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ve breeding pigs trait and ecological type in Anhui Province

安徽省猪种特性与生态类型之关系的研究



全 文 :安徽省猪种特性与生态类型之关系的研究*
陈宏权* *  蒋模有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合肥 230036)
摘要  对安徽省自然生态环境与猪种特性关系的研究表明,由北向南, 旱地面积从54. 3%下降到 1. 9% ,林地
和草场分别由 5. 6%和 3. 0%上升到 62. 4%和 15. 8% ;水田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 水面主要分布在
沿江平原; 随着纬度的降低,气温和降雨量逐渐升高和加大,饲料条件由精料型逐渐变成青粗饲料型;猪的体型
逐渐变小, 仔猪 1 和 20 日龄个体重分别由 1. 02 和 3. 48kg 下降到 0. 73 和 2. 16kg, 但皖南山区猪的有效乳头数
多,产仔数偏高,其它类型变化不明显; 猪的肥育期日增重和瘦肉率分别由 535. 9gd- 1和 55. 3%下降到 361. 1g
d- 1和 39. 5% , 但膘厚却由 19. 9mm 上升到 39. 3mm; 江淮丘陵、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猪的平均 AgNOR 数分
别为 3. 17、3. 61 和 3. 68, 3 种类型猪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 0. 1176、0. 1404 和 0. 0568.
关键词  生态类型  猪种特性  生产性能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ve breeding pigs trait and ecological type in Anhui Province. Chen Hongquan and Jiang
Moyou ( Depar tment of Animal Science, A nhui Agr icultural Univer sity , H eif ei 230036) . Chin. J . A pp l . Ecol. ,
1999, 10( 4) : 464~ 466.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 ical conditions of Anhui P rovince and the trait o f native br eeding pigs
show t hat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upland ar ea decr eased from 54. 3% to 1. 9% , while forest area and grass land ar ea
incr eased from 5. 6% and 3. 0% to 62. 4% and 15. 8% respectively. T he irrig ated land was mainly distr ibuted in
Jianghuai hills( JH) , and Yanjiang plain( YP) , while wate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Yanjiang plain. Wit h decreas
ing latitude, the mean yearly temperatur e and precipitation g 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feedstuff changed from inten
sive into gr een forage. P ig body siz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mean individual body weights at the age of 1 day and 20
days decreased from 1. 02kg and 3. 48kg to 0. 73kg and 2. 16kg respect ively. T he mean function teat number and lit
ter size of sow in Wannan mountat inous( WM) were higher, but no obvious variation in other types. The daily gain
and lean percentage decr eased from 535. 9gd- 1 and 55. 3% to 361. 1gd- 1 and 39. 5% respectively , and fat thick
ness increased fr om 19. 9mm to 39. 3mm. T he mean numbers of AgNOR per cell for JH , YP and WM w ere 3. 17,
3. 61 and 3. 68,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m w ere 0. 1176, 0. 1404 and 0. 0568 respectively.
Key words  Ecological type, T rait of native breeding pig , Production performance.
  * 安徽省教委资助项目( 95JL0064) .
  * * 通讯联系人.
  1998- 11- 27收稿, 1999- 01- 04接受.
1  引   言
  复杂多样的地形和自然生态环境对其地方猪种的
形成和畜牧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 2~ 4] , 尤其是自然
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和长期对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
用,使得地方猪种的起源、变化和基因迁移规律与这些
生态特性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5] . 群体间的隔离是群
体遗传分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7] , 生态环境的差异可能
是隔离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种形式在有限的距离内能
否起到隔离的作用已经成为确立地方猪种的一个关键
问题,中国名目众多的地方猪种[ 5]似乎表明生态环境
有明显的隔离作用, 尽管这些猪种间的差异有些还未
能达到明显的水平. 有鉴于此,研究自然生态环境与猪
种特性之间的关系想必对认识生态环境的隔离作用是
有益的,对地方猪种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显得十分
必要.安徽省的地理和生态条件十分复杂,有平原和丘
陵,沿江多水面,皖南山区条件独特,养猪业十分发达,
研究人工选择和自然生态条件对猪种质特性及其生产
性能的长期作用,探索其与生态类型之间的关系, 对充
分利用安徽省地方猪种资源和促进畜牧业的生产具有
重要意义.
2  自然地理概况与研究方法
2. 1  自然概况
  安徽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由北向南可划分为淮北平原、
江淮丘陵、沿江平原、皖西和皖南山区四大类型生态区域.气候
条件由北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 年均气温逐渐升高, 年均降雨
量加大,无霜期延长, 其中淮北平原分别为 14. 7  、870. 0mm
和 215d;江淮丘陵分别为 15. 7  、988. 4mm 和 230d; 沿江平原
分别为 15. 6  、1550. 0mm 和 240d; 皖南山区分别为 15. 9 、
1491. 3mm 和 245d.
2. 2  土地利用类型与畜禽的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水田、旱地、林地、水面和草场 (表
1) , 这些类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家畜(禽)的分布并形成了分
布特点. 由表1可知,旱粮作物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而林茶和草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999 年 8 月  第 10 卷  第 4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Aug . 1999, 10( 4)464~ 466
表 1  土地利用类型及家畜的分布密度
Table 1 Land use pattern of total surface and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domestic animal in Anhui province
区域
Regions
水田
Paddy f ield
( % )
旱地
Dry land
( % )
林地
Forest land
( %)
水面
Water area
( % )
草场
Grass land
( % )
大牲畜
Large animals
( h eadkm- 2)

