ν Φ
Δ [ η Β ∃ Β Ι , 呈极显著正相关 ∃ 当 & ∋ 浓度
达  Θ Φ 6 Η · Γ Η 一 ‘时 , [∀ ϑ 又明显下降 ∃ [∀ ϑ
是一种氧化还原酶 , 属植物呼吸功能酶 ∃ 植
物体内 & ∋ 达一定浓度时 , 使其体内过氧
化物 Δ例如过氧化氢 Ι浓度增加 , 即增加了
[∀ ϑ 的底物浓度 , 从而使 [∀ ϑ 酶 活性 上
升ΞΝΖ ∃ 当 / ∋ 浓度达 Θ Φ 6 Η · Γ Η 一 ‘时 , 桑树
生长严重受阻 , 株干低矮 , 桑叶产量仅为对
照的 Ρ ⊥ , 叶面积特小 、 叶质粗厚 , 已 完全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范围内, 有激活蛋 白酶活性作用 , 使桑树蛋
白质代谢增强 , 引起桑叶粗蛋白质含量下
降 , 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 , 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桑叶品质 7
= 7 ∀ ∃> 在桑叶细胞内的分布
∃> 在桑叶中的总量 以及在 # 个主要
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见表 ∀ 7 桑叶中 ∃> 总
量随着土壤 ∃ >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其相
关系数为 ! 7  8∀? 91 Ζ ! 7 ! : , 呈极显著正
相关 7 各亚细胞组分中 , 残渣 0 ; 、线粒体 0=
和含核糖核蛋 白的细胞溶质部分 0# 的 ∃>
含量均随着土壤 ∃ >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其相关 系数分别为 ; ! 7  8 # ⎯ 91 9 ! 7 !  :、
! 7  !  8 91 9 ! 7 !  :和! 7  8 =  91 9 ! 7 !  : , 均
呈极显著正相关 7 但细胞壁 、细胞核和叶绿
体组分 0; 呈无规律变化 7 不同 ∃> 浓度处
理中, ∃> 在桑叶亚细胞各组分中的分布率
均以 0 Κ 为最高, 占总量的 ?∀ 一 8∀ Χ 0# 次
之 , 占总量 的 = ∀ 一 < ∀ , 两者之和 占总量
的  一  ? 7
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的核糖核蛋 白体
9求;侧7。工/1层∃日“[己口
加晌扣洲娜
ΦΒΘΡ%‘∃二,几飞且弓∃人,9承;髦巴日∋书士一κ<。_Α∃∃闰
划胆怡只年性卫州
φα 8习Β ΦΒ臼 浓度 &∋ /1 2 , ,2 0、 Ε51 2 Δ6 Η · Γ Η 一  Ι
图 Θ 土壤 & ∋ 浓度与桑 叶蛋 白酶 活性 、 粗蛋白含 量的
关系
> 5Η ∃ Θ ϕ , 5) 051 2 ? 3 5ς ∗ , 0≅ , , 2 ς Ε1 0 , )?, ) , 0 ∴ +0 4 , , Ε 7 ∋, ς Ε1 0, 52
/1 2 0 , 2 0 1 . 6 7 +∗, Ε Ε 4 +, ) ∴ ,? ) 2 ∋ &∋ / 1 2 , , 2 0 Ε ) Ε 51 2 52 豁 ∃
 ∃ 蛋白酶相对活性 ϕ , +) 0 5∴ , ) , 0?∴ 5Ε4 1 . ςΕ1 0 , )?, , 2 ∃ 粗蛋
白含量 & Ε 7 ∋ , ςΕ1 0, 52 / 1 2 0 , 2 0 ·
处于异常状态 , 因而 [∀ ϑ 活性急剧降低 ∃
实验结果还 表明 , 随着 土壤 &∋ 浓度
的增加 , 桑叶蛋白酶活性随之增加 , 其相关
系数为 Β ∃ Ν Β Π Φ Δ [ η Β ∃ ΒΦΙ , 呈显著正相关 ∃
从土壤 &∋ 浓度与桑 叶蛋 白酶 活性 、粗蛋
白质含量的关系Δ图 ΘΙ 以及与游离氨基酸
含量的关系 Δ 图 %Ι 来分析 , &∋ 在一定浓度
表 Τ 不同浓度下份 在桑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
() 3 +, Τ & ∋ ∋ 5? 0∋ ∗ 7 0百。2 5 2 ? ∃ 3& , +:7+ )Ε 介) , 0三1 2? 1 Ε 6 7+ 悦Ε 4 8, ) Ε 7 2 ∋ ,Ε ∋ 5 Ε., Ε , 2 0 & ∋ , 1 2 / , 2 0Ε ) 0 51 2 52 即
