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乌蕨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小鼠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周 青 熊小琴 周 俐 汪秀荣 赵海燕 曹性玲
赣南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研究乌蕨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
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分别测定血清 、 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 、 一氧化氮 (NO)水平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 (T-AOC)。结果:乌蕨显著降低 CCl4中毒小鼠血清 、 肝组织中MDA 含量 (P <0.05), 升
高NO、 SOD活性和 T-AOC (P<0.05)。结论:乌蕨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关键词:乌蕨 四氯化碳 脂质过氧化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 (2006)01-0019-02
Influence of Stenoloma Chusana Ching on Mice Lipid-Peroxidation of Liver-Damaged Rats Induced by CCl4./ Zhou Qing
Xiong Xiaoqing Zhou Li Wang Xiurong Zhao Haiyan Cao Xinglin.∥Functional laboratory , Gannan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Jingxi 341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i-lipid peroxidation effects of stenoloma chusana ching on Liver-damaged rats induced by
CCl4.Methods:All ra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Cl4 one time , resulting in acute hepatotoxicity.the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MDA)and levels of NO ,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bility of total antioxidation capacity(T-AOC)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serum and liver of rats.Results:Stnoloma chusana ching could markedly decrease MDA content(P <
0.05), increase SOD activity、 levels of NO and ability of T-AOC(P<0.05)respectively in serum and the liver respectively in CCl4
toxico-rats.Conclusions:Stenoloma chusana ching has the effect of anti-lipid peroxidation.
Key words:stenoloma chusana ching CCl4 lipid peroxidation
乌蕨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 [ Stenoloma chusana
(L.)ching] 的全草 , 又称金花草、 土黄莲 , 广泛分
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全草味苦 , 性微寒 , 民间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和非黄疸型肝炎[ 1] 。陆定奕
报道乌蕨对小鼠 CCl4肝损伤有防治作用[ 2] , 有关其
作用机制未见报道 , 本研究以 CCl4制备小鼠脂质过
氧化损伤模型 , 通过体内自由基发生体系进一步研
究了乌蕨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 , 并对可能的作用机
制进行了探讨 , 进一步肯定乌蕨对脂质过氧化损伤
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与试剂 乌蕨采自赣州 , 夏天采集 , 晒干
后碾成粗粉 , 取适量蒸馏水加热提取 2次 , 每次 30
分钟 , 过滤 , 合并 2次滤液并浓缩至适量 , 加入相
当浓缩液三倍量的 95%乙醇 , 放置冰箱 48小时后减
压过滤 ,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 用蒸馏水调整至
含3g/ml的生药液;丙二醛 、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
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 ,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
究所提供。MDA 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 ,
T-AOC和 SOD活性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 , NO含量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1.2 动物 昆明种小鼠 , 体重 20±2g , 雌雄兼用 ,
赣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仪器 722N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上海精密科学
仪器有限公司;KDC-2046低速冷冻离心机 , 合肥科
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
1.4 CCl4造模与检测 小鼠 50只 , 随机分为对照
组、 模型组、 治疗 1组、 治疗 2组和治疗3组。对照
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 10ml/ kg , 治疗 1组灌胃
乌蕨提取液 10g/ kg , 治疗 2 组灌胃乌蕨提取液 5g/
kg , 治疗 3组灌胃乌蕨提取液 2.5g/ kg , 各组均每天
给药 1次 , 连续 15d。各组小鼠处死前禁食 , 自由饮
水。除对照组外 , 其余各组分别于第 14d给药后 2h ,
腹腔注射 0.1%CCl4 食用油溶液 10ml/ kg1 次。 16小
时后断头取血 , 以 16000r/min离心 5min , 分离血清 ,
分别测定 MDA、 SOD、 NO 和 T-AOC。取出肝脏组织
用生理盐水制成 10%肝匀浆 , 测定 MDA、 SOD、 NO
和T-AOC。具体步骤均按各试剂盒说明操作。
1.5 统计方法 使用 SPSS11.0统计软件包 , 所有数
据用 x±s 表示 , 采用方差分析的 Post Hoc检验 ,
用[ 1 ,2] , 在化学分析研究中 , 我们从乙酸乙酯和正丁
醇部位分离出多个不同的黄酮苷元、 黄酮苷化合物 ,
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氯原酸 、 咖啡酸。其凝血、
止血 、 抗炎作用与化学成份的关系及有关机理我们
正在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 李清华.小蓟止血成分研究[ J] .中草药 , 1982, 13 (9):9
[ 2] 楼之芩等主编.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1)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 , 1995:718
[ 3]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000:288
[ 4] 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 (第三卷)[M]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 2001:1 (收稿日期 2005-09-22)
·19·2006年第 24卷第 1期Vol.24 ,No.1 ,2006 四 川 中 医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与对照组比较 , 模型组小鼠血清 、 肝组织中
