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水提物及其复方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



全 文 :JTCVM
年第 1 期2015
溪黄草水提物及其复方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
彭金菊,吴祖雄,张颖志,范葶莉,吴燕文,张旭政,张清林,钟 威,马 驿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湛江 524088)
摘 要:为了评价溪黄草及其复方对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以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溪
黄草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埃
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将溪黄草水提物
与五倍子、金银花、大青叶、黄芩、五味子、秦皮等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
果。结果表明,溪黄草水提取物对 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强(MIC为 25-100 mg/mL),对 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对
较弱(MIC为 50-400 mg/mL),其中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 25 mg/mL)。提示溪黄草水提物与其他
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
关键词:溪黄草;水提取物;抑菌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15)01-0039-03
DOI:10.13823/j.cnki.jtcvm.2015.01.012
收稿日期:2014-09-28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0307012);广东海洋大
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彭金菊(1974-),女,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兽医学教
学与研究,E-mail:pengjinju74@163.com
通讯作者:马 驿,男,教授,E-mail:mayi761@163.com
溪黄草(Rabdosia serra Hara)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
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
炎、急性胆囊炎等 [1]。溪黄草主产于广东及湖南、湖北、广
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广东以清远、
饶平、潮州等地为主 [2],因其喜生于山谷阴湿溪旁、新鲜叶
片捣碎有黄汁而得名。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溪黄草对动
物源性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
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巴氏杆菌及鸡源性
大肠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与杀灭作用 [3,4],临床疗效初
步试验亦呈现较好的抗感染治疗作用 [5]。溪黄草含萜类、
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其有效部位主要为
黄酮类物质[6]。笔者等采用水提法提取溪黄草的有效成分,
通过测定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0 种细菌的最小
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将溪黄草水提
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
的体外抑菌效果,以期为溪黄草在畜牧生产中的开发利用
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溪黄草采自广东清远市,阴干处理;盐酸环
丙沙星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五倍子、金银花、大青
叶、黄芩、五味子、秦皮等 31 种中药各 50 g,均购自湛江
市第一中医院。
1.1.2 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0 种试验菌株由广东
海洋大学动物医学系微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1.1.3 主要试剂 营养琼脂、营养肉汤等培养基,北京陆
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药液的制备 溪黄草水提物的制备:称取阴干切碎
的溪黄草 100 g置于烧杯内,加水 300 mL,于室温下浸泡
10-30 h后加热煮沸 30 min,连续煎煮 3 次,冷却,过滤,合
并煎煮液,浓缩至 50 mL,使药液含原药材达 2 g/mL,置于
4 ℃冰箱内保存,备用。其他中药均按此方法制备水提物。
1.2.2 单味药物 MIC 的测定 将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培
养基上,37 ℃恒温培养 16 h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肉汤
培养基中,37 ℃恒温培养 16 h 后,采用平板计数法计数,
用肉汤稀释至 1.0×105 CFU/mL,置于 4 ℃冰箱内保存,备
用。采用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的 MIC[7],取试管
12 支,于各管中加入菌液,在第 1 支试管中加入药液,然
后依次稀释至第 11 支试管,第 12 支试管为不加药作为对
照,在 12 支试管内,中药的含量分别为 400、200、100、50、
25、12.5、6.25、3.125、1.563、0.781、0.391、0 mg/mL。稀释完
毕后,将试管置于 37 ℃恒温箱中培养,分别于 24、48 h 观
察结果。以抗菌药盐酸环丙沙星作对照,试验重复 3 次。
培养 24 h 时,若对照管发生混浊,药液管亦发生混
浊,即表示细菌生长,该浓度供试药物无抑菌作用;若药液
管清亮,表示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其为能够抑制细菌生长
的最大稀释度的药液,即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1.2.3 单味药物 MBC的测定 上述试管继续培养至 48 h,
若药液管仍清亮,将各管清亮的药液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上,培养 8-12 h 观察,仍无细菌生长的最小药物浓度即为
该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1.2.4 中药复方 MIC及 MBC的测定 根据单药的抑菌试
验结果,筛选出 20 种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药,
分别与溪黄草组成复方,复方的 MIC 及 MBC 测定方法与




