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红参栽培技术



全 文 :3讨论
L
一苯丙氨酸作为紫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 〔 2〕 ,对
紫草素形成有 明显刺激作用 。 根据紫草素合成途
径 , L 一苯丙氨酸并不是 唯一的前体物质 , 寻找更廉
价 、作用更好的前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 IA A 作为一
种激素 ,对紫草细胞培养有抑制细胞生长和刺激次
级代谢的作用 。 选择合适的激素种类和用量 ,对紫
草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要获得高产量的紫草素 ,
仍需对紫草素生产培养基 (包括细胞生长培养基 )
的各种营养成分做大量的筛选工作 。
摇瓶试验表明 , 当摇瓶转速低于 150 r/ m in , 通
气量将成为紫草素产量的限制因素。
参 考 文 献
D o n幻in K . e t a l . E fe e t o f g or w t h h o mr o n e m o d iif e a t i o n o n
s
h i k
o n in p r o d
u e t io n for m L i zh
o柳mr u m e丫h or hr 娜 n e e ll
e u
l t
u
er
s w i th i n s i t u e x tar e t io n
.
B io t e e h n o lo群 eL t t e sr . 19 00 ,
1 2 ( 4 )
: 2 8 9
田端守 . 用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 药学通报 , 1 985 ,
2 0 ( 9 )
: 5 19
( 2 0 3
一 10 一 0 8 收稿 )
P r od
u e it o n o f S hi ko in
n b y C e ll C u l t u r e s o f L iht
o sP e rm
u m e ry ht ro hr ioz
n
H
u L iy o n g
( G
u a n
gd
o n g P h a ,
a e e u ti e a l Co l!
e g e
,
G
u a n 邵h o u 5 102 2 0 )
A b s t ra e t Obj
e e t iv e : OT
e x P l
o
re
e u
lt
u ra l e o n d i t io n s o f s h i k o n i n p r o d u e t io n b y e e ll e u l t u r e s of Li
tho 印 e rm u m e州 h ro hr o n . M e t h o d :
o rt h
o g o n a l d
e s i , w
a s a p p li e d i
n
d
e t emr i
n a t io n o f s h i k o n i n w i rh i
n th
e m e d i
u m
.
Fl a s k t e s t w as a p p li e d i n th e s t u d y o f s h i k o n i n p rdo
u e -
ti o n b y th e a m o u n t of v e n t il a t io n
.
R
e s u
l t
:
hT
e
b
e s t m e d i u m e o n s is t e d o f l 0() m郭 L L一 p h e n y la la n i n e , 2 m g/ L IA A a n d sX() m群L
C
a
( N 0
3
)
2 4 H
2 0
.
T h
e
b
e s t a m o u n t of v e n t il a t io n w a s g e t b y s h a k e n a t 150 r/ m in
.
C o n e l u s io n : Th is t e s t p r o v id e d d a t a of r p or d u e in g
s h i k o n i n b y e e ll e u lt u r e s o f iL th o聊 rm u m e叫h or hr 七o n .
