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热带、亚热带优稀水果蛋黄果研究进展



全 文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3,36(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别名狮头果、蛋
果、桃榄、仙桃,属山榄科(Sapotaceae 或者赤铁科或
者人心果科)蛋黄果属(Lucuma)[1],是热带、亚热带
地区的优稀水果。蛋黄果果实外观美丽,营养丰
富,可溶性固形物 14.48%~17.53%,含糖 29.1%~
30.5% ,淀粉 5.6% ~8.1% ,粗脂肪 1%~1.4% ,每
100 g 果肉含有维生素 C 29.38~57.55 mg,含酸量在
0.079%~0.165%,可食率 70%,以上可以鲜食或加
工成果酱和奶油;树姿优美,可以作观赏栽培[1,2]。
蛋黄果原产于古巴和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广
东、广西,云南南部和海南有零星栽培。笔者特就
国内外对蛋黄果生物学特性、引种栽培、环境的适
应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
期为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开发利用蛋黄果提供
参考。
1 蛋黄果的生物学特性
蛋黄果属常绿小乔木热带果树,株高 6 m 左
右,树冠半圆形或圆锥形;主干及主枝灰褐色,树
皮纵裂,未成熟枝条披有褐色短绒毛;叶片互生呈
螺旋状排列,厚纸质,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
26~35 cm,宽 6~7 cm,叶缘微浅波状,叶片先端渐
尖,基部楔形,叶片中脉在叶面微凸起、在叶背则
明显凸起;花聚生于枝条顶端叶腋,每个叶腋有花
1~2 朵,花小,长约 1 cm,雄蕊多枚,部分退化,雌
蕊花柱很短,柱头不明显,子房圆锥形,5室;肉质
浆果,果形变化大,多为球形、桃形、长卵形或纺锤
形、苹果形等,果蒂微凹,果顶常有乳头状凸起,未
成熟果实青绿色具有白色乳汁,熟果黄色。食用
部分为中果皮,肉厚,质疏松,粉质橙黄色似蛋黄,
汁液少,储存 2~5 d软化即可食用;内有种子 1~6
枚,种皮坚硬,褐色,具有光泽;一年中常常花蕾、
花、小果、熟果同时并存,其中 7 月和 11 月熟果最
多,11月之后虽有花果但易落果,小果期遇低温果
实变硬,不能成熟,品质差。在台湾大多 5-6 月开
花,花期长,12 月开始成熟。常见有 3 种果实类
型:桃形和纺锤形,果实较小,单果重 100~150 g,
果顶乳突常歪向一边,产量高,不易裂果,种子也
较少;圆果形,端正且较大,一般单果重 150 g 以
上,产量低,内含种子 2枚以上。植株粗生易长,病
虫害少,偶有介壳虫危害,花果期有少量煤烟病发
热带、亚热带优稀水果蛋黄果研究进展
邓成菊,刘学敏,赵素梅,李 芹,张建春,张光勇,陈伟强*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河口 661300)
摘要:简述关于蛋黄果引种栽培,种苗繁育,对环境的抗性,植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成果,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蛋黄果;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0X(2013)03-0007-04
——————————————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ruit Tree: Lucuma nervosa
DENG Cheng-ju, LIU Xue-min, ZHAO Su-mei , LI Qin, ZHANG Jian-chun, ZHANG Guang-yong, CHEN Wei-qiang,
Honghe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Hekou 661300, China
Abstract: Lucuma nervosa is an evergreen tropical fruit tree. I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chievements from basic study
regarding the cultivation, seedling breeding, adaptability, phy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etc.. And will thus assist re-
searchers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 Lucuma nervosa A.DC.; recent advances
————————————
收稿日期:2013-01-29
基金项目:云南农垦重点科技项目(No.2007RZ02)
*通讯作者:cweiqiang@126.com
-- 7
DOI:10.16005/j.cnki.tast.2013.03.013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3,36(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生[1]。
2 蛋黄果在国内的分布