Poult ry
( indkm- 2)

Sheep
( headkm - 2)

Rabbit
( indkm- 2)

Pig
( headkm- 2)
淮北平原 3. 39 54. 29 5. 68 3. 45 3. 05 32. 13 234. 91 68. 63 38. 17 107. 09
Huaibei plain
江淮丘陵 25. 71 12. 73 8. 85 6. 99 8. 28 17. 22 432. 64 7. 61 7. 20 88. 80
J ianghuai hilly land
沿江平原 21. 47 5. 80 16. 07 15. 55 13. 14 15. 74 599. 80 1. 98 0. 19 100. 74
Yanjiang plain
皖南山区 8. 60 1. 89 62. 38 5. 38 15. 78 7. 68 180. 43 1. 38 0. 27 46. 40
Wannan mountain area
场则呈增加的趋势. 猪的分布密度以淮北和沿江平原为最大,
丘陵地区相对较少, 皖南山区只有其它地区的一半. 土地利用
类型给家畜的分布和品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3  农作物与饲料特点
  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 其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变化很大, 影
响着猪赖以生存的饲料条件,形成了不同生态条件的种植和饲
料特点.淮北平原种有麦类、豆类、玉米、高粱、薯类等旱粮作
物;饲料以玉米、高粱、豆粕、麸类、粉糟等为主. 江淮丘陵和沿
江平原种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 荒岗秃岭等做为林地开
发利用; 饲料以糠麸、菜粕、棉粕、谷粉、干草和农作物秸秆等为
主.皖南山区林地所占比重较高, 立足林业发展 , 草资源丰富,
种植少许水稻;饲料以干草 和青绿多汁饲料为主, 添加少许的
谷粉及糠.
2. 4  研究方法
  根据生态类型的特点,将分布在安徽省的地方猪种分成相
应的生态类型,测定各个猪种的体型特性、繁殖性能、肥育性能
以及细胞学特性, 分析这些特性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的差异,
探索生态特性对猪种形成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 1  猪种质特性和性能与生态类型之关系
3. 1. 1猪的体型与环境的关系  安徽省地方猪种在生
态类型之间的分布为:淮北平原的皖北黑猪, 江淮丘陵
的淮南猪和定远猪, 沿江平原的圩猪和安庆六白猪, 皖
南山区的杨山猪、绩溪黑猪和皖南花猪等. 这些猪种在
不同生态条件下, 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
态类型特征.
  从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猪的体型特征可以看出,
随着纬度的降低, 体型逐渐变小,这与土地利用类型之
间的相关非常明显,与旱地呈正相关,而与林地和水面
之间呈负相关,与年均降雨量、气温和无霜期均有明显
的负相关.皖南山区猪的体型与江淮丘陵类型相似,沿
江平原表现为体型较小, 甚至只有北方类型猪体型的
50%.比较公母猪的体型发现, 除沿江平原类型外, 几
乎所有类型公猪的体长、体高和体重要比母猪大,但胸
围相近; 沿江平原类型公母猪体型大小差异不明显(表
2) .
3. 1. 2 繁殖性能与环境的关系  由表 3可见, 皖南山
区类型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较高, 其它地区无
明显变化;皖南山区繁殖猪的乳头数虽然偏低, 但有效
乳头数却比其它类型偏多. 分析仔猪体重发现, 由北向
南 1和 20日龄个体重逐渐降低,形成了与生态类型和
饲养条件密切相关的趋势.
3. 1. 3 肥育性能与环境的关系  在一定标准(供试验
猪日粮 DE= 12. 0MJkg- 1, CP = 15. 5% , 供试体重
15. 0kg  上市)的饲养条件下,由北向南猪的日增重和
瘦肉率逐渐下降, 但猪的产脂性能逐渐增加,屠宰率的
变化不明显;皮厚以淮北平原猪较厚,江淮丘陵猪最低,
表 2  不同生态类型猪的体型特性
Table 2 Conformation trait of native breeding in 4 ecological types
区域
Regions
体长 Body length( cm)
 
体高 Withers height ( cm)
 
胸围 Heart girth( cm)
 
体重 Body w eight ( kg)
 