K灯 w o r ds iL thosr e rm u m e州h or hr 哪 n ; Sh i k o n in ; Ce ll e u l t u r e s
小红参栽培技术
刘爱民
( 云南省楚雄农业学校 , 楚雄 67 5 0 0 0)
摘要 小红参可用种子繁殖 , 再辅以分株和扦插繁殖 , 短期内能培育大量种苗 , 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 通过
精心培育和无公害化栽培 , 可显著提早小红参的收获时间 , 并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关键词 小红参 栽培技术
小红参 Ga l i u 。 少u n n a n e ns i s ( F r a n e h . ) D i e l s 为茜
草科多年生草质藤本 , 以根供药用 ,别名滇紫参 、 小
活血 、 小红药等 , 为彝族常用草药 ,具有活血止血 、 祛
疲生新的功能 。 主治帆血 、 吐血 、 尿血 、 崩漏 、 月经不
调等症 。 小红参目前还没有大面积种植 , 以采挖野
生为主 , 资源蕴藏量逐年下降 ,市场收购价格 比较
高 ,因此 ,应用农业生产技术规模化栽培小红参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 。
, 材料来源 、试验地点和时间
材料来源 :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和武定县的野
生植株。
试验地点 : 楚雄星升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 (防
虫网内面积 180 耐 、 大田面积 6 67 m Z )和楚雄农校
·
3 14
·
药园 (面积 2 0 m Z ) 。
试验时 l司 : 2 0 0 1年 3月 一 20 0 3年 12 月 。
2 形态特征
小红参为草质攀援藤本 ,根细长 ,圆柱形 ,肉质 ,
外皮黄红色 ,断面红色或淡红色 ;茎四棱形 , 中空 ,棱
上生倒钩刺 。 叶四片轮生 , 粗糙 , 卵状心形或三角状
卵形 ,具长柄 ,全缘 ;叶片先端急尖 , 基部心形 ;叶脉
3 一 5 条 , 弧形 。 圆锥状聚伞花序 , 顶生或腋 生 , 花
小 ,淡黄色 。 浆果 , 圆球形 ,成熟时黑色 ;种子 1 一 2
粒 。 花期 7 一 9 月 ,果期 9 一 1 月 。
3 生长适应性
小红参喜温暖和湿润的环境 , 怕高温 , 忌强光 ,
怕涝 。 在气温 20 一 25 ℃下生长旺盛 ,气温 30 ℃ 以上
中药材第 27 卷第 5 期 2 0( 抖 年 5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4. 05. 002
植株停止生长 。 气温 巧℃ 、 地温 1 0℃ 时发芽和发根
缓慢 。 植株地上部分在气温 0℃ 以下易受冻害 , 冬
季倒苗后能耐 一 7℃ 左右低温 。 土壤以肥沃 、 疏松 、
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好 。
栽培技术
1 选地和整地 选疏松 、肥沃 、 富含腐殖质的砂
4
质壤土 。 翻耕时 ,每亩用腐熟的厩肥 、人畜粪等混合
肥 3 00 k g 及过磷酸钙 30 k g 作基肥 ,捣细撒匀 ,然
后再行耕耙 ,作成 1 . 3 m 宽 、 巧 一 20 c m 高的畦 。
4
.
2 繁殖方法
4
.
2
.
1 种子繁殖 : 9 一 1 月当浆果变黑时标志种
子成熟即可采收 。 小红参在果实成熟时 ,种胚尚未
成熟 。 因此 , 采收后应及时搓去果肉 , 置湿砂内 , 于
常温下 , 6 0 一 65 天长出胚根 , 发芽率 89 . 7% 。
种子繁殖可用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 。
直播 : 用已催芽并裂 口的种子 , 于 2 月下旬或 3
月初按行距 20 一 25 c m 开 2 一 3 c m 深的浅沟 ,将种
子间距 or ~ 巧 c m 均匀播人沟 内 , 覆土 1 c m 左右 ,
然后轻轻镇压 。 每亩播种量 2 . 5 一 3 k g 。
育苗移栽 : 用 当年采收种子在整好的苗床上于
1 1 一 12 月条播 ,行距 2 0 e m ,第二年当苗高 10 e m 左
右时移栽 。
4
.
2
.
2 分株繁殖 :将芽头完整 、参体肥大 、无伤 、无
病虫害的肉质根留作种用 。
种参贮藏 :在背阴或凉爽处铺 9 一 12 c m 厚的湿
沙 ,然后放一层参根 , 盖一层 9 一 12 c m 湿沙 , 再排放
一层参根 ,连续排放 4 一 5 层 。 天旱时每隔 4 一 5 天
喷洒一次水 ,下雨时顶部盖塑料薄膜防雨 。 每隔 20
一 3 0 天翻动一次 。
栽种时期 :小红参有冬季休眠的特性 。 贮藏的
种参一般在下一年 2 月中下旬栽种 。 过迟种植则种
参因气温逐渐升高而开始萌芽 ,栽种时易碰伤芽头 ,
影响成苗率 。
栽种方法 : 种参的每个芽头均可形成一棵植株 ,
种植时用刀按芽头数分割 , 创面涂上草木灰 ,可平栽
或竖栽 。
平栽 ,开深 4 一 5 c m 沟 ,将种参平放沟中 ,株距
5 一 7 c m , 种参与种参头尾相接 , 行距 巧 一 17 c m 。
亩用种量 3 0 一 4 0 k g 。
竖栽 ,在畦面上开设直行条沟 , 沟深 or c m , 将
种参斜排于沟的一则 ,株距 10 一 巧 c m ,要求芽头位
置平齐 ,行距 15 一 17 e m 。 每亩用种量 3 0 一 4 0 k g 。
4
.
