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troduction of large ear wheat variety Xianyang84(Jia)79 31

咸阳大穗麦84(加)79-3-1的引种研究



全 文 :咸阳大穗麦 84(加) 7931的引种研究*
刘思衡* *  刘文炳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州 350002)
陈炳坤  郭媛贞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莆田 351144)
柯炳南  吴晋春  吴国雄  (福建省莆田市灵川镇农技站,莆田 351162)
摘要  在福建不同生态区对陕西咸阳大穗麦 84(加) 7931 进行了 3 年引种研究.结果表明, 该品种为春性,
其幼穗分化发育进程及生育期与福建品种类似, 可以正常抽穗成熟; 矮秆大穗,株高 80~ 88cm,穗长 18~ 20cm,
每穗 22~ 23 个小穗 46~ 48 粒, 千粒重 50~ 60g, 小穗排列稀疏, 顶部小穗较易退化, 分蘖力较弱, 单株成穗数
少; 较耐肥,在高肥条件下产量可达 6000kg!hm- 2 ,比对照增产 20%左右;耐旱性和耐湿性较差, 抗锈病, 中抗白
粉病, 重感赤霉病;在福建沿海高产区可搭配种植 ,并可作为大穗亲本在育种上应用.
关键词  小麦  咸阳 84(加) 7931 大穗  品种  生态区
Introduction of large ear wheat variety Xianyang 84( Jia) 7931. Liu Siheng, L iu Wenbing ( College of Crop Science,
Fuj ian Agr icultural University , Fuzhou 350002) . Chin . J . A pp l. Ecol . , 1999, 10(2) : 201~ 205.
Three years studies on the introduct ion of large ear wheat variety Xianyang 84( Jia) 7931 in different ecolog ical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show that the variety belonged to spr ing iness t ype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local cultivars of Fujian
Prov ince in differ entiation procedure of young ear and grow ing per iod. T he variety had normal heading and maturity ,
and had dwarfed stems and large ears, wit h a 80~ 88cm of plant height and 18~ 20cm of ear length. Ther e w ere 22
~ 23 spikelets and 46 ~ 48 grains per spike, and 55 ~ 60g per 1000 gr ains. The spikelets had a low density, top
spikelets w er e easy to deg rade, and the plant had a weaker tillering capacity and less productive ears. The plants had
a stronger tolerance to fer tilizat ion, and the y ield could attain 6000 kg per hectar e, about 20% more than that of
check cult ivar under fertile condition. The tolerance to moistur e and drought w as w eak, and strong to rust, medium to
pow dery mildew and seriously susceptible to scab. Xianyang 84( Jia) 7931 could be planted in high - yield fields of
co astal ar ea in Fujian P rovince, and be applied in br eeding as large ear parent.
Key words  Wheat, X ianyang 84( Jia) 7931, Large ear, Variety, Ecological area.
  * 福建省农委科技推广资助项目.
  * * 通讯联系人.
  1997- 10- 05收稿, 1998- 01- 03接受.
1  引   言
  咸阳超大穗小麦系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采取多元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大穗系列材料, 穗长 20
~ 30cm,最长达 38cm, 每穗 20~ 30 个小穗, 受到广泛
的关注[ 3, 4, 9] .庞红喜等[ 5]在陕西武功对生产型超大穗
品种咸阳 84(加) 7931进行了研究, 平均株高80. 40
cm,每穗 21. 7个小穗和 33. 9粒, 单穗重 1. 23g ,穗部
性状在参试品种中表现突出. 福建是春性冬种麦区,长
期以来种植高秆品种, 产量徘徊在 2250 ~ 3750kg!
hm- 2.为改变小麦低产局面, 1993 年秋引进咸阳 84
(加) 7931, 先后在福州、建阳、莆田、泉州等不同生态
区观察试种,普遍表现矮秆、大穗、大粒,高产试验示范
产量达到 5250~ 6000kg!hm- 2.但在不同地区引种结
果也分别表现出分蘖力较弱, 成穗率较低, 适应性较
差,赤霉病重等一些缺点. 本文对咸阳 84(加) 7931
在福建的生物学特性与高产性能进行了研究,旨在为
其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
提供新的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地概况
  引种试验主要在福建东南沿海平原高产区福州(福建农业
大学)、莆田(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忠门镇、灵川镇)进行, 试
验地前作水稻或大豆, 土壤肥沃,灌排方便, 产量水平 3750kg!
hm- 2以上.
