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全 文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古海刚1,白红进1,曾艳波2,常东东2,梅文莉2*
(1.塔里木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1101)
摘 要 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 Ceriops tagal) 健康的树根、枝、叶中分离得到 95 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
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 94 株归为半知菌类,即产孢的 28 株鉴定为 13 个属,剩下未产孢的 66 株暂归为无孢菌
群,还有 1 株属于担子菌纲。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对宿主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树叶的
真菌在数量、种群及其组成方面与根、枝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丰富了真菌资源,为角果木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
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 Q93 - 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7021( 2012) 06 - 0001 - 06
Isolation & Primary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GU Hai-gang1,BAI Hong-jin1,ZENG Yan-bo2,CHANG Dong-dong2,MEI Wen-li2
(1. Coll. of Life Sci.,Tarim Uni.,Alar,Xinjiang 843300;2. Key Lab. of Biology & Genetic Res. of Trop. Crops,Minist. of Agric.,
Inst. of Trop. Bio-Sci. & Biotech.,Chinese Acad. of Trop. Agricult. Sci.,Haikou,Hainan 571101)
Abstract Ninety-five endophytic fun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healthy roots,branches and leaves of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Ninety-Four of them were classified into Fungi Imperfecti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ical and micro-
scopic features,twenty-eight sporulated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o thirteen genera. The rest sixty-six non-sporiferous
strains were tentatively classified into Mycelia Sterilia. Still one belonged to Basidiomycete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endophytic fungi of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showed certain tissue specificity to the host. There were comparative-
ly large differences in quantity,popul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fungi isolated from leave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roots and branches. This research enriched the fungal resources,and provided bas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endophytic fungi resources in officinal of the genus of Ceriops.
Keywords mangrove plants;Ceriops tagal;endophytic fungi;isolation;identification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是红树
科(Rhizophoraceae)角果木属(Ceriops)的常绿植
物,别名剪子树、海枷仔、海淀子(海南)[1]。该科
约有 16 属 120 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
我国有 6 属 13 种 1 变种,产于西南至东南部,而
以南部海滩为多。近年来,角果木的药用价值得
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Anjaneyulu 等[2-4]从同属植
物 C. decandra 中分离到 kaurene 和 gibberellin 类
型 8 个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张炎等[5]从角果木
