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苏铁蕨的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全 文 :2016·12
苏铁蕨的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艳春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站,云南 隆阳 678000)
摘 要:对采自云南麻栗坡县的苏铁蕨(2.8kg)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从苏铁蕨的丙酮提取物
中分离得到了31个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在苏铁蕨化学成分
研究的基础上,对苏铁蕨中分离得到的部分黄烷醇、吡喃酮化合物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
活性研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新黄烷醇化合物1和2、黄酮苷类化合物21显示了与阳性对照
Rutin接近的抗氧化活性,高于阳性对照BHA,除8外其他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活性。
关键词:苏铁蕨;化学成分;新黄烷醇化合物;黄酮苷类化合物
试验研究
求 购 求购玉米、黄豆、菜粕、麸皮、小麦、油糠、豆粕、棉粕、次粉等饲料原料。
联系人:江经理 15827367983
是帕拉英达芒的贮藏期15d,贮藏期长有利于长途
运输,从而提高了杧果的商品性。帕拉英达芒在泸
水县上江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本地三年芒相
比,产量稳定,无大小年现象,适宜在怒江干热河谷
区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解德宏,尼章光,陈于福,等.台农一号在怒江干热
河谷的引种试种[J].中国热带农业,2010(6):52-53.
[2]解德宏,尼章光,陈于福,等.圣德隆的引种试种
初报[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5):54-56.
收稿日期:2016-08-08
苏铁蕨[Braniea insignis(Hook.)J.Smith]为乌毛
蕨科(Blechnaceae)苏铁蕨属(Brainea)植物,是高等
植物中较低的一个品种,属于乌毛蕨科常绿灌木,
在中生代侏罗纪曾广泛分布,距今约4亿年,经过
亿万年地球的变迁而坚强地幸存下来,可以说是活
着的化石,苏铁蕨是珍贵的古老植物,对于研究古
植物区系和蕨类植物进化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苏
铁蕨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较干旱的荒坡或路
边,外观极似苏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广泛分布
于热带亚洲及大洋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
西、海南、福建南部、台湾及云南等省。苏铁蕨以幼
叶、叶柄或根茎入药,具有活血等功效,主治感冒、
烧伤、外伤出血、蛔虫病等。据文献报道,从苏铁蕨
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黄酮苷 kaempferol-3-0-
[2-0-(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yl]-β-D-
galactopyranoside,此外还有东北贯众素、木脂素类
化合物brainicacid的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属植
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供药用开
发,为该属植物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
采自麻栗坡县的苏铁蕨(2.8kg)进行了系统的化学
成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仪器
NMR谱在BrukerAV-5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测定(δ 为 ppm,TMS 为内标,J 为 Hz);MS 谱在
AgilentG3250AALC/MSDTOF质谱仪上测定;旋光
在日本HORIBASEPA-300数字旋光仪上测定。柱
层析用葡聚糖凝胶 Pharmadex LH-20 由安法玛西
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制造;RP-18购自Merck公
司;薄层层析板、柱层析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
出品;显色剂为5%硫酸乙醇溶液,喷洒后适当加
热。UV-VIS-PC24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
岛津公司);DPPH·(1,1-Diphenyl-2-Piclhydrazyl
radical)(Sigma公司生产)、BHA(butylated hydrox-
yanisole,丁基羟基茴香醚)(Sigma公司生产)、Rutin
(Sigma公司生产)、无水乙醇(国产A.R.级试剂),其
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提取分离
干燥的苏铁蕨(2.8kg)经粉碎后用80%丙酮浸
泡提取3次(每次10L,24h)。提取液合并经减压
浓缩除去溶剂,粗提物悬浮于水中,分别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减压回收溶剂。
乙酸乙酯部分浸膏(30g),用500g硅胶拌样,
氯仿 - 甲醇(10∶0-0∶10,v/v)梯度洗脱,用 TLC
进行检测,合并相同馏分,得到 8 个馏分(Fr.
1~Fr.8),馏分1~2为氯仿洗下部分,极性小为油状
物,馏分6~8为甲醇洗下部分,这两部分均未作进
一步分离。馏分3(Fr.3,2g)经硅胶柱层析(CHCl3∶
46
2016·12试验研究
供 应 建水县南庄镇小新寨村委会供应生姜1500吨。联系人:赵先生 13408945679
EtOAc9∶1~0∶1)得到4个组分(Fr.3A~Fr.3D)。Fr.
3C(1g)经硅胶柱层析(petroleumether-acetone9∶
1~6∶4),sephadex LH-20(甲醇)层析得到 24(5
mg)、25(5 mg)、27(6 mg)和 26(8 mg)。馏分 4(Fr.
