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萁提取液抑菌试验的初步研究



全 文 :第 30卷第 2期         西 南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2 月
Vol.30 No.2 Journal of Southw est Unive rsity (N atural Science Edi tion) Feb. 2008
文章编号:1673-9868(2008)02-0095-04
紫萁提取液抑菌试验的初步研究①
张泽宏1 ,  何义发2
1.漳州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福建 漳州 363000;2.湖北民族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以多年生紫萁初生嫩叶为材料 , 将其分为红叶类和绿叶类 , 再按孢子叶和营养叶分别分为四种类型烘干 , 检
测了紫萁干品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
phy lococus aureus)、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 isiae)和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
明:紫萁全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 地下部位比地上部位的抑菌效果好 , 提取液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 对酵母菌抑菌效果不明显 , 对青霉菌无抑菌效果 , 醇提法比水提法提取的抗菌性物质更彻底.
关 键 词:紫萁;醇提液;水提液;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A
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商品名为薇菜 , 是目前经济价值较高的蕨类植物之一 , 主要分布于
湖北 、贵州 、四川 、安徽 、湖南 、江西 、福建等地[ 1-4] , 除作为“绿色食品”出口外 , 还具有抗病毒 、抗菌消炎
和细胞修复 、强身滋补 、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功效[ 5-7] .本文旨在对紫萁各部位的抑菌效果作初步的定
性研究 , 为紫萁的药用开发探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将采集的新鲜紫萁 , 按红叶类 、绿叶类 、孢子叶类 、营养叶类 、绒毛 、根以及是否木质化分类 , 洗净 ,
于 105 ℃杀青 20 min , 再于 80 ℃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 , 粉碎过 40目筛后备用.
供试菌有细菌三种:枯草杆菌(Bacil lus subti l 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 i)、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
phy lococus aureus);真菌两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 isiae)和青霉菌(Penici l lium citrinum
Thom).各菌种均为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提供的纯菌株.
细菌培养基成分:蛋白胨 10 g , 牛肉膏 3 g , 琼脂粉 15 g , NaCl 5 g , 葡萄糖 5 g , 水 1 000 mL ,
pH 7.2.
真菌培养基成分:蛋白胨 10 g , 酵母膏 10 g , 琼脂粉 20 g , 葡萄糖 20 g , 水 1 000 mL , pH 自然.
1.2 试验方法[ 8]
1.2.1 菌悬液的制备
将上述供试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 , 置恒温箱中培养 , 细菌(37±1)℃培养18 h , 真菌(28±1)℃培养
① 收稿日期:2007-06-0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创新资助项目(2002D08001).
作者简介:张泽宏(1981-), 男, 湖北蕲春人 , 助教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何义发 , 教授.
DOI :10.13718/j.cnki.xdzk.2008.02.030
40 h后 , 再向各试管中倒入 9 mL 无菌水 , 制成等体积的菌悬液 , 保证每管菌悬液中的含菌浓度相差不大.
1.2.2 紫萁水提液的制备
称取样品 10 g 于 500 mL 烧杯中 , 加蒸馏水 200 mL , 浸泡过夜后用温火煮 2 h , 过滤 , 离心得上清液 ,
加热浓缩至 10 mL , 使浓度为 1 g/mL .水提液高压灭菌(121 ~ 126 ℃, 20 min)后备用.
1.2.3 紫萁醇提液的制备
称取 10 g 样品置 100 mL 的 75%乙醇的封口瓶中浸泡 48 h , 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 10 mL(浓缩
液已不含乙醇 , 且浓度为 1 g/mL), 醇提液经微孔滤膜(0.22 μm)除菌后备用.
1.2.4 抑菌试验
将制备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已凝结的平板培养基中.取经灭菌的标准滤纸(直径 D=6 mm), 分别蘸
取紫萁的各种水提液和醇提液 , 并贴于平板表面 , 每个培养皿放 4片滤纸.细菌于(37±1)℃培养 18 h ,
真菌于(28±1)℃培养 40 h后 , 观察并测定抑菌圈大小.每种提取液对 5种供试菌种重复 2 次 , 结果取
平均值再取整.
