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全 文 :·!· 中国药业 !#$% &%’(%)*+,#)%-.
!#年第 $%卷第 !期
表 # 因素水平表
水平
#

$
因素 %(&)
’(
)(
*(
因素 +(倍)
#(
,
(
因素 -(.)
,/ (
#/ ,
#/ (
因素 0(空白)
#

$
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张春椿1熊耀康1顾芳芳1黑秀明1张 龙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
摘要:目的 筛选乌蕨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与水煎法、乙醇温浸法比较。结果 乌蕨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效果最好。结论 乌蕨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
工艺条件为加 #(倍量 ’(&的乙醇,回流提取 次,每次 # .。
关键词:乌蕨;总黄酮;正交设计;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 . -(
12345 67 892:;<2=7> ?:6<@AA 6B !62;C DC;E67@A F672@72A B:6G /,*$0-0(% )+.%$+( HI* JFK=7>*
!#$% &’$(’$) *+,$% -#,.#$%) /’ 0#$%1#$%) 23+ *+’4+$%) !#$% 5,$%
6 !37+#$% &+$383 93:+(#; <$+=3+8+>?) 2#$%@,’) !3A+#$%) &+$# BCDDEB F
!#$%&’$( LMN@<2=E@ 23 45678 5.9 3:5;<6< =3>7;5;3> 3? 9@5AB=5;3> 59=.>3C3D8 ?3A D9>9ABC ?CBE3>3;74 FGHI ;> G>3$,;,4# (’8#$’4 F J/ I
-.;>D/ O@2K64A 2.9 ;>?C69>=94 3? 5.9 BC=3.3C =3>=9>5AB5;3>1 43CE9>5 K6B>5;58 B>7 9@5AB=5;3> 5;<9 3> 5.9 9@5AB=5;3> AB59 3? GH L9A9 ;>E945;DB597/
2.9 3:5;<;M97 =3>7;5;3> LB4 7959A<;>97 N8 3A5.3D3>BC 794;D>/ OP Q 4:9=5A3:.353<95A8 LB4 6497 ?3A 7959A<;>B5;3>/ 2.9 BC=3.3C A9?C6@ <95.37
LB4 =3<:BA97 L;5. 5.9 79=3=5;3> 3A BC=3.3C LBA< Q ;>?64;3> :A3=944/ ’@A3C2A 2.9 BC=3.3C A9?C6@ LB4 5.9 N945 <95.37/ F679@5AB=5;3> =3>7;5;3> 3? 535BC ?CBE3>94 =3>59>54 ?A3< R59>3C36< F J/ I -.;>D ;4 B4 ?3CC3L4S B77;>D #( 5;<94 E3C6<9 3? ’(& BC=3.3C1
A9?C6@ 9@5AB=5;>D ?3A #/ , . B>7 9@5AB=5;>D 5L;=9/
)*+ ,-%.#( G>3$,;,4# (’8#$’4 F J/ I -.;>DT D9>9ABC ?CBE3>3;7T 3A5.3D3>BC 794;D>T 9@5AB=5;3> 59=.>;K69
乌蕨 G>3$,;,4# (’8#$’4 F J/ I -.;>D/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
全草,又名野鸡尾、金花草、土黄连、中华金粉蕨,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退黄止血的功效 U # V。现代药理试验研究表明,乌蕨有保肝、抗
炎、止血、抗菌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下肢顽固性
溃疡,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U V。近年来1随着天然药物化
学、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分析手段突飞猛进,黄酮类化合物在
医学上被用于预防血液类疾病及治疗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它可
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和抑制肿瘤,防护紫外线损伤等 U $ V。药用
蕨类植物中含有大量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如何高效地进行提取,
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U ! V。因此对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的
研究很有必要。
% 仪器与试药
H%##, 型电子天平 F上海天平仪器厂 I;)(# Q GW 型紫外分光
光度计(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容量百分率酒精计(浙江余
姚比重计厂);HM#, 型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河北省黄骅市齐家科
学仪器厂)。乌蕨药材 U ,,( 年 $ 月采于衢州郊区,由本校药学院资
源鉴定教研室姚振生教授鉴定为乌蕨 G>3$,;,4# (’8#$’4 F J/ I
-.;>D/,试验用其全草,按传统方法加工干燥后粉碎,备用 V;芦丁标
准品 F批号为 ,*, Q X,,,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
为分析纯。
( 方法与结果
! # 因素水平考察
根据单因
素考察结果、
文献及联系生
产实际,认为
总黄酮成分提
取与乙醇浓度(因素 %)、溶剂倍数(因素 +)及提取时间(因素 -)$
个因素有关 U ( V,故选择其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择 $ 个水平,用
JX F$! I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优选 U ’ V,具体见表 #。
洗脱率
(&)
洗脱剂
表 不同洗脱液样品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
峰面积
原液
X(&乙醇
丙酮
乙酸乙酯
乙醚
氯仿
#
# $,X ’’$
# ,$# (’,
*# ’#
*)( !*(
)$# $),
# ,* !$X