2
.
3 扦插繁殖 : 选择生 长健壮 、 无病虫害的茎
蔓 ,每 2 一 3 个节剪成插条 。 在整好的苗床上 , 按行
距 10 Cm 、株距 5 。 m 左右 ,插人土中 1 一 2 节 , 露出 1
中药材第 27 卷第 5 期 2以拼 年 5 月
节在土面 ,切勿倒插 。 插后覆土压紧 ,浇透水 。 插后
搭棚遮荫 ,避免阳光直射 。 生根发芽后陆续揭去覆
盖物 。 培育 1 年即可移栽 。
4
.
2
.
4 三种繁殖方法 比较 : 20 3 年 n 月 20 日按
上述方法繁殖的小红参 , 分别收挖 l m , (表 1 ) 。 以
种子繁殖的发芽率高 ,且芽头多 ,单产较其它两种繁
殖方法高 ,种植过程还省工省力 。 种子直播的须根
多 ,且人土较深 ,根粗壮 、 色红 ,产量最高 。 因此 ,小
红参应以种子直播为好 。
表 1 三种繁殖方法比较
繁殖方法 生长年限
根数
(根 ) 鳗气 g ) 出苗率均径叫平扭直均长叫平根介
种子繁殖 (移栽 ) 二年生 4 一 7 1 . 7 0 . 52 14 . 3 10 %
种子繁殖 (直播 ) 二年生 4 一 8 巧 . 8 0 64 16 . 8 89 . 7 %
种子繁殖 (移栽 ) 三年生 4 一 9 12 . 3 0 . 57 巧 . 4 10 %
种子繁殖 (直播 ) 三年生 5 一 11 19 . 6 0 . 7 1 2 1 . 3 8 9 . 7%
分株繁殖 一年生 4 一 7 9 . 4 0 . 54 月 . 6 85 . 4 %
扦插繁殖 (移栽 ) 二年生 4 一 7 9 . 3 0 . 54 12 . 7 10 %
4
.
3 田间管理
4
.
3
.
1 遮荫 : 小红参幼苗期怕强光 ,育苗地宜设透
光率 30 % 一 40 % 荫棚 ,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 成
株期透光率宜在 75 % 左右 , 这是小红参田间管理的
一项重要措施 。
4
.
3
.
2 设立支柱 : 小红参为攀援藤本 , 当苗高 20
c m 时 ,于株旁插立支柱 , 供茎藤攀援生长 。
4
.
3
.
3 除花 :在孕蕾期 , 除留种地外 , 一律摘除花
序 , 以利增产 。
4
.
3
.
4 施肥 :小红参生长 , 需 2 一 3 年才能收获 , 因
此须按整地要求施足基肥 。 在苗期 , 每亩浇施兑水
的稀人粪尿 1以 )0 k g ,或硫酸钱每亩 or k g , 以促进生
长 。 在 4 一 6 月 中旬 ,根系膨大期 ,追施一次氮 、磷 、
钾复合肥 ,每亩 10 k g , 以提高产量 。
4
,
3
,
5 适时排灌 : 参地积水 , 根部易腐烂死亡 , 雨
后畦沟必须排水 。 在干旱少雨季节 ,应注意灌溉 ,保
持畦面湿润 ,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
4
.