4,4 g)经硅胶柱层析(CHCl3∶ H3OH 9∶1~0∶1)
得到5个组分(Fr.4A~Fr.4D)。 B(0.7g)经硅胶
柱层析(CHCl3∶CH3OH 9∶1~0∶1)以及 sephadex
LH-20(甲醇)层析得到23(11mg)。Fr.4C(1.1g)经
硅胶柱层析(CHCl3-EtOAc 9∶1~6∶4),sephadex
LH-20(甲醇)层析得到8(8mg)、11(7mg)。Fr.4D
(0.8g)经硅胶柱层析(CHCl3∶CH3OH9∶1~0∶1),
sephadexLH-20(甲醇)层析得到16(9mg)、8(6
mg)、19(8mg)、28(10mg)。Fr.4E(0.9g)经硅胶柱层
析(CHCl3∶CH3OH 9∶1~0∶1),sephadex LH-20
(甲醇)层析得到12(9mg)、1(20mg)、13(8mg)、15
(6mg)。馏分5(Fr.5,1.4g)经硅胶柱层析(CHCl3∶
CH3OH9∶1~0∶1)得到5个组分(Fr.5A~Fr.5D)。
Fr.5B(0.3 g)经 sephadex LH-20(甲醇)层析得到 7
(11 mg)。Fr.5D(0.6 g)经硅胶柱层析(CHCl3∶
CH3OH9∶1~0∶1),sephadexLH-20(甲醇)层析得
到2(9mg)、1(12mg)、6(10mg)、22(18mg)。
正丁醇部分浸膏(280g)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
色谱,依次用水和体积分数30%、50%、70%、90%甲
醇洗脱。体积分数50%甲醇洗脱物(37g)经硅胶柱
色谱初步纯化,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分成5个
组分(Aa~Ae)。组分Ac经反相硅胶柱色谱纯化,并
用PharmadexLH-20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化合物14
(10mg)。组分Ad经硅胶柱色谱初步纯化,并用反
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化合物 9(22
mg)、10(11mg)、17(8mg)、18(8mg)、20(31mg)。组
分Ae经反相硅胶柱色谱,并用凝胶柱色谱纯化得
化合物3(11mg)、21(10mg)。体积分数90%甲醇洗
脱物(1.5g)经硅胶柱色谱初步纯化,用氯仿-甲醇
梯度洗脱,分成5个组分(Ca~Ce)。组分Ca用丙酮
溶解,抽滤,不溶物即为化合物30(55mg)。组分Cb
经反相硅胶柱,Pharmadex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
纯化得化合物29(15mg)。组分Cc经反相硅胶柱,
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化合物 5(10 mg)、31(10
mg)。
2结果与分析
2.1分离与鉴定
从苏铁蕨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1个化合
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1~5),分别鉴定
为 hispidin-4-O-β-D-glucopyranoside (9)、(-)
-epi-catechin(14)、3,4-dihydroxybenzaldehyde(27)、
3,4-dihydroxyl benzoic acid (28)、坡那甾酮 A
(ponasteroneA)(29)。
2.2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7,黄色晶体,根据HR-ESI-MSm/z:379
[M-H]-,可知分子式为C20H12O8,化合物的1HNMR显
示了三取代苯环的ABX系统信号,3个芳香质子的
单峰信号,将该化合物的碳谱、氢谱数据与已知化
合物 3- (2′-(3,4-dihydroxyphenyl)-E-ethenyl)
-8,9-dihydroxy-1H,6H-pyrane [4,3-c][2]benzopy-
rane-1,6-dione数据进行比较,二者基本一致,故鉴
定该化合物为meshimakobnolA。
化合物 20,黄色针状结晶,根据 HR-ES-
I-MSm/z∶771.1759 [M-H]-, 可 知 分 子 式 为
C33H40O21,化合物的 13CNMR显示了2个葡萄糖基
和甘露糖基的特征碳原子信号 [δ(glu×2)∶
104.7,100.9(C-1″),75.5,75.4(C-2″),82.4,78.2
(C-3″),71.3,71.1(C-4″),78.2,77.9(C-5″),
62.6,61.9(C-6″);δ(gal)∶101.5(C-1″),74.8
(C-2″ ),76.9 (C-3″ ),70.0 (C-4″ ),80.2
(C-5″),62.4(C-6″)]和另外 15 个碳原子信号。
由此可知苷元部分有l5个碳原子,其中6个为次
甲基碳原子,9个为季碳原子信号。δ179.8处的羰基
碳原子及δ158.5(C-2),134.9(C-3),158.8(C-9),
105.8(C-10)处的季碳原子信号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
醇苷类化合物,同时季碳原子信号显示芳环上有3个
酚羟基取代。1HNMR中的质子信号[8.04(2H,d,J=8.
