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出售 , 这些商品伊贝母中 , 总生物碱以新疆贝母为最
高 , 黄花贝母最低 ; 西贝素含量以乌恰贝母为最高 ,
直花贝母为最低 ; 产于太白县的太白贝母 , 总碱含量
与黄花贝母相近 , 西贝素含量高于伊贝母品种的近一
倍。
2
. 栽培于太白县的伊贝母品种 , 其总 碱 以一年
生为最高 , 四年生最低 , 西贝素含量仍以一年生为最
高 , 四年 、 五年生其次 。 一年生虽然含量较高但产量
最低 , 故仍以 4一 5年采收为最好 。
3
。 产于新孤不同品种 的贝 母 , 地上部分西贝素
的含量远低于鳞茎 , 有的地上部分未能检出西贝素 ,
说明鳞茎是西贝素这个次生物质的存贮器官 。
4
. 街体生物碱经碘化秘钾显色后 , 用薄层 扫描
法测定 , 简单易行 , 准确度高 。
今 考 文 献
〔 z 〕 张秀琴等 : 中草 药 通 讯 , 2 , 1 3 , 1 9 7 6
〔2〕 章育中等 : 药 学 学 报 , 9 , 5 4 1 , 1 9 6 2
〔 3〕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科技出版
社 , 2 25页 , 1 98 5
山鸡椒根中胡萝 卜贰的分离鉴定
广州医药工 业研究所 陈凤庭 葛发欢 谢丽华 潘志馨
山鸡椒 [L i t s e a e ub eb a (功 u r . )p e r s . 〕又名山苍子 、
豆豉姜 , 系樟科木姜子属植物。 根茎叶果均可入药 ,
性温味辛 , 中医用以祛风散寒 、 理气止痛 [ ` ]。 对冠心
病 、 气管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 · 3 J 。 近年 来 , 经药
理 、 临床证明 , 山鸡根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山鸡椒果实 、 种子 、 叶的化学成分国内外早已有文
献报道 “ 、匀 。 但山鸡椒根的化学成分尚未见 报道 。 为
此 , 我们对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 , 从乙醚提取
物中得到一白色结晶性粉末 (C : ) , 经物理 、 化学及四
大光谱鉴定为胡萝 卜贰 ( D a uc o st er ol ) 。该成分系首次
从山鸡椒根中分离到 。
实脸部分
实验材料取自湖南桂东 , 经鉴定为山鸡椒〔L针s ea
e ub e b a (oL
u r
.
) P e r s
. 〕的根 , 秋季采集 。
实验所用熔点测定仪为 P e kr i n · E lm e r D T A 一 1犷。。
热分析仪 , 熔点未经校正 。 紫外 用 B e ck m a n C o D U
S B光谱仪 。红外用F T一 I R N i e o l七t C o S D X 光谱仪 。
质谱用V G z A B H S G C一M S质谱仪 `核磁共振用封义
90 Q
一 J E O L核磁共振仪。 硅胶为青岛海洋 化 工 厂 生
产 。 展开剂 : 醋酸 : 水 : 正丁醉 ( 1 : 5 : 4 ) , 显
色剂 : 茵香醛 、 苯胺邻苯二甲酸盐 。
一 、 山娜椒根化攀成分的提取分离
取山鸡椒根粗粉 , 用乙酸回流二次 ( 6 、 4小时) ,
乙醚液放置即析出结晶 , 回收乙醚至一定体积 , 又析
出结晶 , 合并两次结晶 , 用一定比例的甲醇 、 氯仿重
结晶得C : , 收率约 0 . 05 ~ 。 . 1 % 。
二 、 结舀 C : 的鉴定
取结晶C :用一定比例的甲醇 、 氯仿溶解后作菌体
母核的鉴别反应 。 L i e b e r m a n n 一 B u r e h a r d 反应成正反
应 , S a l k o w s k i反应成正 反应。 取 C , 0 . 1 2 4 3 9 加 5 % 乙
醉盐酸液 40 m l , 置于 1 0 0℃的水液上煮沸 10 小时 , 减
压回收乙醇 , 加水稀释 , 加入乙醚反 复 萃 取 , 得 乙
醚和水溶性两部分 。 屯 乙醚部分用水洗至中性 , 水溶液
加碱调至中性 。 取水溶性部分进行M ol i hs 反应 , 结果
反应成阳性 。 将乙醚部分 、 水溶性部分分别与标准的
日一谷菌醇 、 葡萄糖进行薄层层析 , 结果显示相同的
层析行为 。 取水溶性部分与标准的葡萄 糖 进 行 纸层
析 , 也显示一致的层析结果 。
结晶c 、的m · p : 3 ` 2 · 7℃ , 〔a 〕否= 一 4 8 · 3 ` c =
0
.
