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研究



全 文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4,46(6):82 ~ 84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4 -03 -10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白花丹参有效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与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项目编号:ZR2011CQ045);山东省农
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中药材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品种选育”(项目编号:2010LZ001 - 3)
作者简介:张锋(1979 -),女,山东曲阜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研究。E - mail:zhangfeng0723@ 126. com
* 通讯作者:王志芬(1963 -),男,山东胶州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材(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研究及科技推广工作。E - mail:
wzfchm@ 126. com
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研究
张锋1,王维婷1,薛静2,单成钢1,王志芬1*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2.蒙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 蒙阴 276200)
摘 要:以山东道地药材白花丹参为试材,研究了其不同生长时期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主要有效
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含量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地下部干物质重与有效成分含量最大化两因素,明
确白花丹参的最佳采收期为 11 月上旬 。
关键词:白花丹参;采收期;产量;有效成分
中图分类号:S567. 5 + 30. 9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 -4942(2014)06 -0082 -03
Study on Optimal Harvest Tim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 alba
Zhang Feng1,Wang Weiting1,Xue Jing2,Shan Chenggang1,Wang Zhifen1*
(1. Research Centre of Medicinal Plant,Institute of Agro - Food Processing,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China;2. Mengy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engyin 276200,China)
Abstract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overground part and underground par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 alba at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and also the change rule of main effec-
tive components (tanshinone ⅡA and salvianolic acid B ). Considering yield and effective components,the
best harvest time was the first ten - day of November.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 alba;Harvest time;Yield;Effective component
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 alba)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白
花变型,花冠为白色或淡黄色,不同于正品丹参的
紫色或紫红色花冠,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微寒,除
具有丹参的生物活性和用途外,对治疗血栓性脉
管炎具有独特疗效[1]。主要分布于山东境内,为
山东道地药材[2]。野生资源十分稀少,属珍稀濒
危药用植物[3]。
近年来随着丹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为寻
找新的药源及育种材料,对白花丹参逐渐进行了
种植和研究。有研究表明: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
A和丹酚酸 B 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收载的紫
花丹参[4,5],不同采收期对丹参的某些成分含量
影响较大[6 ~ 9],尚未见不同采收期对白花丹参有
效成分影响的报道。本试验以山东道地白花丹参
为研究对象,采用 HPLC 法对丹参酮ⅡA 和丹酚
酸 B不同生育期的积累进行研究,明确白花丹参
最佳采收期,以完善白花丹参繁育和栽培技术体
系,并为白花丹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白花丹参来自山东蒙阴,采用种子繁殖,
2011 年 8 月育苗,2012 年 4 月移栽至大田,每
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4.06.026
666. 7m2 种植 8 000 株,管理同大田。
1. 2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11 年 8 月至 2013 年 5 月在济南章
丘市龙山镇进行。
从 2012 年 8 月至 12 月、2013 年 2 月至 4 月
两个时期,每隔 30 天随机采挖 10 株,分离地上、
地下部分,去除泥土杂质,自然晒干后测定地下部
和地上部的干重,取 10 个植株的平均值作为一个
采收期的统计数据。具体采集时间分别为:2012
年 8 月 4 日、9 月 4 日、10 月 4 日、11 月 4 日、12
月 4 日,2013 年 2 月 28 日、3 月 28 日、4 月 28 日。
1. 3 测定指标及色谱方法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 含量测定采用 HPLC
法,利用日立 L - 2000 色谱仪,色谱柱为 Diamon-
sil C18(4. 6 mm ×250 mm,5 μm),柱温 25℃。丹
参酮ⅡA测定以甲醇 -水(75∶ 25)为流动相,检测
波长为 270 nm;丹酚酸 B以甲醇 -乙腈 -甲酸 -水
(30∶ 10∶ 1∶ 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86 nm,流
速为 0. 8 mL /min。
试验采用外标法,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 对