土壤 & ∋ 浓度
& ∋ , 1 2 , , 2 0Ε ) <
0 51 2 52 阳 Δ吨 · Γ Η 一 + Ι
Β Ν % Δ &Ο Ι
Π ∃ Θ Ν
& ∋ 含量/ ∋ , 1 2 0 , 2 0 52 .Ε ) , 051 2 ? Δ尸Η · Γ Η 一 8>≅ Ι 分布率& ∋ ∋ 5? 0Ε5 ∗ 7 0 51 2 Δ ⊥ Ι
> # > Ρ 凡 ># >Ρ >‘
% % ∃ Ρ
Θ ΔΙ ∃ Σ
Τ Φ λ Π
 Θ 勺
Ν Θ ∃ Β
%Ν Σ ∃ Τ
Ρ Ρ Π ∃ %
Ρ Τ Φ ∃ 
Ρ Ν Π ∃ Ν
Σ Θ Β ∃ Π
 Φ 
% Θ ∃ Β
% Σ ∃ %
% Σ ∃ Φ
% Θ ∃ 
% Φ ∃ Ν
% ∃ Ρ %
Θ ∃ Φ Φ
Φ ∃ Β Ρ
Σ ∃ Ν Ν
Π ΤΣ
Σ Ρ ∃ Σ
 % Θ ∃ Π
 Ρ Τ ∃ Π
 Θ Ν ∃ Β
 Φ Ν ∃ Ν
 Σ Π ∃ 
% Π Β ∃ Σ
( 1 0 ) :
Ρ ΡΣ ∃ %
Θ Σ Ρ ∃ 
Φ Π ∃ Θ
Φ Σ Π ∃ Φ
Φ Ν Ν ∃ Ν
Β Β ∃ Ν
Φ Τ ∃ Τ
Σ Θ ∃ 
Σ Φ ∃ %
Σ Σ ∃ Β
Σ Σ ∃ Φ
Σ Ρ ∃ Θ
Θ ∃ Θ Ν Β ∃ Σ Ν Ρ Τ ∃ 
Φ ∃ Π Β ∃ Ν Π %Ν ∃ Π
% ∃ Β Φ Β ∃ Ν Τ %Π ∃ Τ
Θ Σ Σ  ∃ % Ρ % Π ∃ 
Θ ∃ Β %  ∃ Θ Σ % Π ∃ Β
% ∃ Φ Σ Σ ∃ % Ν % Τ ∃ Π
单位进 行 的【‘Ζ , > Θ 组分含有 核糖核蛋 白
体 ∃ 杨居荣等研 究表 明_川 , 在 > Θ 组分 中
&∋ 可与细胞 内的肤类或蛋 白质结合形成
复合物 ∃ ≅ )Η 2, Ε 报导 5 ‘”Ζ , / ∋ 主要 以可溶
性态存在于细胞 质中 , 而其 & ∋ 结合性物
质具有解毒能力 ∃ 杨红玉等用藻类作为实
验材料时指 出〔‘Β  , / ∋ 结合蛋 白的 / ∋ 以无
毒形式存在 , 只有当 &∋ 浓度超过 &∋ 结合
蛋白最大束缚量 , & ∋ 以 自由态存在或与酶
结合时 , 才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而 出现 &∋
毒害 ∃ 本研究表明土壤 中 &∋ 浓度较低时 ,
进入桑叶体内的 & ∋ 基本上以复合物形态
存在 , 所以 & ∋ 对桑叶产量 、粗蛋 白和可溶
性糖等主要品质指标无 明显影 响 , 表现出
耐 & ∋ 性 ∃ 但 & ∋ 浓度较高如土壤 & ∋ 浓度
达 Θ Β ∃ Σ 、 Τ Φ ∃ Φ 、 Θ Φ 6 Η · Γ Η 一 ‘时 , > Ω 的 , ∋
# 期 陈朝明等 ; ∃> 对桑叶品质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
含量分别是对照的  7 = 、  7 # 、 < 7 < 倍 7 此时
桑叶中 ∃> 含量可能 已超过 ∃> 结合蛋 白
最大量 , 尚有 自由态 ∃ > 存在 , 使桑叶产量
下降 、品质恶化 , 表现出 ∃> 的毒害性
线粒体是 细胞中产生能量的地方 , 并
含有酶系_’≅ 7 当土壤 Π > 浓度达 #! 7 8 、∀? 7 ⎯
Α Β · 5Β “ ‘时 , 线粒体组分 0= 的 Π > 含量是
对照的 = 7 ! 一 = 7 ⎯ 倍 Χ 当 ∃> 浓度达 # ? Α Β
· 5 Β 一 ‘时 , 0= 的 Ε > 含 量是 对照 的 < ∀ 7 #
倍 , 因而酶活性明显受 ∃ > 的胁迫 7 本研究
的 = 种酶在高 ∃> 浓度时活性的变化即为
例证 7 酶活性受 ∃ > 的胁迫导致代谢紊乱 ,
因而使桑树生长受阻 , 桑叶品质劣化 7
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0; 组分中, 随着土
壤 ∃> 浓度的增加 , 0 ; 组分的 ∃> 含量变化
不大 , 其变异系数 ∃δ 为 # 7 ∀< 9不计对
照: 7 虽然土壤 ∃> 浓度与桑叶叶绿体 ϑ ε Ο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 但其含量变化也不
大 , 其变异系数 ∃Σ 为 8 7 ∀ , 这与 0 ; 组
分中 ∃ > 含量变化不大相吻合 7
本研究表明 , 桑树是一种具有一定耐
