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对新版药典溪黄草两种基原的研讨



全 文 :— 2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年第26卷第4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2 July.,Vol.26 No.4
溪黄草为民间习用草药,《中国药典》历版正文均
未收载溪黄草,在 2010 年版 [1] 附录Ⅲ P26 首次收载
溪黄草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 Isodon striatus (Benth.)
Kudo 或溪黄草 Isodon sorra (Maxim.) Kudo 的干燥地上
部分。而文献 [2-11] 研究,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
物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Don)
H.Hara 的干燥地上部分。本文对新版药典溪黄草的两
个基原进行研究。
1 基原考证
据《常用中草药手册》[2]、《广东中兽医常用草
药》[3]、《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 ) [4]、《中药大辞典》
( 下册 ) [5] 等文献收载溪黄草来源为唇形科香茶菜
属植物线纹香茶菜 Isodon lophanthoides (Ham. ex
D. Don)Hara 的地上部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
[6]、《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7]、《广东中药材
标准》(第一册)[8] 等地方中药材标准收载溪黄草
来源亦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 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Don) H.Hara。 文
献 [7,9] 认为溪黄草原植物应为线纹香茶菜 Isodon
laphanthoides ;认为溪黄草(I.serra)是溪黄草药
材的混淆品,溪黄草药材的植物来源应为线纹香
茶 菜 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Don)
H.Hara。
2 植物形态特征
2.1 线纹香茶菜
线纹香茶莱 [8,10,11,14-16]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
Ham.exD.Don)H.Hara[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
Ham.ex D.Don)H.Hara] 为多年生纤弱草本,下部常
匍匐生根,并有球状块根;茎方柱形,高 15~50
cm,最高可达 l m,具 4 沟槽,被短柔毛。叶对生,
收稿日期:2011-07-12
基金项目:国家中药材扶持项目([2008]425号)
作者简介:邓乔华(1965-),女,高级工程师,中药材GAP研究与实践研究
方向。Tel: 020-87100393; Email: dqiaohua@126.com
*通讯作者:张为亮,高级工程师。Tel:020-87100383;
E-mail:zhangweiliang@813zy.com
对新版药典溪黄草两种基原的研讨
邓乔华,张为亮 *,王德勤,姚小华,黄亦南,欧小辉,黄 琳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目的 对新版药典附录Ⅲ首次收载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进行探讨。方法 对两种原
植物进行基原考证、形态描述、显微和薄层鉴定。结果  溪黄草的两种基原植物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有
显著差别。结论 新版药典溪黄草两种基原值得商榷。
关键词 : 溪黄草;形态特征;显微鉴定;薄层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12)04-0021-03
Discussion on Two Original Plants Used as Chinese Herbal “xihuangcao”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Edition
DENG Qiao-hua, ZHANG Wei-liang, WANG De-qin, YAO Xiao-hua, HUANG Yi-nan,
OU Xiao-hui, HUANG Lin
(Hutchison Whampoa Guangzhou Baiyunshan Chinese Medicine Co. , Ltd. ,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ion two crude drugs (Isodon striatus (Benth.) Kudo and Isodon sorra
(Maxim.) Kudo) which used as Chinese herbal “xihuangcao”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Methods The
two crude drugs were compared by original pl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croscopic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identifi cation.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I. striatus (Benth.) Kudo and I. sorra (Maxim.)
