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头花蓼规范化种植技术



全 文 :第 9卷 第 1期
2007年 1月 中国现代中药 Vol.9, NO.1Jan. 2007È
36  / S INO - TCM
The Ch inese med icine resou rces
中药资源
[通讯作者 ]  *孙长生 , Te l:(0851)3842256, E -m a il:suncs456@ sina. com。
头花蓼规范化种植技术
孙长生1* ,梁斌 2 ,李孟林2 ,王传方 2 ,王新村 2
(1.贵阳药用植物园 ,贵州贵阳 550002;2.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18)
[摘要 ] 目的:规范头花蓼种植技术 ,提高头花蓼质量。方法:在多年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规范了头花蓼种植技
术。结果:初步制订了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的操作技术规程。结论:规范头花蓼种植技术对提高其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头花蓼;规范化种植
  头花蓼 Polygonum capitatum Buch. - Ham. ex
D.Don又名四季红(《贵州省中药材 、民族药材质量
标准 2003年版》),搜档索 (《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
开发》),石莽草 、石辣蓼 (《广西中药志》)等 ,为蓼科
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 。为
贵州苗族的 “特色苗药 ”之一 ,对于治疗泌尿系统疾
病有独特疗效。从 20世纪 80年代 ,贵州就开始研
究开发头花蓼 ,目前已有多家医药企业使用 ,需求量
很大 ,仅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需求量就上
百吨 。为了实现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从
1998年就开始进行头花蓼的规范化种植研究。本文
首次总结报道了其规范化种植技术 。
1 种植地选择
根据 GAP要求 ,头花蓼的种植地应选择有野生
分布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我国最适宜种植区为贵
州 ,贵州最适宜区为贵州西部和西南部海拔 900 ~ 1
700m的区域 ,如盘县 、水城 、六枝 、普安 、晴隆 、兴义
等县;东南部海拔 600 ~ 1 000m 的区域如施秉 、雷
山 、台江 、剑河 、黄平等县 。除上述最适宜区外 ,省内
海拔在 1 400m以下其他地区为适宜区 ,其主要包括
贵州高原中部的贵阳市各区 (县)、安顺地区各县市 、
黔南州的龙里 、长顺 、惠水等县;毕节地区的毕节 、黔
西 、大方 、金沙 、织金等;遵义地区的赤水 、习水 、仁
怀 、遵义等地的区域 。海拔在 1 500m以上的区域 ,
虽也有零星分布 ,但由于海拔高 ,气温低 ,植物生长
期短 ,产量低 ,不宜发展种植 。
. 地形地貌
为了能便于进行正常的农业技术操作 ,要选择
缓坡或平地作为头花蓼规范化种植地。同时要求附
近无污染源 ,远离公路 100m以上 。
. 大气环境
应达到国家 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的二级标准。
. 土壤
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高 、排灌条件
良好的肥沃土壤。同时 ,土壤环境检测应达到国家
GB15618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旱作)》的二级标准。
. 灌溉水
头花蓼种植地周围应有取用方便的灌溉水源 ,
同时 ,水源质量应达到国家 GB5084 - 1992《农田灌
溉水质标准(旱作 )》二级标准 。
2 育苗
可采用塑料大棚育苗或大田拱棚育苗法。
. 苗床的准备
2.1.1塑料大棚 于播种前 ,在塑料大棚内用砖砌成
宽 1m、高 20cm、长随棚的育苗床。苗床内填 15cm
厚 、过 8目筛的细熟土 ,然后每公顷均匀撒 30t腐熟
农家肥和复合肥 300kg做底肥 ,与床土拌匀后 ,用刮
板刮平床面。
2.1.2大田拱棚苗法 于播种前翻耕 30cm深 ,结合
整土 ,捡去各种宿根及大的石砾 ,沿棚向做成宽 1m、
高 10cm的畦 ,畦间距为 40cm ,畦面均匀撒腐熟的农
家肥 (30 t hm -2)和复合肥 (300kg hm - 2)做底肥 ,结
