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regions of soybean in China Ⅱ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Ⅱ.各区范围及主要品种类型



全 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年 1 月  第 13 卷  第 1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Jan. 2002 ,13 (1) :71~75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Ⅱ. 各区范围
及主要品种类型 3
汪越胜1 3 3  盖钧镒2
(1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4 ;2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南京 210095)
【摘要】 根据我国各地 256 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延长或缩短光照长度各处理条件下
的生育期表现 ,结合供试材料来源地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播种季节类型、熟期组类型以及光温反应特性等
因素 ,将我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分为 :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 Ⅰ) ,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
种生态区 ( Ⅱ) ,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 Ⅲ) ,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 Ⅳ) ,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 Ⅴ) ,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 ( Ⅵ) 等六大区、
10 亚区 ,并阐述各区的一般生态条件及代表生态类型.
关键词  大豆  品种生态区  生态类型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2) 01 - 0071 - 05  中图分类号  S56511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regions of soybean in China Ⅱ1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WAN G Yusheng1 and GAI J unyi2 (1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uaz hong U niversity of Sci2
ence and Technology , W uhan 430074 ;2 Soybe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 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N an2
jing 210095)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2 ,13 (1) :71~75.
Based on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 ,cropping system and season sowing types and maturity group
(M G) types of 256 varieties in test from total cultivating regions of soybean in China ,six ecological regions of
soybean were suggested. Those are : Northern single coropping , spring planting eco2region ( Ⅰ) , Huanghuaihai
double cropping ,spring and summer planting eco2region ( Ⅱ) ,Middle and lower Changjiang valley double corp2
ping ,spring and summer planting eco2region ( Ⅲ) ,Central south multiple cropping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planting eco2region ( Ⅳ) , Southwest plateau double cropping , spring and summer planting eco2region ( Ⅴ) ,and
South China tropical multiple cropping ,all season planting eco2region ( Ⅵ) . The cultiv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2
tion and 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were show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ecological regions of soybean in China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oybean , Ecological regions , Ecological types.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9390013) .3 3 通讯联系人.
2000 - 12 - 12 收稿 ,2001 - 06 - 08 接受.
1  引   言
我国土地辽阔 ,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 ,北至黑龙
江省漠河、南至海南省崖县均有大豆种植. 对我国大
豆进行分区以掌握各区域的特点是大豆界重要研究
课题. 大豆区域划分的研究有两类 :一类是中国大豆
气候区划的研究 ,所根据的要素主要是各地区的温
度、水分及日长等气候条件 ,以潘铁夫[7 ] 1994 年的
研究为代表. 另一类是中国大豆栽培区域划分的研
究[2 ,3 ,5 ,10 ] ,所根据要素主要是大豆的复种制度及播
种季节. 王金陵[10 ]据金陵大学中国土地利用的统计
资料及调查分析 ,将全国分为 5 个栽培区域 ,即春作
大豆区、夏作大豆冬闲区、夏作大豆区、秋作大豆区、
大豆两获区. 吕世霖等[5 ]于 1981 年提出了三大区、
10 亚区的划分方案 ,分别是 Ⅰ北部大豆区 ( Ⅰ1 东北
春播大豆亚区、Ⅰ2 内蒙古春播大豆亚区、Ⅰ3 新疆
春播大豆亚区) , Ⅱ黄河淮河流域大豆区 ( Ⅱ4 冀晋
陕西部春播夏播大豆亚区、Ⅱ5 黄淮平原春播夏播
大豆亚区) , Ⅲ南方大豆区 ( Ⅲ6 长江中下游及川北
陕南春夏播大豆亚区、Ⅲ7 鄂赣及浙南闽北春夏秋
播大豆亚区、Ⅲ8 四川春夏秋播大豆亚区、Ⅲ9 云贵
高原春夏秋播大豆亚区、Ⅲ10华南南部四季大豆亚
区) . 卜慕华等[2 ,3 ]提出了与吕世霖等相近的三大区
划分方案. 汪越胜等[11 ]于 2000 年在卜慕华等[2 ,3 ]
的基础上 ,将南方大豆区划分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
区、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及华南热带
四季大豆区 ,提出六大区、10 亚区的大豆栽培区划
方案. 实际以往所称的栽培区域划分 ,并不仅仅考虑
复种制度 ,也参考了品种的生态特性或气候条件等 ,
因而所作的区划不同程度上接近于品种生态区
划[1 ] . 本文旨在明确汪越胜等[11 ]修正的大豆栽培区
划实为生态区域划分、阐述各生态区域范围及代表
品种类型 ,并将此区划方案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
2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在 1996 年 450 份全国代表性品种预试基础上 ,挑选 256
份供试材料 ,代表各大豆生产地区 ,以地方品种为主 ,明确其
地理来源和当地播种季节类型 (图 1) ;并以 48 份美国不同
熟期组代表品种作对照. 中国大豆品种原产地的播季类型的
确定 ,参照王国勋[9 ] 、常汝镇[4 ] .
