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芒萁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薄层层析分析
陈少波 1 ,邹峥嵘1* ,袁宜如 2 ,李晓云 2 (1.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2.九江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 研究芒萁乙醇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和分步萃取法对新鲜芒萁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初步分离 ,采用薄
层层析法对各个组分进行分析。提取物萃取分离以后 ,水相和水饱和正丁醇相的组分较多 ,石油醚相次之 ,乙酸乙酯相为最少;薄层层
析检测中 ,展开剂氯仿∶甲醇为 7∶3(V/V)的展开效果较好。
关键词 芒萁;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薄层层析
中图分类号 Q9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07-03406-02
AnalysisofChemicalConstituentsinExtractionsofEthanolfromDicranopteirspedatabyThinLayerChromatography
CHENShao-boetal (SchoolofLifeScience, JiangxiNormal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330022)
Abstract 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inextractionsofethanolfromDicranopteirspedata.TheChemicalconstituentsinDicranopteirs
pedatawereextractedbyultrasound-assistedsolventandpreliminaryseparatedbysub-stepextractionmethod, andeachgroupwasanalyzedby
the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Aftertheextractionandseparationofextract, thecomponentsofwaterphaseandwater-saturatedn-bu-
tanolphasewerethemost, thepetroleumetherphasewastheless, andtheethylacetatephasewastheleast;Inthethinlayerchromatogra-
phy, theexpandefectwasbetterwhentheexpandagentsratioofchloroform:methanolwas7∶3.
Keywords Dicranopteirspedata;Extractionsofethanol;Chemicalconstituents;TLC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08436)。
作者简介 陈少波(1986-),男 ,江西吉安人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植物资源学与化学生态学。 *通讯作者 ,博士 ,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09-12-09
芒萁(Dicranopteirspedata)属里白科芒萁属蕨类植物 ,广
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 ,为典型的酸性土壤指示植
物 。该植物还可以入药 ,有清热利尿 、祛瘀止血的功效 。芒
萁的化学他感作用是指芒萁合成的某些次生代谢产物通过
分泌 、挥发或淋溶作用进入环境 ,对周围其他植物产生相生
或相克作用 [ 1] 。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个体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生态关系 ,以次生代谢物质为媒介的化感作用是其中重要
的一种。有学者将化感物质分为 14类 [ 2] ,主要是一些分子
量较小 、结构简单的次生代谢物质 ,最常见的是低分子量有
机酸 、酚类和内酯类化合物。深入研究芒萁中与化感作用有
关的化学成分 ,对于阐明芒萁的化感作用机理 、开发新型生
物除草剂等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芒萁(Dicranopteirspedata)采自江西省南
昌市湾里区的梅岭山区 ,经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兆祥教
授鉴定。
1.1.2 主要仪器。R-201型旋转薄膜浓缩蒸发仪(郑州杜甫
仪器厂);SHB-C型循环水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DHG-
92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
司);SG250H型超声振荡洗涤器(上海冠特超声仪器有限公
司);HH-6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厂);ZF-1型三用紫
外线分析仪(厦门东星电子仪器厂)。
1.1.3 主要试剂 。 95%乙醇(AR,福晨化学试剂厂);石油
醚(AR,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氯仿(AR,天津市
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乙酸乙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
剂厂);正丁醇(AR,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254 nm
硅胶预制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蒸馏水 ,自制;单质碘
(AR,贵州方茂化工有限公司);浓硫酸(AR,福晨化学试
剂厂)。
1.2 方法
1.2.1 芒萁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将野外采集的野生芒萁 ,
去除枯枝败叶 、烂根 ,在阴凉处风干后 ,用剪刀剪成 2 ~ 3 cm
长的小段。取 1.65kg芒萁先用 3L95%乙醇浸泡 24h,接着
超声提取 1 h,用 8层脱脂纱布过滤 ,得乙醇提取液。采用上
述方法重复提取 3次 ,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在 50 ℃条件
下旋转薄膜减压蒸发浓缩 ,得到干重为 67.793 g的乙醇提取
物 ,得率为 4.11%。
1.2.2 芒萁乙醇提取物的萃取分离。取芒萁乙醇提取物
55.545g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分散 ,超声波助溶 ,定容到 400
ml,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 、乙酸乙酯 、水饱和正丁醇萃取 ,
每种溶剂均重复萃取 3次 ,分别合并每种溶剂的萃取液并减
压浓缩蒸发回收溶剂得流浸膏。将芒萁乙醇提取物经过初
步的萃取分离被分成石油醚萃取物 、乙酸乙酯萃取物 、水饱
和正丁醇萃取物和水部位 4个部分。
1.2.3 芒萁乙醇提取物的薄层层析检测。取少量芒萁总提