蛋黄果在我国海南文昌、琼海、万宁、琼中、儋
州,广东广州、新会,潮州,广西南宁、梧州、桂平,
云南保山、西双版纳、红河州河口,台湾,福建等热
带亚热带省区均有栽培种植。其中广东、海南、云
南大部分地区以此作为优稀果品栽培,而广西常
作为绿化树栽培[2]。
蛋黄果适宜在我国北纬 24°(北回归线)以南
地区种植,包括广东饶平、潮安、从化,广西梧州、
百色,云南开远、临沧、盈江、保山、河口,福建漳
州,以及台湾的台中以南的全部地区。这些区域
为我国热量最丰富、降雨量最多的湿热地带:年平
均温 19.3~25.5℃,7 月平均温 23.8~29℃,1 月平
均温 11.9~20.8℃,绝对最低温-1℃以上,年平均降
雨量 832~1 666 mm,无霜期 340~365 d。
广东省是我国适宜栽培蛋黄果面积最大的省
份,除了粤北部分地区因为气候条件所限不宜种
植外,其余地区均可种植,主要包括广州、东莞、惠
州、高州、电白、深圳、潮州、新会、惠来、宝安等市
县。这些地区年平均温 21~23℃,1月平均温 12~
15℃,年降雨量 1 400~1 900 mm,是广东种植蛋黄
果最合适的地区。
广西除桂北以及寒冷山区外均可种植蛋黄果,
主要有桂东南和西南。桂东南地区年平均温
20.9~23℃,1 月平均温 11.4~14.5℃,年降雨量
1 297~2 904 mm;桂西南年平均温 18.7~22.3℃,1
月平均温 10.7~13.3℃,年降雨量 1 400~1 500 mm。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阳光、雨水充沛,
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温 22~26℃,1月平均温也达
16~21℃,年降雨量 1 795~2 444 mm。蛋黄果种植
区较广,主要有文昌、儋州,琼海、临高、澄迈、屯
昌、白沙等地,
福建蛋黄果种植主要分布在闽南和闽东南沿
海北纬 24°~26°之间,北起福鼎、霞浦,南至诏
安 。 该 区 域 属 亚 热 带 气 候 ,年 平 均 温 20.8~
21.4℃,1 月平均温 12.1~13.7℃,年降雨量 1 094~
1 724 mm。
云南蛋黄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文山市麻栗坡,红
河州的蒙自、开远、河口、石屏、元阳,玉溪市新平、
元江等地。云南气候环境复杂,属于“一山不同
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在热带、亚热带的高
温高湿环境均适宜种植蛋黄果。如河口县地处热
带北缘,属热带季雨林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
温 2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16.0℃,平均降雨
量 1 772.8 mm,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是蛋黄果适宜种植区。
3 各地引种栽培蛋黄果情况
我国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引种蛋黄果,目前
在广东、广西、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南部的热带亚热
带地区有种植。蛋黄果适宜在我国北纬 24°以南
的地区种植。
胡子有[3](1992)报道,广西农业学校 1983 年引
种蛋黄果,3月开始萌动,花蕾期为 3月上旬至 4月
底,偶有年份推迟到 5月上旬,在抽春梢的同时抽
出花蕾;5-6月开花,11 月中旬果实开始转色,12
月底采收,果实成长期为 200~300 d;夏、秋梢分别
在 7-8 月和 10 月抽出。冬春季节老叶相继脱落。
1983 年引种种植,1987 年有少数植株开始结果,
1988 年全部投产,平均株产 2.7 kg,1990 年平均株
产达 11.9 kg,最高达 19.3 kg,产量逐年增加。蛋黄
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病虫害少,抗寒、抗湿性强。
陈贤明[4](1997)报道,在广东潮州的蛋黄果一
年抽 4次梢:1月下旬至 2月下旬抽发春梢,4月下
旬至 5月下旬抽生夏梢,9月下旬至 10月下旬抽生
秋梢,11 月中旬抽生少量冬梢。花蕾期在 5月至 7
月上旬,初花期在 7月中旬,盛花期在 8月上中旬,
末花期在 8 月下旬,花期约 5~7 d。以 2-3 月成
熟的果实品质最好。有些品种在 6-9 月成熟,品
质较差。
罗心平[5]等(2004)报道,云南省保山怒江干热
河谷潞江坝 1982 年引种种植蛋黄果,1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抽生春梢,4月上旬至 5月下旬抽生夏梢,9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抽生秋梢,到 11 月中旬抽生少
量冬梢;花蕾期在 4月至 5月上旬,花期在 5月中旬
至 6 月下旬,果实生长时间 180~250 d,12 月至第
二年 3月下旬成熟,周年均可结果,12 月至第二年
3月下旬成熟的果实品质最佳。表现出生长快、适
应性强、早投产、高产量、少病虫害等特点。普通
管理,定植 3 年后开始结果,4 年生树平均株产达
-- 8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3,36(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5 kg,之后产量逐年增加,成年树单株产量可达
50 kg 以上。10 年后进入盛产期,单株产量可达
