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细叶杜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第 2 3卷第 6期
2(X )7 年 1 2月
广 东 药 学 院 学 报
JOURNA L O F G UA N GDO N G C O LLE GE O F P HA R MA C Y
Vo l
.
N 2 3o
.
6
D e e
.
2( ) 07
【中药与天然药物]
细叶杜香乙酸乙醋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 莹 , 张德志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 , 广东 广州 51 X() 06 )
摘要 : 目的 对细叶杜香乙酸乙醋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
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4 个化合物 ,分别为七叶内醋 ,对经基苯甲酸 ,棚皮素 , 金丝桃昔。 结论 对轻基苯甲酸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健词 :细叶杜香 ;化学成分 ;对经基苯甲酸 ;金丝桃昔
中图分类号 : R 284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X巧 一 87 83 ( 2 0() 7 ) 06 一 06 31 一 02
C h e而回 e o ns t i t u e n ts o f th e e Xt r a c ts of cL du m aP lu s如 L . V a r . A n g u s tu m E . Busc h fr o m ac e t o a c e ta t e
HUA N G Y in g
,
ZH AN G D e
一 z h i ( cS h
o o l of hP
a
amr 叮
,
G u a n g do 咭 oC ll七g e of hP a r 两以 c了, uC a n邵为o u 5 1( x叉) 6 , hC i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j ec it ve OT i
n v e s t i邵 t e th e e h e m ie al e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th e ex tacr t s of 肠d u m 那l us ter L . V a r . A n g诩 t u m E . B u s e h for m
a e e t o a e e t a t e
.
M
e ht od s C o l
u m n e hor m a t o gar
Ph y w a s u s e d t o s e P a ar t e an d P
u ir fy t h
e e h e m i e a l e o n s t i tu e n t s
.
hT
e s t ur e tu r e s w e er
e l u e id at e d o n th e b a s is o f p h y s ie o e h e m i e al p or p e rt i e s a n d s p e e t r a l d a t a
.
eR
s ul st oF
u r e o m p o u n d s w e er i s o l a t e d a n d id e n t iif e d a s
a e s e u l e t i n ( 1 )
,
p