合整细土壤与畦土混匀 ,然后浇透水。
. 播种
2.2.1种子的选择标准 发芽率≥75%、千粒重 ≥
DOI牶牨牥牣牨牫牫牨牫牤j牣issn牣牨牰牱牫牠牬牳牴牥牣牪牥牥牱牣牥牨牣牥牨牨
第 9卷 第 1期
2007年 1月 中国现代中药 Vol.9, NO.1Jan. 2007È
S INO -TCM / 37 
0.8g、纯净度≥99%、净度 ≥85%,并且种子无检疫
性病虫害 。
2.2.2播种时间 2月下旬 ~ 3月中旬。
2.2.3播种方法 用种子 (2 ~ 3g m -2)与 200倍细
土混匀 ,用手均匀撒于厢面上。撒种时手距地面约
30cm ,然后用薄膜覆盖 ,以保温保湿 。
. 管理
2.3.1及时揭膜 当 80%的种子出苗后 ,揭去薄膜。
2.3.2喷水 揭膜后 ,每天用喷雾器喷 1 ~ 2次水。
2.3.3拔草 随时拔除苗床中萌发的杂草。
2.3.4间苗 当苗出现真叶时 ,结合拔草及时拔除较
密的苗 ,密度保持在 2cm ×2cm ~ 4cm ×4cm。
2.3.5通风降温 当棚内温度达到 30℃时 ,揭开棚
的两端 ,加强棚内通风 ,降低棚内温度及相对湿度 ,
防止高温烧苗及病害的发生 。
2.3.6排水 在四周深挖排水沟 ,沟宽 40cm ,沟深
30cm ,排水防涝。同时清理好育苗地内棚与棚之间
的厢沟 ,使雨水能畅通排入四周水沟内 ,向外引流 。
2.3.7病虫害防治 育苗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坚持以
防为主 ,注意棚内通风 ,防止病虫害侵入 ,发现病害
拔除病株 ,并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发现少量害虫用
人工消除;若发现黄曲条跳甲 、双斑萤叶甲大面积危
害时 ,用 4.5%的瓢甲敌乳油 1 500倍液均匀喷雾整
个头花蓼植株及厢面。
2.3.8炼苗  移栽前一周 , 揭去棚的两端 , 并减少
浇水 。
3 移栽技术
. 整地
在霜冻来临前深翻土地 30cm以上 ,利用冬季低
温冻死部分害虫 、有害微生物等 。于移栽前 3 ~ 5d,
清除选好地块内杂草 、石块等杂物 ,用锄头打碎土
块 ,做成宽 1m、高 10cm的畦 ,畦间距 30 ~ 40cm。移
栽前在畦面均匀撒施复合肥 (750kg hm -2)、腐熟的
农家肥(37.5t hm -2),随后翻入土中 ,结合整细土壤
与畦土混匀 ,同时捡去各种杂草宿根及较大的石砾 ,
然后用锄捞平畦面 。
. 起苗
3.2.1起苗时间 4月下旬 ~ 5月上旬。
3.2.2起苗方法
3.2.2.1大棚或大田拱棚繁殖的苗床苗 移栽前一
天将苗床喷透水 ,第 2天选取符合种苗质量标准的
种子繁殖苗或扦插苗 ,用手的拇 、食 、中 3指捏住苗
基部 ,一一将苗轻轻拔起 ,每 100株用水泡软的稻草
捆成一把 ,然后放在干净无污染盛器里 ,盖上湿布 ,
运至移栽地 。注意要根据需要起苗 ,当天起的苗当
天必须移栽。
3.2.2.2穴盘繁殖苗 直接将苗盘运到移栽田间 ,用
手将苗与基质起出 ,边起边栽。
. 移栽定植
3.3.1时间 4月底 ~ 5月中旬 ,选阴天进行移栽 。
3.3.2密度 20cm ×20cm。
3.3.3方法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 20cm 拉绳定
行 ,然后沿绳按株距 20cm用食指和中指挖 3 ~ 4cm
深的穴 ,随后将苗放入穴内用手压紧 ,每穴 1苗。定
植当天必须浇透定根水 。
4 田间管理
. 补苗
栽后 1周内 ,每天查看苗情 ,发现缺苗 ,应及时
补苗 。因地老虎造成的缺苗 ,应先杀灭地老虎 ,再补
苗 ,以防再危害。
. 中耕除草
移栽 1周后 ,用锄进行第 1次松土锄草 ,并应严防
动根伤苗。以后每隔 10d锄 1次草 ,直至封行 (整个畦
面铺满头花蓼)。封行后到采收的前半个月必须用手拔
除杂草。注意所有杂草要集中堆放于农家肥腐熟坑内 ,
让其发酵腐熟成肥料;整个生长期禁止使用除草剂。
. 适时灌溉
当连续多天(一般 5d以上)不下雨时 ,应及时进
行人工灌溉(喷灌或浇灌等 ),时间为早上 11时前或
下午 17时后。
. 及时排水防涝
头花蓼怕涝 ,在移栽前的整地开厢时应顺地势
挖好排水沟 ,保证雨季雨水通畅排出 。在整个生长
期内 ,雨季每天要查看田间排水情况 ,若发现积水的
地块 ,应及时疏通排水 ,严防积水造成头花蓼烂根。
. 合理施肥
4.5.1原则 以基肥为主 ,其它施肥方法为辅;以农
家肥为主 ,化学肥料为辅。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 、
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可以施用沼液 、沼渣。
4.5.2时间与方法 在移栽定植前施腐熟农家肥
(30 t hm -2),并在封行前 (6月中 )和第 1次采收后