2. 2  供试品种
  咸阳 84(加) 7931 由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以福建大面积种植的晋麦 2148 和莆田沿海地区种植的高产品
种绵阳 19 为对照.
2. 3  研究方法
  在福建农业大学进行分期播种试验, 分别于 9 月 30 日、11
月 10 日、12 月 1 日播种, 常规管理,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
性状表现;从 3 叶期开始, 每 3 天检查一次幼穗发育状况,并追
踪观察叶片出生日期,分析幼穗分化过程与茎叶发生的对应关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999 年 4 月  第 10 卷  第 2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Apr. 1999, 10( 2)∀201~ 205
系;对茎秆组织结构进行切片观察, 分析抗倒伏特性.
  在莆田灵川进行高产试验示范, 每公顷施基肥蘑菇土
37500kg ,鸭粪 37500kg ,草木灰 2250kg , 碳酸氢铵 375kg, 过磷
酸钙 300kg, 播种量 165kg, 2叶期喷扑草净灭草,苗期灌水 2~
3 次, 追施尿素 300kg, 钾镁肥 225kg .
  在沿海地区福州、莆田、泉州自然鉴定抗秆、叶锈病和白粉
病性, 在建阳山区自然鉴定抗赤霉病性. 在莆田灵川高产田鉴
定耐肥性,在忠门旱地鉴定耐旱性.
3  结果与分析
3. 1  生育特性
3. 1. 1 生育期表现  咸阳 84(加) 7931属春性类型,
在福建早晚期播种均可抽穗结实. 如在福州 11 月 10
日适期播种,可于 1月5日抽穗, 4月 20日成熟, 从出
苗到抽穗 84d, 抽穗到成熟 74d, 全生育期 158d, 比对
照品种晋麦 2148早熟 7d(表 1) .如迟至 11月底 12月
初晚甘薯茬播种,可在 4月下旬至 5月初成熟.该品种
在陕西试验全生育期 238d,出苗至抽穗 200d, 抽穗至
成熟 38d,由于福建小麦没有越冬期, 其全生育期可比
陕西缩短 120d左右.但抽穗至成熟阶段雨水较多, 没
有干热风, 小麦灌浆期长达 60d 左右, 比陕西可延长
30d左右,有利籽粒增重[ 1, 2, 5] .表 1  咸阳 84(加) 7931的生育期( 1994,福州)
Table 1 Growing period of Xianyang 84( Jia) 7931( 1994, Fuzhou)
品种
Cult ivar
播种
期1)
出苗
期2)
抽穗
期3)
成熟
期4)
出苗至
抽穗5)
( d)
抽穗至
成熟6)
( d)
全生育
期7)
( d)
叶片出生期 Date of leaf emergence
第 1
叶8)
第 2
叶9)
第 3
叶10)
第 4
叶11)
第 5
叶12)
第 6
叶13)
第 7
叶14)
第 8
叶15)
84(加) 7931 9. 30 10. 15 11. 4 12. 29 32 53 85
84( J ia) 7931
晋麦 2148( CK) 9. 30 10. 5 11. 4 1. 13 40 60 100
J inmai2148
84(加) 7931 11. 10 11. 14 2. 5 4. 20 84 74 158 11. 14 11. 18 11. 22 12. 2 12. 10 12. 19 11. 25 1. 6
84( J ia) 7931
晋麦 2148 11. 10 11. 14 2. 6 4. 27 85 82 167 11. 14 11. 18 11. 22 12. 2 12. 14 12. 21 12. 29 1. 12
J inmai2148
84(加) 7931 12. 1 12. 6 3. 1 4. 28 85 58 143
84( jia) 7931
晋麦 2148 12. 1 12. 6 3. 3 5. 4 87 62 149
J inmai2148
1 )S ow ing date, 2) S eedling emergence date, 3)H eading date, 4) Maturity date, 5) Days of em ergence to heading, 6)Days of heading to maturity, 7) Total grow
ing period, 8) 1st leaf, 9) 2nd leaf , 10) 3rd leaf, 11) 4th leaf, 12) 5th leaf , 13) 6th leaf , 14) 7th leaf, 15) 8th leaf.