hyd or
x v b e n oz i
e a e
i d ( 2 )
,
q u e cr e t i n ( 3 )
a n d h y哪osr i d e ( 4 ) . OC nc l画o n P一h yd o yb e n z o i e a e id w a s 6 sr r is ol a *e d
fr o m th i s P la n t
.
K e y w o r d s : 肠d u m那 l us zer L . V ar . ; A鳍哪t u m E . B u s e h ; e he而 e al e o n s it t u e n t s ; p 一hy d or x y b e n z o ie a e id ; hy p e r o s id e
细叶杜香 ( & d u m 尸. lus t er L . V ar . A鳍us t u m E .
B u s e h )是杜鹃花科 ( E ir e a e e a e )杜香属 (块 d u m )常绿
直立小灌木 ,又名喇叭茶 、 白山苔 、狭叶杜香 、绊脚丝
等。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 (大 、 小兴安岭 , 长白山 ) 、
朝鲜 、 日本 、 西伯利亚 、 北美 、欧洲等地 ,生于比较湿
润的沟谷和水甸子 , 种子繁殖 川 。 据文献报道 , 细
叶杜香有镇咳 、 祛痰 、 平喘 、扩张血管 、 降压 、 抑菌止
痒等多种药理活性 〔’ ,s] 。 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对杜
香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上 , 对不挥发性成分研究的
较少 。 赵振东等〔4 ]报道 ,杜香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
的组分主要是桧烯 、 对伞花烃 、 桃金娘烯醛 、 4 一松油
醇和枯茗醛等 。 张凤荣等图从宽叶杜香中提取的
挥发油中分离得到单菇烃油 。 王炎等 I“ 〕对细叶杜
香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 鉴定 出 。 一旅烯 , 茨烯 , 4
( or )
一侧柏烯等 41 种化合物 。 本文从细叶杜香嫩枝
和叶水提物的乙酸乙醋部位中共分离得到 6 个单体
化合物 , 目前确定结构的有 4 个化合物 ,分别为七叶
内醋 ( 1 ) ,对经基苯甲酸 ( 2 ) ,懈皮素 ( 3 ) , 金丝桃昔
( 4 )
, 其中化合物 1 为香豆素类化合物 , 化合物 3 和
4 为黄酮类化合物 ,对经基苯甲酸 ( 2) 为在本植物中
首次发现 。
1 仪器 、试剂与材料
熔点用 X石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 (温度计未
校正 ) ;红外光谱用 SD X 一 FT 型红外光谱仪测定 ;核
磁共振用 B ur ke r A V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 , 柱
层析和薄层层析硅胶均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 薄
层色谱检测用 254 n m 、 365 n m 紫外灯和显色剂 ( l %
IA C I。 乙醇溶液和 1% M g A c Z 乙醇溶液 ) 。 石油醚
( 6 0
一 9 0 ℃ ) 、 氯仿 、 乙酸乙醋 、 甲醇均为分析纯 。 药
材于 20 5 年 6 月采自内蒙古大兴安岭 ,经广东药学
院 中 药 学 院 刘 基 柱 老 师 鉴 定 为 细 叶 杜 香
(肠d u呷a lus t er L . V ar . A叮。 t u m E . B u s e h ) ,样品现
保存于广东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
作者简介 : 黄莹 ( 1982 一 )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 张
德志 , 男 ,博士 ,教授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 化学研
究 , E 一 m a i l : DZ 一 z h a n g@ t om · c o m o
2 提取与分离
干燥的细叶杜香嫩枝和叶 ( 5 . 8 k g )粉碎后 , 用
水回流提取 6 次 (首次 s h , 收集挥发油 , 其余每次 2
6 3 1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 7 , 23 ( 6)
h )
, 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 , 浓缩液加醇沉淀 ,过滤 ,
合并滤液浓缩至 4 L , 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 乙酸乙
醋萃取 ,得乙酸乙醋部位浸膏 7 . 8 9 。 取其中 47 9
经硅胶柱层析 , 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脱 , 每 1 0加 m L 收
集一个流分 。 配合 TL C 检测 ,合并相同流分 。 在第
97
一 川 流分析出沉淀 ,滤过 , 沉淀用甲醇反复重结
晶得化合物 1 ( 3 m g ) ;滤液经硅胶柱层析 (石油醚 -
乙酸乙醋洗脱 ) , 再经石油醚一乙酸乙醋 (体积比 or :
l )重结晶 ,得化合物 2 ( 40 m g ) 。 第 130 一 150 流分
经氯仿一甲醇 (体积比 10 : 1 ) ,氯仿一丙酮 (体积比 :7
l )反复重结晶得化合物 3 ( 50 m g ) 。 第 2 3 7 一 2科 流
分浓缩液析出大量黄色絮状沉淀 ,过滤 ,沉淀经甲醇
反复重结晶得化合物 4( 40 m g )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淡黄色棱状晶体 ( M e O H ) , m p 263 -
2 65 ℃ 。 薄层展开后在紫外灯 ( 365 n m )下呈蓝色荧
光 。 U V ( M e 0 H ) A m ax / n m : 2 27 , 256 , 298 , 349 ; UV
( A le l
3
) ^
m ax / n m : 37 6
,
273
,
2 4 1
。 ’
H

N MR ( D Ms o

d 6
,
30() M H
z
)占: 9 . 80 ( Z H , b r . s , C 6一 O H C 7 一O H ) , 6 . 15
( I H
,
d
,
J = 9
.
3 H z
,
H

3 )
,
7
.
84 ( I H
,
d
,
J = 9
.
3 H z
,
H
-
4 )
,
6
.
96 ( I H
, s , H

5 )
,
6
.
7 3 ( I H
, s , H

8 )
。 以上
数据均与文献〔7 , s] 报道的七叶内酷数据一致 , 故
确定化合物 1 为七叶内醋 。
化合物 2 : 白色方晶 ( p . E 一E t o A C ) , m p 2 12 -
2 1 3 ℃ 。 I R ( K B r ) e m 一 ` : 3 39 3 (一O H ) , 3 20 1 (一
O H )
,
3 50()
一 2 5X() ( b r
.
)
,
1 67 5 ( C = O )
,
1 60 8
,
l
59 4
,
1 5 1 1 ( A
r
)
,
1 4 2 3
,
1 3 18
,
1 2 92
,
1 2 4 0
,
1 168
,
9 25
,
55 4
,
7 69
。 ’ H一N M R ( A e e ot n e

