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芎茶胶囊提取工艺



全 文 :·医院制剂·
[作者简介] 苏志,男,学士,主管药师,电话:!##$%&’()*%
山芎茶胶囊提取工艺
苏志 (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摘要] 目的:研制出山芎茶胶囊提取工艺。方法:以正交
试验、,-./法、方差分析研究山楂、川芎提取工艺;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含量,考察茶叶提取工艺。结果:得出各
因素对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程度,确定山楂、川芎用!0乙
醇提取%次(+1#,+2),减压干燥;茶叶用离子分离法提取。
结论: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为山芎茶胶囊研制出科学、合理
的提取工艺。
[关键词] 山芎茶胶囊;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3&’’1# [文献标识码]4 [文章编号]+!!+5
#%+*(%!!*)!5!’*!5!%
山芎茶胶囊是我院科研课题,为抗高血脂症的纯中药制
剂,由山楂、川芎、茶叶提取物组成。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是
总三萜酸类,其代表为熊果酸[+]。熊果酸难溶于水,易溶于
乙醇[%];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
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溶于乙醇[%]。根据这一特性,将
山楂、川芎合并醇提,用正交试验法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熊果酸、川芎嗪含量测定,所得结果经方差分析,
优选出最佳工艺[*]。茶叶中的茶多酚为有效成分,具有降血
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根据其性
质,用离子分离法提取[#]。
! 材料及仪器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楂的干燥成熟果
实;川芎,-+./0(’-#(12+/1*: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茶
叶678(杭州西湖区龙坞精制茶厂);对照品:熊果酸,川芎嗪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广州化学试剂二厂,分析
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49:高效液相色谱仪(日
本岛津);#%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1%#型旋片式真空泵(临海市精工真空设备厂)。
方法与结果
1! 山楂、川芎提取试验
1!1! 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通过对熊果酸及川芎嗪性质的
分析,确定考察醇浓度(4)、提取时间(=)、干燥方法(/)对熊
果酸、川芎嗪提取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每个因素设计*个
水平,试验方案见表+。
表! 因素水平表
68>+ ?8@ABCD797DECBF:G
水平
醇浓度
4/0
提取时间
=/2
干燥方法
/
+ *! +,!1# 直接蒸干
% #! +,+ (!H烘干
* ! +1#,+ 减压干燥(!H)
根据因素水平表,选择.&(*’)的正交表进行试验,试验
安排见表%。
1!1 制备方法 称取山楂#1#E,川芎%1#E,按表%分别
配制提取液,提取。提取液过滤,冷藏(’H)过夜,离心分离,
取溶液,分别干燥。得干膏。
1!1$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岛津I-5JKL色谱柱
(%#!MMN’1)MM);流动相:甲醇5水(&)O’);流速:
!1(M.·MPQ$+;检测波长%+#QM。(%)供试品溶液制备:分
别取样品约+E,精密称定,用乙酸乙酯回流提取两次
(#!M.,)!MPQ;#!M.,*!MPQ),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用
甲醇溶解,定容至%#M.,过滤,滤液作供试品溶液。(*)对
照品溶液制备:取熊果酸、川芎嗪对照品用甲醇制成每M.