(C. tagal)石油醚部分分离出 2 种 Dolabrane型二
萜,其中一种为 Tagalsins A。相关研究已证实
Tagalsins系列化合物具有膜通透性和广谱的杀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62020)
作者简介:古海刚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学。Tel:0898-66987529,E-mail:ghg_041@ 163. com
* 通讯作者。女,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带药用植物及其内生真菌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Tel:0898-66987529,E-mail:meiwenli@ yahoo. com. cn
收稿日期:2012-07-06;修回日期:2012-10-18
1微生物学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32 卷 第 6 期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Nov. 2012 Vol. 32 No. 6
瘤活性,可以杀伤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具备新药开
发价值[6]。在我国民间,本属植物用以止痛[7],
角果木的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
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治疥癣,也可以治冻疮;叶
煎汁曾作奎宁替代品治疟疾[8]。在印度,角果木
树皮熬汁也用于治疗恶疮和止血[9]。从内生真
菌与寄主植物同步演化关系推测[10],内生真菌有
可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具有相似生理活性的
代谢产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含有
二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由于不少二萜含氧衍
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穿心莲内酯、雷公藤
内酯、银杏内酯等,有些已是临床常用的药物[11],
而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工艺尚不成熟,存在
溶剂、能源消耗大且效率不高的问题[12]。巨大的
临床需求与有限的天然资源的矛盾激发人们不断
寻找新的药用资源。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类应用
前景广阔的资源微生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近年来的研究看,植物体中存在内生真菌是普
遍的[10]。本文首次对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的树
根、枝和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希望从中筛
选到生物活性成分的菌株,并探讨中国红树植物
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布情况、多样性及其组织偏
好性,旨在丰富真菌资源、为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
保护性开发利用及新的药用资源开发提供基础的
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来源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健康的树根、
枝、叶,于 2011 年 7 月采自海拔最低的自然保护
区—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由中国热带
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代正福副研究员
鉴定。
1. 1. 2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其
中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氯霉素(25 U /mL)和链霉素
(50 U /mL)抑制细菌生长。
1. 2 方法
1. 2. 1 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 取中国红树植
物角果木健康的树根、枝、叶,洗净晾干后在无菌
条件下用 75%乙醇浸泡 30 s,无菌水漂洗 3 次,再
用 5%有效氯含量的次氯酸钠浸泡 5 ~ 8 min(叶
片 5 min,根、枝 8 min) ,无菌水漂洗 5 次,无菌滤
纸吸干水分后备用。将树叶切成 0. 5 cm × 0. 5
cm的小块,将根、枝切去两端,并切成 1 cm 左右
的小段,根、枝和叶各随机选取 40 块(段)作为供
试角果木组织块,共计 120 块。将切好的样品接
入新鲜的加有氯霉素和链霉素的 PDA 培养基,置
26 ℃培养箱中培养 3 ~ 21 d。每日定时观察内生
真菌长出情况,待切口处长出菌丝,即转接至新鲜
PDA培养基,采用菌丝顶端纯化法逐步纯化直至
获得纯菌株。最后再转接到 PDA平板培养基,26
℃培养箱中倒置暗培养 8 周,供观察保藏
用[13-14]。同时做对照实验:将表面消毒后的树
根、枝、叶不作切割置相同条件下培养,结果无任
何微生物长出,证明表面消毒彻底,分离到的真菌
是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的内生真菌。
1. 2. 2 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和保藏 采用经典