(8月底 ~ 9月初)追施复合肥 (300kg hm -2)。农家
肥的腐熟标准为无堆积前的臭味 ,看不出原来的形
状 ,颜色呈暗黑褐色 ,堆积材料柔软腐烂 ,用手拉捏
第 9卷 第 1期
2007年 1月 中国现代中药 Vol.9, NO.1Jan. 2007È
38  / S INO - TCM
极易断碎 。
5 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
. 主要病虫害
经多年种植与田间调查 ,尚未发现对头花蓼有严
重危害性的病害 ,危害头花蓼的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
Agro tis ypsilon Ro ttemberg、双斑萤叶甲 Mono lepta hiero-
g lyphica (Motschu lsky)、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 strioata
(Fabricius)、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
. 综合防治策略
以我国的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为原
则 ,在具体实施中 ,根据国家中药材 GAP生产及国
家绿色产品要求 ,以生产符合 GAP要求的优质无公
害头花蓼药材产品为中心 ,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以
植物检疫为前提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优先采用农业
控害措施 ,创造一个有利于头花蓼生长发育 ,而不利
于各种有害生物孳生 、繁殖的环境条件 。把病虫害
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或无害状态内 ,同
时运用物理及生物等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
在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时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杜绝使用剧毒 、高毒 、高残留
及具有致癌 、致畸 、致突变的农药品种 ,选择高效 、低
毒 、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并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
间 ,最大限度地把农药对头花蓼药材和环境的污染
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确保头花蓼药材质量和种
植基地的良好生态环境 。
. 综合防治技术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病虫害种类
多。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对头花蓼有危害性的
病害 ,但还是有一些病害零星发生 ,只是为害较轻 ,
未造成损失 ,若气候有利 ,亦可能造成较大危害 ,因
此 ,头花蓼的病害还应加强监测与调查研究 。在目
前实际生产中 ,应搞好植物检疫和抓好农业措施等
来预防病害的发生。若发现大面积危害 ,需要用化
学农药防治时 ,应在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高效 、低毒 、
低残留的农药。对于虫害的防治 ,应在抓好农业防
治的基础上 ,积极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在必要
时(危害盛期)辅以化学防治。
5.3.1加强植物检疫 根据我国《植物检疫条例》,
建立了《头花蓼种子 、种苗检疫制度》。在引种 、调种
时 ,对调运的头花蓼种子 、种苗等严格进行检疫 ,对
不合格的种子 、种苗采取立即销毁的措施来堵住病
虫害传播的源头 ,防止危害性病 、虫的传入传出。
5.3.2农业防治 运用一系列农业栽培和管理上的措
施 ,有目的地改变局部环境因素 ,创造一个有利于头花
蓼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病虫繁殖和生长发育的环境 ,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基础措施。
在头花蓼种植生产实践中 ,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5.3.2.1及时深耕晒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深翻
