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浅析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新模式



全 文 :2015. 5 总第66期 31
浅析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新模式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以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虽然我国已基本解决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但随着工业
化、城镇化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锐减,当前我国可
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已十分有限。“八山一水
一分田”的广西,人地矛盾尤甚。因此,整合现有土
地资源,不断提升单位面积效益已迫在眉睫。间作套
种能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对节约土地资源,加快当地
农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改善生态环境及创收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发展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的
可行性和优势进行探讨,旨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
1 独特区位
1.1 地理环境优越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龙州县西郊,
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水果、茶叶、甘蔗和木薯等经
济作物的引种试种、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产品加
工、开发应用,以及热带、亚热带地区作(植)物的
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为目的的综合性
科学研究。龙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有明显的南亚热
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2℃以上,年降雨量在
蒋娟娟 韦持章 卢艳春 韦 优 杨志强 罗培四 周 婧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龙州 532415)
1273.6mm以上,全年日照在1251h左右;温度较高,
雨量充足,土壤肥沃,是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果树区
域。县域内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水口口岸),距
友谊关口岸30多km,是中国—东盟农副产品流通的陆
路便捷通道之一,有利于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热带水
果贸易往来。
1.2 现有资源优势互补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 DC),又名仙桃,山
榄科蛋黄果属热带稀有果树。原产古巴和南美州热
带地区,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目前海南、广
东、广西、云南等部分热区仅有零星种植。蛋黄果属
热带小种果树,适宜种植区域有限,近几年国内各热
区正在把蛋黄果作为新兴的热带水果加快发展。广
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经多年的选育研究,选育出蛋黄果优良品种“仙桃1
号”、“仙桃2号” [1],并已通过广西地方审定。为了
完善蛋黄果优良品种生产试验示范基地的建立,该所
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于2008年在本单位无公害茶
园的茶行里间种了蛋黄果优良品种“仙桃1号”和“
仙桃2号”2个品种,建成50亩的蛋黄果优良品种生产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GXNSFA018093);广西科技厅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
划课题(桂科能1347016-2-8)。
作者简介:蒋娟娟(1987—),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
通讯作者:周 婧(1971—),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
摘 要: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对节约土地资源,加快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优
势互补、改善生态环境及创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模式出发,
对其栽培模式可行性及优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蛋黄果;茶树;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资源开发Resource Development
32 中国热带农业
试验示范点。该茶园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
茶叶生产基地”认证,蛋黄果优良品种试验示范点的
选址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我国的
无公害果品生产潜力很大,市场广阔,有望成为世界
无公害果品的主要供给国。
2 蛋黄果与茶树共生互利
2.1 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
蛋黄果为热带果树,喜欢温暖多湿的气候环境,
应选择在年平均温度20℃以上,极端低温0℃以上,
极端高温40℃以下,冬季无严重长时间霜冻的热带亚
热带地区种植。园地应选择土
层深厚、光照水分充足,排灌
方便,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或
壤土的平地及缓坡地带为佳,
避免选择空气流动不畅易积霜
的低洼地带。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
研究所所处土地均为小丘陵缓
坡地或平地,土质疏松,土
层厚,四周为岩溶山峰。该地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
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
22.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极适宜发展茶叶产业。
目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种植茶树1808亩,
主要生产乌龙茶、绿茶和红茶等产品。茶园所在地自
然生态保持完好,没有工业污染,水质资源及大气环
境均较佳,是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生产宝地。由此
看出,选择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发展无公害种植模
式,天时地利。
2.2 特征特性
以蛋黄果优良品种‘仙桃1号’为例[2]。在桂西南
地区,初果树龄为2年,每年可抽4次梢,以春梢为主
要结果母枝,现蕾期为4月中下旬,整个花期较长。
果实成熟期为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具有早结早
熟特性。果实发育期约为177d左右,整个采收期约为
135d左右,采收期较长。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开始