80 kg 以上。
另外,无论是蛋黄果实生树还是嫁接树对环境
都有较好的适应性,抗寒、抗旱、抗涝、抗病虫能力
强,引种 20 多年只出现少量介壳虫和煤烟病危
害。潞江坝冬春干旱,年降雨量少,在没有灌溉的
条件下,蛋黄果树仍然正常生长。在绝对低温
2.5℃以上没有明显寒害,0℃以下叶片有轻微冻
伤。1999 年冬春,潞江坝咖啡、芒果、龙眼、荔枝均
出现轻度寒害,而蛋黄果未受影响,仍然正常开花
结果。
卢艳春[6](2007)报道,桂西南的蛋黄果引种结
果表明,一般实生树种植需要 6年才能结果,嫁接
苗 2~3 年即可结果;花蕾常现于 3 月中下旬当年
抽生的第一次梢,6月份开始开花。能抵抗短期高
温及寒冷,短时间的 40℃高温或 1~2℃低温植株不
致受害。
4 对蛋黄果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
门新兴边缘学科。近年来,有学者从分子生物学
的角度对蛋黄果进行研究。Morton[7](1987)报道蛋
黄果树皮可以用于治疗发烧和皮肤溃烂,种子可
以用来治疗溃疡。JUN MA[8] 等(2004)首次报道蛋
黄果在植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液相色谱
选择性离子检测定量分析蛋黄果多酚抗氧化剂,
一共检测到 7种多酚抗氧化剂,包括没食子酸、没
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酸、二氢杨梅素以及
儿茶素-3-氧没食子酸酯。郭学水[9](2005)首次从
生物学、ELISA 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鉴定蛋黄果病
毒病病原为 TMV 病毒,TMV 病毒侵染对蛋黄果果
树生产的影响,以及在田间和各地区的分布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孙伟生[10](2008)报道了一种稳定、
高质量蛋黄果 DNA 提取方法。邢姗姗[11](2009)建
立了蛋黄果 ISSR-PCR 反应体系,这一结果为以后
采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蛋黄果种质进行亲缘关
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刘育梅[12](2011)研究配制不同浓度的氯
化钠胁迫处理盆栽蛋黄果树苗,其生长和叶绿素
合成都受到明显抑制,而与胁迫相关的酶如 SOD、
POD、CAT 等随着胁迫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游离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变
化与盐浓度呈正相关。
5 对蛋黄果种苗繁殖的研究
蛋黄果可以通过种子、空中压条、扦插、嫁接
等方法进行繁殖,其中种子繁殖时间较长,后代变
异较大,难以保持母株优良品质。周俊岸[13](2012)
报道一种蛋黄果新的嫁接方法—胚根倒置法,将
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沙床催芽,至胚根长至 8~
12 cm 时将其取出倒置,距离胚根基部 5 cm 左右切
断胚根,从胚根中部将其纵切 2 cm左右,把接穗削
成约2cm长的楔形,插入胚根切口,用聚乙烯薄膜
捆绑嫁接部位。该方法嫁接操作简便,可在室内
进行,能缩短砧木培育时间,提早进入嫁接苗管理
阶段。传统嫁接砧木培育通常需要 2~3 年,而胚
根倒置嫁接法可以在 1 年内完成从播种到嫁接苗
大田定植全过程,而且可使蛋黄果株形矮化紧凑,
根系生长良好,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条分枝
数增多,更适于庭院栽植。胚根倒置嫁接方法嫁
接的蛋黄果在嫁接后 1 年半到 2 年即可开始收获
果实。
另外也有学者对蛋黄果生理学方面作研究:罗
心平[14](2004)研究蛋黄果的生理落果及其生长曲
线,结果表明蛋黄果在坐果后两周是落果高峰,其
果实纵、横径生长速度呈现两个双峰,前期纵径生
长量超过横径,后期则相反,直到成熟采收;彭靖
茹[15](2009)分析了蛋黄果中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蛋
黄果含有钾、钠、钙、镁、磷、铁、锰、锌等人体必需
的微量元素,尤其钾、钠、钙、镁、磷等含量很高,而
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镉、铬含量则较低。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蛋黄果提
供了科学依据。
6 展望
蛋黄果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优稀特种果树,
目前在我国只有零星栽培。近年来虽然在基础研
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扩大推广示范,才能发
展产业化种植。今后,对蛋黄果种质资源收集、鉴
定和利用研究,采后保鲜,成品加工等将成为蛋黄
-- 9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3,36(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果的研究重点领域。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组.中国热带亚热带果
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41-342.