Kudo were signifi cant.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discussed again that I. sorra (Maxim.) Kudo was used as herbal
“xihuangcao” in Cph 2010
Key words: Isodon sorra (Maxim.) Kudo;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microscopic identifi cation; TLC
DOI:10.13728/j.1673-6427.2012.04.012
— 22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年第26卷第4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2 July.,Vol.26 No.4
纸质,卵圆形或阔卵形,揉之有黄色液汁,长 1.5~5.0
cm,有时可达 8 cm ;顶端尖,基部楔尖,阔楔尖、
圆或微心形,边缘有锯齿。两面被分节的短毛及密
生红褐色腺点;花白色或粉红色,排成顶生圆锥花
序。花小;花萼钟状,长约 2 mm,外面疏生念珠状
长柔毛和很密的红褐色腺点。萼檐齿状 5 裂,二唇
形。花、果期 8 ~ 12 月。小坚果卵状长椭圆形。
2.2 溪黄草
溪黄草 [10-12,16] Isodon serra Maxinm. Kudo[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 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肥大,粗壮,
有时疙瘩状,向下密生须根;茎直立,上部多分枝,
高 150~200 cm,四棱形,具四槽,上部密被微柔毛;
茎基木质,近无毛。叶对生,草质,稍薄;卵圆形或
卵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大的内弯锯齿,两面仅脉
被微柔毛,散有淡黄色的腺点;鲜叶搓烂有黄绿色液
体。花冠紫色;雄蕊和雌蕊均内藏于花冠。果萼直立,
檐部为相等的 5裂,不呈二唇形。花、果期 8~12 月。
小坚果卵状长椭圆形。
表 1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植物形态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Ham.exD.Don) H.Hara
and Isodon serra Maxinm. Kudo
鉴别项 线纹香茶菜 溪黄草
株高 15 ~ 50 cm 150 ~ 200 cm
叶及叶柄 密布红色腺点 密布白色腺点
特征经验鉴别 叶搓烂有黄色液汁染黄手指,味甘,微苦
叶搓烂有黄绿色液体,不能染黄手
指,味极苦
花 花白色或粉红色,齿状 5裂,二唇形 花冠紫色,相等 5裂,不显二唇形
3 鉴别
3.1 显微鉴别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显微鉴别最显著的差异 [17,18]
如下。
线纹香茶菜:腺点红褐色,圆球形 , 有晶莹光泽 ,
 少有破裂;腺鳞内含红棕色分泌物。
溪黄草:腺点无色或淡黄棕色,多已破裂;未破
裂者多无色。腺鳞内含黄色分泌物。
3.2 薄层鉴别
陈新研究 [11] 表明线纹香茶菜用石油醚提取后
用薄层色谱在日光下检视可见黄色斑点,溪黄草无
斑点,认为黄色为线纹香茶菜特有的脂溶性成分。
我们采用文献 [8,12] 薄层色谱法,溪黄草比线纹香茶
菜少斑点,两者斑点不对应,很容易区分。结果见
图 1、2。
     1 2 3 4
图 1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方法的薄层图
Fig 1. TLC analysis according to Guangdong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Standard
注:点样顺序及样品来源:1,溪黄草对照药材(线纹香茶菜,中检所,
批号:121488-200501); 2,溪黄草药材(白云山和黄溪黄草基地栽培);
3,(苦)溪黄草 ( 从英德农户种植地采集,经华南植物鉴定中心主任叶华谷
鉴定为溪黄草 )  ;4,(苦)溪黄草 ( 从英德大湾镇某药材收购站处取样,
经白云山和黄检测中心欧小辉鉴定为溪黄草 )
1 2 3 4
图 2 2010 年版《中国药典》方法的薄层图
Fig 2. TLC analysis according to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注:点样顺序及样品来源:1,溪黄草药材(白云山和黄溪黄草基
地栽培);2,溪黄草对照药材(线纹香茶菜,中检所,批号:121488-
200501);3,(苦)溪黄草 ( 从英德农户种植地采集,经华南植物鉴定中心主
任叶华谷鉴定为溪黄草 ) ;4,(苦)溪黄草 ( 从英德大湾镇某药材收购站处
取样,经白云山和黄检测中心欧小辉鉴定为溪黄草 )
溪黄草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搓有
棕黄色液汁。线纹香茶菜及其几个变种野生于溪旁、
林下等潮湿处,栽培品宜选水源充足的田地种植,
味微苦(民间称之“甜溪黄”) [13],新鲜叶片揉搓有
棕黄色液汁能染黄手指的特征和传统溪黄草经验鉴
别特征相符,而溪黄草(I.serra)野生于山坡,耐干
旱,栽培品选旱地种植,味极苦 ( 民间称之“苦溪黄”)
[14],新鲜叶片揉搓有黄绿色液汁不能染黄手指的特征
区别传统溪黄草经验鉴别特征。基于两者的生境、植
物形态、味道、显微和薄层鉴别等不同,文献 [6,8] 认
为溪黄草(I.serra)是药材溪黄草的混淆品,并强调
溪黄草(I.serra)适用于治蚊虫叮咬、跌打损伤,但
— 23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年第26卷第4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2 July.,Vol.26 No.4
气相色谱测定世界主产国西洋参人参中农药残留
李建明,曾 斌 *,冯四林,高厚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药学部,广东 深圳 518033)
摘要:目的 检测世界主产国西洋参人参中六六六和滴滴涕 7种异构体残留量。方法 应用样品底物
固相分散法,采用程序升温,进样温度 250℃,检测器温度 280℃,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 西洋参人