0 1 9
, n比吮 ) , 元素分析测定值 : C , , 2 . ` 。 H ; : 。 . 。。
u v 、 m a x n m : 2 1 0 ; I R v 黑二e m 一 , : 3 4。。 , : 9 2 5 一
2 96 0
,
1峨5 0一 1 4 5 1 , 1 3 5 1~ 1 3 5 2 , 1 03 0~ 2 0 60 , 与文
献一致〔` 1 ; M S 一E l m / z ( 相对强度 ) : 4 1 4 ( 1 8 ) , 3 96
(砧 ) , 3 8 2 ( 5 7 ) , 3 2 9 ( 1 0 ) , 2 3 1 <1 0 ) , 1 0 7 ( 2 5 ) , 8 5
( 25 )
, 6 9 ( 4 5 )
,
5 5 ( 7 9 )
,
4 3 ( 1 0 0 )
,
4 1 ( 8 9 ) , M S一
F A B : 5 7 6 (M
+
4 0 )
,
4 1 4 ( 6 0 ) , 分子 式 : C 3 : H 6。 0 。 ,
, 3CN M R一 D E P T谱 6 P Pm : 二 C H a ( 1 2 . 0 8 0 , 1 2 . 2 4 3 ,
1 2
。
2 4 3 , 1 9
.
4 4 8
,
1 9
.
4 4 8
,
1 9
.
93 6 )
,
) C氏 ( 2 1 。 4 5 3 ,
3 3
。
7 2 8
,
24
。
5 9 4
,
2 7
。
0 8 7
,
2 8
。
4 95
,
30
.
3 3 7
,
3 2
。
2 88
-
3 4
。
5 6 3
,
37
。
705
,
39
.
4 9 3
,
4 0
.
4 5 1
,
6 3
.
1 1 3 ) 一 C H
中药材第 n 卷第 1期 1 9 8 8 年 1月
( 29
。
95 8
,
3 2
。
3 4 2
,
3 6
。
4 0 5
,
4 5
。
4 2 7
,
5 0
。
7 0 7
,
5 6
。
6 6 6
,
5 7
。
15 4
,
7 2
。
0 5 2
,
7 5
。
1 9 4
,
7 7
。
9 0 2
,
7 8
.
4 1
·
1
,
7 8
。
6 0 7
,
1 0 2
。石60 , 1 2 1 。 7 8 4 ) 。
( 下转第4 6 页 )
·
3 7
-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88. 01. 021
近县市的人才把它称为马齿觅 。
从上述二例可知 《 岭南采药录 》 的编者对草药的
考证是比较正确 , 研究也比较深入的 。
三 、 本书对各味药的名称和别名列举较多 , 例如
仙人冻别名凉粉草 , 钱贯草别名车前草 , 土抉等别名
山地栗 、 冷饭头 , 万寿果别名积棋子 。 霸王花别名量
天尺花。 这些别名在广东各县现仍通用。
四 、 本书对有毒性的药记述较慎重 。 例如 “ 羊角
麟 , ’别名倒钓笔 、 羊角缺 , 蔓生 , 其叶似柳叶 , 结荚
如羊角 , 有大毒 , 不入眼剂 , 洗疥嫩 。 ” 一 ” 。 “ 樟
柳头别名白石笋 、 商陆 , 毒草 , 多年生 ,茎高三四尺 多
叶互生 , 如卵形而大 。 夏月开小白花 , 为穗状花序 ,
实为肉果 , 赤黑色 , 根白色 ,形类姜 ,赤色者不可服 ,
能杀人 。 · ” … 以之洗风痰最妙 , 味辛 , 性平 , 有毒 ,
根之白色者可服 , 能行水 , 通肠 , 堕胎 , 利二便 , 治
十种水病。 … … ” 。
羊角膝为夹竹桃科的羊角拗 , 为有毒植物 , 但倒
钓笔为直立的乔木 , 又书写为倒吊笔 , 其果较细长 。
但 《 岭南采药录 》 亦有不足之处 , 主要是 :
一 、 各味药的原植物全无拉丁学名 , 也无科名 ,
有些种类 , 如非熟悉华南中草药者 , 不易理解其所指
何物。
二 、 有些同一种植物分列为不同的词条 , 误 以为
是不同种的植物 。 例如本书在平声目次里有罗晃子一
词 , 在去声 目次里又有凤眼果 。 云 “ 罗晃子别名九层
皮 , 产于广西山中 , 子状如橄橄 , ` 又类蚕豆 , 夏熟 ,
味如艰栗… …果味甘温 , 无毒 , 明目去蜡 ,退热止渴 ,