图 1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
Fig. 1 Ecological regions and sub2regions of soybeans variety in China.
图中各区中文全称见正文. For the full Chinese name of the ecological
regions and sub2regions , see the text . Those are : Northern single crop2
ping , spring planting eco2region ( Ⅰ) , Huanghuaihai double cropping ,
spring and summer planting eco2region ( Ⅱ) , Middle and lower
Changjiang valley double cropping , spring and summer planting eco2re2
gion( Ⅲ) ,Central south multiple cropping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planting eco2region ( Ⅳ) ,Southwest plateau double cropping ,spring and
summer planting eco2region ( Ⅴ) , South China tropical multiple crop2
ping ,all season planting eco2region ( Ⅵ) .
212  试验方法
21211  试验 1  全部中外供试材料于 1997 年在南京农业
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田间试验基地 ,分 4 期播种 (4/ 18、5/
18、6/ 18、7/ 18) ,顺序排列 ,穴播 ,各播期穴距分别为 017、
017、016 和 015m ,每穴 5 株.
21212  试验 2  东北、黄淮地区春豆品种及美国早熟组品
种 ,另于 4/ 18 春播 ,并用白炽灯人工延长光照至 18h·d - 1 .
21213  试验 3  全部供试材料于 4/ 18、7/ 18 春、秋播 ,进行
黑膜遮光缩短日长至 11h·d - 1 .
21214  试验 4  东北、黄淮地区春豆品种及美国早熟组品
种 ,还另于东北农业大学与河北农林科学院早春播种. 观察
记载主要物候期性状包括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
213  数据统计
综合供试 256 份地方品种的原产地播种季节类型、熟期
组类型、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以及原产地地理、气候条件等
资料 ,进行我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的划分. 根据试验 1 中 4/
18 播期、试验 2 及试验 4 的数据 ,对我国大豆品种熟期组进
行分类. 以美国各大豆熟期组对照品种 ,在南京春播自然光
照及 18h 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为依据 ,将供试的 256 份中国各
地代表性品种的全生育期与之相比较 ,建立我国大豆熟期组
划分标准 ,结果详见文献[9 ] . 根据每个品种在试验 1 中 4/
18、6/ 18、7/ 18 的 3 期间生育期标准差的大小 ,确定大豆品
种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 我国大豆品种分布区域地理、气候
条件参照潘铁夫等 [7 ] .
3  结果与分析
311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划分方案
汪越胜等[11 ]通过 256 份全国代表性地方品种
的多地点、多播期及光照处理试验 ,将我国大豆划分
为 000、00、021、022、Ⅰ21、Ⅰ22、Ⅱ21、Ⅱ22、Ⅲ21、Ⅲ2
2、Ⅳ、Ⅴ、Ⅵ、Ⅶ、Ⅷ、Ⅸ共 16 个熟期组类型 ,与国际
通用的大豆熟期组制相衔接 ,同时将我国大豆光温
反应划分为 10 个量化等级、共 5 个光温反应类型 ,
即钝感、较钝感、中等、较敏感、敏感 ;进而结合供试
材料的来源地地理与气候条件、播种季节类型、熟期
组类型以及光温反应特性等因素 ,将前人提出的三
大区、10 亚区栽培区划方案[2 ,3 ] ,修正为六大区、10
亚区. 所根据的要素有两类 :其一是地方品种生态类
型包括播种季节类型、熟期组类型与光温反应类型.