(30cm左右)土地 ,破坏病 、虫 (包括卵 、蛹)生存和越冬
环境 ,使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病 、虫经过冻晒或深埋而
死亡 ,从而减少越冬病虫源 ,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
5.3.2.2选用良种培育无病虫壮苗 用良种繁育基
地培育的无病虫良种 ,按《头花蓼种子育苗标准操作
规程》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壮苗 ,达到提高其抗病能
力 ,预防病害发生的目的。
5.3.2.3实行轮作 目前我们对连续种植 3年的头
花蓼地块进行了调查 ,未发现危害性病害 ,但为了避
免病害的发生 ,最好实行 1年轮作制。
5.3.2.4做好田间管理 (1)消灭杂草 事实证明 ,害
虫的发生 、猖獗为害与杂草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杂草
不但妨碍了头花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是各种
害虫繁殖 、寄生和传播蔓延的根据地 ,还可作为部分
害虫的食料。所以消灭杂草是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
田间管理措施之一。在头花蓼移栽前 、整个生长期与
收获后都要及时铲除并拣尽田间及周围杂草 ,然后集
中堆沤 ,保持头花蓼田园及周围环境的清洁。
(2)农家肥须无害化处理 施用农家肥对头花蓼
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研究证明 ,未无害化处理的农家
肥中往往混有病原菌和虫卵 ,直接施用到地里就会传播
病菌和害虫 ,易引起病虫害发生 ,因此 ,头花蓼的生产过
程中 ,农家肥在施用前必须按《农家肥制备及无害化标
准操作规程》进行腐熟等无害化处理。
(3)及时排水 由于头花蓼怕涝 ,在雨季每天要查
看田间排水情况 ,若发现积水的地块应及时疏通 ,以免
积水造成头花蓼烂根而引起生理性(非侵染性)病害。
(4)及时拔除染病的可疑病株 目前 ,虽然在头
花蓼的种植过程中未发现危害性病害 ,但在以后的种
植中若发现少量染病可疑病株 ,将采取及时拔除烧
毁 ,并用石灰等进行土壤消毒的措施防止传播流行。
5.3.3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的趋性 ,如趋光性 、趋化
性等 ,把害虫诱集起来集中杀死 , 同时辅以人工捕
杀。这不仅可以无害化消灭害虫 ,而且可以预测害
虫的发生 。
5.3.3.1灯光诱杀害虫 4月中旬 ~ 10月 ,在头花蓼
第 9卷 第 1期
2007年 1月 中国现代中药 Vol.9, NO.1Jan. 2007È
S INO -TCM / 39 
田间挂佳多牌 PS - 15Ⅱ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 ,按
《PS - 15Ⅱ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
《黑光灯使用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来诱杀小地老虎 、
斜纹夜蛾 、黄曲条跳甲 、双斑萤叶甲等害虫的成虫 。
5.3.3.2毒饵诱杀害虫 4 ~ 5月移栽定植前 ,以小
地老虎喜食的鲜菜叶拌药(如甲氰菊酯 、敌百虫等 ),
于傍晚撒入田间地面进行诱杀。 4月中旬 ~ 10月 ,
在头花蓼田间挂糖醋挂排 ,并按《糖醋挂排诱虫使用
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来诱杀小地老虎和斜纹夜蛾等
害虫的成虫。
5.3.3.3人工捕杀  移栽后 ,每天早上进行田间检
查 ,发现断苗 ,立即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 ,捕杀小地
老虎幼虫;6月快封行起 ,捕杀斜纹夜蛾高龄幼虫。
5.3.4生物防治 做好宣传工作 ,保护和改善种植地
周围的环境 ,充分保护和利用本地鸟类等天敌资源
来控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 ,积极研究有益
生物或生物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 ,如以菌治虫 、以虫
治虫 、以菌治病等。
5.3.5化学防治
5.3.5.1小地老虎 4 ~ 5月 ,移栽定植当天下午 ,用
20%的甲氰菊酯乳油稀释 1 500 ~ 2 000倍液均匀喷
雾整个畦面 ,连喷 2 ~ 3次 。
