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



全 文 :第 31 卷第 5 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31 No.5
2004 年 10月 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Oct.2004
文章编号:1001-7380(2004)05-0001-07
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
李晓储1 ,蒋继宏2 ,黄利斌1 ,马东跃3 ,黄钟玉4 ,
刘根林5 ,李玉巧5 ,梁珍海5 ,蒋泽平5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53;2.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徐州 221116;3.无锡市农林局 ,江苏 无锡 214023;4.苏州市林业站 ,江苏 苏州 215128;
5.江苏绿宝植物微繁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53)
摘要:在引进大叶冬青树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 系统地研究了大叶冬青生物学特性 、生态适应性 、生长习性 、实生种
播苗关键技术和组织培养及其微繁技术 , 以及生态复合拟生栽培技术 ,培育出了大叶冬青绿化苗木18 万 株。并测
定了大叶冬青叶内可溶性蛋白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衰老成分含量和叶组织中抗菌成分含量及其抑菌功
能。因地制宜研制出优质嫩芽型 、嫩叶炒青型 、老叶微波干燥型 3 种苦丁保健绿茶 , 为大叶冬青叶资源产业化开发
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引种栽培;抑菌功能;扩繁
中图分类号:S722.3.7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n the species introduction , rapid micro-propag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lex latifolia Thunb.
LI Xiao-chu1 , JIANG Ji-hong2 ,HUANG Li-bin1 ,MA Dong-yue3 ,
HUANG Zhong-yu4 ,LIU Gen-lin1 ,LI Yu-qiao5 , LIANG Zhen-hai5 , JIANG Ze-ping5
(1.Jiang su Academy of Forestry , Nanjing 211153 , China;2.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 Key laboratory for Medicinal Plants
of Jiangsu Province , Xuzhou 221116 , China;3.Wuxi City Agro-forestry Bureau ,Wuxi 214023 , China;
4.Suzhou City Forestry Station , Suzhou 215128 , China;5.Jiangsu Lubao Plant
M icropropagation Company , Nanjing 211153 , China)
Abstract:After having introduced I lex latifolia germplasm from o therw here , we sy stematically probed the biolog ical
traits , ecological fitness , g rowth habit , key seeding technology ,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micro-propagation technolo gy , and
compound planting patterns of the species.The biochemical elements such as solv able proteins , SOD and antibacterial sub-
stances(as well as their resistances)within its leaves have been detected and analysized qualitatively.Subsequently , several
healthful drinking stuff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being.
Key words:I lex lati folia Thunb;Introduction;Antibacterial effect;Rapid micropropagation
  大叶冬青(I lex lat ifolia Thunb.)系冬青科冬