的形态方法进行内生真菌鉴定,根据内生真菌主
要的菌落形态特点(包括菌落大小、颜色、表面特
征、质地)和孢子大小、颜色、形状和产孢结构类
型等显微特征,参考文献[15-16]对其分类地位进
行了鉴定,经过产孢诱导培养后仍不能产孢的菌
株归为不产孢类群(Mycelia Sterilia) ;PDA试管斜
面保藏于 - 4 ℃冰箱,每 3 个月转接 1 次。
1. 2. 3 统计分析 从定殖率(Colonization rate,
CR)、分离率(Isolation rate,IR)、相对频率(Rela-
tive frequency,RF)、相似性系数(Similarity coeffi-
cient,SC)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Hi)等
方面对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布、多
样性和偏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各个组织块
(段)中分离到的菌株数占所有组织块数的百分
数称为分离率,可以衡量植物组织中内生真菌的
丰富度和每个组织块受多重侵染的频率;被内生
真菌侵染的组织块数占全部组织块数的百分数称
为定殖率,它能够反映出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
不同组织受内生真菌的侵染程度;某种内生真菌
的菌株数占所有内生真菌菌株数的百分数称为相
对频率;多样性指数是根据香农-威纳指数(Shan-
non-Wiener Index)公式(Hi = -∑
s
i = 1
(P i) (log2 P i) )
计算获得,其中 Hi 为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s
为植物内生真菌种类的数目,Pi 为第 i 种内生真
菌的菌株数在全部内生真菌菌株数的比例,多样
性指数是用来描述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程度;
2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32 卷
按 Sorenson 系数公式(Cs = 2j /(a + b) )计算不同
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组成相似性系数,其中 j 为 2
个组织部位共同存在的内生真菌种类数目,a 为
某一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的种类数目,b 为另一组
织部位内生真菌的种类数目,相似性系数可以比
较不同组织部位之间内生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
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 1 内生真菌分离
实验发现,120 个供试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
植物组织块中有 78 个被内生真菌侵染(根 28 个,
枝 16 个,叶 34 个) ,从中分离获得 95 株内生真
菌,其中从树叶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最多,共 73 株,
根和枝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分别为 13 株和 9 株。
经计算得出(表 1)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
菌总的分离率为 79. 2%,根、枝、叶分离率分别为
10. 8%、7. 5%、60. 8%;总内生真菌的定殖率为
65. 0%,根、枝、叶定殖率分别为 23. 3%、13. 3%、
28. 3%。可见,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树叶的内生
真菌丰富度要明显高于根和枝。
表 1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定殖率
Table 1 Isolation rate and colonization rate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分离部位 分离率 /% 定殖率 /%
根 10. 8 23. 3
枝 7. 5 13. 3
叶 60. 8 28. 3
总体 79. 2 65. 0
2. 2 初步形态学鉴定
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植物中共分离获得
95 株内生真菌。经菌落特征与显微形态观察,
鉴定为 2 纲、2 目、4 科、14 属,将其中 94 株归为
半知菌类,另 1 株在 PDA 固体培养基上长出子
实体,将其归为担子菌纲。将半知菌类产孢的
28 株鉴定为 13 个属,以青霉属(Penicillium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和枝顶孢霉属
(Acremonium sp.)为优势种群;未产孢的 66 株暂
定为无孢菌群。另 1 株在 PDA 固体培养基上长
出子实体,将其归为担子菌纲。初步的鉴定结果
见表 2,部分真菌的菌落特征与显微形态特征见
图 1 与表 3。
表 2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种群、数量与种类分布
Table 2 Quantity,genera and composi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组织 /株
纲 目 科 属 合计 /株 相对频率 /%
树根 枝 叶
半知菌类 从梗孢目 从梗孢科 青霉属(Penicillium sp.) 1 2 5 8 28. 6
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 0 0 1 1 3. 6
曲霉属(Aspergillus sp.) 0 1 0 1 3. 6