参中 7种有机氯农药能有效分离,相关系数 r 在 0.9 730~0.9 991,在 3 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均大于 80%,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n=6),检测限为 0.5ng(S/N=3)。美国、加拿大、南北韩及我国各产地的西洋参
人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很低,西洋参中的 BHC为 0.046~0.050μg·g-1、DDT 为 0.032~0.042μg·g-1 ;
人参中的 BHC 为 0.045~0.048μg·g-1、DDT 为 0.029~0.032μg·g-1。均低于标准 BHC ≤ 0.1mg·kg-1 和
DDT≤ 0.1mg·kg-1。结论 世界主产国西洋参人参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符合 2005 年《中国药典》
和中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
关键词 : 人参;西洋参;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12)04-0023-04
收稿日期:2011-12-14
作者简介:李建明,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通讯作者:曾 斌,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学,Tel:13662614946
无去湿清热,平肝退黄之功效,该品种常流入商品,
应注意识别。溪黄草的正确来源为线纹香茶菜。
两个基原的拉丁文线纹香茶菜 Isodon striatus
(Benth.) Kudo 是异名 [19],2010 年版药典附录溪黄草
Isodon sorra (Maxim.) Kudo应是Isodon serra (Maxim.)Kudo
之误 [7-11],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药典》2010 年
版附录 P26 溪黄草收载的两个基原值得商榷。
致谢:对叶华谷、林惠蓉、丘金裕、蔡岳文等老
师的多次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 ( 附录Ⅲ)[S].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26
[2] 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 . 常用中草药手册 [S].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69.288
[3] 广东省农科院 . 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 [M]. 广州 : 广东省农林水科技服务
站 ,1969.698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上册 )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1978.860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511
[6] 湖南省卫生厅 . 湖南省中药材标准 [S]. 长沙 :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3.353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S]. 南宁 : 广西科
技出版社 ,1996.279
[8]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S]. 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204
[9]  肖树雄 , 杨启存 , 吕 红 . 溪黄草的来源及混淆品的鉴别 [J]. 中药
材 ,1993,16(6):24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66 卷 ) [M].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1977.416
[11] 吴德邻 . 广东植物志 ( 第三卷 ) [M]. 广东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5.462-
467 
[12] 陈建南 , 赖小平 , 刘 念 . 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商品鉴定 [J].
中药材 ,1996,19(2):73-74
[13] 邓乔华 . 溪黄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今日药学 ,2009,19(9):21
[14] 陈 新 .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鉴别 [J]. 今日药学 ,2009,19(5):51
[15] 刘 凡 , 黄海波 , 楼步青 , 等 . 溪黄草四种基源植物的形态鉴别 [J]. 现代
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0,24(3):30
[16] 吴子超 , 周令仪 , 刘若雅 , 等 . 线纹香茶菜与溪黄草的鉴别 [J]. 中药
材 ,1990,13(1):23
[17] 陈建南 , 蒋东旭 , 赵爱国 , 等 . 溪黄草药材的显微鉴别研究 [J]. 广州中
医药大学学报 ,2006,23(1):52
[18] 周晓东 , 周子静 , 廖月葵 , 等 . 溪黄草、香茶菜、三姐妹的生药学鉴别
[J]. 广州中医药学院学报 , 1990, 7(2):113
[19] Li, HW. Taxonomic review of Isodon (Labiatae) [J].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1988,69(4):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