青属常绿乔木 ,树干通直 ,枝叶繁茂 ,树形优美 ,酷似
广玉兰 ,叶 、花 、果季节色相变化丰富;萌动幼叶及新
芽呈紫红色 ,正常生长叶为翠绿色 ,老叶呈墨绿色;
春夏花为黄色 ,秋季果实由黄色变为桔红色 ,且挂果
期长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且适应性强 ,较耐寒 ,
收稿日期:2004-07-25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优良观赏药用保健树大叶冬青种质资源引进与开发”(SX2001-0687),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城镇
绿化乔木树种及生态功能性树种区试”(2002-17A)研究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李晓储(1947-),男 ,河南新乡人,首席专家 ,研究员,大学本科毕业 ,现主要从事林木引种、选择育种及常绿阔叶树栽培等研究。
参加研发人员还有江苏省句容市东进林场卢洪霖 、祝良林;宜兴市林场钱卫民 、严建法等。
耐阴 ,耐湿 ,少病虫害 ,并具萌蘖性 ,是城市生态园林
绿化的优良常绿阔叶树种[ 1] 。
大叶冬青叶内含有黄酮类 、芦丁 、杨梅酮 、槲皮
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 ,具清热解毒 、降血
压 、降血脂 、降胆固醇等药用保健功效。其叶是制作
绿色植物保健剂苦丁茶的重要原料[ 1~ 8] 。因此 ,大
叶冬青又是优良的药用生态保健树种。
引进扩繁利用大叶冬青资源对于丰富城市园林
绿化树种 ,促进林木种苗生产结构调整 ,促进木本植
物药用保健品开发及产业化 ,促进林业增效 、林农增
收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 ,本文报道了 1999
~ 2004年进行大叶冬青种质资源引进扩繁利用的
研究成果 。
1 研究概况
针对绿化需要和市场需求 ,于 1997 ~ 1999年由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列科技项目在原江阴市林
场大力支持下进行少量大叶冬青幼树引进 ,大盆栽
植 ,同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供试大叶冬青资
源为浙江金华种源。
1999 ~ 2001 年结合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98-11-10)的实
施 ,将大叶冬青选为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
优良树种 ,继续进行引繁研究 。供试大叶冬青种源
为浙江新昌 、江西赣中 、湖南新宁。
2001 ~ 2004 年申请立项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
项目“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资源引进扩繁与开
发”(SX2001-0687), 国家科技部 “十五”攻关项目
“中 国 森 林 生 态 网 络 体 系 建 设 研 究 ”
(2002BA516A15-47),并紧密结合国家林业局科技
项目“城镇绿化乔木树种及生态功能性树种区试”
(2002-17A)的实施 ,系统开展大叶冬青资源扩繁利
用研究 。先后引进大叶冬青种源 4 个 ,苗木 13.09
万 株 ,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8 hm 2(种质资源圃 、扩繁
圃 、引种示范园 、药用栽培园),扩繁苗木 4.92 万
株。在测定大叶冬青保健成分 、抗菌成分基础上 ,因
地制宜研制出苦丁保健绿茶 3 种。
2 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主题 ,主要进行了以下 5个方面研究:
(1)大叶冬青有性繁殖技术研究;
(2)大叶冬青组织培养及其微繁技术研究;
(3)大叶冬青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4)大叶冬青苦丁保健茶研制;
(5)大叶冬青叶内含物主要保健药理功能测定。
2.2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2.2.1 技术路线 采用边引进 、边试验 、边测定 、边
研发的技术路线 ,成立“研 、学 、产 、发 、推”相结合的
攻关协作组进行该项研究。
研究技术程序见图 1。
图 1 研究技术程序
2.2.2 关键技术 (1)大叶冬青种子处理技术(种
子发芽提早 、提高成苗率)。
(2)大叶冬青幼苗防护技术(保障幼苗安全越
夏 、越冬)。
(3)大叶冬青组织培养及微繁技术(提高外植体
愈伤组织诱导与芽体增殖率)。
(4)大叶冬青微繁苗木生根移植技术(促进组培
苗木生根 、提高移植成活率)。
(5)大叶冬青引种拟生栽培技术(生态复合 、促
进生长)。
(6)大叶冬青苦丁茶保健药理测定技术(测定叶