含熊果酸、川芎嗪均为!1’ME溶液,作对照品溶液。(’)测
定法: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分别注入色谱
仪,以积分面积分别计算熊果酸、川芎嗪含量,结果见表%。
川芎嗪保留时间为’1%%MPQ熊果酸保留时间为)1#MPQ,
两峰能很好分离,杂质对测定无干扰。色谱图见图+。(#)
将熊果酸、川芎嗪的得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可以
看出,醇浓度(4)对结果有极显著影响,提取时间(=)和干燥
方法(/)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结合生产实际,选择4*=*/*
即:用!0乙醇提取两次(+1#,+2),减压干燥。())线性关
系考察:精密称取熊果酸、川芎嗪对照品,用甲醇制成含熊果
酸、川芎嗪均为!1!#,!1+,!1%,!1*,!1’ME·M.$+的溶液。
取%!!.注入色谱仪,以对照品的量3为横坐标,积分面积
4为纵坐标,分别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得熊果酸
回归方程:4R)1#)#N+!’3S+***1!*,R!1&&&&;川芎
嗪回归方程:4R#1&%!#N+!#3$’%&’+1’,R!5&&&+,结
果表明:熊果酸、川芎嗪在+(!E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
系。()稳定性试验:取样品溶液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见
表’,表明熊果酸、川芎嗪溶液在*1#2内稳定。(()加样回
图+ 样品、对照品色谱图
41样品;=1对照品;+1川芎嗪;%1熊果酸
TPE+ /2CBM8ABEC8MB?G8M:D78QU@27MP@8DGF>GA8Q@7
41L8M:D7;=1@27MP@8DGF>GA8Q@7
表 方案与结果
68>% 4CC8QE7M7QAG8QUC7GFDA



醇浓度
4/0
提取时间
=/2
干燥方法
/
因素
空白
K
熊果酸
3/0
川芎嗪
4/0
综合指示
+!N(3S4)
+*!(+)+,!1#(+)直接蒸干(+)(+)!1!( !1!* +1+
%*!(+)+1#,+(*)(!H烘干(%)(%)!1+% !1+* %1#
**!(+) +,+(%) 减压干燥(*)(*)!1+( !1!( %1)
’#!(%) +,+(%)(!H烘干(%)(+)!1%* !1+’ *1
##!(%)+,!1#(+)减压干燥(*)(%)!1%’ !1++ *1#
)#!(%)+1#,+(*)直接蒸干(+)(*)!1*! !1!& *1&
!(*)+1#,+(*)减压干燥(*)(+)!1%& !1+& ’1(
(!(*) +,+(%) 直接蒸干(+)(%)!1%) !1+% *1(
&!(*)+,!1#(+)(!H烘干(%)(*)!1%’ !1++ *1#
V+ )1% (1+ (1( &1)
V% ++1+ +!1+ &1 &1(
V* +%1+ ++1% +!1& +!
3 #1& *1+ %1+ !1’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年第%*卷第期/2PQ,BG:-28CMW,%!!*WFD,XBD%*,XB1
表! 方差分析表
!#$ %&’()*)+,-.*&/01.+23)
因素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值 因素影响
醇浓度(%) 4546 7 $5$7 778 !9598
提取时间(:) 854; 7 95<$ ;; !959;
干燥方法(=) 95>6 7 95$> 7; !959;
误 差 959$ 7 9598;
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份,分别精密加入熊
果酸、川芎嗪,测定含量,计算平均回收率为:熊果酸为
?<59@,ABC为857<@;川芎嗪为?>56@,ABC为85>4@。
5 茶叶提取方法
55# 提取方法 取茶叶791,加水799DE,提取7次,每
次<9F,提取7G。合并滤液,加氯化钙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调3H用958D+’·EI8盐酸溶液调3H7!$,再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调3H;!4,离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次,每次
899DE,合并有机相,低温(>9F)回收溶剂,得茶多酚。
55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9581,置899DE量瓶
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8DE,置7;DE
量瓶中,加水6DE,酒石酸铁溶液;DE,摇匀。再加3H>5;
的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摇匀。以空白为对照,在;69&D波
长处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即得。
茶多酚(#)$%&8’?;>&78999 &
(8
(7&)&*&
899
式中:E8为试液的总量(DE);E7为测定时的用液量(DE);
J为试样的质量(1);D为试样干品含量(@);%为试样的吸
光度;用89DD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95;时,每8DE供试液
含茶多酚相当于85?;>D1。
55! 试验结果 提取;个样,分别测定含量,结果茶多酚
平均提取率为8956@,含量为<45<@,较为理想。
! 讨论
熊果酸、川芎嗪含量测定中,若流动相甲醇比例大于
?4@,则熊果酸峰拖尾,小于?4@,样品分离不理想,因此,
甲醇K水(?4L6)较为理想。
熊果酸、川芎嗪含量测定中供试品的制备,经试验,增加
回流提取次数,含量并无提高,提示提取7次已接近完全。
醇浓度越高,提取物的脂溶性越大,所需干燥时间越长,
故选用>9@以下的浓度。本方法有机溶剂用量少,茶多酚