北方春豆区大豆品种为春豆类型 ,熟期组归属 000
~ Ⅳ组. 黄淮海春夏豆区 ,以夏豆为主 ,熟期组归属
Ⅱ~ Ⅵ组 ,间有春豆 ,熟期组归属 Ⅰ~ Ⅲ组. 长江中
下游春夏豆区 ,以夏豆为主 ,熟期组归属 Ⅲ~ Ⅷ组 ,
间有春豆 ,熟期组归属 0~ Ⅳ组. 中南春夏秋豆区 ,
以春豆与秋豆为主 ,间有夏豆 ,春豆、夏豆与秋豆分
别归属熟期组 0~ Ⅳ组、Ⅵ~ Ⅷ组、Ⅵ~ Ⅸ组. 西南
高原春夏豆区以春豆为主 ,间有夏豆 ,春豆、夏豆分
别归属熟期组 Ⅱ~ Ⅴ组、Ⅳ~ Ⅷ组. 华南热带四季大
豆区以春豆与夏豆为主 ,也存在秋、冬季播种类型 ,
春豆与夏豆分别归属熟期组 Ⅰ~ Ⅳ组、Ⅳ~ Ⅸ组. 另
一划分依据是大豆地方品种生态条件包括地理、气
候条件等. 北方春豆区、黄淮海春夏豆区、长江中下
游春夏豆区、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
27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
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的主体纬度跨幅 ,分别为 40~
50、32~40、29~32、25~29、25~29、19~25°N ,所
处气候带分别为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
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 重要生态因子如光照、温
度、水分等 ,在自然界存在随纬度、海拔、气候带变化
的梯度系列[8 ] . 因此 ,汪越胜等[11 ]的研究结果 ,更确
切地表述应为 ,将我国大豆划分为六大品种生态区、
10 个生态亚区.
六大品种生态区、10 个生态亚区的全称及区划
图 (图 1)如下 :
Ⅰ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简称北方
春豆生态区 ,代号 NRT V ER)
  Ⅰ1 东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东北亚区 ,
N EC SR)
  Ⅰ2 华北高原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华北高
原亚区 ,NCP SR)
  Ⅰ3 西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西北亚区 ,
NWCSR)
Ⅱ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黄淮
海春夏豆生态区 ,HHH V ER)
  Ⅱ1 海汾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海汾
亚区 ,HFV SR)
  Ⅱ2 黄淮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黄淮
亚区 ,HHV SR)
Ⅲ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长江中下游春夏豆生态区 ,MLC V ER)
Ⅳ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中南
春夏秋豆生态区 ,CTS V ER)
  Ⅳ1 中南东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中
南东部亚区 ,EMS SR)
  Ⅳ2 中南西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中
南西部亚区 ,WMS SR)
Ⅴ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西
南高原春夏豆生态区 ,SWP V ER)
Ⅵ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 (华南
热带四季大豆生态区 ,SCT V ER)
312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范围与代表品种类型
Ⅰ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全区包括
东北三省、内蒙、宁夏和冀、晋、陕、甘、新 5 省北部地
区. 此区显著特点是地处中温带 ,主体纬度 40~50°
N ,是我国气候寒冷地区、全年无霜期短 ,一年一熟
春播秋 (冬)收 ,仅辽南地区试用麦茬豆一年二熟制.
Ⅰ1 东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包括黑、吉、辽 3
省及内蒙古东部接壤地区. 大豆品种归属 000~ Ⅳ
熟期组 ,其中 000 及 00 组为该亚区所特有 ,由北向
南品种熟期组推迟 ,021、Ⅰ21 组在黑龙江、Ⅰ21、Ⅱ2
1 组在吉林、Ⅱ21、Ⅲ21 组在辽宁均为主要类型 , Ⅳ
组品种仅在辽南出现. 品种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以
钝感、较钝感型为主. 参试代表品种如东农 36 (黑) 、
黑河 12 (黑) 、绥农 8 号 (黑) 、垦农 4 号 (黑) 、合丰 35
(黑) 、黑农 38 (黑) 、吉林 20 (吉) 、九农 21 (吉) 、吉林
37(吉) 、长农 7 号 (吉) 、长农 8 号 (吉) 、辽豆 7 号
(辽) 、辽豆 11 (辽) 、铁丰 26 (辽) 、丹豆 1 号 (辽) .
Ⅰ2 华北高原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包括河北长
城以北 ,晋、陕北部 ,内蒙高原与河套地区、宁夏及甘
肃与宁陕接壤地区等. 此亚区海拔较高 ,1000m 左
右 ,气候寒冷 ,大豆品种归属 Ⅰ21、Ⅱ21、Ⅲ21 等熟期
组 ,光温综合反应以较钝感类型为主. 参试的代表品
种如早熟黄 (冀) 、平顶黄 (冀) 、应县大黄豆 (冀) 、晋
北小黑豆 (晋) 、大乌豆 (冀) 、晋北大黑豆 (晋)等.