3. 1. 2 叶片发生  该品种一生 8 片叶, 从第 1片叶出
生至最后 1片叶共需 52d, 比晋麦 2148少 6d, 平均每
7. 43d出现 1片叶.下部 4片叶的发生期与晋麦 2148
相近, 而上部 4片叶较之晚 3~ 6d(表 1) . 该品种叶片
较长而宽, 倒数 3 片叶平均 29. 8cm 长, 2. 33cm 宽.其
最长叶片为倒数第 2叶, 最宽叶片为剑叶,分别为31. 5
cm 和 2. 8cm,与高产品种绵阳 19相似而比晋麦 2148
略短.此外,该品种叶片较厚, 叶脉较粗,叶面呈明显皱
褶状,叶色浓绿.
3. 1. 3 茎秆发育  84(加) 7931 属矮秆品种,在中高
肥力水平株高 80cm 左右, 最高可达 87. 37cm,比晋麦
2148约矮 20cm ,比绵阳19约矮 15cm.通常主茎 5节,
少数发育 6 节. 节间较短, 第 1节间 3. 5cm ,第 2节间
6. 5cm,第 3节间 8. 7cm, 第 4节间 16. 7cm, 第 5节间
29. 1cm. 叶鞘较长而厚, 并包裹各茎节, 穗颈较短, 仅
及晋麦 2148的 1/ 3(表 2) .
  茎秆粗壮, 各节平均直径 6. 6mm,比晋麦 2148粗
1. 8mm ,比绵阳 19粗1. 1mm(表2) .解剖观察结果, 84
(加) 7931茎腔中大,秆壁中厚,维管束 3~ 4轮,维管
束距较密,最内束与腔壁距近,基本组织 13~ 14层,机
械组织环 6 ~ 7 层, 与壁比为 1/ 6, 层比略厚, 胞型略
小,壁中薄, 表皮细胞角质层厚, 而对照绵阳 19 茎腔
大,秆壁薄,维管束 2轮, 维管束距较稀,最内束与腔壁
距中等,基本组织胞型小,内轮多为 10~ 12层,机械组
织环 5~ 7层,与壁比为 1/ 8,层比略薄, 胞型大,壁薄,
表皮细胞小(图 1) ,故 84(加) 7931的抗倒伏性较强,
在每公顷 5250~ 6000kg 产量水平仍未倒伏, 而晋麦
2148和绵阳 19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
表 2  咸阳 84(加) 7931的茎秆性状
Table 2 Culm trai ts of Xianyang 84( Jia) 7931( cm)
品种
Cult ivar
株高
Plant
height
茎长 Culm length
第 1
节1)
第 2
节2)
第 3
节3)
第 4
节4)
第 5
节5)
平均
Mean
穗颈长
Length of
spike neck
茎粗 Culm diameter
第 1
节1)
第 2
节2)
第 3
节3)
第 4
节4)
第 5
节5)
平均
Mean
晋麦 2148 102 3. 8 9. 7 13. 8 22. 1 44. 5 18. 76 31. 81 0. 35 0. 48 0. 5 0. 55 0. 5 0. 48
J inmai2148
绵阳 19 92. 9 6. 4 11 14. 5 19. 9 30. 6 16. 64 11. 5 0. 45 0. 55 0. 6 0. 65 0. 5 0. 55
M ianyang19
84( J ia) 7931 79. 3 3. 5 6. 5 8. 7 16. 7 29. 1 12. 90 9. 5 0. 55 0. 65 0. 7 0. 80 0. 65 0. 66
1) 1st internode, 2) 2nd internode, 3) 3rd internode, 4) 4th internode, 5) 5th internode.
20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图 1  咸阳 84(加) 7931与绵阳 19茎秆切片的比较
Fig. 1 Comparisons between Xianyang 84( Jia) 7931 and M ianyang 19 for culm sect ion.
A.咸阳 84(加) 7931的茎秆剖面Culm Section of Xianyang 84( Jia) 7931, B.绵阳 19的茎秆剖面Culm sect ion of M ianyang 19, C.咸阳 84(加) 7931的
机械组织 Machnical t issue of Xianyang 84( Jia) 7931, D.绵阳 19的机械组织 Machnical tissue of Xianyang 19.
3. 1. 4 幼穗分化  幼穗在 12月 12 日处于伸长期, 12d
后进入单棱期, 18d后进入 2棱期, 28d 后进入小花分
化期, 51d后进入药隔形成期,至四分体形成总计 66d,
较晋麦 2148幼穗分化期长 13d(表 3) . 与陕西小麦幼
穗分化过程相比,伸长期福建为 9d,比陕西多 6d, 小花
分化期接近,前者 38d,后者 35d,但小穗分化则差距悬
殊,福建 28d, 而陕西因冬季温度低, 分化时间长达
130d之久, 其中单棱期为 80d, 比福建长 74d, 2 棱期
44d, 比福建长 38d[ 5, 6, 8] .
