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毛狗脊炮制后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2008年 第9卷 第1期

StudyontheConstituentsofProceededProductofCibotiumbaronetz.
BaiTongfei,XuTong,JiaTianzhu
(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alianLiaoning116600)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ontheconstituentsofprocessedproductofCibotiumbaronetz.Method:Chemicalcon-
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purifiedbychromatographymethod,thentheirchemicalstructureswereidentifiedonthebasis
of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analysis.Result:3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Cibotiumbaronetz.andidenti-
fiedasβ-sitosterol,daucosterol,andβ-sitostero-3-O-(6-16exactlyacyloxygenbase)-β-D-pyaranoglucoside.Conclu-
sion:ThecontentofsterocompositioninCibotiumbaronetz.isnotchangedobviouslybeforeandafterprocessing.
Keywords Cibotiumbaronetz.,chemicalconstituents,processing
金毛狗脊炮制后化学成分研究
白桐菲,许 械丹,贾天柱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 目的:对金毛狗脊炮制品的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金毛狗脊炮制品的乙醇提取物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
和β-谷甾醇-3-O-(6-正十六酰氧基)-β-D葡萄糖苷。结论:甾体类化合物在炮制前后含量几乎没有变化,炮
制对其影响较小。
关键词 金毛狗脊;化学成分;炮制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08)01-0041-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572371)
[作者简介]白桐菲,女,在读硕士,从事中药炮制研究
[通讯作者]贾天柱,E-mail:tzjia@263.net
[收稿日期]2007-08-19
狗脊的炮制方法历史悠久,初见《雷公炮炙论》中:“凡修
事,细利坐 了,酒拌,蒸,从已至申,出,晒干用”。[1]《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载有:“凡使,先以猛火燎去毛,令净,以酒浸一宿,蒸
过焙干用”。此法与雷公之酒蒸相近。《圣济总录》尚有“去毛
醋炙”的记载。至明《普济方》出现了煅用法,“盐泥固济,火煅
红,去毛用肉,出火气,利坐 ”。《本草纲目》除了收载雷公的酒蒸
法外,还记载了炒法,“今人惟利坐 ,炒去毛须用”。至清代,基
本沿用前代的炮制方法,未有新的建树。尽管历史上有关狗
脊的炮制方法记载较早,但有关炮制原理方面的论述几乎空
白。因此采用现代的分析手段,深入研究炮制后狗脊中化学
成分的变化,可以深入揭示炮制原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炮
制规范和标准。
1 实验材料
美国 Electrothermal显微熔点仪;瑞士 ARX-360型核磁
共振仪。柱层析与薄层层析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金毛狗脊购于安国药材市场,由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
研室鉴定为金毛狗脊。
2 方法与结果
2.1 炮制
取干燥的净河砂过 20目筛,在锅中以武火加热至灵活
状态时(180℃~190℃),投入金毛狗脊饮片10kg,不断翻动,
翻炒 6min,炒至鼓起,鳞片呈焦褐色时取出,筛去砂,放凉,
除去残存绒毛,粉碎,待用。
2.2 提取分离
取生品及炮制品金毛狗脊根茎粗粉各 10kg,以 95%乙
醇提取,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然后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
丁醇依次萃取,分别得氯仿部分(105g)、乙酸乙酯部分(90g)
和正丁醇部分(1083g)。取氯仿部分,经硅胶柱层析,以石油
醚-丙酮梯度洗脱,得 10个流份,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石油
醚-丙酮、氯仿-甲醇梯度洗脱,重结晶分别得化合物Ⅰ、Ⅱ、
Ⅲ。
2.3 结构鉴定
化合物的碳谱数据见表 1。
化合物Ⅰ:该化合物硫酸乙醇显紫红色,长时间放置变
成灰绿色,提示该化合物为甾体类化合物,由于其极性较小,
推测可能为 β-谷甾醇。经薄层色谱比较,该化合物与 β-谷
甾醇 Rf值一致,混合熔点不下降。鉴定该化合物为 β-谷甾
醇。
化合物Ⅱ:该化合物为无色油状固体,Liebermann-Bur-
chard反应阳性。碳谱数据与胡萝卜苷数据非常相似,但在高
场处出现长碳链的吸收碳信号,推测可能为 β-谷甾醇-3-O-
(6-正十六酰氧基)-β-D-葡萄糖苷。经与文献对照,结果一
致。在 1mol/LKOH-MeOH溶液3mL中,加入该化合物3mg,
回流 1h,挥散溶剂,加 2mL水振荡溶解,真空抽滤;母液以
5%HCl溶液酸化,乙醚苯取,所得乙醚液与 14%BF2-MeOH
溶液 1mL在60℃水浴下酯化 5min,经 GC定性分析,与正
十六烷酸甲酯保留时间一致。因此确定该化合物为 β-谷甾
醇-3-O-(6-正十六酰氧基)-β-D葡萄糖苷。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41
2008Vol.9No.1
[作者简介]李宝岩,男,在读硕士,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收稿日期]2007-10-18