Ⅰ3 西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包括新疆北部及
甘肃河西走廊等地. 此区为大豆新产区 ,灌溉农业 ,
春播 ,一年一熟. 严格地说 ,此处尚未形成特殊的品
种生态类型 ,一般东北春豆亚区的品种可在此应用.
近年来刚开始大豆新品种选育 ,目前已审定了新大
豆 1 号和石大豆 1 号两个当地育成的品种 ,大致属
Ⅰ21 或 Ⅱ21 熟期组.
Ⅱ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全区
包括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东起黄海、西至六
盘山的广大地区 ,按省区有京、津、冀、晋、陕的长城
以南 ,山东、河南全省 ,安徽淮北、江苏淮北以及甘肃
南部等地. 主体纬度在 34~40°N. 历史上有二年三
熟制春豆和一年两熟制夏豆 ,现春豆面积缩减 ,夏豆
面积增大 ,但遗留下来的品种仍包括春夏豆品种生
态类型.
Ⅱ1 海汾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主要为海
河、滹沱河和汾河流域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
天津线以北 ,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等地区. 此亚区春、
夏豆都有 ,但现以夏豆为主. 春豆品种熟期组有 Ⅰ2
1、Ⅱ21、Ⅲ21 ,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以较钝感类型为
主. 夏豆品种熟期组有 Ⅱ21、Ⅲ21 等. 生育期光温综
合反应为较钝感和中等反应类型. 供试春豆代表品
种有平顶黄 (冀) 、耐阴黑豆 (冀) 、小金元黄豆 (冀) 、
大黄豆 (晋) 、春豆 (晋)等 ,夏豆代表品种有易县黑豆
(冀) 、杨柳青黄豆 (冀) 、一粒传 (冀)等.
Ⅱ2 黄淮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包括海汾
流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按省区有河北石家
371 期           汪越胜等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 Ⅱ. 各区范围及主要品种类型         
庄、天津线以南 ,山东全部、河南大部、江苏灌溉总渠
的安徽沿淮河两岸以北、晋西南、陕西关中和甘肃天
水、武都地区. 一年二熟为主 ,有春、夏豆两种类型 ,
夏豆为主. 春豆熟期组为 Ⅱ21、Ⅲ21 ,生育期光温综
合反应属较钝感和中等反应类型 ,供试代表性品种
有晋大 57 (晋) 、晋豆 18 (晋) 、邳县红毛油 (苏) 、灌云
六十日 (苏) 等 ;夏豆熟期组为 Ⅱ21、Ⅲ21、Ⅳ、Ⅴ等范
围较广 ,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有较钝感、中等、较
敏感等类型 ,供试代表性品种有四角齐 (冀) 、齐黄
10 号 (鲁) 、菏泽平顶豆 (鲁) 、开封郭庄青豆 (豫) 、正
阳白毛平顶豆 (豫) 、邳县无顶荚 (苏) 、徐豆 2 号 (苏)
等.
Ⅲ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
包括秦岭淮河线以南 ,新安江2鄱阳湖2洞庭湖线以
北、东起沿海 ,西至大巴山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按省
区有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南、湖北省、陕西汉中盆地、
浙江新安江以北、江西鄱阳湖以北、湖南洞庭湖以
北、四川东北盆周山地等 ,主体纬度在 29~33°N ,历
史上春、夏豆并存 ,以夏豆为主. 春豆熟期组有 022、
Ⅰ22、Ⅱ22 及 Ⅳ;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以钝感、较钝
感类型为主 ;供试代表性品种有泰兴黑豆 (苏) 、东至
六月爆 (皖) 、洪湖六月爆 (鄂) 、杭州五月拔 (浙) 、矮
脚早 (鄂)等. 夏豆熟期组有 Ⅲ22、Ⅳ~ Ⅷ,范围较广 ;
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有中等、较敏感、敏感等类型 ;
供试代表品种有溧阳毛荚荚 (苏) 、肥西黑豆 (皖) 、松
兹牛毛黄 (鄂) 、安吉青豆 (浙) 、宁强老鼠眼 (陕) 、南
农 88248 (苏) 、麻城猴子毛 (鄂)等.
Ⅳ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包括
浙江新安江以南、江西鄱阳湖以南、湖南洞庭湖以
南、福建福州以北、广东、广西南岭区域以及四川盆
地. 主体纬度 25~29°N ,丘陵山地相间分布 ,一年三
熟或二年五熟 ,春、夏、秋豆搭配种植 ,但以春、秋豆
为多数.