# !’ *)#
# ,’) #
X$( $!#
X!! $!’
)(# ()
# ,’’ ,*X
$
# ## ’(!
# #$ !($
*X$ !’
*$) X’(
)#’ X$*
X*X )*$
#
#’/ ,(
#/ ’*
#,/ ,$
#,/ *,
X/ ,(
#$/ $,

#(/ X
#$/ #
##/ (
##/ ’$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X/ ,)
#/ *’
$/ X#
!/ )
’/ X*
(/ XX
/ )
!/ ’!
*(/ )#
),/ !(
),/ X#
(*/ X,
*$/ (#
HGI F& I
含量(!D Y D)
母液与水洗液色谱中均无雷公藤内酯醇斑点出现,不同浓度的乙
醇洗液中均出现雷公藤内酯醇斑点,且乙醇浓度越低,所需洗脱时
间越长。
0 讨论
$ # 洗脱液可使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应根据吸附力强弱
选用不同的洗脱剂及浓度。对于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剂极性越
小,洗脱能力越强;对于中性树脂和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则用极性
较大的溶剂洗脱较为合适。实际工作中,乙醇、丙酮应用较多。
$ ! 试验结果显示:洗脱液颜色深浅依次为 X(&乙醇液 Z丙酮
液 Z乙酸乙酯液 Z乙醚液 Z氯仿液。颜色越深,洗下的杂质越多。
洗脱时间以 X(&乙醇最短,氯仿其次,雷公藤内酯醇易在较短的时
间内被洗脱;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洗脱时间较长,雷公藤内酯醇难
以在短时间内被洗脱,且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所用的时间越长。
$ $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率以 X(&乙醇为最高,其次为氯仿。虽然
氯仿洗脱率较高,并且洗脱液中所含杂质也较 X(&乙醇为少,但考
虑到溶剂残留及实际操作中的毒副作用与回收方便,确定以 X(&
乙醇作为雷公藤内酯醇的洗脱剂。
参考文献:
U # V 王曙东,陶建生 / 0#,# 树脂对雷公藤内酯醇的吸附性能研究 U [ V / 中成
药1 ,,(1 ) F I S ## Q #$/
U V 王曙东1滕英博1谢虞 / 不同吸附条件对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影响
U [ V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 ,,(1 # F( I S $’ Q $)/
U $ V 李 克1袁倚盛1戴晓莉1等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提取物
中雷公藤甲素含量 U [ V / 色谱1 #XX*1 #’ F! I S $(’ Q $()/
(收稿日期:(--+ . -0 . %-;修回日期:(--+ . -+ . -$)
制剂技术
!!!!!!!!!!!!!!!!!!!!!!!!!!!!!!!!!!!!!!!!!!!!!!!!!!!!!!!
中国药业 !#$% &%’(%)*+,#)%-. ·!·
!#年第 $%卷第 !期
样品含量 #$% &
’()* (+
’((* ’,
-.* -/
’(/* .
’(* -.
加入量($%)
/(* ()
+-* ((
/(* (
/(* ,,
/(* !/
测得量 #$% &
’/+* ’(
’/’* (/
’/(* ((
’-,* .!
’/!* (
回收率 #0 &
’(!* -(
’(’* -
’()* /(
’(,* -,
--* /+
! #0 &
’(* (-
#$ #0 &
)* !
表 ) 总黄酮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1 ,)
方差来源
2
3
4
误差 #0 &
偏差平方和
’,* (!+
)/* (!+
.* )/+
’* /
自由度
)
)
)
&比
/* )./
’,* !’(
’-* -/
&((* (,)值
’-
’-
’-
显著性
5 (* (,
5 (* ’(
5 (* (,
表 ! 方差分析结果
试验号
因素
表 6- #!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 % 1 , &
总黄酮
含量 #$% 7 % &

)

!
,
.
+
/
-
’’
’)


最优水平
2



)
)
)



!* ’((
+* +.+
+* ..+
,* !!
2’
3

)


)


)

!’* +((
/* .((
/* )
* !.+
3’
4

)

)