8Hz,H-2′,6′),6.88(2H,d,J=8.8Hz,H-3′,5′),6.79
(1H,d,J=2.0Hz,H-8),6.38(1H,d,J=2.0Hz,H-6)]显
示化合物的A环为5,7-位羟基取代,而B环上有1
个对位酚羟基取代。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一致,故
鉴定化合物为 Kaempferol-3-O-β-D galactopyra-
nosyl (1→3)-β-D-glucopyranosyl- (1→3)
-β-D-glucopyranoside。
化合物 30,白色粉末(吡啶),有浅蓝色荧光,
mp 278~279℃,5%硫酸显色为红紫色,Lieber-
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酸水解检出葡萄糖,由
HR-ESI-MS 确定其分子式为 C33H54O11(m/z625
[M-H]-。1HNMR谱中,在δ5.85(IH,d,J=l.8Hz)处
有一烯氢质子信号,13CNMR谱中共给出33个碳信
号,其中 δ206.4 处为α、β- 不饱和羰基信号,
δ168.4及122.0为双键碳信号,结合其他碳氢信
9
14 27
28 29
47
2016·12
草甘膦防除山地果园白茅试验初报
董雄辉,杨仁道,杨海峰
(大理市园艺工作站,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白茅是果园中的顽固性杂草,为摸索草甘膦防除白茅的效果特进行该试验。结果表明,秋季
防除果园白茅,亩用10%草甘膦水剂2.0kg对水60kg,并在药液中加入0.5%的洗衣粉可显
著提高防除效果。同时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不可与百草枯混用。
关键词:草甘膦;防除白茅;洗衣粉;百草枯
试验研究
励 志 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霍姆兹
号,推测该化合物为植物甾酮苷类化合物。1HNMR
谱中,高场区共给出5个甲基氢信号(δ0.91、0.93、
0.94、1.00、1.24),由δ0.91(3H,d,J=6.0Hz),0.94
(3H,d,J=6.0Hz)的氢信号,推测结构中可能不存在
25-羟基。13CNMR谱中,δ60-90的连氧区给出5
个连氧碳信号(δ68.1、77.9、77.8、76.8、85.1),其中
δ76.8,77.9的2个连氧碳信号,推测分子中可能存
在20R、22R-羟基,δ85.1的连氧碳信号,推测可
能存在14α-羟基。将该化合物的氢谱和碳谱数据
与已知化合物ponasteroneA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
C5-C27的化学位移基本不变,但是13CNMR谱中
多出了 6 个碳信号(δ103.1、74.7、7 .9、71.5、77.8、
62.6),此为葡萄糖上的6个碳信号,且C-3向低场
位移了9ppm,C-4向高场位移了1ppm,根据苷化
位移规律推断葡萄糖连接在C-3位上。在HMBC
谱中,糖上的端基氢 δ4.90(1H,d,7.5Hz,H-l )`与
δ76.8(C-3)有远程相关,也证实了苷化位置在
C-3位,苷键构型为β。化合物的氢谱数据也与文
献报道的已知化合物ponasterosideA基本一致,故
确定其结构为ponasterosideA。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从苏铁蕨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1个化合
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1~5),分别鉴定
为 hispidin-4-O-β-D-glucopyranoside (9)、(-)
-epi-catechin(14)、3,4-dihydroxybenzaldehyde(27)、
3,4-dihydroxyl benzoic acid (28)、坡那甾酮 A
(ponasteroneA)(29)。
3.2讨论
由于苏铁蕨的提取物中含有许多的多糖类及
皂甙类化合物,在萃取时摇晃动作应尽量轻,以免
产生较多的乳化层,减压浓缩时,注意调整仪器的
真空度参数,防止爆沸。
从苏铁蕨中提取分离到多个化合物,纯化并鉴
定出5个化合物,其他化合物有待进一步纯化鉴定。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4 卷,第 2 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197-199.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二
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2)[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4]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M].上海:上海科
技出版社,1990.
[5]Murakami T.,wada H.,Tanaka N.,et al. Chemical
and chemotaxonomical studies of Filices.LXV.A
few new flavonoid glycosides (2)[J].Yakugaku
Zasshi,1986,106(11):982-988.
收稿日期:2016-07-22
白茅属禾本科白茅属植物,是果园中常见的一
种顽固性杂草,在大理市的大多数山地果园中都有
生长,而且大多成为优势杂草。白茅不仅与果树争
肥争水,而且生长白茅的地段土壤板结,耕作较困
难,不利于进行土壤管理和开展间作。白茅的地下
根状茎发达,抗逆性强,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都比
较困难。人工翻挖除草因难以彻底清除大量的地下
根状茎,第二年白茅又大量萌发。而大多数化学除
草剂只能杀死白茅的地上部分,对地下根状茎无
效。目前,对白茅的化学防除主要采用草甘膦,但由
于使用浓度和剂量的不同,是否添加展着剂,是否
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都会对防除效果产生较大影
响。为了摸索草甘膦在秋季白茅化除中的合理浓度
以及草甘膦与洗衣粉、百草枯混用后的除草效果,
为果园秋季用草甘膦防除白茅提供用药参考,特开
展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时间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