损失少,得率高,且纯度较高,适合一般提取设备制备。
茶多酚提取工艺是根据茶多酚性质进行设计。提取温
度<9F效果较好,高于?9F,效果提高不明显且易使茶多酚
氧化。茶多酚中酚性羟基中的氢离子易离解呈弱酸性,欲使
之沉淀析出须在碱性介质中,但碱性易使茶多酚氧化褐变。
使用氢氧化钙混合沉淀剂,将溶液3H调至多酚沉淀完全又不致氧化褐变。成盐的茶多酚用盐酸溶液
复溶酸化,加碳酸氢钠至3H;!4,将钙离子沉淀,用乙酸乙
酯萃取,去除溶剂,可得较纯的茶多酚。
参考文献:
[8] 黄泰康5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J]5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8??65$>>!6795
[7] 扬云,冯卫生5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J]5北京: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8??<584!8<5
[$] 吕圭源,王一涛5中药新产品开发学[J]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8??>546!?>5
[6] 陶荣达5茶多酚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的进展[M]5化学世界,8??>,
(7):465
[;] 胡秋辉,姜梅,朱建成5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技术研究
[M]5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发展,8??>,(7):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5N:<$8$K<>58?<<58<95
[收稿日期]7997K94K7;
[作者简介] 张长水,男,大专,主管药师,电话:9;$>I79$7;$4I
<9;4
五柴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观察
张长水,胡冰 (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济宁7>78$8)
[摘要] 目的:探讨五柴颗粒的制备工艺,证实临床效果,为
深入研究临床药效提供依据。方法:用渗漉法及减压提取、
浓缩等法制成颗粒,用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设观
察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例<8例,总有效率
?958@;对照组69例,应用护肝片治疗,总有效率<>5;@。
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本品与对照品的差异有
显著性(!959;)。
[关键词] 五柴颗粒;制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A?665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8998K
;78$(799$)9>K96$8K97
我院研制的五柴颗粒,系在汤剂使用多年的基础上,应
用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中药制剂。现将其制备方法及临床
观察报道如下。
# 处方与制备
#5# 处方 柴胡8991,半枝莲8;91,丹参8991,黄芪
8991,五味子8991,甘草491。
#5 制备 (8)取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
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7999年版一部附录OP),用<9@
乙醇作溶剂,浸渍76G后进行渗漉。取渗漉液过滤,滤液回
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85$7!85$;(;9F)备用。(7)
五味子药渣与其余;味药加水合煎$次,第8次7G,7、$次
各8G,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858;!8579
(;9F),放冷,加倍量乙醇搅匀,静置76G。滤取上清液减压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85$7!85$;
(;9F)。合并二浸膏并混匀,加糊精85;份、蔗糖粉7份混
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即可。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颗粒,味酸、苦,微麻。
! 鉴别
取本品;1,加氯仿79DE,加热回流$9D*&,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氯仿8DE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9>46I
799994),加氯仿制成8DE含8D1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7999版附录QO:)试验,吸取
上述两种溶液各7E,分别点于同一硅胶NR7;6薄层板上,以
石油醚($9F!49F)K甲酸乙酯K甲酸(8;L;L8)的上层溶液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7;6&D)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斑
点[8]。
取本品891加水$9DE,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提
·8$6·中国医院药学杂志799$年第7$卷第>期=G*&H+)3SG.DM,799$M2’,T+’7$,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