∃> 性的经济作物 , 因此 , 利用其耐 ∃> 性 ,
可在被 ∃> 污染的土地上种 植桑树 7 用种
植在不同 ∃> 浓度土壤上的桑树进行养蚕
试验表明 , 一定 ∃> 浓度下 , 对蚕的生长和
茧的质量均无影响9另文报道: 7
参考文献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7  ⎯ = 7 土壤农
业化学常规分析法 7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7 = ! 一 = < 7
= < 一 = < = 7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编 7    ? 7 栽桑养蚕技术大
全 7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79中国环境年鉴:编委会 7   ? 7 中国环境年鉴   ? 7
北京 ; 中国环境年鉴社 7 < =8 7
( 7 ∗ 7 安布罗斯著9上 海实验生物研究所译: 7  ∀ ⎯ 7
细胞生物学 7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一⎯ 7
叶雪明 、陈曼云 、彭启华 7   ? 7 某有色冶炼厂周围
农业土 壤中锅污染因素探讨 7 农村生态环境 , 
9 : ; = ! 一 = = 7
朱广廉 、钟海文 、张爱琴 7  ! 7 植物生理学实验 7 北
京 ; ∗匕京大学出版社 , ? 一 ? < , < # < 一< # ? , = ∀ 一 =  7
孙赛初 、王焕校 、李启任 7  ⎯ ? 7 水生维管束植物受
锅污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受害机制初探 植物生
理学报 ,  9< : ;  = 一  <  7
严国光 、王福钧 7  ⎯ < 7 农业仪器分析方法 7 北京 ; 农
业出版社, = 8 一 = 8# 7
李 元 、王 焕校 、昊玉树 7   < 7 ∃ > 、0 Ε 及其复合污
染对烟 草叶片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报, <
9< : ; # ∀ 一  ?# 7
杨红玉 、王焕校 7   ⎯ ? 7 绿藻的锅结合蛋白及耐锅性
初探 7 植物生理学报,   9# : ; = ? ∀ 一 = 8? 7
杨居荣、鲍子平 、张素芹 7   = 7 锡 、铅在植物细胞内
的分布及其可溶性结合形态 7 中国环境科学 , =
9# : ; < 8 = 一< 8 ⎯ 7
杨居荣 、贺建群 、黄翌等 7  # 7 农作物 ∃ > 耐性的种
内和种间差异工 7 种间差 7 应用生态学报, ? 9< : ;  <
一   8 7
杨居荣 、贺建群 、黄翌等 7   # 7 农作物 ∃ > 耐性的种
内和种间差异  7 种内差 应用生态学报 , 8 9增 : ;
= < 一  =8 7
φ 7 % 7 波钦若克9荆家海等译 : 7   ⎯  7 植物生理生化
分析方法 7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一 ! 7
黄会一 、蒋德明、 张春兴等 7  ⎯  7 锅土治理林业生
态工程的研究 7 中国环境科学, 9 ? : ; #  一 # <8 7
石爆消甭 、田中彰 、和地 清 7  ⎯ ! 7 重金属元素忆 止
为障害凳现内 生理的被作忆阴寸为研究 , 日本土坡
肥料学摊蓄 7 ?  9? : ; = ? ? 一 = 8# ,
松山良三 7   ∀ = 土坡污染 7 束京 ; 白亚奢店 , <⎯ 一
= < , # ? 一 # 8 7
. Γ 6Φ Γ Φ Σ ΘΚΕ Ρ , &7   ∀  7 % Ε ϑ Σ Μ Α Ε 6 ϑ β 6Φ ΚΕ Θ ϑ Γ Ε Ε ΛΓ Ω Κϑ Γ 6Ρ 7
月刁刀 7 及虎 7 尺〔巧 , ∀;  ·
γ ϑ Β Γ Ε几 3 7 ∗ 7   ⎯ < 7 &Γ > Ι Ε ΛΟ ΚΕ Ε ϑ > Α ΛΙ Γ Ο ΛΓ >ΛΓ Β
Ε Φ Α Ω ΚΕ α Ε Ρ Φ Δ Ε ϑ Ο Ο ϑ Β Ε ϑΓ > 6Φ Ο ϑ Ε Ε Φ ∗沥 Γ6 搽夕, 碱粉 ,8  ⎯ ! 一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