39
JTCVM
年第 1 期2015
单药相同。
2 结果
2.1 溪黄草水提物的抑菌效果
溪黄草水提物对 10 种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见表 1。
溪黄草水提取物对 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对表皮
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 和 MBC 均为 25 mg/mL;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 MIC 为 50 mg/mL,MBC 为
100 mg/mL。溪黄草水提物对 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对较
弱,除了对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 MIC 为 50 mg/mL,对其
余 4 种 G-菌的 MIC 和 MBC 均 400 mg/mL。环丙沙星的抑
菌效果显著优于溪黄草。
表 1 溪黄草水提物对 10种细菌的MIC和MBC测定结果
Tab.1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
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of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against 10 kinds of bacteria in vitro
2.2 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见表 2。五倍子
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 为 1.563 mg/mL,其次是
诃子(MIC 为 3.125 mg/mL),山茱萸、石榴皮、黄连、黄柏
等 14 味中药的 MIC 为 6.25-50 mg/mL,而秦皮、厚朴、花
椒等 16味中药的 MIC≥100 mg/mL。山茱萸、五味子、乌梅、
五倍子、金银花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MBC≤100
mg/mL,其中杀菌效果最强的是山茱萸、五味子和乌梅,
MBC 均为 50 mg/mL。
2.3 溪黄草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溪黄草提取物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
外抑菌效果见表 3。大部分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
果增强,其中五倍子、溪黄草联合后,五倍子的用量为单药
用量的 1/2、溪黄草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512 时即呈现抑
菌效果;石榴皮、溪黄草联合后,石榴皮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4、溪黄草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256 时即呈现抑菌效果;
五味子、溪黄草联合,五味子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2、溪黄
草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64 时即呈现抑菌效果;白芍、溪黄
草联合后,白芍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8、溪黄草用量为单
药用量的 1/64 时即呈现抑菌效果;另外,秦皮、花椒、连
翘、白头翁与溪黄草联合后抑菌效果均增强;山茱萸、黄
连、金银花、黄芩、厚朴、射干与溪黄草联合后抑菌效果变
化不大;而诃子、黄柏、大黄、大青叶、虎杖、蒲公英与溪黄
草联合后抑菌效果降低。
与单药的杀菌效果相比,20 味中药分别与溪黄草组
成复方后的杀菌效果均增强或相同。五倍子、溪黄草联合
后,五倍子用量为单药用量的 1/32,溪黄草用量为单药用
量的 1/128 时即呈现杀菌效果。
表 2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测定结果 /mg·mL-1
Tab.2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
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of Chinese herb
against E.coli in vitro /mg·mL-1
表 3不同药物与溪黄草联合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mg·mL-1
Tab.3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of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combined with other Chin -
ese herbal extract against E.coli in vitro/mg·mL-1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水煎法制备溪黄草药液,所需设备简单,
操作简便。据报道,溪黄草具有抑菌杀菌活性,本研究结果
表明,溪黄草水提取物对 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强(MIC
为 25-100 mg/mL),对 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对较弱(MIC
药物 MIC MBC 药物 MIC MBC
五倍子
诃子
山茱萸
石榴皮
黄连
黄柏
五味子
乌梅
金银花
黄芩
大黄
大青叶
白芍
虎杖
野菊花
蒲公英
1.563
3.125
6.25
6.25
6.25
6.25
12.5
12.5
25
25
25
50
50
50
50
50
100
400
50
200
200
400
50
50
100
2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秦皮
厚朴
花椒
连翘
鱼腥草
薄荷
射干
白头翁
皂角刺
苍术
栀子
青蒿
杜仲
紫草
夏枯草
溪黄草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400
400
2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复方药物 MIC MBC 复方药物 MIC MBC
五倍子/溪黄草
诃子/溪黄草
山茱萸/溪黄草
石榴皮/溪黄草
黄连/溪黄草
黄柏/溪黄草
五味子/溪黄草
金银花/溪黄草
黄芩/溪黄草
大黄/溪黄草
0.781/0.781
12.5/12.5
6.25/6.25
1.563/1.563
6.25/6.25
100/100
6.25/6.25
25/25
25/25
100/100
3.125/3.125
200/200
100/100
25/25
200/200
100/100
12.5/12.5
25/25
25/25
100/100
大青叶/溪黄草
白芍/溪黄草
虎杖/溪黄草
蒲公英/溪黄草
秦皮/溪黄草
厚朴/溪黄草
花椒/溪黄草
连翘/溪黄草
射干/溪黄草
白头翁/溪黄草
100/100
6.25/6.25
200/200
100/100
25/25
100/100
50/50
50/50
100/100
25/25
100/100
100/100
200/200
200/200
50/50
100/100
50/50
50/50
100/100
50/50
细 菌
G+

溪黄草 环丙沙星
MIC
/mg·mL-1
MBC
/mg·mL-1
MIC
/μg·mL-1
MBC
/μg·mL-1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变形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绿脓杆菌
G-

50
25
50
100
400
50
400
400
400
50
100
25
100
200
400
200
400
400
400
200
1.000
0.250
1.000
0.500
0.125
0.500
0.500
0.063
4.000
0.250
2.000
0.500
2.000
0.500
0.125
1.000
0.500
0.063
8.000
0.250