内主要保健物质 ,为深度开发奠定科学基础)。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叶冬青苗期生物学特性
研究表明:(1)大叶冬青种子深休眠 ,休眠期长。
不经处理 3 a左右才能发芽 ,经处理的种子也需 18
~ 24个月才能发芽 。研究表明种子千粒重 16.67 ~
25.00 g , 净度 95%, 优良度 50%~ 60%, 发芽率
30%左右。室内湿砂床储藏处理的种子翌年春 2月
下旬至 3月上旬开始萌动 ,胚根初露 ,幼苗出土约需
12 ~ 15 d。将萌发种子于 3月上旬播于土内 ,在塑
料薄膜覆盖下 ,约 8 ~ 12 d 幼苗出土;再经 7 ~ 19 d
长出真叶 。整个进程约需 15 ~ 30 d[ 9] 。(2)幼苗耐
荫 ,喜荫湿环境 ,需保持土壤湿润和较高的遮荫条
件 。夏季怕高温日灼 ,幼嫩芽苗常因遮荫不及时或
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31 卷
高温造成枯萎[ 10] 。
3.2 大叶冬青播种育苗关键技术
根据大叶冬青生物学特性 ,研究出“种子处理技
术 、催芽移植技术 、幼苗遮荫保湿技术 、苗木组织培
养技术和防寒保苗技术”等配套播种育苗技术 。其
关键技术为种子处理技术和幼苗生态防护技术(保
湿防晒 、防寒保苗技术)。
3.2.1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用湿砂室温层积储藏
1 a ,播种前用 50 ℃温水浸泡 12 h ,置于 5 ℃低温处
理 24 h ,再用 50 ℃温水浸泡 10 h;经变温处理后用
0.3%KMnO4 液浸泡 20 ~ 30 min ,取出用清水浸泡
8 ~ 10 h后 ,置于湿砂床内催芽 ,约需 3 ~ 4 个月种
子陆续萌动 ,胚根裸露。上述方法 ,可使种子提前 9
~ 12 个月发芽 。
3.2.2 催芽移栽技术 萌发的种子于 3月播入砂
床 ,约 8 ~ 12 d幼苗出土 ,再经 7 ~ 19 d 长出真叶 。
将长出真叶的幼嫩芽苗及时移至塑料袋式容器中或
苗床上 。容器规格 ,直径 5 cm ,高 12 cm ,基质为黄
心土或黄心土+30%砻糠灰 。苗床移栽株行距 6
cm×8 cm或 5 cm×10 cm 。研究表明 ,大叶冬青苗
期抗病性强 ,无根腐 、茎腐等猝倒病害发生。故移植
芽苗不用消毒液浸根 ,只用清水浸根保湿。
3.2.3 幼苗遮荫保湿技术 幼龄大叶冬青喜荫好
湿 ,幼苗怕高温干旱和日灼 。出土后需及时搭设塑
料弓棚以盖遮阳网遮荫 ,遮荫度 75%,保持容器基
质湿润和荫环境 。幼苗出土 2 ~ 3月中未见病害发
生 ,但发现极少数芽苗因遮荫不及时或遮荫度小(<
75%)出现枯萎 。
3.2.4 苗木肥培技术 据观测 ,在遮荫度 75%~
80%的条件下 ,苗木生长较缓慢 ,1 年生苗高 8 ~ 12
cm ,平均 9.5 cm 。生长呈双峰型 ,分别在 4月(播种
后约 45 d)和 8月出现峰值。速生期为 7 ~ 9 月。为
此 ,分别在峰值期 、速生期 、生长后期进行根外追肥 。
第 1次峰值期(4月苗木开始生长期)每隔 5 d向叶
面喷施 0.1%~ 0.3%过磷酸钙液和磷酸二氢钾液 ,
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和茎干木质化 。第 2次峰值
期和速生期每隔 5 ~ 7 d向叶面喷施 0.1%~ 0.2%
尿素液 ,促进苗木在峰值期生长 。苗木生长后期 ,每
隔 5 ~ 7 d向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或 0.2%~
0.3%硫酸钾液 ,促进苗木木质化 ,增强越冬抗寒性。
3.2.5 防寒保苗技术 据观测 , 在南京引种浙江
新昌 、 江西 (赣中)等南方种源大叶冬青苗 , 在-
5 ~ -6 ℃情况下 , 1年生苗顶梢受冻率达 20%~
30%。故当年生苗应注意防寒保苗。首先 , 秋后增
施钾肥 , 促进苗木木质化;其次 , 适当减少遮荫时
间 , 9 月上旬开始逐步揭除遮阳网炼苗 , 增加光
照 , 增强苗木抗性;此外 , 冬季极端低温来临前需
搭设弓棚 , 盖塑料薄膜防寒。采用上述技术 , 1年
生播种苗能安全越冬 , 在-7 ℃低温条件下的嫩梢
受冻率降至 5%以下 。在自然条件下 , 一般 3年生
时已无明显冻害发生。
3.3 植物组织培养及无性扩繁技术
研究表明:采用具腋芽的茎段或幼叶外植体 ,通
过科学配方营养基培养 ,均能诱导或分配不定芽苗 ,
并经生根处理和无根试管苗扦插培育出大叶冬青组
培苗 。目前 ,已用瓶式和袋式组织培养技术扩繁出
浙江金华种源大叶冬青优良单株类型无性系苗 3万
株 ,移植成活率达 90%[ 11 ~ 12] 。
3.3.1 组织培养扩繁的程序 大叶冬青组织培养
扩繁程序见图 2。
图 2 大叶冬青组织培养扩繁的程序
3.3.2 适宜培养基的筛选 经试验筛选 ,表 1为适
宜于大叶冬青微繁的培养基 。
表 1 大叶冬青组织培养各阶段的适宜培养基
培 养 基 具腋芽茎段 叶外植体
接种培养基 MS+1.0μmol/ L NAA+8.8μmol/ L BA+3.0%S WPM+3.0μmol/ L TDZ+5.0μmol/ L IAA+3.0%S
不定芽再生培养基 WPM+5.0μmol/ L TDZ+3.0μmol/ L IAA+3.0%S