[2] 马慰红,陆军迎,高松峰,等.火龙果西番莲蛋黄果优质高
效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4-104.
[3] 胡子有.蛋黄果引种栽培初报[J].云南热作科,1992,
15(1):21-24.
[4] 陈明贤,李晓伟,高松峰.蛋黄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J].中国南方果树,1997,26(1):37.
[5] 罗心平,尼章光,王跃全,等.蛋黄果引种试种初报[J].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47-49.
[6] 卢艳春,周婧,符策,等.优稀果树蛋黄果在桂西南的表现
及栽培[J].广西热带农业,2007(5):10-11.
[7] Morton J F.Pouteria Campechiana(Kunth)Baehni:Plant Re-
source of South East Asia NO.2 Edible Fruits and Nuts[M].
1992:59-60.
[8] Jun ma,Hui Yang,Margaret J,Basile,et al.Analysis of Poly-
phenolic Antioxidants from the Fruits of Three Pouteria Spe-
cies by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
try,2004(52):5873-5878.
[9] 郭学水.几种园艺植物病毒的分子鉴定与序列分析[D]
.中国农业大学,2005:19-24.
[10] 孙伟生,王松标.蛋黄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57-158.
[11] 邢姗姗,王松标.蛋黄果ISSR-PCR 反应最佳体系的构建
[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3):343-346.
[12] 刘育梅,胡宏友,李学梅,等.蛋黄果在NaCl胁迫下的生
理生态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
(5):951-954.
[13] 周俊岸.蛋黄果胚根倒置嫁接繁殖新法[J].北方园
艺,2012(6):45.
[14] 罗心平,尼章光,王美存,等.蛋黄果生理落果与生长曲
线调查[J].福建果树,2004(45):10-11.
[15] 彭靖茹.蛋黄果中微量元素分析[J].广西热带农业,
2009(2):5-7.
(上接第6页)
参考文献:
[1] Ravindran V,Ravindran G.巴西橡胶籽一些营养物质和抗
营养物的特性[J].魏来.云南热作科技,1990(1):
34-38.
[2] 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橡胶种子油食用价值的研究
[J].热带作物学报,1981,2(3):1-10.
[3] 刘超然,唐朝才,等.橡胶种子油医用的研究[J].热带
作物学报,1980(9):88-95.
[4] 周淑云,等.橡胶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J].云南热作科
技,1980(2):30-31.
[5] 昆明医学院病理组,等.橡胶种子食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
[J].云南热作科技,1977(1).
[6] 刘超然,唐朝才,等.猴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研究[J].
中国科学B辑,1987(2):176-184.
[7] 李运珊,刘超然,等.橡胶种子油降血脂作用的人群普查
与临床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1):24-26.
[8] 刘超然,李运珊,等.橡胶种子油对猕猴动脉粥样硬化造
型过程中血脂和心功能改变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
1985,6(2):13.
[9] 刘超然,李运珊,等.橡胶种子油对猕猴动脉粥样硬化的
预防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86,56(9):538.
[10] 李运珊,刘超然,等.橡胶种子地猕猴体内脂肪酸组成的
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2(4):
338-340.
[11] 李运珊,刘玉仙,等.精炼橡胶种子油降血脂的临床应用
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6(2):65-68.
[12]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历年课题与成果资料汇总
[EB/OL].http://www.yitc.cn/keyanyewu/.
[13] 何美莹,李国华,等.关于云南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现状
与思考[J].热带农业科技,2010(4):36-43.
[14] 橡胶种子是动物的良好饲料[J].钟国胜,编译.国外
粮油资料,1982(4).
[15] 卢昭芬,刘天余.橡胶仁饼对猪肉质影响的研究[J].
饮料研究,1999(12):20-21, 14.
[16] 夏中生.饲粮中不同油脂对生长鸡组织脂质含量及其脂
肪酸组成的影响[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4):
323-331.
[17] 李国华,陈建白.浅谈橡胶种子及其油中的氰苷[J].
热带农业科技,2006(2):38,40.
[18] 氢氰酸[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129.htm.
[19] 橡胶烃[EB/OL].http://www.hudong.com/wiki/橡胶烃.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