枝顶孢霉属 (Acremonium sp.) 2 1 1 4 14. 3
地霉属(Geotrichum sp.) 1 0 0 1 3. 6
帚梗柱孢属(Cylindrocladium sp.) 1 0 0 1 3. 6
树粉孢属(Oidiodendron sp.) 0 0 1 1 3. 6
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 sp.) 0 0 1 1 3. 6
色疣节梗孢属(Conatobotryum sp.) 1 0 1 2 7. 1
暗色孢科 双孢束梗孢属(Didymostilbe sp.) 0 0 1 1 3. 6
芽枝霉属(Cladosporium sp.) 0 0 1 1 3. 6
瘤座孢科 镰孢霉属(Fusarium sp.) 4 0 1 5 17. 9
黑盘孢目 黑盘孢科 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 0 1 0 1 3. 6
无孢菌群 3 3 60 66
担子菌纲 0 1 0 1
总计 /株 13 9 73 95 100
36 期 古海刚等: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表 3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形态特征描述
Table 3 Description abou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the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属 菌落特征 显微形态特征
地霉属 菌落初米白色,菌丝棉絮状 分生孢子梗疏松呈绒毛状,直立很短,无色,顶部生长出串珠的
Geotrichum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或者淡色,菌丝呈匍匐状,无色
镰孢霉属 菌落为白、黄色,短绒毛状, 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微弯呈不明显的镰刀形;
Fusarium 菌丝稀疏,基质浅褐色 小型孢子多数为单细胞,卵形或长圆形
拟盘多毛孢属 菌落白色绒毛状,中部有大量孢子堆, 分生孢子纺锤形,5 个细胞,中间 3 个细胞为淡褐色,
Pestalotiopsis 为褐色液滴状,颗粒较大,稀疏, 顶部无色孢为三角形,顶孢上着生 2 根无色附属丝,
培养基背面橘黄色,菌丝疏松 基部无色孢为三角形,基部有 1 根附属丝
拟青霉属 菌落初期白色逐渐变为土黄色、 菌丝白色,透明,有隔,由气生菌丝或索状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
Paecilomyces 松絮状,呈现出粉末状的霉层 小梗细长,基部膨大,顶端尖细,常弯曲,单个至扫帚
状分枝。分生孢子短柱形、长椭圆形,光滑,成链状排列
拟小卵孢属 菌落较疏松,为黑灰色,菌丝棉絮状, 菌丝体半内生,分生孢子梗由外生菌丝上形成,
Ovulariopsis 基内菌丝橄榄色,基质黑色 无分枝,产生单个顶生的分生孢子,较大
青霉属 菌落初白色,渐变为墨绿色, 分生孢子梗自菌丝单个地长出,顶端排列成帚状,在顶部附
Penicillium 易生绿色孢子粉 近形成一轮或多轮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球形或卵圆形
曲霉属 菌落较致密,表面呈不同程度的 菌丝的末端形成球状顶囊,在顶囊瓶梗的小梗上生出卵形、
Aspergillus 灰褐色,反面呈黄褐色,菌丝为 绿色、不分隔的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梗生自气生菌丝
丝绒状,易生灰褐色孢子粉
色疣节梗孢属 菌落较疏松,较厚,凸起明显,深绿色, 分生孢子梗高,粗,直立,有隔,在膨大的末端细胞上形成
Conatobotryum 易生灰褐色孢子粉,基质黑色 分生孢子头,蔓延形成连接的孢子节,葡萄状的分生孢子
为单孢,卵圆形,形成包含 2 个分生孢子的链
树粉孢属 菌落白色,较疏松,平展,棉絮状, 菌丝无色,分生孢子梗树状,有向上的稀少分枝,分枝断裂
Oidiodendron 生长很快,后期菌落继续扩展,菌丝疏松 成圆形或杆状的分生孢子,保持成链,分生孢子单孢,无色
双孢束梗孢属 菌落疏松,边缘白色,较平展, 联丝体有柄,圆柱形,有一个扩大的,卵圆形着生分生
Didymostilbe 辐射沟纹中心稍凸起,孢子堆辐射散落, 孢子头,存在大量短的分生孢子梗,分枝,分生孢子
正面内层环黑色,反面内层环为黄色 无色,双孢,聚集在粘液滴中,卵圆形到延长
芽枝霉属 菌落灰色,椭圆形,中部凸起,绒毛状, 分生孢子梗长,直立,顶部形成分枝,单生。分生孢子
Cladosporium 基质黑色,后期菌落不再扩展,菌丝疏松 卵圆形至柱状,芽殖,有 1 ~ 2 个细胞,分生孢子串呈
单链或具有分枝,分生孢子串为顶生孢子链
枝顶孢霉属 菌落为梅红色,较致密,气生菌丝为 分生孢子梗从菌丝长出,细长,直立不分枝,
Acremonium 米白色,紧密,基内菌丝梅红色 有 2 ~ 3 个隔膜,分生孢子簇生于梗端,分生
孢子无色,梨形或椭圆形,单孢,多可聚集成头状
帚梗柱孢属 菌落边缘米白色,较疏松,生长较快, 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分枝,有间隔,典型地有细而
Cylindrocladium 菌丝棉絮状,基质褐色,后期菌落不再扩展 伸长的分枝端产生一个椭圆形的孢囊,分生孢子着生在
帚状孢子梗上,无色,圆柱形,单生,由粘液粘成束状
2. 3 统计分析
初步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表 2) ,中国红树植
物角果木内生真菌产孢的 28株分属于 13个属,其
中青霉属(Penicillium sp.)8 株、镰孢霉属(Fusari-
um sp.)5 株、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4 株,
相对频率分别为 28. 6%、17. 9%和 14. 3%,为中国
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显示出该