5.3.5.2黄曲条跳甲 4 ~ 7月 ,黄曲条跳甲危害盛
期 ,用 4.5%的瓢甲敌乳油 1 500倍液均匀喷雾整个
头花蓼植株。隔 3 ~ 5d喷 1次 ,连喷 2 ~ 3次。喷药
时从田边向田内围喷 ,以防成虫逃窜。
5.3.5.3双斑萤叶甲 4 ~ 7月 ,双斑萤叶甲危害盛
期 ,用 4.5%的瓢甲敌乳油 1 500倍液均匀喷雾整个
头花蓼植株。隔 3 ~ 5d喷 1次 ,连喷 2 ~ 3次。喷药
时从田边向田内围喷 ,以防成虫逃窜。
5.3.5.4斜纹夜蛾 6 ~ 9月 ,斜纹夜蛾幼虫危害盛期 ,
用 20%的甲氰菊酯乳油稀释 2 000倍均匀喷雾整个头
花蓼植株。隔 3 ~ 5d喷 1次 ,连喷 2 ~ 3次。由于斜纹
夜蛾高龄幼虫具有耐药性强 、昼伏夜出及假死性等特
点 ,在用化学防治时 ,一定要在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
分散前喷药 ,这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时间一般选在
傍晚 6时以后施药 ,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 ,
触杀 、胃毒并进 ,增强毒杀效果。
6 采收与加工
. 采收
6.1.1采收时间 第 1次在 8月中旬 ~ 9月中旬 ,第
2次在 11月霜冻前。选无露水的晴朗天气采收 。
6.1.2采收方法 用锋利的镰刀沿畦 (厢 )面割取地
上部分茎叶。第 1次采收时 ,留长 10cm左右茎枝。
第 2次采收时 ,齐地面全部割取 ,不留茎枝 。
. 产地初加工
6.2.1晒干 用无污染的运输工具转运到干燥场地 ,
然后用铁叉将头花蓼均匀撒于干净 、无污染的晒坝
或晒席上 ,厚 15cm左右 。在晾晒的过程中 ,每天用
铁叉翻动 3次 ,同时抖去头花蓼上的残余泥沙 ,晒至
茎叶含水量 12%以下即可 。
6.2.2阴干 置干净 、无污染 、通风的干燥室内 、棚内
或避雨处 ,晾至茎叶含水量 12%以下即可 。
6.2.3烘干 置烘房内(如热风循环烘房 )烘至茎叶
含水量 12%以下即可 。
(收稿日期 2006-09-13)È
(上接第 19页)
[ 2] 汤启勋 , 李雁玲 , 彭荣珍. HPLC法测定驳骨丸中阿魏酸
的含量 [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2003, 14(5):336.
(收稿日期 2006-09-30)
Determ iniation of Ferulic Ac id in Yangxuedanggui soft capsule byHPLC
Ye Ziping
1 , YuanHongzhong2 , Zhao Kai2
(1.J iangxi xinyu ChineseHospital, X inyu J iangxi 338025, China;
2.HebeiK ingscience pharmaceutica l Technology Co., Ltd , Shijiazhuang Hebei 05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n ana ly tica lme thod of dete rm ining ferulic acid in Yangxuedanggui So ft
C apsules by HPLC.Method:The feru lic acid content in th is medic ine was determ ined by HPLC .The me thano l -
ace tonitril - 1% ace tic acid (10∶10∶89) so lu tion w as used as the mob ile phase, the co lumn w as C18 (4.6mm ×
250mm , 5μm), the flow rate w as 1.0mL m in- 1. The detection w ave leng th w as a t 313nm. Result:The re w as a
good linea r re lationsh ip in a range o f 0.02 ~ 0.20μg fo r feru lic acid.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accurate , rapid
and simple for quantita tive ana ly sis o f fe ru lic acid in Yufengningxin Sof tC apsule.
[Key words] Yangxuedanggu i Soft Capsu le;Feru lic acid;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