降火消烦 , 养肝胆 , 解利风邪 , 治翻胃吐食 。 ” “ 风
眼果别名孩婆 , 树最高吠 , 其荚如皂角 , … … 熟则莱
开 , 色红 , 其子皮黑肉黄 , 味为栗 , 味甘 , 治小儿烂
头疡 , ” 一其荚治血痢如神 ” · … 分 。 而事实上 , 罗晃
子与凤眼果 ( 即蒲婆 ) 是同一种植物 , 古称罗晃子就
是梧桐科的孩婆 , 在珠江三角洲通称凤眼果 。
更如本书把狗贴耳和九节莲分为不同的词条 , 也
误 以为是不同种的植物 。 云 “ 狗贴耳多年生草本… …
叶互生 , 有叶栖 , 全绿色 , 如心脏形 , ·一全草皆有
臭味 , 花曹四片 , 白色 , 花瓣上之小花淡黄色 , 秘状
花序 , 取叶捣烂 ,敷治疮疖 ” 。 “ 九节莲别名鱼腥草 ,
草本 , 叶心脏形 , 端尖 , 互生 , 有腥气 , 取其叶捣赦
大疮 , 能消毒 , 又煎服 , 能去湿热 , 治痢疾 。 … … 。 ”
而事实上 , 广东梅县地区群众直到现在仍叫鱼胆草为
狗贴耳 。 本书分别列为两个词条的狗贴 耳 和 九 节莲
( 鱼腥草 ) , 实为同一种植物 , 即同为三白草科的效
菜 , 即鱼腥草 , 拉丁学名为物 u t t u y n i a e o r d a t a T h -
u n b
. 。
由此可见本书编者对有些中草药种类也不见得个
个都熟悉 , 没有每种都亲自脸证 , 而是根据上代祖传
原稿传抄 , 不断增补汇集而成 。
三 、 本书以药名第一字的平 、 上 、 去 、 入四声分
类 , 不便查阅 。 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缺点 。 例如明代李
时珍 《 本草纲目 》 尚能以植物的形态、 生态来分类 ,
而 《 岭南采药录 》 反而采用四声分类 , 这可能由于编
者是儒医 , 只将上代笔录文稿汇集编辑 , 未能更进一
步以植物形态 , 生态 , 或药性 、 药效来分类 。 虽然如
此 , 在植物的形态描述上 , 本书则已基本上采用现代
植物学的形态术语 , 如叶互 生或对生 , 花序排列为撼
状花序或总状花序等 , 在描述塘葛菜的形态时 , 且有
四强雄蕊 、 果实为长角等的描述 。
四 、 有少数种类的名称较混乱 , 如本书云 “ 千斤
拔别名牛大力 , , “ 桃金娘别名金丝桃 ” , “ 芦荟别
名芦苇” 等都不恰当。 按千斤拔和牛大 力 虽 同 属豆
科 , 但它们是不同属的植物 , 桃金娘又称岗移 , 为桃
金娘科植物 , 而金丝桃则为金丝桃科植物 , 芦荟是百
合科植物 , 而芦苇是禾本科植物 。
虽然如此 , 本书仍不失为研究华南中草药的一本
较好的参考文献 。
( 上接第 37 页 )
, 考 文 欲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上册 , 104 页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 97 7
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 : 药 学 学
报 , ( 10 ) : 5 8 4 , 1 98 0
王祟云等: 中药通报 , 1 0 ( 9 ) : 1 0 , ” 5 5
〔4〕 I · K i n z o K a n k u 等 : J · Ch e m · J a P a n -
5 9 : 1 0 9 6 一 1 93 8
〔5〕 C · J . V a n , H u s s e n 等 : R e e . T v a v C h i m ·
5 9 , 1 0 5
一
1 9 4 0
[6〕 尾关昭二 : 药学杂志 , 82 ( 5 ) , 7 6 6 , 1 9 62
, .一,J以2[
北京药物研究所代举元素 分析及旋光度 , 中山大 学 侧试
中心 代测红外 、 紫外 、 质谱 、 核磁共振及熔点 , 一 并致谢 1
币金孚街第n 春第了)勇1 一互一八 年I 一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