开花结果,5年生树平均株产12.9kg。
广西龙州县正常年份2月日平均气温都可以回升
到15℃以上,春季回暖快,茶芽萌发早,气候正常的
年份可在2月中旬采摘上市。雨水较多的年份,秋茶
停采的时间可延迟到11月,全年茶青采收期长达9~
10个月,采茶批次20~30次,茶树开采时间长[3]。综
合蛋黄果和茶的采收期来看,二者农时错开,便于管
理,不违农时。
2.3 田间管理
在现有无公害茶园间种蛋黄果,按照株行距为
4m×5m,亩植33株的种植规格挖好50cm×80cm的定
植坑。每坑放入25kg左右的腐熟有机肥+0.5kg的钙
镁磷肥后拌匀回坑待定植,利用营养袋实生砧木苗进
行大田定植培育,以优良品种的枝条为繁殖材料进行
大田改接。大田改接完成后,采用摘顶、抹芽定梢、
拉枝等技术要点培养早结丰产树冠为主。在栽培过程
中,灌溉用水、肥料和农药的
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
产的要求。
蛋黄果具有较强的抗病
抗虫性,在生产试种试验过程
中,仅发现有轻微的煤烟病
及褐斑病为害果实,有少量的
叶甲及白蛾蜡蝉为害枝梢[4]。
虫害极其轻微,一般无须喷药
防治。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
无同为寄主的病虫害。与此同
时,在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中
旬,蛋黄果采收完后进行回缩修剪,减少了茶行的荫
蔽度,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春茶萌发。通过对蛋黄
果和茶园实施无公害栽培管理,做到科学合理施肥、
整形修剪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促使果茶符合无公害
的要求。
3 间作套种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蛋黄果果实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是不可多得的
热带水果。其果肉可鲜食或加工制成果酱、奶油、饮
料和果酒等。加上蛋黄果具有反季节性,避开了许多
热带水果夏季集中上市的不利因素。且果实采收时间
长达几个月,可以满足人们冬春出游、休闲采摘的需
求,极适宜开发生态采摘果园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间作套种是茶园立体开发和仿生栽培的重要内
容,对于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叶量、质和经济
效益具有积极作用[5]。以2014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
学研究所同一品种同一年份种植的纯种茶园与间种蛋
黄果的茶园相比较,纯种茶园茶青平均亩产值为5320
元;间种茶园茶青平均亩产值为4170元,间种蛋黄果
平均亩产值为8250元,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两项合
资源开发 Resource Development
2015. 5 总第66期 33
计平均亩产值为1.24万元,蛋黄果与茶树间作套种比
纯种茶园平均亩产值高出7100元。蛋黄果与茶树间作
套种既能改变茶园小气候,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
加种植户收入。
3.2 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品安
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对果品、茶叶等的消费需求日益
趋向营养健康、安全无公害产品。通过抗病抗虫性强
的蛋黄果与已论证的无公害茶园间作套种,实行无公
害栽培管理,此举无疑将提高蛋黄果及茶叶市场竞争
力,促进蛋黄果及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打
造我国水果及茶叶品牌战略及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生态效益
蛋黄果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具有经济果
林的特点又有绿化树种的功能。茶园内间种林木,茶
园外营造防护林,对于改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
性状和茶树的生育以及茶叶品质均有突出作用[6]。同
时,通过茶园间种蛋黄果,扩大蛋黄果的种植面积,
对防止水土流失、山区石漠化的蔓延有良好的效果,
也有利于蛋黄果产业化的发展。
4 讨论
蛋黄果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及果形美观多
样的特点,其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属特珍稀热带果
树。且由于蛋黄果上市具有反季节性,可补充淡季水
果供应,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蛋黄果与茶
树间作套种不仅扩大了蛋黄果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
利用率,还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质量,经
济效益显著。有研究表明,在茶园适度的遮阴能提高
其产量和绿茶品质,在强光、高温和低温地区适度遮
阴更是必要的生产措施[7]。本文通过对发展蛋黄果与
茶树间作套种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探讨,以期为其提
供理论参考。与此同时,蛋黄果与茶树间种还需对不
同遮阴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通过调整蛋黄果
种植密度及整形修剪,进而确定茶树生长发育的最佳
荫蔽度。
参考文献
[1] 周婧,蓝庆江,卢艳春,等.蛋黄果优良株系筛选研究报告[J].
中国南方果树,2010(5):59-62
[2] 周婧,韦持章,徐冬英,等.蛋黄果新品种‘仙桃1号’[J].园艺
学报,2011,11:195-196
[3] 张锡辉.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茶叶产业及其发展探讨[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1):22-24
[4] 周婧,杨桂明,蓝庆江,等.蛋黄果节本高效优质栽培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10(5):62-64
[5] 王辉,张俊.茶树间作套种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1(4):5-8
[6] 明平生.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茶叶通讯,2003,(4):
26-29
[7] 徐小牛.间作茶树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J].植物
生理学通讯,1991,(5):62-64
福建极端气温地区也可种植芒果了
芒果是热带水果之一,长期以来,福建省极端气温地区市场上销售的芒果都是从外地采购的。据福
建省农科院获悉,福建省在极端气温地区成功引种“金煌”芒果,且果实晚熟、优质、大果、丰产。
“芒果的种植条件比较特殊,福建仅部分地区适合种植。”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工作人员介绍,
芒果性喜温暖,不耐寒霜,低于10℃叶片、花序会停止生长,近成熟的果实会受寒害。
由于种植的特殊性,福建省闽西北等极端气温地区从未成功种植过芒果。
“目前,在福建省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的区域成功种植的芒果品种,是福建省农科院从海
南引进台湾芒果品种‘金煌’。”工作人员强调,该品种特别适宜在福建省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
0℃的区域推广种植。“未来,福建省闽西北等极端气温地区的居民将可以吃上本地种植的芒果,减
去原来长途运输的成本,价格至少降低30%。”
(来源:东快网,2015-08-27)
资源开发Resourc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