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狼毒大戟人工栽培及其生物农药开发



全 文 :2005年 9月 防 护 林 科 技 Sep., 2005
第 5期(总 68期) Pro tection Fo rest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N o.5(Sum.N o.68)
文章编号:1005-5215(2005)05-0087-01
  收稿日期:2005-04-15
  作者简介:张萍(1963-), 女 ,黑龙江加格达奇人 ,大专 ,
工程师.
狼毒大戟人工栽培及其生物农药开发
张 萍 ,梁延海 ,赵雪岭 ,刘三章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摘 要:通过近 4 a的科学研究 , 我们对大兴安岭有毒植物的优势种———狼毒大戟的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和人工栽
培技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获得了成功 , 同时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和溶剂处理 、离心喷雾 2 种方法提取了杀虫
有效成分 ,并经过室内和田间杀虫试验取得了 90%和 65%的杀虫效果。
关键词:狼毒大戟;栽培技术;生物农药开发
中图分类号:Q949.753.5       文献标识码:B
  狼毒大戟为大戟科高毒植物 ,全草及根皆有毒 ,
具有抗癌 、治疗疑难皮肤病和灭害虫效果。该种有
毒植物广布于大兴安岭南坡 ,经初步调查测算其贮
量在 5 000 t 以上 ,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我们自
2000年立项开始对人工栽培和生物农药开发技术
进行系统研究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 生物学特性
  狼毒大戟旱生型强阳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30 ~ 40 cm ,根肉质肥大 ,最大单株重可达 2 kg 以
上 ,主要生于未有上方僻荫 、土壤以风化砂为主的贫
瘠干旱阳陡坡。该种植物 5月上旬萌发 ,中下旬开
花结籽 ,6月中上旬种子成熟 ,7月上旬植株干枯 ,为
典型的春季植物。狼毒大戟为种子繁殖 ,种子休眼
期长 、发芽困难 ,自然繁殖率低 。
2 人工栽培方法
2.1 种子
2.1.1 来源 2001年 6月中旬 ,在加格达奇林科
所试验基地和加格达奇林业局阳坡采果 。
2.1.2 调制 在室内常温条件下 ,自然干燥 ,蒴果
炸裂 ,种子弹出 。
2.1.3  检测及室内发芽试验 成熟饱满种子达
27%,73%空粒 ,说明自然授粉不良所致 。千粒质量
12.8 g ,室内常规发芽 1个月未见种子萌发 ,深休眠
种子 。
2.1.4 催芽 采用层积变温催芽 1.5 ~ 2 个月 ,发
芽率达 15%左右 。经过超声波和远红外处理后 ,发
芽率提高到了 40%。
2.2 种植
2.2.1 种植 分干播和芽及阳坡和平坦地两种播
种方法和两种类型对比播种试验 ,见表 1。
表 1 不同播种试验对比
立地
类型 土质
整地方式
干  播      催芽播种
时间 出苗情况
生长
情况 时间
出苗
情况
生长
情况
干旱阳
陡坡
以风
化砂
为主
砂壤




2001-
07-20
8 月下旬
出 苗 15
株 , 占 播
种 0.6%
左右
2001-
05-05
5 月下旬
调查出苗
340株 ,出
苗率 70%
健壮
平坦地
以黑
土为
主的
壤土


2001-
07-20 未有出苗
2001-
05-05
5 月下旬
调查出苗
102 株出
苗率 10%
左右。
逐渐
死亡
  试验表明 ,播种方法 、土地环境和土壤质地是狼
毒大戟人工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 ,只有严格按其生
存条件种植 ,才是获得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
2.2.2 管理 播种 、出苗后未进行浇水除草 、松土
等任何人为干预 ,完全是自然生长。
2.2.3 人工植芽 为了解决狼毒大戟自然状态下
种子结实少的情况 ,经过反复研究试验 ,利用狼毒大
戟块茎上有 2 ~ 6个生长芽的特点 ,人工植芽获得了
95%的成功率 ,并且全部生根。
3 杀虫试验
3.1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的方法对杀虫有效
成分进行了提取 ,同时采用化学的方法提取也得到
了粉剂 。
3.2 取原药兑水加助剂后 ,进行喷雾 。
3.3 田间试验:①蛾蝶类害虫杀灭效果。配置药剂
浓度为 1∶500 、1∶1 000 、1∶1 500倍夜 ,设加增效
剂和不加增效剂二种 ,进行对比试验 ,其结果是:施
药后 ,虫体受刺激 ,大浓度加增效剂 ,幼虫体僵直 ,迅
速落地 ,后倦缩或伸直死亡 。 (下转 5页)
DOI :10.13601/j.issn.1005-5215.2005.05.035
 