照品来自山东省标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
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 版(一部)丹参中丹参
酮ⅡA和丹酚酸 B含量测定方法进行[1]。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采收期丹参干物质积累量
白花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在 1 年内均
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图 1),到第 2
年春季增加。地上部干物质 9月初达最大值,而后
随着地上部干物质向地下部运输,地上部叶片脱
落,植株枯萎,生物量明显下降。翌年 2 月达到最
低值,随着气温回暖,越冬根茎复苏开始快速生长。
地下部干物质在10月中旬至冬前增重速度
图 1 不同采收期白花丹参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最快,是快速增长关键期,最大值出现在 11 月份,
随后开始越冬,第 2 年春季随着地上部萌发,地下
部生物量有所下降,3 月底出现最低值,之后开始
缓慢增重。
2. 2 不同采收期丹参根部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由图 2可见,白花丹参中丹酚酸 B含量随生育
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8月之前丹酚酸 B含量较高,
10月出现一个含量低谷期,之后增长缓慢,越冬期含
量较稳定,翌年随着气温升高,含量迅速上升。
丹参酮ⅡA含量相对于丹酚酸 B含量变化较
为平稳,有 2 个小高峰期,分别在 9 月初和 12 月
底,越冬前含量达到最高,越冬后随着地上部生长
丹参酮ⅡA含量明显下降。整个冬前阶段丹参酮
ⅡA有效成分均高于 0. 4 mg /g干重。
图 2 不同采收期白花丹参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含量的变化规律
2. 3 不同采收期丹参单株有效成分量
单株干物质与有效成分含量乘积即为单株有
效成分量。由表 1 可以看出,丹参酮ⅡA 和丹酚
酸 B的单株有效成分量随着收获期的变化均呈
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
11 ~ 12 月,由此可以确定11 ~ 12 月为丹参采收较
好的时期,以 11 月上旬采收最佳。
表 1 不同收获时期白花丹参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的单株有效成分量 (mg /株)
采收时间(年 -月 -日) 丹参酮ⅡA 丹酚酸 B
2012 - 8 - 4 0. 04 c 0. 83 d
2012 - 9 - 4 0. 12 b 2. 57 c
2012 - 10 - 4 0. 14 b 2. 76 c
2012 - 11 - 4 0. 23 a 4. 62 a
2012 - 12 - 4 0. 22 a 4. 39 a
2013 - 2 - 28 0. 20 ab 4. 06 ab
2012 - 3 - 29 0. 04 c 1. 21 d
2012 - 4 - 28 0. 06 c 1. 70 d
注:采用最小差异显著法进行多重比较,表中同列不同字母
表示 5%水平差异显著。
38第 6 期 张锋,等: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研究
3 结论
白花丹参野生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莱芜、章丘、
临沂等泰沂山脉中[10],对白花丹参原产地生态环
境、种质资源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11],之后
进行了引种驯化和人工繁育等研究,取得了一定
进展[12,13]。作为山东省特有道地药材和濒危植
物资源,为保护和开发这一珍稀资源,应不断完善
白花丹参繁育和栽培技术体系,扩大种植白花丹
参的范围,进行人工栽培和综合利用及开发。
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定药材的最佳采
收期需要从产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考虑。单株有
效成分量可以综合反映不同采收期的单株产量和
有效成分含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分析得出 11 月上
旬采收为最佳。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52.
[2] 山东省中草药手册编写小组. 山东省中草药手册[M]. 济
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0:21.
[3] 陈汉斌,郑亦律,李法曾. 山东植物志[M].青岛:青岛出
版社,1997:1054.
[4] 周凤琴,李建秀,张照荣. 山东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的
调查研究[J]. 中草药,1998,29(1):46.
[5] 孙磊,陈靖,王晶,等.不同品种丹参中丹酚酸 B 含量比较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733 - 735.
[6] 徐翠红,舒志明,王研,等. 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
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J]. 时针国医国药,2010,21(9):
2129 - 2132.
[7] 徐辉,李艳,李猛,等. HPLC 法测定中江丹参植株不同部
位丹参酮Ⅰ、丹参酮Ⅱ的含量[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26(4):92 - 94.
[8] 刘芬,崔浪军,何刚,等.不同生长季节丹参营养器官中有效
成分的动态变化[J]. 植物科学学报,2011,29(1):93 -
98.
[9] 姜卫卫,张永清,李佳. 丹参最佳采收期初探[J]. 现代中
药研究与实践,2008,22(1):121.
[10] 齐永秀,曹明亮,王晓丹,等. 泰山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
根、茎、叶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J]. 药物生物
技术,2006,13(4):279 - 282.
[11] 王峰祥,闫永亮,毛淑敏,等. 白花丹参野生资源濒危保护
和开发利用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8):17 - 18.
[12] 邵林,郭庆梅,李明娟,等.不同产地丹参指标性成分和浸
出物的含量测定[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85 -
87.
[13] 马丽虹,翟树林,王传杰. 白花丹参的开发进展[J]. 中国
林副特产,2005(1):72.
[14] 杭亮,王俊儒,杨东风,等.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
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8,36(12):217 - 222.
[15] 张红波,郭凯,任启明. 白花丹参中丹酚酸 B 等成分的图
谱鉴别及含量测定[J]. 中国药业,2006,15(15):46.
48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第 4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