取物(A)、石油醚萃取物(B)、乙酸乙酯萃取物(C)、水饱和
正丁醇萃取物(D)、水相中物质(E)分别放入 3.5 ml的离心
管中 ,分别用 1.0 ml的甲醇超声辅助溶解 ,得到相应物质甲
醇溶液用于薄层层析检测。
展开剂为不同体积比的有机溶剂混合液:石油醚∶乙酸
乙酯分别为 9∶1、8∶2、7∶3(V/V);氯仿∶甲醇分别为 9∶1、8∶2、
7∶3(V/V)。
显色方法有 3种:254 nm荧光显色;碘蒸气显色;10%硫
酸乙醇溶液显色 。
2 结果与分析
2.1 芒萁乙醇提取物的萃取结果 从表 1萃取结果可知 ,
芒萁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大部分溶于极性较高的水饱
和正丁醇和水中 ,在极性较低的石油醚中量也比较多 ,而极
性中等的乙酸乙酯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较低。芒萁中与其化
感作用和药理活性有关的化学成分集中于上述 4个部位中
的哪一个部位 ,有待于进一步结合活性研究予以确认。
2.2 芒萁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的薄层层析结果 为比较
责任编辑 李菲菲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7):3406-3407
表 1 芒萁提取物的萃取结果
Table1 TheextractionresultsofextractofDicranopteirspedata
提取部分
Partsofextracts
重量∥g
Weight
得率∥%
Yield
石油醚部位 Partsofpetroleumether 12.552 23.00
乙酸乙酯部位 Partsofethylacetateextract 6.926 12.47
水饱和正丁醇部位 18.612 33.51
Partsofwater-saturatedn-butanol
水部位 Partsofwater 15.480 27.86
全面地了解芒萁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采用极性的不同
的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 ,采用不同的显色方法进行显色 ,发
现经过萃取以后芒萁乙醇提取物基本按照萃取溶剂极性的
不同而得以分离。经过比对(图 1),芒萁总提取物的 TLC谱
图与相应萃取部位的显色斑点没有完全对应 ,原因可能是经
过萃取富集以后 ,样品相应斑点的浓度加大 ,因而出现在相
应萃取部位的 TLC谱图中 ,通过 TLC谱图中各个样品斑点
的 Rf值及其显色行为可以初步判定:在乙酸乙酯相萃取物
和正丁醇相萃取物中 ,含有较多的蒽醌 、极性较大的木脂素
和萜类物质。
注:A.紫外灯下显色;B.碘显色;C.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
Note:A.ColoredbyUVlamps;B.ColoredbyIodine;C.Coloredby10%sulfuricacidinEthanol.
图 1 薄层层析分析的结果
Fig.1 TheresultsoftheTLCanalysis
在芒萁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 TLC分析过程中 ,使用展开
剂氯仿∶甲醇为 7∶3(V/V)的展开效果较好 ,可以展示各部位
中主要成分 ,而显色方法则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
为佳。
3 讨论
植物化感作用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对于它
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间存在的化学生态关系 ,
而且在农业生产 、森林抚育 、植物保护和生物防治等方面也
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化感物质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物质
几乎存在于植物的所有器官中 ,进一步加强对芒萁化感物质
分离 、纯化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将为后续芒萁化感作
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研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1] 张新虎 ,沈慧敏 ,黄高宝.植物与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41(1):116-121.
[ 2] 郑光植.植物次生代谢物细胞工程与资源开发利用 [ J] .云南植物研
究, 1988(ZK):125-134.
(上接第 3385页)
[ 3] 刘文菊,张西科,尹君 ,等.汞在水稻根际生物的有效性 [ J].农业环境
保护 , 2000, 19(3):184-187.
[ 4] 尚爱安,刘玉荣,梁重山,等.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 J].土壤 , 2000(6):294-300.[ 5] 杨肖娥,龙新宪,倪吾钟.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 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1):8-15.
[ 6] 阎雨平,蔡士悦,史艇.广东赤红壤、红壤含汞的农作物污染效应及其
临界含量研究 [ J].环境科学研究 , 1992, 5(2):49-53.
[ 7] 王莲英,秦魁杰,吴涤新,等.花卉学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
[ 8] 曹仁林,贾晓葵,黄永春,等.土壤中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和丁草胺对小
白菜生长及残留的影响 [ 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3, 9(4):452-
455.
[ 9] 李梅,侯彦林,皮广洁.汞污染紫色土中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类群 [ J] .农
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4, 23(4):668-673.
[ 10] 曲筱丽 ,杜开和 ,韩承辉 ,等.汞、镉污染对轮叶狐尾藻的毒害 [ J].中国
环境科学, 2001, 21(4):371-375.
[ 11] 李清波,黄国宏,王颜红,等.阿特拉津生态风险及其检测和修复技术
研究进展[ 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5(13):625-628.
[ 12] PERALTAJR,GARDEA-TORRESDEYJL, TIEMANNKJ, etal.Study
oftheefectsofheavyMetalsonseedgerminationandplantgrowthonal-falfaplant(MdicagosativaL.)growninsolidmedia[ J].BulEnviron
ContanToxicol, 2001, 66(6):727-734.
[ 13] 张志杰,吴秋芳,方芳.Hg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 J].环境科学, 1998, 10(4):10-13.
340738卷 7期 陈少波等 芒萁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薄层层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