d 6
,
4 0 M H
z
) 占:
7
.
90 ( Z H
,
d
,
J = 8
.
5 H z
,
H

2
,
6 )
,
6
.
90 ( Z H
,
d
,
J = 9
.
0
H z
,
H一 , 5) 为明显的 1 , 4 取代苯环质子信号 , 红外
光谱与文献【9 〕对照基本一致 , 故确定化合物 2 为
对经基苯甲酸 。
化合物 3 : 黄色针状结晶 ( A ce ot en ) , m p > 30
℃ 。 盐酸 一镁粉反应呈 阳性 。 IR ( KB r ) c m 一 ’ : 3
40 7
,
3 30 8
,
1 664
,
1 6 1 1
,
1 5 2 2
,
1 4 5 0
,
1 3 8 2
,
1 3 19
,
l
2 6 2
,
1 199
,
1 16 8
。 ’
H

NM R ( A
e e t o n e

d6
,
4 0 M H
z
)
占: 12 . 14 ( I H , s , C S一 O H ) , 9 . 5 8 ( I H , b r . s , C 7一
O H )
,
8
.
39 ( IH
,
b r
.
s , C 3一O H ) , 8 . 02 ( I H , b r . s ,
C 3一O H ) , 7 . 9 4 ( I H , b r . s , C 4 ,一O H ) , 7 . 8 1 ( I H , d , J
= 2
.
0 H z
,
H一 ` ) : 7 . 6 8 ( I H , dd , J = 2 . 0 、 8 . 4 H z , H -
6 3 2
6
`
)
,
6
.
9 8 ( I H
,
d
,
J = 8
.
4 H z
,
H一 ’ ) , 6 . 58 ( I H , d , J
= 2
.
0 H z
,
H名 ) , 6 . 2 5 ( I H , d , J = 2 . 0 H z , H石 ) 。 以
上数据均和文献「8 , or 」报道的懈皮素数据基本一
致 , 与懈皮素对照品在多种溶剂系统中展开 , 其凡
值 、斑点呈色亦一致 ,故确定化合物 3 为懈皮素。
化合物 4 : 黄色针状结晶 ( M e O H ) , m p 228 -
23 0 ℃ 。 盐酸一镁粉和 M iol hs 反应呈阳性 ,其硅胶薄
层斑点在荧光下呈黄色 , 喷洒 1% 三氯化铝乙醇液
或醋酸镁 乙醇液后呈鲜黄色 。 UV ( M e O H ) A m ax /
n m : 359
,
256
,
2 2 1
。 ’
H

N M R ( A
e e to n e

d 6 + D M SO

d 6
,
5X() MH
z
) A 环上 质子信号 占: 12 . 58 ( I H , s , C S一
O H )
,
10
.
83 ( I H
,
b r
.
s , C 7一 O H ) , 6 . 2 4 ( I H , d , J =
2
.
0 H z
,
H石 ) , 6 . 4 6 ( I H , d , J 二 2 . 0 H z , H一 ) ; B 环苯
环上的质子信号 占: 7 . 78 ( I H , d , J 二 2 . 0 H z , H 一2 ` ) ,
7
.
68 ( I H
,
dd
,
J = 2
.
0

8
.
5 H z
,
H石 ’ ) , 9 . 02 ( IH , b r .
s , C 3
,一O H ) , 9 . 38 ( I H , b r . s , C 4 ,一O H ) , 6 . 9 1 ( I H ,
d
,
J 二 8
.
S H z
,
H一 ` ) ;糖端基碳上质子的信号 占: 5 . 35
( I H
,
d
,
J = 8
.
O zH
,
H