2 结果与讨论
2.1 紫萁各部位水提液的抑菌效应
由表 1可知 , 从不同的抑菌部位看 , 紫萁根状茎水提液的抑菌圈直径最大 , 为 14 mm , 抑菌效果最好.
多数情况下 , 叶柄比小叶水提液的抑菌圈直径略大 , 须根系和绒毛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表明紫萁全株都
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 地下部位比地上部位的抑菌效果好 , 这与紫萁根状茎作为营养储藏器官的功能是
分不开的.中医药上的惯例 , 一般也仅利用蕨类植物的根状茎部分入药 , 在紫萁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
充分利用紫萁地上部分 , 保留地下母蔸 , 对紫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表 1 紫萁各部位水提液的抑菌效应
名  称 抑菌圈直径/mm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酵母菌 青霉菌 平 均
须根系 12 10.5 10 9.5 - 10.50
根状茎 15 16 14 11 - 14.00
绒 毛 9 11 10 9.5 - 9.88
红营养叶小叶 8 10 12 8.5 - 9.63
红孢子叶小叶 9 9 9.5 8 - 8.88
红营养叶叶柄 11.5 12 8 8 - 9.88
红孢子叶叶柄 9 18 8 8.5 - 10.88
绿营养叶小叶 9 11 10.5 8 - 9.63
绿孢子叶小叶 8.5 16 9 9 - 10.63
绿营养叶叶柄 9 12.5 13 8 - 10.63
绿孢子叶叶柄 8 10.5 11.5 8.5 - 9.63
木质化绿营养叶小叶 0 16 11 8 - 8.75
木质化绿营养叶叶柄 8 17 12 0 - 9.25
木质化红营养叶小叶 8.5 13 11 8 - 10.13
木质化红营养叶叶柄 8 14.5 10.5 8.5 - 10.38
平均直径 8.83 13.13 10.67 8.07 - 10.18
  注:抑菌圈直径 D<8 mm 记为 0 , 无抑菌圈记为-, 平均数不含青霉菌的抑菌效果.
从不同性状的抑菌效果看 , 红叶类与绿叶类 , 孢子叶与营养叶 , 以及是否木质化 , 其抑菌圈大小差异
96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0卷
不明显 , 虽然木质化小叶和叶柄的提取液比相应的幼嫩部位的提取液抑菌圈增大明显 , 但其对大肠杆菌和
酵母菌抑菌圈直径较小.
从各试验菌种对紫萁水提液的敏感程度看 , 提取液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最大 , 抑菌
效果最明显 , 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3.13 mm 和 10.67 mm , 提取液对酵母菌抑菌效果不明显 , 抑菌圈直
径仅有 8.07 mm , 对青霉菌无抑菌效果.表明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筛选蕨类植物抑菌活性较好的
指示菌种 , 细菌对紫萁水提液的敏感程度比真菌高 , 这与蔡建秀等[ 8]对泉州 20种药用蕨类植物提取液的抑
菌试验结果一致.除青霉菌无抑菌效果外 , 其它菌种总体平均抑菌圈直径为 10.18 mm.
2.2 紫萁各部位醇提液的抑菌效应
结合表 1和表 2可以看出 , 紫萁醇提液比水提液的抑菌圈直径大 1.06 mm , 具有更明显更广泛的抑菌
效果 , 总体平均抑菌圈直径为 11.24 mm , 其中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幅度最明显 , 增大
1.70 mm.表明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 , 选择不同的供试菌株 , 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抑菌效果 , 醇提法比水提法
提取的抗菌性物质抑菌能力更强 , 但水提法所用仪器设备简单 , 消耗成本低 , 故提取方法还有待进行深入
研究 , 以实现其经济利用价值.
据陶海南等[ 9] 的研究表明 , 紫萁根状茎中富含的水溶性和碱溶性多糖总含量为干重的 25.8%, 具有广
谱性的抑菌作用 , 但具体是哪一部分具抗菌消炎功能 , 还不太清楚.本试验由于条件所限 , 只对紫萁各部
位的抑菌效果作初步的定性研究 , 具体如何提取 、分离 、鉴别其有效抑菌活性成分 , 以及确定其抑菌效果
最佳时刻和药效持续时间 , 还有待生物学和化学工作者共同合作 , 继续探讨.