植物内生真菌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
多样性特征。这 3 属为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
真菌的优势属,占总数的60. 8%。色疣节梗孢属
(Conatobotryum sp.)有 2 株,占7. 1%。拟青霉属
(Paecilomyces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地霉
属(Geotrichum sp.)、帚梗柱孢属(Cylindrocladium
sp.)、树粉孢属(Oidiodendron sp.)、拟小卵孢属
(Ovulariopsis sp.)、双孢束梗孢属(Didymostilbe
sp.)、芽枝霉属(Cladosporium sp.)和拟盘多毛孢
属(Pestalotiopsis sp.)均只有 1株,只占 3. 6%。中
国红树植物角果木树叶所分离的内生真菌与其
根、枝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群组成上都有
较大差异。从树叶分离到的 73 株(占菌株数的
76. 84%)内生真菌,对 13 株产孢的内生真菌进行
鉴定,涉及半知菌类的 9 个属(占 13 个属的
69. 23%) ,其中青霉属为优势种群,共 5 株,占叶
部的6. 85%;有 13 株从根部获得(占菌株数的
4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32 卷
13. 68%) ,所鉴定的产孢 10 株内生真菌涉及 6 个
属(占 13 个属的46. 15%) ,其中镰孢霉属为优势
种群,共 4株,占根部的 30. 77%,枝顶孢霉属为亚
优势种群,有 2株,占根部的 15. 38%;其余 9 株在
枝部获得(占菌株数的9. 47%) ,所鉴定的产孢 6
株内生真菌涉及半知菌类的 4个属(占 30. 77%) ,
其中青霉属为优势种群,共 2 株,占枝部的
22. 22%,曲霉属、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和
拟盘多毛孢属各有 1 株,还涉及 1 株担子菌(Ba-
sidiomycetes)。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多
样性指数为 2. 20,其中根、枝、叶内生真菌多样性
指数分别为 0. 94、0. 55 和1. 26。不同部位间内生
真菌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 462(根 vs 枝)、0. 588
(根 vs叶)和 0. 375(枝 vs叶)。拟青霉属、树粉孢
属、拟小卵孢属、双孢束梗孢属、芽枝霉属共 5 个
属只在叶部分离得到;地霉属、帚梗柱孢属共 2 个
属只在根部分离得到;而曲霉属、拟盘多毛孢属仅
在枝部有分布。
图 1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菌落及显微形态照片
Fig. 1 Photoes of colony and microscopic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the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A:地霉属真菌菌落;A:地霉属真菌分生孢子(40 ×);B:链孢霉属真菌菌落;B:链孢霉属真菌分生孢子(40 ×);C:拟盘多毛孢属真菌菌落;
C: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分生孢子(40 ×);D:拟青霉属真菌菌落;D:拟青霉属真菌分生孢子(40 ×);E:拟小卵孢属真菌菌落;E:拟小卵孢属
真菌分生孢子(40 ×);F:青霉属真菌菌落;F:青霉属真菌分生孢子(40 ×);G:曲霉属真菌菌落;G:曲霉属真菌分生孢子(40 ×);H:色疣节
梗孢属真菌菌落;H:色疣节梗孢属真菌分生孢子(40 ×);I:树粉孢属真菌菌落;I:树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100 ×);J:双孢束梗孢属真菌菌
落;J:双孢束梗孢属真菌分生孢子(100 ×);K:芽枝霉属真菌菌落;K:芽枝霉属真菌分生孢子(40 ×);L:枝顶孢霉属真菌菌落;L:枝顶孢霉
属真菌分生孢子(40 ×);M:帚梗柱孢属真菌菌落;M:帚梗柱孢属真菌分生孢子(40 ×)
A:Colony of Geotrichum sp.;A:Conidia of Geotrichum sp.(40 ×) ;B:Colony of Fusarium sp.;B:Conidia of Fusarium sp.(40 ×) ;C:Col-
ony of Pestalotiopsis sp.;C:Conidia of Pestalotiopsis sp.(40 ×) ;D:Colony of Paecilomyces sp.;D:Conidia of Paecilomyces sp.(40 ×) ;E:
Colony of Ovulariopsis sp.;E:Conidia of Ovulariopsis sp.(40 ×) ;F:Colony of Penicillium sp.;F:Conidia of Penicillium sp.(40 ×) ;G:
Colony of Aspergillus sp.;G:Conidia of Aspergillus sp.(40 ×) ;H:Colony of Conatobotryum sp.;H:Conidia of Conatobotryum sp.(40 ×) ;
I:Colony of Oidiodendron sp.;I:Conidia of Oidiodendron sp.(100 ×) ;J:Colony of Didymostilbe sp.;J:Conidia of Didymostilbe sp.(100
×) ;K:Colony of Cladosporium sp.;K:Conidia of Cladosporium sp.(40 ×) ;L:Colony of Acremonium sp.;L:Conidia of Acremonium sp.