  株高叶龄追踪观察结果, 当株高 33. 3cm、叶龄
4. 12时,幼穗发育处于单棱期; 株高 37. 5cm、叶龄4. 60
时处于 2棱期; 株高 40. 5cm、叶龄 5. 3时处于护颖分
化期; 株高 41. 7cm、叶龄 5. 6时处于小花原基分化期;
株高 57. 8cm、叶龄 7. 81时处于药隔形成期;株高49. 5
cm、叶龄 8. 28时处于四分体形成期, 这种幼穗发育进
程与叶龄的对应关系与福本地建品种相类似[ 6] .
表 3  咸阳 84(加) 7931的幼穗分化进程
Table 3 Differentiation procedure of young spikes of Xianyang 84( Jia) 7931
品种
Cult ivar
项目
Item
伸长期1) 单棱期2) 2棱期3) 护颖分化期4)
小花原基
分化期5)
雌雄蕊原
基分化期6)
药隔形
成期7)
四分体形
成期8) 总天数T otal( d)
84(加) 7931 月.日 M. D 12. 3 12. 15 12. 21 12. 27 12. 31 1. 11 1. 23 2. 7
84( J ia) 7931 天数 Days 12 6 6 4 11 12 15 66
穗长 Ear length( cm) 0. 15 0. 21 0. 32 0. 87 1. 83 10. 3
晋麦 2148( CK) 月.日 M. D 12. 12 12. 18 12. 21 12. 27 1. 1 1. 8 1. 20 2. 4
J inmai2148( CK) 天数 Days 6 3 6 4 7 12 15 53
穗长 Ear length( cm) 0. 12 0. 17 0. 26 0. 41 1. 22 4. 87
1) Elongat ion stage, 2) Stage of single ridge, 3) S tage of double ridge, 4 ) Stage of protect ive glume dif ferentiation, 5) Stage of floret anlage dif ferent iation, 6 )
S tage of pistil and stam en dif ferentiation, 7) Stage of connect ive format ion, 8) Stage of quadrant format ion.
3. 2  产量性状
3. 2. 1 分蘖特性  84(加) 7931 在陕西试验,单株分
蘖可达 13个, 成穗 3. 07个, 成穗率 23. 38%, 但因属
春性, 比其他冬性品种分蘖数和成穗数均较少[ 5, 7] .在
福建因冬季温度较高, 幼穗分化早, 茎秆拔节快,分蘖
期结束早,故分蘖数和成穗数均少,在低产水平往往单
秆独穗,在 5250kg!hm- 2的高产水平下, 单株成穗数
也仅 1. 065 个, 群体穗数 270. 39万穗,限制了产量的
进一步提高.
3. 2. 2穗部结构  84(加) 7931的最主要特点是穗子
长,每穗小穗数和籽粒数多. 在福州试验, 雌雄蕊分化
期穗长 0. 87cm, 比晋麦 2148长 0. 46cm ,四分体时期
10. 3cm,比对照长5. 43cm,抽穗期穗长 15. 05cm, 比晋
麦2148长1倍多 (表4) . 在莆田忠门和灵川分别为
2032 期               刘思衡等:咸阳大穗麦 84(加) 7931 的引种研究         
表 4  84(加) 7931的产量性状
Table 4 Yield characters of Xianyang 84( Jia) 7931
试验地点
T est
locat ions
品种
Cult ivar
穗长1)
( cm)
每穗小穗数2)
小穗
密度3)
(个!cm- 1)
每穗结头小穗数4) 每穗粒数5) 千穗重
6)
( g)
单穗粒重7)
( g)
有效
穗数8)
( # 104!hm- 2)
籽粒
产量9)
( kg!hm- 2)
比对照增减10)
( % )
福州 84(加) 7931 8. 75 14. 4 1. 77 9. 8 15. 0 50. 40 0. 76
Fuzhou 84( Jia) 7931
晋麦 2148( CK1) 4. 99 13. 3 2. 89 6. 7 9. 5 40. 90 0. 39
Jinmai2148( CK1)
福州 84(加) 7931 15. 05 22. 8 1. 48 18. 5 41. 4 50. 30 2. 08 237. 00 3808. 25 + 19. 52
Fuzhou 84( Jia) 7931
晋麦 2148( CK1) 8. 25 18. 9 2. 29 14. 3 29. 4 40. 00 1. 36 259. 50 3270. 00