4 病 虫害防治 目前小红参刚开始试种 ,病虫
害较少 。 现已发现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和根腐病 ,
虫害有芽虫和红蜘蛛 ,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如表
2 及表 3 。 用 l “ 1 : 10 的波尔多液或 65 % 代森锌粉
剂 50 一 60 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效果显 著。 用
5 0% 多菌灵或 5 0% 百菌清 10() 0 倍液浇灌病株防治
根腐病效果显著 。 通过降低温湿度对叶斑病和根腐
病也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 蚜虫用 4 0% 乐果 10( X)
倍液喷杀较好 ; 红蜘蛛用 50 % 敌敌畏喷杀效果显
著 。
·
3 15
·
表 2 病害发病规律和防治效果
0 5%多菌灵病害 发病规律 降低温 、湿度
l :l :0 0 1
波尔多液
6 5%代森锌粉剂
50

60 倍液
0 5%百菌清
0 1《X )倍液
喷 浇 喷 浇 喷 浇 喷 浇
叶斑病 6 一 0 1月高温 、 高湿 显著情况下易发病 , 主要集中在 7 一 8 月
根腐病 同上 显著
表 3 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显著 显著 不显著 不显著
不显著 不显著 显著 显著
虫害 发生规律 5 0%敌敌畏
90% 7 0 %
敌百虫
不显著
敌百虫
不显著
4 0 % 乐果
1 (洲叉) 液
芽虫 3 一 5 月干旱 不显著季节发生
显著
红蜘蛛 5 一 6 月产地 显著 一般 不显著 不显著温 、湿度较适宜红蜘蛛的繁殖
5 采收加工和贮藏
种植 2 一 3 年 , 秋冬季挖取小红参根部 , 除去地
上茎藤 ,洗净泥沙 , 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 可放置于
干燥 、 阴凉 、 通风处贮藏 。
6 小结
小红参在野生状态下靠种子 自然繁殖 ,生长期
较长 。 在目前野生资源蕴藏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
通过 以种子繁殖为主 ,再辅以分株和扦插繁殖 ,在短
期内能够培育大量种苗 , 为实现规模化生产奠定基
础 。 再通过精心培育和无害化栽培 , 可提早小红参
的收获期 ,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
( 2X() 3
一 0 8 一 19 收稿
2X() 4
一 0 2 一 0 2 修回 )
浙贝母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
吕先真 ’
( 1
. 浙江省磐安县植保站 ,磐安 3 2 23 0 ;0 2
遏镇农技站 ,磐安 3 2 2 3 10 )
潘兰 兰 , 黄海叁 3 胡海波 ,
浙江省磐安县 中药材研究所 , 磐安 3 223 0;0 3 . 浙江 省磐安县新
摘要 浙贝母地下害虫理想药剂的筛选是发展绿色中药材生产的基础工作 。 基于田间试验的结果分析 , 40 %
辛硫磷乳油 、 40 % 乐斯本乳油以及 3% 地虫清颗粒剂可 以作为高毒高残留药剂的取代品 。
关键词 浙贝母 地下害虫 药剂筛选
近年来 , 地下害虫对浙贝母危害程度有所加重 ,
由于缺乏理想药剂 , 生产中盲 目施药 、 打 “ 放心 ” 药
的情况相当普遍 , 给产品质量带来 了严重威胁 。 为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满足绿色中药材产品
开发的需要 , 实施了专项试验 ,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推
荐药剂。
1 材料及方法
选择 7 种药剂作试验处理 ,详见表 1。
试验于 20 3 年春季在磐安县新握镇古竹村古
塘山背潘关朝户承包的旱地 ,土壤肥力中等 。 采用
8 处理 3 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单个小区面积 35 耐 ,
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 除不再另外施用杀地下害虫
的其它药剂外 ,栽培以及植保措施同一般大 田 。 在
8 个处理中 ,施用地虫清的处理采用毒土法撒施 ,其
·
3 1 6
·
余一律按照 75 k留亩 的药液量 (对照用清水量 ) 在
土表喷施 。 施药时间为 3 月 28 日下午 (天 阴 ) , 于
施药后 巧 天观察虫害和地上植株生长情况 ,无明显
差异 。 4 月 28 日 (药后 31 天 )下午结合采收 ,按 常
规深度挖取浙贝母地下鳞茎 ,调查地老虎 、 金龟子 、
金针虫的幼虫和蛹 ,以及贝母鳞茎虫害率 ,结果详见
表 2 。
2 试验结果分析
2
.
, 杀虫效果 处理 7( 辛硫磷 )的杀虫效果极显
著高于处理 4( 三哇磷 ) 、 6( 甲氰菊醋 ) 、 3( 虫扫净 ) ;
处理 7( 辛硫磷 ) 、 5( 乐斯本 ) 、 2( 地虫清 )的杀虫效
果显著高于处理 4( 三哩磷 ) 、 6( 甲氰菊醋 ) 、 3( 虫扫
净 ) 、 l( 敌百虫 ) ;其它处理间杀虫效果均无显著差
异 。 本试验以辛硫磷的防效最好 。
中药材第 27 卷第 5期 2以M 年 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