Ⅳ1 中南东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包括浙
江新安江以南、江西鄱阳湖以南、湖南洞庭湖以南、
福建泉州以北以及广东、广西的南岭区域. 一般海拔
1000m 左右. 春豆品种熟期组为 Ⅱ~ Ⅳ;生育期光温
综合反应较钝感或中等 ,供试代表性品种有义乌六
月黄 (浙) 、定南乌豆 (赣) 、龙山六月爆 (湘) 、新丰本
地红 (粤)等. 夏豆熟期组为 Ⅵ~ Ⅷ;生育期光温综合
反应在较钝感、中等、较敏感范围内变化 ;供试代表
品种有云和蜂窝豆 (浙) 、铜鼓夏至豆 (赣) 、仁化八月
黄 (粤) 、环江八月黄 (桂) 等. 秋豆熟期组为 Ⅵ~ Ⅸ,
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属敏感类型.
Ⅳ2 中南西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主要为
四川盆地 ,一般海拔 600~800m. 春豆品种熟期组为
022、Ⅰ22、Ⅱ22 及 Ⅳ;生育期光温反应较钝感 ;供试
代表品种有涪陵早春豆 (川) 、犍为潜水豆 (川) 、乐至
白毛六月黄 (川) 、梅山豆子 (川)等 ,夏豆熟期组为 Ⅵ
~ Ⅷ,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为较敏感 ,敏感类型 ,供
试代表品种有旺苍八月豆 (川) 、达县八月黄 (川) 、泸
定黑豆子 (川) 、绵阳河边酱色豆 (川)等 ;供试秋豆熟
期组均为 Ⅸ,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 ,供试代表品
种有万县白冬豆 (川) 、广安小冬豆 (川) 、自贡冬豆
(川)等.
Ⅴ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包
括四川西南盆周山地、川西高原、广西西北及湖南西
部高原和云贵高原. 纬度大致为 25~29°N. 大豆一
般分布在海拔 1500m 以上 ,春播大豆为主 ,也有夏
播大豆. 春豆品种熟期组 Ⅱ22、Ⅲ22、Ⅳ及 Ⅴ;生育期
光温综合反应为较钝感、中等、较敏感类型 ;此区春
豆比其他各区春豆的熟期组晚 ;供试代表性品种有
兴文七十早 (川) 、习水六月黄 (贵) 、紫云八月豆
(贵) 、龙陵黑早豆 (云) . 夏豆熟期组为 Ⅳ~ Ⅷ;生育
期光温综合反应中等、较敏感、敏感 ;供试代表品种
有务川六月早 (贵) 、文山州贵豆 (云) 、保山猴子王
(云) 、云县黑豆 (云) 、西昌透心绿 (川)等.
Ⅵ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 ,包括
福建省福州以南、广东、广西南岭以南、云南省南部
等地 ,主体纬度 19~2315°N ,此处特点是地处南亚
热带 ,无霜期长 ,有些地区终年无霜 ,四季可种大豆.
春豆品种熟期组归属 Ⅰ22、Ⅱ22、Ⅲ22、Ⅳ组 ,全生育
期光温综合反应较钝感、中等 ;供试代表品种有宾阳
小青豆 (桂) 、紫花豆 (闽) 、大青仁 (闽) 、鸡蛋豆 (桂) 、
高要五月黄 (粤) 、陆丰乌豆 (粤) 、博罗四月白豆 (粤)
等. 夏豆品种归属熟期组 Ⅳ~ Ⅸ,存在全生育期光温
综合反应中等、较敏感、敏感类型 ;供试代表品种文
山州黄豆 (云) 、勐腊小黄豆 (云) 、田林西平小黄豆
(桂) 、邑宁三景黄豆 (桂) 、玉林大黄豆 (桂) 、清远小
黑豆 (粤) 、琼山下望乌豆 (琼) 等. 此区秋豆、冬豆属
熟期组 Ⅷ~ Ⅸ(可能没有熟期组 X) ,全生育期光温
综合反应敏感 ,供试代表品种龙川滨城冬豆 (粤)等.
