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前胡伪品碎叶山芹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2511.
2 黄兰珍 ,张嘉珍 ,苏美凤.中药口服液制剂澄清与过滤的工
艺研究.中成药 , 1993 , 15(11)∶6.
3 李汉保 ,谢虞升 ,任海祥 ,等.壳聚糖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
备平疣口服液.中草药, 1998 , 29(2)∶95.
4 倪健 , 任天池.甲壳质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中草药,
1995 , 26(12)∶637.
5 秦雪梅 ,白云娥 ,漆小梅.甲壳素在药学中的应用.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 , 1998 , 18(9)∶414.
收稿日期:1998-11-11
前胡伪品 碎叶山芹的生药学研究
李水福 朱筱芬 陈琴鸣1(丽水 323000浙江省丽水地区药品检验所;1 丽水市药品检验所)
摘要 目的:对浙产前胡伪品碎叶山芹进行产地调查和鉴别。方法:采用生药学研究和理化分析法。结果:前胡及
其伪品碎叶山芹的原植物形态 、性状 、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均有差异 , 可资鉴别真伪。结论:碎叶山芹不可作前胡
药用。
关键词 碎叶山芹;前胡;生药学鉴别
Pharmacognostical identification of Radix Peucedani and its forgery-Radix Osterici
Li Shuifu(Li SF),Zhu Xiaofen(Zhu XF), Chen Qinming(Chen QM)(Lishui Prefectural Institution for Drug
Control , Lishui 32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identify Radix Osterici the forg ery of Radix Peucedani produced in
Zhejiang province.METHOD:Radix Peucedani and Radix Osterici were identified by pharamcognostical study and physics-
chemical analysis.RESULTS: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Radix Peucedani and its forgery-Radix Osterici in
botanical orig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 histological characters and physics-chemical properties.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used in the identifiction of the Radix Peucedani and its forgery.CONCLUSION:The Radix Osterici can not be used as
Radix Peucedani.
KEY WORDS Radix Osterici , Radix Peucedani , pharamcognostical identification
  前胡为常用中药 , 按《中国药典》 1995 年版规定为
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m 和
紫花前胡 P.decursivum(Miq.)Maxim.的干燥根。但我
地收购和使用前胡时 , 经常发现一种性状近似的伪品 ,
经与省专家亲赴产地调查及采制标本后鉴定 , 系同科
植 物 碎 叶 山 芹 Ostericum grosseserratum (Maxim.)
Kitag awa。为了便于今后鉴别真伪 , 笔者试从原植物形
态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及理化方面进行生药学鉴别研
究 , 现报道如下。
1 原植物形态
见表 1。
2 药材性状
呈类圆锥形 , 有分枝 , 稍弯曲 , 直径约 1cm , 长 7 ~
13cm。根头部稍细 , 残留纸质至厚膜质叶鞘残基。表
面灰黄色 , 具不规则沟纹和横环纹。质柔软或硬脆 ,折
断面疏松 , 形成层附近有浅棕色环带 , 木质部黄白色 ,
气微香 , 味苦。
3 显微特征
根(直径约 1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 8 余列细胞。
韧皮部宽广 , 散有众多油室 , 油室直径多为 20~ 52μm ,
韧皮射线较平直。形成层环不清楚。 木质部导管较稀
疏 , 放射状排列 ,近形成层处有一木化细胞群断续成环
(见图 1)。
4 理化鉴别
4.1 UV 法 取两种正品前胡和碎叶山芹粉末各 2g
各两份 , 分别加乙醚或乙醇各 20ml , 浸泡过夜 , 过滤 ,取
滤液稀释至 0.4 ~ 1.0mg ml(碎叶山芹比前胡浓 1 倍),
用岛津 UV-265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在 190~
·23·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年 12月第 16卷第 6期
DOI :10.13748/j.cnki.issn1007-7693.1999.06.009
表 1 前胡与碎叶山芹的鉴别要点
白花前胡 紫花前胡 碎叶山芹
归属 前胡属 当归属 山芹属
原植物形态 叶质 纸质 坚纸质 纸质
叶裂回次 2 ~ 3 1~ 2 2~ 3
末回裂片 菱状卵形 ,基部楔形 ,边缘有粗
锯齿
椭圆形或长卵形 ,基部下延 ,边
缘锯齿较密
阔卵形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基
部广楔形成楔形 ,边缘具 2 ~ 4
深缺刻及粗大的牙状齿
茎生叶 与基生叶相近似 ,较小 ,顶端叶
片简化 ,但叶鞘宽大
茎上部叶逐渐退化 ,至顶部成为
仅有 3 裂 ,甚至不裂的细小叶
片 ,紫色叶鞘膨大成兜状
向上叶渐简化为了深裂至浅裂 ,
最上部叶甚小,叶柄完全成鞘 ,
叶鞘线状披针形
花 白色 紫色 白色
果 分生果的侧棱翅狭而厚 ,成熟后
自合生面不易分开
分生果的侧棱翅宽而薄 ,成熟时
自合生面易于分开 ,果皮较厚 ,