Jinmai2148( CK1)
忠门 84(加) 7931 18. 21 23. 1 1. 27 46. 1 57. 2 2. 64 263. 70 4696. 80 + 20. 27
Zhongmen 84( Jia) 7931
晋麦 2148( CK1) 8. 28 18. 4 2. 22 39. 25 49. 88 1. 81 283. 80 3905. 25
Jinmai2148( CK1)
绵阳 19( CK2) 9. 35 19. 9 2. 08 36. 75 51. 35 1. 89 301. 65 4375. 20
Mianyang19( CK2)
灵川 84(加) 7931 19. 15 23 1. 17 44. 9 55. 0 2. 47 279. 45 5249. 70 + 39. 71
Lingchuan 84( Jia) 7931
绵阳 19( CK2) 3757. 50
Mianyang19( CK2)
黄石 84(加) 7931 13. 6 47. 4 59. 9 192. 15 3309. 00 + 8. 2
Huangshi 84( Jia) 7931
晋麦 2148( CK1) 9. 2 36. 9 53. 2 262. 20 3193. 50
Jinmai2148( CK1)
1) S pik e length, 2) Spikelets per spike, 3) S pikelet density(no!cm- 1) , 4) Filled spikelets per spike, 5) Grains per spike, 6) Weight per 1000 grains, 7) Weight of
grains per spike, 8) Productive ear, 9) Grain yield, 10) Increased.
18. 21和 19. 65cm,穗长占株高的 19. 87% ~ 22. 50%,
而晋麦 2148仅占 8. 36% ~ 8. 73% . 每穗小穗数在福
州试验为 22. 31个, 比晋麦 2148多 3. 41个, 在忠门为
23. 0个, 比晋麦 2148多 4. 7 个. 由于小穗数多, 加之
中部小穗的小花结实较多 (平均可达 4. 3 粒, 比晋麦
2148多 0. 9粒) , 故每穗粒数达 41. 4~ 47. 4 粒, 比晋
麦 2148多 10. 5~ 19粒, 即使在晚播条件下, 每穗仍可
达 28粒, 比晋麦 2148多 6. 4粒(表 4) .跟陕西试验结
果相比,每穗小穗数约多 2个,每穗粒数多 10粒左右.
然而, 84(加) 7931的小穗排列稀疏, 小穗密度低, 平
均仅 1. 17~ 1. 48个!cm- 1, 而晋麦 2148可达 2. 22~
2. 29个!cm- 1,加之该品种顶部小穗和基部小穗较易
退化,故其每穗实粒数比目测估计的要少许多.
3. 2. 3籽粒大小  84(加) 7931在福建的灌浆期长达
60~ 70 天, 因此粒大而饱满, 千粒重高, 在福州为
50. 70g,在忠门为 57. 2g ,在黄石高达 59. 9g,分别比晋
麦 2148高 10. 3g、7. 32g 和 6. 7g(表 4) ,比陕西试验结
果高 7~ 15g[ 5] .
3. 2. 4 产量结果  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大, 1995年在莆
田灵川种植0. 3153hm2, 平均产量 5249. 7kg!hm- 2,比
绵阳 19 增产 39. 7% , 最高一户单产达 6224. 25kg!
hm- 2,其产量结构是2. 7938 # 106穗!hm - 2, 每穗44. 9
粒,千粒重 55g(表 4) . 1996年调查许万金等 9个示范
户共 0. 3hm2 高产田,平均单产 4951kg!hm- 2, 其中最
高一户种植 0. 067hm2, 实收 356. 25kg , 折合达
5349. 75kg!hm- 2.这一产量虽然与陕西关中高产区单
产 7500kg!hm- 2的产量难以相比,但在华南麦区已是
高产水平.该品种需肥量大,在肥多水足条件下可比一
般品种增产 20%左右,而在单产 2250~ 3000kg!hm- 2
中低肥水平下只能与对照持平甚至减产.
3. 3  抗逆特性
3. 3. 1 抗病性  在山区、平原不同生态区自然鉴定结
果,未发现秆锈病和条锈病,轻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对于赤霉病, 在春雨频繁的建阳山区属严重感染
(HS) ,在福州平原表现中度感染( M S) , 而在莆田、泉
州多风干旱的沿海平原和丘陵旱地仅轻度发病,一般
年份不致引起病害损失.
