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试液喷雾显色(检查桂皮醛), 结果:肉桂与柴桂有 1 个与桂
皮醛相对应的黄色斑点 ,阴香无显示斑点。
[ 收稿日期] 2004-03-27
[作者简介] 杨粹华 ,女 ,主管中药师 ,电话:0572-5230046 5230006 , E-mail:haynes_yj@163.com
[作者简介] 赵晓风 ,女 ,主管药师 ,电话:023-68762090
党参及其伪品迷果芹的鉴别
杨粹华1 ,顾琳娜2 (1.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 , 313300;2.
湖州市药品检验所 , 浙江 湖州 313000)
[ 摘要] 目的:对党参及其伪品迷果芹进行真伪鉴别。 方
法:采用性状鉴别 ,理化鉴别及薄层层析鉴别等方法加以区
别。结果:理化鉴别呈不同反映 , 薄层色谱在相同的 Rf值位
置不呈相同的斑点。结论:迷果芹为党参的混淆品 , 不可供
党参药用。
[ 关键词] 党参;迷果芹;真伪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6.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5213(2004)12-0789-01
党参系常用中药 ,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
sula(F ranch)Nannf] 、素花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
Var.modesta(Nannf)L.T.Shen] 或川党参[ Codonopsis Tang-
shen Oliv] 的干燥根[ 1] 。具有补中益气 、健脾益肺的功效。
最近在药材市场上发现有用伞形科植物迷果芹[ S phal lero-
carpus Gracilis(Bess)K.-Pol] 的干燥根[ 2]充当党参用。 为
便于鉴别其真伪 ,现就药材性状及理化鉴别 , 薄层层析等方
面作分析研究。
1 性状鉴别
1.1 党参 呈长圆柱形 , 稍弯曲 , 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 , 根
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筛子盘头),根头下有致
密的环状横纹 ,向下渐稀疏 , 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
孔 ,质稍硬或略带韧性 , 断面稍平坦 ,有放射状纹理 , 有特殊
香气 ,味微甜[ 1] 。
1.2 迷果芹根 呈长纺锤形或圆锥形 , 表面淡黄灰色 ,有明
显的纵皱及横长突起的皮孔样疤痕。顶端圆钝 , 有残基 , 四
周有黑褐色似鳞片状的叶鞘基环绕 ,其下有致密的环状横
纹。质硬 ,易折断 , 断面乳白色。气微 ,具胡萝卜香气 , 味淡 ,
微甜[ 3] 。
2 理化鉴别
2.1 查皂苷 取粉末各0.5 g , 加水10 mL , 于水浴中加热
10 min , 放冷 ,倾取上清液 , 置带塞试管中 , 用力振摇党参产
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 3] 。迷果芹无此反应。
2.2 查皂苷及植物甾醇 取粉末各1 g , 置带塞三角烧瓶
中 ,加乙醚10 mL ,密塞 ,振摇数分钟 ,冷浸1 h , 滤过。挥去乙
醚 ,残渣加1 m L醋酐溶解 , 倾去溶液置干燥试管中 , 小心沿
管壁加入硫酸1 mL ,两液接界面党参呈棕色环 ,上层由蓝色
立即变为绿色[ 3] 。迷果芹无此反应。
3 薄层层析鉴别
分别取党参与迷果芹药材粉末各2 g , 另取党参标准对
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批号 1057-200002)2 g ,
加无水乙醇20 mL , 超声处理15 min , 滤过 ,滤液浓缩至干 , 残
渣加水20 mL溶解 , 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 3 次(20 , 10 ,
10 mL), 合并提取液 , 回收正丁醇至干 , 残渣加甲醇1 mL溶
解作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 供点样用。吸附剂:CMC-
Na硅胶 G 铺板 , 110 ℃活化0.5 h。展开剂:甲苯-醋酸乙酯-
甲酸(15∶5∶2)。点样量:样品及对照品各10 m L。展距:
12 cm。显色剂:喷以 10%硫酸乙醇液 105℃烘约5 min置紫
外光灯(365 nm)下观察。结果:党参对照药材及党参样品
的 Rf在0.33 , 0.47 , 0.57 , 0.77处有相同的 4 个蓝绿色的荧
光斑点。伪品迷果芹在这 4 个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荧光斑
点。
4 讨论
伪品党参性状虽与党参有相似之处 , 但应用性状鉴别 、
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能将正品党参主要特征与伪品迷果芹
加以区别 ,特别是薄层色谱可用作党参的主要鉴别依据。
党参与迷果芹非同科同属植物 ,其药理作用及功能主治
相差极大 ,所以不可供党参药用。本文为其真伪鉴别提供了
检验依据 ,可确保党参的临床疗效 。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一部[ S] .2000.233.
[ 2]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 M ] .第
2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7.207.
[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 M] .第 2
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168.
[ 收稿日期] 2004-06-29
显色基质法检测输液细菌内毒素的跟
踪观察
赵晓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24 中心医院 , 重庆 400020)
[ 摘要] 目的:研究输液制剂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与存放年
限 、输液热原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显色基质法制订
出定量检测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 同期检测 1990 ~ 2002
年不同年份的输液产品及临床疑似热原反应的输液产品 , 回
顾性对照分析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1990 年 ~
2002年存放不同年份的输液 , 其内毒素含量在0.0349 ~
0.0468 Eu·mL-1之间 , 差异无显著性;而本院临床疑似输
液反应的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增高。结论:输液中原有(初测)
内毒素含量并不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则发生变化;疑似热原反
应的输液内毒素含量增高与配伍药物带入热原密切相关。
[ 关键词] 输液制剂;细菌内毒素;显色基质法
[中图分类号] R927.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5213(2004)12-0789-03
本研究采用显色基质法平行操作 , 追踪检测了 1990 年
~ 2002 年存放不同年份 、不同批号输液产品的细菌内毒素
变化情况;探讨了输液内毒素含量与存放年限 、输液制剂质
量 、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相互关系及分析评价。
1 试剂与实验材料
1.1 仪器 Tu-180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仪
·789·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年第 24卷第 12期 Chin Hosp Pharm J , 2004 Dec , Vol 24 ,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