40
JTCVM
年第 1 期2015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and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against bacteria in vitro
PENG Jin-ju, WU Zu-xiong, ZHANG Ying-zhi, FAN Ting-li, WU Yan-wen, ZHANG Xu-zheng,
ZHANG Qing-lin, ZHONG Wei, MA Yi
(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Rabdosia serra Hara, 31 kinds of other Chinese
herbs and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against bacteria in vitro,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of water extracts from Rabdosia serra Hara were measured with test tube double dilution method,
the tested bacteria includ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Enterococcus faecalis,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 Cohn, Salmonella paratyphi B, Proteusbacillus vulgaris,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oreover, inhibitory effect of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compound with other Chinese
herbal extract such as Galla Chinensis, Flos Loniceraet, Folium Isatidis,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Fructus Schisandra and
Ash Bark against E.coli was determined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present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with MIC from 25 mg/mL to 100 mg/mL, and less obvious against gram -
negative bacteria with MIC from 50 mg/mL to 400 mg/mL,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of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was on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IC=25 mg/mL). Th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improved mostly when Rabdosia serra Hara extract
and other Chinese herbal extract were combined.
Key words:Rabdosia serra Hara; Chinese herbs extract; antimicrobial effect
为 50-400 mg/mL),其中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
(MIC 为 25 mg/mL)。可见溪黄草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
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选用溪黄草抗细菌感染时要考虑其
抗菌活性。与抗菌药环丙沙星比较,环丙沙星的抑菌效果
相当于溪黄草水提物的几万倍至几百万倍,可见中药的临
床应用效果不能仅以体外抑菌效果来评价。
在其他 31 种中药中,不同药物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
抑制效果差别很大,五倍子、诃子、山茱萸、石榴皮、黄连、
黄柏等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茱萸、五味子、乌
梅、五倍子、金银花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秦
皮、厚朴、花椒等 16 味中药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
有研究表明,中草药抑菌效果与其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密
切相关,各种精油、酚类、醌类、有机碱、多糖、萜类和黄酮
类等化合物是中药抑菌的主要成分 [8]。另外,可能与所分
离菌株毒力的强弱、药物的采集区、采集季节、使用部位、
植物年龄、贮藏炮制方法等不同有关 [9]。
溪黄草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
菌的抑制效果增强,如五倍子、石榴皮、五味子、白芍、秦
皮、花椒、连翘、白头翁与溪黄草联合后抑菌效果增强,说
明这些药物与溪黄草之间有协同作用,在实践中应充分利
用其协同作用,配伍出对病原菌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复方,
预防疾病的发生;山茱萸、黄连、金银花、黄芩、厚朴、射干
与溪黄草联合后抑菌效果变化不大,说明这些药物与溪黄
草之间可能是无关作用;而诃子、黄柏、大黄、大青叶、虎
杖、蒲公英与溪黄草联合后抑菌效果反而降低,这说明复
方中药的有效成分并不是简单的每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总
和,在复方中,有效成分可能是各自作用的协同和制约,也
可能是在制备过程中各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而
发挥出的综合效应 [10]。因此,对于单味药和联合用药,其抑
菌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溪黄草含有萜类、黄酮等多种抗菌活性成分 [11],对革
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球菌、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对酵母菌、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菌谱之广在植
物界中比较罕见 [3]。溪黄草的体内抗菌效果、对细菌感染
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动物机体免疫力影响等方面有
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兴亮,盛艳梅.溪黄草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
30(4):494-497.
[2] 陈建南,赖小平,刘 念 .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
查及商品鉴定[J].中药材,1996,19(2):73-75.
[3] 战 宇,宁正祥 .溪黄草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J].食品
工业科技,2003,24(10):61-63.
[4] 何春兰,林红英,张继东.溪黄草类植物提取物对鸡常见
致病菌的抑菌效果[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8(7):4-7.
[5] 何春兰,林红英,张继东 .溪黄草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
鸡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9,45(10):58-59.
[6] 吴剑峰 .溪黄草的研究综述 [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
(8):498-500.
[7] 陈秀枢.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MIC 的评价[J].中华医学
检验杂志,1994,17(2):95-98.
[8] 李 娟,李晓东,杨丽霞,等.单味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研
究发展[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83-286.
[9] 王 嵩.中草药抗细菌感染的研究[J].北京中医,2002,21
(4):34-35.
[10] 余 慧,蔡景义,左之才,等 .复方中药制剂的体外抑
菌效果观察与临床试验报告[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
(8):94-95.
[11] 陈 晓.中草药溪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D].天津:南开
大学,2001.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