3. 3. 2 耐旱性  84(加) 7931 耐旱性差, 在忠门旱地
种植分蘖极少, 往往单秆独穗,穗子的上下两端小穗易
退化,明显降低每穗粒数,产量下降,且产草量低, 还不
如绵阳 19等一般品种,难以推广. 该品种耐湿性亦差,
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或春雨多的年份, 生育后期
叶片较易青枯早衰, 籽粒不饱满.
3. 3. 3 耐肥性  该品种植株较矮, 茎秆粗壮, 抗倒性
强,比较耐肥,但因其穗部比例大, ∃头重脚轻%,加之撒
播复土浅, 根系较弱, 在单产 5250~ 6000kg!hm- 2水
平下已表现轻度歪斜, 如超过 6000kg!hm- 2肥力水
平,亦可能发生倒伏.
4  结   语
  作物引种是解决品种问题的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
20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径. 50年代以来, 福建省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华东 5号、
青海麦、欧柔、浙江 908、川辐 165、绵阳 19、绵阳 26等
春性、弱春性小麦良种,在生产上推广一定面积,促进
了高产栽培和育种的发展[ 1, 2] . 陕西小麦品种多属冬
性或强冬性,生育期长,每穗粒数较少, 籽粒也偏小,引
种到华南地区一般不易成功,咸阳 84(加) 7931是引
进品种中春性较强, 穗部性状最突出的一个, 能够适应
福建东南沿海生态条件, 在肥水条件较好、病害较轻的
沿海高产区可适当搭配种植. 由于该品种分蘖力较弱,
成穗数较少,栽培上应注意协调穗数、粒数关系,适当
提高播种量,保证足够穗数,在此基础上发挥大穗大粒
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该品种需肥量大, 生产成本
较高, 一旦肥水条件不能满足, 小穗和小花退化严重,
穗部性状恶化, 加之耐湿性较差, 易遭赤霉病危害, 故
不宜在大面积中低水平推广种植.
  目前福建省乃至整个华南麦区小麦生产上仍以高
秆品种为主,株高 100cm 左右, 容易倒伏, 限制了产量
的提高,亟待矮化, 并改良穗部性状, 提高穗粒数和单
穗重,培育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但育种上也不能一味
追求大穗大粒, 应注意培育具有一定分蘖数和成穗率
的类型,保证在单位面积上有较大的群体,方可获得高
产.目前一些育种单位已利用咸阳 84(加) 7931为亲
本进行杂交育种和轮回选择,并获得株高 80~ 90cm,
穗型长方,穗长 15cm 左右,每穗 20个小穗左右,每穗
40粒以上,千粒重 50g 以上,分蘖力较强的株系,有望
育成矮秆大穗新品种. 可以预料, 咸阳大穗麦 84(加)
7931及其姊妹系在华南小麦株型改良上必将发挥重
要作用.
致谢  方毅敏、傅文泽提供部分抗病鉴定资料 ,仅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刘思衡、李始明. 1993.沿海旱地小麦高产途径分析.福建农学院学
报, 22(增刊) : 22~ 28.
2  沙征贵主编. 1985.华南小麦品种志( 1949~ 1984) . 福州:福建科学
技术出版社.
3  罗洪溪. 1991.关中地区小麦高产育种与高产框架探讨.作物杂志,
( 3) : 1~ 2.
4  罗洪溪、张效良、马万民. 1993.小麦超大穗材料的选育. 国外农学
- 麦类作物, ( 4) : 34~ 36.
5  庞红喜、闫东红、李学军等. 1995.大穗小麦发育特性研究初报. 陕
西农业科学, ( 5) : 4~ 7.
6  洪汉州. 1991.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幼穗分化特性
与栽培管理的关系.福建稻麦科技, ( 3) : 11~ 14.
7  高  翔、宁  锟、宋哲民. 1994.小麦高产品种分蘖特性与成穗规律
的研究.西北农业学报, 3( 4) : 17~ 22.
8  高  翔、宁  锟、宋哲民. 1995.小麦高产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特性的
研究.西北农业学报, 4( 3) : 1~ 7.
9  Luo, H. X. 1993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w heat germplasm w ithsu
per- large ear.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Wheat Gen et
ics Symposium, 2: 1303~ 1306.
作者简介  刘思衡,男, 1939 年生, 副教授, 长期从事小麦遗传
育种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报级小麦研究论文 13 篇.
2052 期               刘思衡等:咸阳大穗麦 84(加) 7931 的引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