表面平整
除果皮薄膜质,表面不平整外 ,
其余同紫花前胡
根头 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 有的有残留茎基 ,其周围常有膜
状的叶鞘残基
同紫花前胡
药材性状  表面 棕褐色或灰黄色 棕色至黑棕色 灰黄色
断面 淡黄白色 ,射线放射状 ,皮部占
根总截面 1 2以上
类白色 ,射线不明显 ,皮部占根
总截面 1 2 以下
类白色或皮部淡黄色 ,近形成层
处有一浅棕色环 ,皮部占根总截
面 1 2以下
气味 气芳香 ,味微苦辛 有香气 ,味微甜后苦 香气较弱 ,味苦
显微特征  韧皮部 宽于木质部 ,散有较多油室 ,射线略弯曲 ,前端形成喇叭口
与木质部近等宽 ,油室众多 ,射
线较平直
与紫花前胡近似
木质部 有少数油室 ,可见木纤维 无油室和木纤维 除近形成层处有木化厚壁细胞
环带外 ,余同紫花前胡
理化鉴别  UV 谱   乙醇液 219 , 324 224 , 325 219 ,249 ,300
[λmax(nm]  乙醚液 256(s), 298(s),322 256(s),296(s), 322 249 ,295
TLC 法 硅胶 G-CMC
    石油醚-乙酸
    乙酯(1∶1)
两种药用前胡多为浅蓝或蓝紫色荧光点 ,仅在点数和位置稍有差异 有多个黄色至橙黄色荧光点 ,还
有一个浅粉红色荧光点
注:s-小峰
图 1 前胡及其伪品碎叶山芹根横切面显微特征简图
A-白花前胡;B-紫花前胡;C-碎叶山芹;1-木栓层;2-韧
皮部;3-射线;4-油室;5-形成层;6-导管;7-木质部;8-
纤维群;9-裂隙;10-木化细胞环带
360nm 范围内扫描 ,结果见图 2。
4.2 TLC 法 取上述乙醇提取液 10ml , 水浴加热挥去
溶剂 , 用 2ml氯仿溶解残渣 ,点样 1μl于硅胶G CMC-Na
薄板(青岛产 60 型硅胶 G , 常法湿铺 , 110℃干燥 0.5h
即得)上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1)展开至 16cm。置三
图 2 前胡和碎叶山芹乙醇液紫外吸收光谱
1-白花前胡;2-紫花前胡;3-碎叶山芹
用紫外线分析仪(上海顾村)下观察 365nm 波长光照下
·24·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年 12月第 16卷第 6期
所显示的荧光点 , 结果见图 3。
1-白花前胡;2-紫花前胡;3-碎叶山芹;a-黄色荧光;b-蓝
色荧光;c-浅粉红色荧光;d-蓝紫色荧光
5 小结与讨论
5.1 两种前胡与碎叶山芹样品均于 1997 年 6 月采于
浙江省龙泉市凤阳山;由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林泉主任
技师鉴定。由于紫花前胡在《中国植物志》第 55 卷第 3
分册中已从前胡属转至当归属 , 拉丁学名改为 Angelica
deursiva(Miq.)F ranch.et Sav., 因此 ,这 3 种植物应分
别隶属同科不同的 3 个属 , 原植物形态 、药材性状 、显
微特征和理化特性上亦有所不同(见表 1)。
5.2 药材碎叶山芹的鉴定需借助显微和理化的方法 ,
它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是木质部近形成层处有一木化细
胞群断续排成的环带;UV 谱中波长 249nm 和 300nm 两
处有特征峰;TLC 图中有多个黄色至橙黄色荧光点 ,还
有一个稍置数分钟即显浅粉红色的荧光点。
5.3 正品前胡的显微特征与《中药志》[ 1]和《中药鉴定
学》[ 2]稍有差异 ,主要是白花前胡木质部有纤维群 ,而紫
花前胡则未见。 TLC 谱与《中药志》异处为正品未见暗
黄色或黄色荧光点。另外 , 正品前胡的 UV 谱(特别是
乙醇液在 220 、325nm 处的特征峰)可供制定前胡质量
标准参考。
根据本文作者研究结果 , 碎叶山芹与前胡的鉴别
要点见表 1及图 1 ~ 3。
致谢:浙江省药品检验所赵维良 、林泉等同志帮助
采制 、鉴定样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 南京药
学院 ,等.中药志 ,第 1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463.
2 任仁安 , 陈瑞华 , 李家实 ,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86∶139.
收稿日期:1998-10-12
准确称总量与分帖量是中药调剂的核心
芦柏震(杭州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药调剂称总量不准确和分帖剂量不均匀是个普
遍存在的现象 , 也是老大难问题。随着病人自我保护
意识的增强 , 因为剂量差异而出现投诉逐渐增多;对于
医院来说 , 配出去的药品均应该是合格商品 ,更何况经
过医药专业人员调剂后的中药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
品 ,而不单纯是个斤两多少的问题。某市技术监督站
一次中药调剂剂量检查中:125g 一剂药量出现十样重 ,
有二剂超过处方剂量 35%[ 1] ;某省技术监督局在一次
突击检查中发现中药配量上下偏差起伏较大 、失准严
重 , 有报道个别医院的中药配量合格率不到 50%;当病
人发现自己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竟是短斤缺两如此严
重 , 哪还敢吃?
1 称总量与分帖量不准的危害性
称总量与分帖量的准确 , 是中药调配的关键 , 所谓
称总量是指一张处方中 ,一味药的总剂量 , 分帖量是一
张处方中每贴之间分配的剂量。祖国医药对方剂中药
物的用量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单方中红花少量活血
养血 , 大量则破血。黄连少量健胃 , 重用则清热泻火而
败胃。复方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厚朴大
黄汤三方同样由厚朴 、枳实 、大黄组成 ,小承气汤重用
大黄 , 主要作用在于泻热攻下 , 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 ,
主要在于行气除满 ,厚朴大黄汤重用厚朴大黄 , 主要作
用在于开痞通便 , 用于治疗水饮停于胸胁咳引作痛的
支饮症。《金匮》中小半夏汤与生姜半夏汤同由半夏 、
·25·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年 12月第 16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