3.3 造林后第 5年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林带与 23
年生老林带对比
  在同一地点 ,利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建后第
5年的农田防护林比原来未经筛选的普通木麻黄营
建的 23年生农田防护林效果要好得多。结果见表
4。
  从表 4可以看出 ,经过改造后第 5年的木麻黄
优良无性系防护林带与 23年生防护林带相比 ,树龄
虽小 ,但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反而更大 ,分别是 23年
生防护林带的 2.41倍和 2.33倍 ,平均保存率是其
1.60倍 。这充分表明 ,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建
防护林带的效果相当好。
3.4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防护林带降风效能
  据相关资料表明 ,当林带的透风系数为 0.5时 ,
林带后的风速降低值最大且防护距离较远 ,林带所
产生的防护效能最好 。通过测定 ,本试验采用木麻
黄优良无性系营建的防护林带其透风系数为 0.51 ,
这表明营造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防护林带具有良好
的防护效能。当林带的透风系数为 0.5 、树高 5.8 m
时 ,观测点高度为 2 m ,分别在林带后的树高不同倍
数处同时观测风速 ,并与林带前树高 10倍处的风速
相比 ,计算风速降低的百分率 。从表 5可以看出 ,无
论林带前树高 10倍处的风速是 4.3 、6.8 ,还是 8.6
m · s-1 ,在林带后树高 6倍处风速降低的百分率达
到最大值 ,即风速降低最多 ,防风效果最显著;同时 ,
随着风速从 4.3 、6.8至 8.6 m · s-1逐步增大 ,林带
后不同距离处的风速降低百分率也逐渐增加 ,即风
速越大 ,林带降低风速的能力越强 。所营建的木麻
黄优良无性系防护林带降低风速最大值可达
52.3%,能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
表 5 离地面 2 m 高度处林带前后不同距离的风速
观测点 -10H 3H 6H 10H 15H
风速(m· s-1)
降低风速(%)
风速(m· s-1)
降低风速(%)
风速(m· s-1)
降低风速(%)
4.3
0
6.8
0
8.6
0
3.0
30.2
4.7
30.9
5.2
39.5
2.3
46.5
3.5
48.5
4.1
52.3
2.8
34.9
4.1
39.7
5.0
41.9
3.2
25.6
4.8
29.4
5.8
32.6
4 结论与建议
4.1 同时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建的防护林带 ,
施基肥与不施基肥的效果截然不同 ,有施基肥的比
不施基肥的树高增长 240%、胸径增长 388%、冠幅
增长 210%、郁闭度增加 46%,生长量差异极为显
著。因此 ,营造木麻黄优良无性系 ,应施足基肥 ,促
进林木生长。
4.2 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建的防护林带 ,其树
高 、胸径生长量分别是福建地方标准化指标的
139%和 162.35%,造林后第 5 年的树高 、胸径生长
量分别是 23年生普通防护林带的 2.41倍和 2.33
倍 。
4.3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建的防护林带防护效果
良好 ,风速降低百分率可达 52.3%,能够起到有效
的防护作用 ,生态效益显著 。
4.4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生长快 、早郁闭 ,营造防护
林带应掌握在 1.5 m ×1.5 m 或 2 m ×1.5 m 两种
株行距较好 。
4.5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抗性强 、生长快 、郁闭早 、树
干直 、冠形美 、林相整齐 ,发挥防护效益好 ,可做为营
建农田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曹新孙.农田防护林学[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3.
[ 2]  傅抱璞.论林带结构与防护效能[ J] .南京大学学报 , 1963 ,(1-
2):109-120.
[ 3]  姜凤岐.林带经营技术与理论基础[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92.
[ 4]  郑达贤 ,方祖光 ,沙济琴,等.滨海木麻黄林带生态系统[ M ] .福
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 5]  许信玲.木麻黄幼林施肥试验研究[ J] .福建林业科技 , 1991 , 18
(4):37-41.
(上接 87页) 未加增效剂 ,低浓度药剂 ,施药后大
龄虫更加活跃 ,小龄虫多数倦缩在叶面 ,停止进食 ,
数小时后死亡 ,杀虫率平均 90%。 ②小型害虫种类
杀灭效果。按照 1∶500 、1∶1000 、1∶1500倍液 ,对
红蜘蛛 、落叶松球蚜进行施药试验 , 1∶100倍液以
内加增效剂灭虫效果显著 ,达 100%。1∶100倍液
不加增效剂杀灭效果达 65%左右。
4 结论
4.1 初步搞清了狼毒大生物特性 、种子萌发和栽培
条件 ,为大面积人工种植奠定了基础 。
4.2 初步掌握了有效成分提取技术 , 通过近 10
hm2 的田间试验 ,掌握了杀虫谱 、杀虫效果和应用技
术 ,为开发生物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
5 第 5期          林默爱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建农田防护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