1

;) 糖骨架上其他质子的信
号 占: 3 . 83 ( I H , d , J = 2 . 5 H z ) , 3 . 7 7 ( I H , t , J 二 8 . 5
H z )
,
3
.
6 1 ( I H
,
m )
,
3
.
5 3 ( I H
,
d
,
J = 8
.
5 H z )
,
3
. 科 -
3
.
4 9 ( Z H
,
m ) ;糖部分其余经基质子的信号 占: 5 . 05
( I H
,
b r
.
s
)
,
4
.
5 8 ( I H
,
b r
.
s
)
,
4
.
24 ( I H
,
b r
.
s
)
,
4
.
14
( IH
,
b r
.
s
)
。 ” e 一N M R ( n M s o

d
。 , 一0 M H z ) 中央三
碳的信号占: 1 57 . 4 ( C一 ) , 134 . 8 ( C一 ) , 17 8 . 7 ( C4 ) ;
A 环骨架碳 的信号 占: 162 . 5 ( C一 ) , 99 . 4 ( C石 ,一
CH一 ) , 165 . 4 ( C一 ) , 9 4 . 3 ( C一 ,一 CH一 ) , 15 7 . 9 ( C -
9 )
,
104
.
9 ( C

10 ) ; B 环骨架碳的信号 占: 12 2 . 2 ( C -
l

)
,
1 15
.
9 ( C一 ’ , 一C H一 ) , 14 5 . 6 ( C 一3 ` ) , 14 9 . 5 ( C -
4

)
,
117
.
2 ( C一 ’ ,一 CH一 ) , 122 . 5 ( C石 ’ , 一C H一 ) ;
糖骨架碳的信号占: 104 . 0 ( C 一 1” , 一 C H一 ) , 72 . 5 ( C -
2
, 一 CH一 ) , 74 . 5 ( C一 3 “ , 一C H一 ) , 69 . 0 ( C4 “ ,一
C H一 ) , 7 6 . 7 ( C一 ,一C H一 ) , 6 1 . 1 ( C石 , 一
CH Z一 ) 。 取该化合物数毫克溶于甲醇 , 加人浓盐
酸 一水 ( 1 : 1 )加热回流数小时水解 ,水解液中和后与
糖对照品共薄层 ,显色 ,与半乳糖一致 。 由端基质子
信号 占 5 . 35 的祸合常数 了二 8 . 0 H z 可知糖昔键为月
构型 。 以上数据与文献「8 , 1 1〕报道的懈皮素一 0 -
户 D 一毗喃半乳糖昔 , 即金丝桃昔的数据丁致 ,故确定
化合物 4 为金丝桃昔 。
(致谢 : IR , NM R 光谱由中山 大学测试中心代测 )
(下转第 64 3 页 )
第 6 期 李小妹 ,等. 石牌广蕾香与海南广霍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分析
3 方法学验证
按照指纹图谱相关技术要求 ,对广蕾香指纹 G C
图谱检测方法进行重复性 、精密度和稳定性考察 ,并
采用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计算相关系数 。
3
.
1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样品溶液 ,连续进样 6 次 ,计算相
似度 RsD 为 1 . 05 % 。
3
.
2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样品溶液 , 分别在 。 、 1 、 2 、 4 、 6 、
2 4

4 8 h 进样 ,计算相似度 RSD 为 1 . 2 1% 。
3
.
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药材 , 按供试液制备方法及检测
方法操作 5 次 ,计算相似度 RsD 为 1 . 58 % 。
4 相似度评价
对同一品种广霍香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
较 ,其中 9 批海南广霍香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
0
.
9735

0
.
8776

0
,
94 72

0
.
9 3 1 1

0
.
6() l 2

0
.
90 65

0
.
8823

0
.
80 18

0
.
9 50 1
,
7 批石牌广霍香的指纹图
谱相似度分别为 0 . 9892 、 0 . 9650 、 0 . 9936 、 0 . 95 12 、
0
.
9586