MDA含量显著升高 , SOD、 NO、 T-AOC 水平显著降
低(P<0.05);治疗 1、 2、 3组小鼠血清、 肝组织
中MDA 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05), SOD、
NO 、 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5)。提示
乌蕨对CCl4中毒小鼠血清、 肝组织MDA 含量有明显
抑制作用 , 对 SOD、 NO 、 T-AOC 水平具有显著提高
作用。各治疗组之间比较 , 呈一定剂量相关性。详
见表 1、 表 2。
表 1 乌蕨对 CCl4 肝损伤小鼠血清MDA、 NO、 SOD、 T-AOC的影响 ( x±s)
组别 小鼠数(只) 剂量(g/kg) MDA(nmol/ml) SOD(nU/ml) NO(μmol/ L) T-AOC(U/ml)
对照组 10 - 3.9120±0.7469 402.8100±46.377 39.0800±21.3567 23.6550±3.6686
模型组 10 - 7.9980±1.8099a 337.1090±80.4879 13.3600±10.7036a 11.8760±3.5050a
治疗 1组 10 10 4.8720±1.8869b 467.1060±65.5253b 36.6000±17.7651b 18.0180±2.6260ab
治疗 2组 10 5 5.2740±2.7688b 453.8870±77.1700b 26.6800±12.3419 17.1680±3.2015ab
治疗 3组 10 2.5 5.9100±2.3159ab 441.7680±89.4173b 23.4000±8.2176a 15.2190±3.3267ab
注: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b:与模型组比较 (P<0.05)
表 2 乌蕨对 CCl4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 NO、 SOD、 T-AOC的影响 ( x ±s)
组别 小鼠数(只) 剂量(g/kg) MDA(nmol/ g) SOD(nU/ g) NO(μmol/g) T-AOC(U/mg)
对照组 10 - 389.6460±86.7363 134.0960±16.2769 2.0340±0.5956 1.6660±0.9847
模型组 10 - 656.0460±126.1884a 99.2330±36.1502a 0.5102±0.2765a 0.7150±0.3761a
治疗 1组 10 10 482.4070±94.1741b 166.0940±21.0533abcd 1.7870±0.6615bd 1.3600±0.5297b
治疗 2组 10 5 497.9570±97.4941ab 143.0710±18.6611bc 1.4420±0.6912ab 1.2930±0.6348b
治疗 3组 10 2.5 518.9850±136.4001ab 127.3580±19.4133bd 1.0750±0.4411abd 1.1210±0.3811
注: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b:与模型组比较 (P<0.05) c:治疗 1组与治疗 2组比较 (P<0.05) d:治疗 1
组与治疗 3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抗活性氧的各种化合物是近几年来受到人们重
视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目前 , 临床证实有
效且应用较多的仅有维生素 C 、 维生素 E 等。从中
药中筛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有许多优点 , 许多
已知的抗氧化药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 改善心肌和
脑缺血 、 抗血小板聚集 、 降血脂及抗炎症的作用。
氧自由基可能是许多病理过程的共同中间环节之一 ,
自由基学说认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处于相
对平衡 , 若此平衡被破坏 , 体内过剩自由基的产生
及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 将促进细胞损伤和机体
衰老 , 并引发多种疾病[ 3] , CCl4在体内经肝活化生成
多种自由基 (如·CCl3 和·00CCl3等), 后者直接作用
于质膜上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 发生脂质过氧化反
应 , 生成大量的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 可严重损
伤细胞并加速细胞和机体衰老。体内自由基来源分
内源性和外源性 , 肝脏是外源性过氧化物在体内转
化和排泄的主要场所。因此 , MDA 在血清、 肝组织
中的含量间接反应了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程度。SOD
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类 , 其作用是清除自
由基和过氧化物 , 从而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并
加速其清除 , 减少其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T-AOC ,
即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整体状态 , 包括酶促和非
酶促两个部分 , 前者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
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 谷胱甘肽转移酶
等 , 后者如维生素 E、 维生素C 、 胡萝卜素等。体内
T-AOC 、 SOD活性越高 , 自由基清除速度越快[ 4] 。NO
在不同原因所致的肝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 , CCl4抑制NO的产生
可明显地增加肝内的脂质过氧化 , 而NO对急性肝损
伤则可改善微循环 , 维持肝脏血液灌流 , 防止血栓
形成 , 灭活氧自由基[ 5] , 可防止肝细胞凋亡[ 6] , 从而
减轻肝脏损伤 , 起保护作用。
本实验研究显示 , 小鼠经 CCl4致毒后 , 其血清 、
肝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 表明 CCl4诱发
脂质过氧化反应模型复制成功。而预先采用乌蕨提
取液治疗的小鼠 , 其血清、 肝组织 MDA含量较模型
组显著降低 , SOD活性、 NO 水平及 T-AOC值明显升
高 , 表明乌蕨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其机制可能发
生在减少自由基、 活性氧的生成 , 改善微循环 , 增
加SOD活性 , 提高 T-AOC , 从而加速自由基 、 活性
氧的清除。
参考文献
[ 1] 丁恒山.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82:68
[ 2] 陆定奕 , 张汉明 , 罗勤誉.乌蕨对小鼠CCl4 肝损伤防治作
用的研究[ 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 1997 , 9(4):190~ 191
[ 3] Knight JA.The process and theories of aging [ J] .Ann Clin Lab
Sci , 1995 , 25 (1):1~ 12
[ 4] 李龙 , 雷泽林 , 赵晋 , 等.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DNA氧化
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03 , 26 (12):
781~ 785
[ 5] Marcelo NM , John LW.Nitric oxide Ⅴ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itric oxide donors and inhibitors [ J] .Am J Physiol , 1999 , 276 (39):
G1313~ G1316
[ 6] Jianrong L , Timothy RB.Nitric oxide Ⅳ Determinants of nitri c ox-
ide protection and toxicity in liver [ J] .Am J Physiol , 1999 , 276 (39):
G1069~ G1073 (收稿日期 2005-09-26)
·20· 四 川 中 医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6 年第 24卷第 1 期Vol.24 , No.1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