4  讨   论
大豆品种生态区域和栽培区域的概念有所区
别 ,但由于两者均涉及到复种制度及代表品种类型 ,
因而有共同基础. 比较潘铁夫等[7 ] 、王金陵[10 ] 、吕世
霖等[5 ] 、卜慕华等[3 ]的方案 ,尤其后三者 ,对北方一
47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
熟制春豆区和黄淮海流域二熟制春夏豆区均列为单
独区域 ,相对甚一致. 各方案中差别最大的是对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分区. 潘铁夫等[7 ] 、王金陵[10 ]
将整个南方地区划为 3 区 ; 吕世霖等 [5 ] 、卜慕华
等[3 ]则将整个南方地区看作一个区域. 将南方看作
为一个区域的方案得到广泛支持 ,是因为整个南方
地区都有春、夏、秋播大豆生产. 然而 ,经过 10 多年
来复种制度的变革 ,实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秋播大
豆并未能得到广泛采纳 ,因而该地区的复种制度和
品种类型仍为二熟制下的春、夏豆 ,与以往传统仍相
一致 ,而与其以南地区的复种制度和品种类型有明
显相差. 既然大豆品种生态区划分以品种生态表现、
相应复种制度及气候、地理为主要依据 ,南方各地这
些方面很不一致 ,将南方进一步划区是合理的. 本研
究以全国各地代表性品种在原产地播种季节类型的
原始记录、其在南京不同季节播种并加长或缩短光
照条件的表现 ,提出将南方进一步细分为 4 个区、全
国共 6 个大豆品种生态区及相应亚区的划分方案
(图 1) . 这是根据各地自然、栽培条件下品种生态类
型区域的划分. 采用的全国各地代表性地方品种为
主的样本 ,都是数十年来形成的生态品种 ,因而这种
区划将能反映一定时期内品种的区域生态特性.
本文的结果对研究地区品种的生态特性 ,对于
定向搜集新资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有一定指导意
义.大豆演化关系的研究表明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划
区有利于进一步收缩寻找原始野生类型的来源地
域 ,这种划区是值得的.
美国的品种生态区划比较简单[6 ] ,只按纬度划
分不同熟期组地带 ,因一年一熟制条件下品种生态
特性与纬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共变关系. 但中国由于
大豆复种制度和地形变化比较复杂 ,品种生态类型
及品种生态区域的划分要复杂得多. 随着复种制度
的改革及对生态条件、品种生态特性的更深入了解 ,
我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细节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Bai Y2P (白永平) . 2000.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gro2climatic re2
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1
(6) :827~832 (in Chinese)
2  Bu M2H(卜慕华) ,Pan T2F(潘铁夫) . 1982. A study on the classi2
fication of soybean cultivation regions in China. Soybean Sci (大豆
科学) ,1 (2) :105~122 (in Chinese)
3  Bu M2H (卜慕华) , Pan T2F (潘铁夫) . 1987. Soybean Improve2
ment and Cultivation in China. Beijing : Agricultural Press. 210~
225 (in Chinese)
4  Chang R2Z(常汝镇) ,Sun J2Y(孙建英) . 1991. A Catalog of Soy2
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Continue 1) . Beijing :Agricul2
tural Press. 35~75 (in Chinese)
5  Lu S2L (吕世霖) ,Cheng S2H (程舜华) ,Cheng C2J (程创基) , et
al . 1981. A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ybean cultivation regions
in China. J S hanxi A gric U niv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 (1) :9~17
(in Chinese)
6  Norman AG. 1978. Soybean Physiology ,Agronomy and Utiliz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
7  Pan T2F(潘铁夫) , Zhang D2R (张德荣) , Zhang W2G(张文广) .
1994. A study on the climatic regions of soybeans in China. Soybean
Sci (大豆科学) ,3 (3) :169~182 (in Chinese)
8  Tang H2P (唐海萍) ,Jiang G2M (蒋高明) . 2000. Plant functional
typ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ecological research.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1 (3) :461~464 (in Chinese)
9 Wang G2X (王国勋) . 1982. A Catalog of Soybean Germplasm Re2
sources in China.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15~350 (in Chinese)
10  Wang J2L (王金陵) . 1991. Soybean Eco2types.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170~180 (in Chinese)
11  Wang Y2S(汪越胜) , Gai J2Y(盖钧镒) . 2000. A study on the soy2
bean cultivation regions in China Ⅰ. Project and reason. Soybean
Sci (大豆科学) ,19 (3) :203~209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汪越胜 ,男 ,1965 年生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
大豆生态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发表论文 20 余篇. Tel :0272
87556214 (O) ; E2mail :yswangma. 263. net
571 期           汪越胜等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 Ⅱ. 各区范围及主要品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