0
.
94 6 33

0
.
9 115
。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 9 批
海南广霍香相似度数据中有 8 批在 0 . 87 以上 ,说明
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海南广霍香药材也具有一定的特
征性 ;7 批石牌广蓄香均在 0 . 91 以上 ,说明同品种
广蓄香有较好的相似度 ;不同品种的广霍香指纹图
谱相差较大 ,而且具有各自的特征性 。
5 讨 论
特征峰 , 以保留时间为主要鉴别参数 , 但保留时间可
能因仪器厂家 、色谱柱等条件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
异 ,导致指纹图谱的峰形会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同一
系统作出来的图谱则有较好的重现性 。
5
.
2 采用 G c 一M s 分析广蕾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
分 [’ 川 ,不同品种的广蕾香挥发油共有约 7 个共有
成分 : a 一愈创木烯 、 a 一广蕾香烯 、 占一愈创木烯 、 7 , 8 一二
经基 4 , 5 一二 甲基一 二氢禁 、 广霍香醇 、 广霍香酮 、
A ic hP y le en 等 ,其中以广蕾香醇和广霍香酮的含量
最高。 本研究的指纹图谱所选择的 7 个峰 (包括主
要成分或特征性成分 ) , 作为图谱辨认的主要特征
峰 ,能基本达到品种鉴定的效果 ,但并不能完全揭示
不同产地 、 采集时间 、 部位 、 生长期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的广蕾香挥发油的特征 , 其共同特征还有待进一
步深人研究 。
(致谢 :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由中
南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梁逸曾教授提供 )
参考文献 :
【1〕黄泰康 .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 〕. 北京 : 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 , 19 94 : 42 7 一 429 .
【2〕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 石牌霍香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 J ]
. 中草药 , 2X() l , 32 ( 4 ) : 3X() .
〔3〕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等 . 高要产广蕾香挥发油成分
分析 [ J ] . 中药材 , 199 , 2 2 ( 1 ) : 25 .
【4 ] 冯毅凡 ,郭晓玲 ,罗集鹏 . 雷州产广霍香挥发油成分的气
相色谱一质谱分析【J] . 中药材 , 199 , 22 ( 5 ) : 24 1 .
(收稿日期 : 2X() 7 一的 一 13 ;修回日期 : 2X() 7 一 n 一 15)
5
.
1 本研究共选择了 7 个化学成分作为指纹图谱
(上接第 632 页 )
参考文献 :
【l]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M ]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2X() 5 , 5 7 ( 1 ) : 以抖 y 一 o as ·
「2 ] 祝君梅 ,赵树仪 ,陈卫平 ,等. 杜香油镇咳祛痰与急性毒
性作用的实验研究【J] . 天津药学 , 2加 1 , 13 ( 2 ) : 26 .
〔3 ] 谈华 ,刘庆华 . 细叶杜香挥发油抑菌和杀菌作用的研究
[ J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2加5 , 2 1 ( 3 ) : 35 一 36 .
【4」赵振东 ,王亚玲 ,杜晓光 , 等. 杜香精油主要组成及利用
的研究〔J] . 林产化工通讯 , 2阅 1 , 35 ( 5 ) : 3 一 .6
【5] 张凤荣 ,刘莉颖 ,张粗梅 ,等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单
菇烃油及其胶丸中的对 一 伞花烃含量【J 〕. 中草药 ,
2X() 3
,
3 4 ( 2 )
:
133 一 134
.
【6〕王炎 ,赵敏 . 大兴安岭地区细叶杜香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 J ]
. 色谱 , 2X() 3 , 2 1 ( 6 ) : 63 1 .
【7 ] 高广春 ,吴萍 ,曹洪麟 ,等. 金钟藤中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 6 , 14( 3 ) : 2 34 .
【8] 于德泉 ,杨峻山 . 分析化学手册 :第七分册【M ] . 北京 : 化
学工业出版社 , 19 9 : 4 9 一 83.9
〔9] 曾宪仪 ,方乍浦 ,吴永忠 ,等 . 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6 , 2 1 ( 3 ) : 167 .
〔10 ] 周伯庭 ,李新中 ,徐平声 . 华紫珠化学成分研究【J ] . 广
东药学院学报 , 2X() 5 , 21 ( 6 ) : 6 95 一 6% .
〔1 1] 杨书慧 , 田谊 . 秀雅杜鹃化学成分的研究【J] . 西北植物
学报 , 2X() 7 , 2 7 ( 2 ) : 36 .
( 收稿 日期 : 2X() 7 一 09 一 16 ;修回日期 二2X() 7 一 10 一 30)
6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