五 味 子 为 木 兰 科 植 物 五 味 子 Schisandrachinensis
Bail的干燥成熟果实[1],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五味子
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2]。
随着对五味子功效不断的研究,五味子还被广泛用于保健品、食
品、饮料等许多行业,市场需求连年大幅攀升。由于野生资源的
日渐减少,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近几年在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
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影响
李宝岩 1,王 冰 1,李德章 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2.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五味子研究所,辽宁 凤城 118100)
摘要 目的:研究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药材中五
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采用 AgilentTC-TC18柱(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 -水(13∶7),检测波长 250
mm,流速为1mL/min,柱温30℃。结果:五个样品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虽然都高于药典规定的0.4%,但差异较大。
结论: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五味子;五味子醇甲;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08)01-0042-03
DeterminationofSchizandrolAContentinSchisandraChinensisBail
ofDiferentColectingSeasonsandProcessingMethods
LiBaoyan,WangBing,LiDezhang
(MedicineColegeinLiaoningTCM,DalianLiaoning116600)
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efectofdiferentcolectingseasonsandprocessingmethodsonthequalityof
SchisandraChinensisBail.Methods:RP-HPLCwasperformedonAgilentTC-C18(4.6mm×150mm)columnwithmethanol-wa-
ter(13∶7)asmobilephaseatflowrateof1.0mL/min.Thecolumnwas30℃ andthedetectionwavelengthwas250nm.
Results:ThereexistedsignificantdiferencesinthecontentofSchizandrolAin5samples.Conclusions:Diferentcolecting
seasonsandprocessingmethodsafectthequalityofSchisandraChinensisBail.
Keywords SchisandraChinensisBail,schizandrolA,RP-HPLCmethod
化合物Ⅲ:该化合物硫酸乙醇显紫红色,长时间放置变
成灰绿色,Molish反应阳性,推测该化合物为甾体类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中,在低场处给处 δ122.0,140.9的
碳信号,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胡萝卜苷。经进一步对照,该化
合物的核磁共振图谱数据与文献[1]中的胡萝卜苷基本一致,
因此鉴定该化合物为胡萝卜苷。
3 讨 论
狗脊炮制后颜色发生很大变化,薄层色谱研究表明其化
学成分在炮制前后有较明显变化。但经比较狗脊中含量较大
的甾体类化合物在炮制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表明炮制对甾体
类化合物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9.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编号 化合物Ⅰ
1 37.2
化合物Ⅱ
37.3
化合物Ⅲ
37.5
编号
12
化合物Ⅰ
28.2
化合物Ⅱ
28.2
2 30.3 29.4 30.3 13 42.3 42.3
3 71.8 79.8 78.6 14 56.7 56.8
4 39.4 38.9 39.4 15 24.3 24.2
5 140.7 140.4 140.9 16 39.7 28.2
6 121.7 122.0 121.9 17 56.0 56.2
7 31.9 31.8 32.1 18 11.8 11.9
8 31.9 31.9 32.2 19 19.3 19.4
9 50.1 50.3 50.4 20 36.1 36.1
10 36.5 36.6 37.0 21 19.0 18.8
11 21.1 21.1 21.3 22 33.9 33.9
化合物Ⅲ
28.6
42.5
56.9
24.6
40.0
56.3
12.0
19.3
36.4
19.1
34.3
编号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化合物Ⅲ 编号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化合物Ⅲ
23 26.0 26.3 26.4 5’ 73.6 78.1
24 45.8 46.0 46.1 6’ 63.8 62.9
25 29.1 29.3 29.5 COO⋯ 173.9
26 19.3 19.3 19.5 CH2⋯ 24.9
27 20.0 19.9 20.0 CH2⋯ 22.7
28 23.1 23.1 23.4 CH2⋯ 29.4
29 11.9 11.9 12.2 CH2⋯ 29.8
1’ 102.0 102.6 CH3⋯ 14.1
2’ 73.2 75.4
3’ 76.5 78.5
4’ 70.6 71.7
表1 化合物的碳谱数据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