(40 ×) ;M:Colony of Cylindrocladium sp.;M:Conidia of Cylindrocladium sp.(40 ×)
56 期 古海刚等: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的树根、
枝、叶均有内生真菌存在,不仅在组织部位而且在
属的水平上均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在不同部位都
具有不同种类的内生真菌的分布,呈现出种类多
样性特征。各部位既含有各自特有的专一性菌群
也含有共有的广布菌群,根、叶间的相似性较高,
而根、枝及枝、叶间相似性偏低,体现出一定的组
织差异性和专一性,各部位多样性指数的差别也
可以充分体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造成这种专
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各器官和组织含有的
营养物质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和不同季节环境因
素(降水量、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的变化影
响[17],还有可能是由于内生真菌为了在小生境中
生存,因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选择性机制。特别是
环境因素中降水的变化,改变了植物组织的内环
境,进而影响了内生真菌的定居和分布。由于中
国红树植物角果木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区潮间
带,雨季较多,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这种生
活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不同部位的微环境如化学成
分、通气状况和酶的不同,影响了内生真菌的侵
染、分布。
通过对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多样性
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各器官和组织与内生真菌分
布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并首次从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植物中分离到拟盘多毛孢
属,当前此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国际研
究热点[18],深入研究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与植物
共生机理,对探明该类真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为内生真菌中新的生
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筛选、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新
药物的研制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有关中国红树
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中活性菌株的筛选、天然活
性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将在随后的文章中给
予报道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焕镛.海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220.
[2] Anjaneyulu ASR,Rao VL. Ceriopsins A-D,diterpenoids from
Ceriops decandra[J]. Phytochemistry,2002,60(8) :777-782.
[3] Ammanamanchi SR,Anjaneyulu,vadalilr,et al. A new diter-
penoid ceriopsins E from Ceriops decandra[J]. J Nat Prod,
2002,65(4) :592-594.
[4] Anjaneyulu ASR,Rao VL. Ceriopsins F and G,Diterpenoids
from Ceriops decandra[J]. Phytochemistry,2003,62(8) :1207-
1211.
[5] 张炎,邓志威,高天翔,等.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的化学成分
[J].药学学报,2005,40(10) :935-939.
[6] 林文翰,陈英玉,顾佳,等. Tagalsin C 及其同系物在制备抗
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 中国:200610081051. 7,2007-11-
28.
[7] Lin P,Fu Q.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M]. Beijing:China Higher Education
and Springer-Verlag Press,2000:1-15.
[8] LIN P. The medicinal mangrove plants from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1984,3(4) :45-51.
[9] Rastogi RP,Mehrotra BN. Compendium of Indian Medicinal
Plants[M]. New Delhi:Publ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Directo-
rate,1991:311.
[10]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 菌物系统,2001,20(1) :
148-152.
[11]匡海学. 中药化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81.
[12]韦纬,金日显,陈燕军.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
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2) :66-70.
[13] Guo LD,Hyde KD,Liew ECY.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Livistona chinensis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rDNA
sequences[J]. New Phytol,2000,147(3) :617-630.
[14]范黎,郭顺星,曹文芩,等.墨兰共生真菌—新种的分离、培
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J]. 菌物系统,1996,15(4) :251-
255.
[15]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16]巴尼特 HL,亨特 BB. 沈崇尧译. 半知菌属图解[M].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17]胡克兴,侯晓强,郭顺星.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分布[J]. 微生
物学通报,2010,37(1) :37-42.
[18]韦继光,徐同.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多样性[J].生物
多样性,2003,11(2) :162-168.
6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3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