表 2 紫萁各部位醇提液的抑菌效应
名  称 抑菌圈直径/mm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酵母菌 青霉菌 平 均
须根系 13 9.5 11 9 - 10.56
根状茎 17 18 16 13 - 16.00
绒 毛 9 10 12 9 - 10.00
红营养叶小叶 8.5 11.5 13 8.5 - 10.38
红孢子叶小叶 9.5 11 10 8.5 - 9.75
红营养叶叶柄 11.5 13.5 11 9 - 11.25
红孢子叶叶柄 9 16 13 8.5 - 11.63
绿营养叶小叶 9 10.5 11 9 - 9.88
绿孢子叶小叶 8.5 15 12 9 - 11.13
绿营养叶叶柄 9.5 13 12 10 - 11.13
绿孢子叶叶柄 9.5 12.5 13 9.5 - 11.13
木质化绿营养叶小叶 8 15.5 14.5 9 - 11.75
木质化绿营养叶叶柄 10 15.5 13 9 - 11.88
木质化红营养叶小叶 9 14 12 8.5 - 10.88
木质化红营养叶叶柄 9.5 15 12 8.5 - 11.25
平均直径 10.03 13.37 12.37 9.20 - 11.24
  注:抑菌圈直径 D<8 mm 记为 0 , 无抑菌圈记为-, 平均数不含青霉菌的抑菌效果.
参考文献:
[ 1] 罗世家.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 19(4):8-10.
[ 2]  王谋强 , 崔德祥 , 罗登峰 , 等.贵州薇菜资源调查及其生态因素研究 [ J] .贵州农业科学 , 1996 , 24(1):41-44.
97第 2期           张泽宏 , 等:紫萁提取液抑菌试验的初步研究
[ 3]  肖宜安 , 何 平 , 李晓红 , 等.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 [ J] .植物研究 , 2004 , 24(1):35-40.
[ 4]  李国平 , 刘剑秋.福建野菜资源及开发利用 [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 20(5):437-443.
[ 5]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847.
[ 6]  石 碧 , 狄 莹 , 何有节 , 等.鞣质的药理活性 [ J] .中草药 , 1998 , 29(7):487-490.
[ 7]  戴金凤 , 李 磊 , 刘 辉 , 等.紫萁的研究进展 [ J] .中草药 , 1999 , 30(9):717-719.
[ 8]  蔡建秀 , 吴文杰 , 葛清秀.20 种药用蕨类植物提取液抑菌试验研究 [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04 , 33(1):22-25.
[ 9]  陶海南 , 刘 辉 , 薛喜文 , 等.紫萁多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 M]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6 , 20(4):306-308.
Primary Study on Bacteriostatic 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Osmunda j aponica Thunb.
ZHANG Ze-hong 1 ,  HE Yi-fa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Zhangzhou Normal College ,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 Enshi Hubei 445000 , China
Abstract:The perennial y oung leaves of Osmunda japonica Thunb.were classif ied into tw o red leaves and
green leaves , which w ere subdivided into spo rophy llary leaves and fo liag e leaves , and oven dried.The bac-
teriostat ic activi ties of their w ater ex t racts and alcohol ex tracts were studied fo r Baci llus subt i li s , Esche-
richia coli , S taphy lococus aureus ,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Penici ll ium ci trinum Thom.All parts of
O.japonica T hunb. show ed , to di fferent e xtents , bacteriostat ic activit ies , the underg round parts being
mo re ef fective than the aerial parts.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 ties of e xt racts exhibi ted signif icant bacterio-
static act ivities fo r B.subt i lis and S.lococus aureus , non-signif icant bacteriosta tic activi ties fo r S.cerev i-
siae and no bacterio static activit ies for Penici l lium.Alcoho l ex t racts w ere bet ter than w ater e xt racts.
Key words:Osmund a japonica Thunb.;alcoho l ex tract;water ext ract;bacteriostatic act ivity
责任编辑 胡 杨    
98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