淮北平原 Huaibei plain 141. 5 135. 0 78. 0 69. 8 128. 5 123. 4 153. 7 135. 2
江淮丘陵 Jianghuai hilly land 134. 3 123. 0 72. 5 64. 8 113. 5 110. 9 123. 3 102. 0
沿江平原 Yanjiang plain 119. 0 117. 5 64. 3 61. 4 104. 5 108. 5 95. 5 92. 3
皖南山区 Wannan mountain area 137. 5 119. 9 74. 0 64. 9 119. 0 112. 1 132. 1 95. 7
表 3  不同生态类型猪的繁殖性能
Table 3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native breeding in 4 ecological types
区域
Regions
总产仔数
Lit ter size
产活仔数
Alive num ber
born
个体重 Body w eight ( kg)
1d 20d
乳头数 Teat number
Total Funct ion
n
淮北平原 Huaibei plain 12. 07 11. 20 1. 02 3. 48 16. 30 14. 70 146
江淮丘陵 Jianghuai hilly land 11. 70 11. 50 0. 89 3. 57 16. 21 14. 66 162
沿江平原 Yanjiang plain 11. 71 11. 31 0. 86 2. 48 16. 01 14. 62 175
皖南山区 Wannan mountain area 13. 52 12. 74 0. 73 2. 16 15. 40 15. 18 223
4654 期               陈宏权等:安徽省猪种特性与生态类型之关系的研究         
并由此向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猪的肥育性能与生态
类型和饲养条件呈明显相关性(表 4) .
表 4  不同生态类型猪的肥育性能
Table 4 Finishing abi lity of native breeding in 4 ecological types
区域
Regions
日增重
Daily
gain
( gd- 1)
屠宰率
Dressing
( % )
瘦肉率
Lean
( % )
膘厚
Fat
thickness
( mm)
皮厚
Skin
thickness
( mm)
淮北平原 535. 90 69. 10 55. 31 19. 9 6. 2
Huaibei plain
江淮丘陵 463. 00 69. 87 47. 06 29. 7 4. 6
J ianghuai hilly land
沿江平原 276. 05 70. 70 45. 12 33. 2 5. 0
Yanjiang plain
皖南山区 361. 09 70. 12 39. 49 39. 3 5. 2
Wannan mountain area
3. 2  不同生态类型猪差异的细胞学分析[ 1, 6]
3. 2. 1基因型  分析不同生态类型猪与引入品种之间
的杂种后代生产性能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呈
现出明显的优劣顺次(以引入品种名称代表) ,这种优
劣顺次显示了不同生态类型猪的种质差异. 具体顺次
为:淮北平原:长白猪、巴克夏和约克夏;江淮丘陵: 长
白猪、苏白猪和杜洛克;沿江平原: 大约克、汉普夏和杜
洛克;皖南山区:大约克、杜洛克、苏白猪和长白猪.
3.2. 2 细胞核仁组织区银染 ( AgNOR) 分析  Ag
NOR定位于第 8和第 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 测定
不同生态类型猪的 AgNOR 数目和分布频率显示,江
淮丘陵、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猪的 AgNOR平均每细
胞分别为 3. 17、3. 61 和 3. 68, 均比引入品种大约克
( 2. 14)和长白猪( 2. 11)高.将测得的 AgNOR 分布频
率代入 Nei的遗传距离公式, 计算出上述生态类型猪
之间两两遗传距离分别为 0. 1176、0. 1404和 0. 0568.
可见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猪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
大约克与上述 3种类型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 0453、
2. 3158和 2. 6720, 长白猪分别为 1. 9400、1. 8877 和
2. 4739.
4  结   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复杂多变的生态类型与猪
种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猪种特性是
生态条件的反映.淮北平原丰富优质的饲料资源和生
态条件,给该地区猪的生长发育和屠体品质的提高创
造了条件,而皖南山区优异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富含维
生素的饲草饲料给该地区猪产仔性能[ 6]的提高提供
了可能.另一方面,黄山给北部猪种的遗传基因向南迁
移制造了天然的屏障, 从分析结果也说明了皖南山区
类型猪与其它类型之间的差异, 黄山以北猪类型之间
基因迁移明显较高, 这可从细胞遗传学研究[ 1]得到证
明.安徽省沿江一带多属圩区, 水田水面所占比重较
大,该地区猪种体型较小, 生长发育速度缓慢,但受到
北方类型基因迁移的影响较大, 成为南北猪种特性变
化的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包文斌. 1998.安徽省 5个地方猪种染色体图谱研究[硕士学位论
文]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等合编. 1981. 动物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毕守东、陈宏权、刘  丽. 1992. 安徽省家畜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
关系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3( 3) : 253~ 258.
4  吴次芳. 1988.浙江省土地环境与生猪分布的相关特征及其生态学
意义.生态学报, 8( 2) : 118~ 124.
5  张仲葛等. 1990.中国实用养猪学.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2
~ 249.
6  Jiang M . Y. , L ing, R.C. and R. L. Zhao. 1991. Studies on crossbreed
combinat ions of Wannan spotted hogs. World Rev i ew of A nimal Pro
duction , , 26(3) : 36~ 43.
7  Maruyama, T. 1973. Isolat ion by distan ce,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t ime required for a gene subst itut ion, and local dif ferentiat ion in a fi
nite, geographically st ructured population. In: N. E. Morton ed. Ge
net ic St ructure of Populat ions. pp. 80 ~ 81. Honolulu: Univ. of
Haw aii Press.
作者简介  陈宏权,男, 36 岁,副教授, 从事群体和数量遗传与
动物育种研究,已发表论文 40 余篇. Email: chenhq@ mail. hf.
ah. cn
46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