)
!(* ..+
!’* ).+
.* .((
!* ..+
4)
8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样品提取
称取乌蕨粗粉 ,* ( %,置平底烧瓶中,按正交试验表加入一定
浓度、一定体积的乙醇,在 /(9恒温水浴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过
滤后,药渣在相同条件下再提取一次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
味,再用 ,(0乙醇定容至 ,( $6,摇匀,即为样品液,备用。
! # 总黄酮含量测定
标准曲线制备 :/ ; - <:精密称取于 ’)(9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 / $%,加 ,(0乙醇溶解,转入 ,( $6量瓶中,用 ,(0乙醇稀释至
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 (* ’-. $% 7 $6 的对照品溶液。精密
吸对照品溶液 (,’* (,)* (,* (,!* (,,* (,.* ( $6,分别置 ), $6量
瓶中,加 ,(0乙醇至 . $6,加 ,0 =>=?) 液 ’* ( $6,放置 . $@A,加
’(0 2B # =? & 试液’* ( $6,放置 . $@A,加 ’(0 =>?C 试液 ’( $6,
加 ,(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 ’, $@A,以相应试剂作空白D于 !-( A$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质量浓度 # ! &与吸光度 # ( &进行线性回归,得
回归方程为 ( 1 ’/* -!. / ! ; (* (() ’,) 1 (* --- /。结果表明芦丁
质量浓度在 (* ’-. E ’* ’+. $%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度试验 :/ <:按拟订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同一样品液进行多次
测定。结果总黄酮平均含量为 !.* ’( $% 7 %D #$为 (* +0 # % 1 .&。
重现性试验:按拟订的含量测定方法,对 . 份平行制备的样品
液进行测定。结果总黄酮平均含量为 !.* (+ $% 7 %D #$ 为 ’* ()0
# % 1 . &。
加样回收试验 : + ; / < F称取 , 份同一批粉碎的乌蕨 粗粉 )* , %,
分别精密加入 ’(( $% 芦丁对照品,按样品溶液制备法制备,并照
标准曲线制备方法测定,计算其回收率。结果见表 )。
样品含量测定 :+ ; / <:精密吸取各样品液 (* ) $6(, 份),置 ), $6
量瓶中,其余操作按标准曲线制备项下进行,测定吸光度,由回归
方程计算总黄酮含量。
! $ 正交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 及表 !。
! % 验证试验
按最佳提取工艺 2’3’4) 进行验证试验,重复 , 次。结果总黄酮
含量分别为 !.* -(,!.* -.,!+* (’,!.* -,,!.* - $% 7 %。
! & 不同提取方法效果比较 ’( )
水煎法提取F称取乌蕨粗粉 ,* ( %,加足量蒸馏水浸泡 ) G后D煮
沸 (* , GD过滤D共提取 )次D合并滤液D再用 ,(0乙醇定容至 ,( $6D
吸取 (* ) $6(, 份)滤液,同上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温浸法提取 F称
取乌蕨粗粉 ,* ( %浸 ) 次D每次加入 .,0乙醇 ),( $6温浸 GD温
度 !(9 D合并两次滤液D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D再用 ,(0乙醇
定容至 ,( $6D 吸取 (* ) $6(, 份)滤液,同上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结果回流法、温浸法、水煎法提取的样品中总黄酮量分别为 !’* ,
)’* ,)(* ’ $% 7 %。
! 讨论
# * 从表 直观分析结果可知,对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
为 2 H 4 H 3。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乙醇浓度(2)、溶剂倍数(3)及
提取时间(4)有显著性差异。乌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选方案为
2’3’4),即最终确定乌蕨的提取工艺为加乌蕨粗粉的 ’, 倍量 .,0
乙醇,在 /(9恒温水浴锅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 ’ G。
# ! 关于中药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报道较多,其中乙醇浓度影响较
大。一般认为乙醇浓度增高有利于总黄酮的提取,但提取乌蕨总黄
酮时采用 .,0乙醇回流提取最佳,可能是由于黄酮苷含量较高所
致。
# # 从不同提取方法结果比较可知D乙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含量
大大高于水煎法、温浸法,说明乙醇回流提取法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 <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I < * 上海F上海人民出版社D ’-/,:
’,+ ; ’,/*
: ) < 蔡建秀D黄晓冬 * 乌蕨总黄酮及水提液的药理试验 : J < * 福建中医学院
学报,)((!,’!(’):’ ; ’!*
: < 胡 晓 D 杨敬格 D 周 青 * 乌蕨对乐果的解毒作用 : J < * 赣南医学院学
报,’--/D ’/(!)F )++ ; )+-*
: ! < 陆定奕,张汉明,罗勤誉 * 乌蕨对小鼠 44B! 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 J <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 ’-’*
: , < 潭朝阳 D 尤昭灵 * 茜草提取工艺的研究 : J < * 中草药,)((!,,(!):
-- ; !(’*
: . < 赵大洲D徐本明D刘 珂 * 三氯化铝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中总黄
酮含量 : J < * 中草药,)((!,,()):)’ ; )’!*
: + < 隋焕平,夏 薇,张玉梅 * 芹菜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J < * 中国公
共卫生,)((’,’+(!):) ; *
: / < 黄枝代D李文仕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 J < * 广东药学D )((!D ’! #) & F ’, ; ’.*
: - < 姚莉韵 D王国艳 D王丽平 * 木芙蓉叶提取工艺的研究 : J < * 中成药D )(((D
)) #’) & F /)+ ; /)-*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 #))
制剂技术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药业》欢迎医药卫生界广大读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