芽体增殖培养基 MS+1.0μmol/ L NAA+9.1μmol/ L ZT+3.0%S WPM+15.0μmol/ L TDZ+3.0μmol/ L IAA+3.0%S
芽体壮苗生长培养基 MS+1.0μmol/ L NAA+9.1μmol/ L ZT+3.0%S WPM+3.0μmol/ L TDZ+3.0μmol/ L IAA+3.0%S
生根培养基 1/ 4MS+1.0μmol/ L NAA+2.0%S(或 1.0μmol/ L IBA)
  NAA —萘乙酸;IAA —吲哚乙酸;IBA —吲哚丁酸;ZT—玉米素;TDZ—噻二唑隆;S—蔗糖;WPM —木本植物培养基;MS—Morashige培养
基;BA —6-苄基腺嘌呤。
3第 5 期 李晓储等: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
3.3.3 具芽茎段培养技术  在 (27±1)℃温度 ,
每天 8 h 1 500 lx 光照培养条件下 , MS +1.0
μmol/L NAA+8.8μmol/L BA和 MS+1.0μmol/L
NAA+9.1μmol/L ZT 培养基中芽体发生率最高 ,
芽体平均高度较高 , 丛生芽个数多 , 增殖能力最强
(见表 2)。
3.3.4 叶外植体培养技术 在(26±2)℃,暗处理
40 d条件下 ,WPM +3.0 μmol/ L TDZ +5.0 μmol/
L IAA+3.0%S 培养皿诱导的愈伤组织块直径最
大 ,效果较好(见表 3)
表 2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大叶冬青具节茎段芽体发生 、生长与增殖的影响
指 标
植物激素/μM
NAA NAA+BA NAA+ZT
0.8 1.0 1.3 1.0+1.6 1.0+8.8 1.0+11.0 1.0+4.5 1.0+6.8 1.0+9.1
芽体发生率/ % 81.2a 89.3c 84.1b 90.4a 93.2b 93.1b 91.1a 93.2b 95.5c
芽体平均强度/mm - - - 17.9a 21.1b 18.3b 19.2a 21.3c 18.5b
丛生芽平均数(n) - - - 4.1a 5.4b 6.2c 5.1a 6.3b 7.9c
  上表数据处理根据显著差数法进行 , P=0.05 , n=20。
  用WPM+5.0 μmol/ L TDZ +3.0 μmol/L IAA
+3.0%S 培养基 ,在光照度 4 000 lx , 每日 8 h 光
照 ,(26±2)℃温度条件下 ,不定芽分化的效果较强
(培养基配方中 TDZ 为首次在大叶冬青愈伤组织再
分化芽苗中使用)。并发现 ,细胞分裂素显著影响不
定芽增殖 ,较好的增殖系数出现在 BA 、TDZ 与 ZT
均为 15.0μmol/L 的处理中 ,同时发现细胞分裂素
处理大叶冬青外植体不定芽 ,能产生较高的增殖系
数和高生长(见图 3 ,4)。
表 3 TDZ 与 IAA 对大叶冬青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生
长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
/(μmol/ L)
TDZ IAA
愈伤组织直径
/mm
植物生长调节剂
/(μmol/ L)
T DZ IAA
愈伤组织直径
/mm
0.1
0.1 2.1
1.0 5.3
3.0 9.8
5.0 11.1
3.0
0.1 6.3
1.0 11.4
3.0 13.6
5.0 16.5
1.0
0.1 4.5
1.0 7.2
3.0 11.6
5.0 13.3
5.0
0.1 7.1
1.0 14.4
3.0 16.8
5.0 17.3
3.3.5 继代培养技术 用大叶冬青具节茎段新芽
发生增殖法和幼叶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继而分化不
定芽苗法进行继代培养 ,培养 1个月 ,平均增殖系数
为 6.0 , 1 a扩繁生产出试管苗 30 000 株[ 11 ,12] 。
3.3.6 试管苗移植技术 有根苗移植:基质为消毒
处理过的松林土(下层 2/3)+细河砂(上层 1/3)。
塑料杯容器(直径 5 cm),培养温度(25±1)℃,光照
度1 500 lx ,相对湿度控制在 80%~ 85%。移植后
每隔 3 d浇 1/8 M S盐溶液 1次 。21 d后将成活小
苗移栽至直径 10 cm 的瓦盆内 ,炼苗 21 d后再移入
大田 。移植试验表明(10 000 株),成活率达 90%,6
个月苗高生长 5.3 cm 。
无根试管苗移植:基质为松林表土(下层)+河
砂(上层),体积比为 3:1 。容器袋育苗 ,温度控制在
24 ~ 28 ℃,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
移植前用促根剂(NAA+IBA)速蘸苗基部处理
成活率较佳(达 47.5%),对照为 0。栽后浇灌 NAA
+IBA混合液 ,每周 1 次 ,连续 3 次 ,质量浓度 2.5
~ 3.5 mg/ L ,成活率最高达 79.8%[ 13] 。
3.4 生长特性 、生态适应性研究
3.4.1 苗期生长特性 大叶冬青苗期生长较缓慢 ,
1年生播种苗高仅 7 ~ 10 cm , 平均 8.0 cm , 地径
0.25 cm 。在遮阳网(75%透光率)遮荫条件下 ,前期
生长很慢 ,4 ~ 6月高生长量仅占全年 25.5%, 7 ~ 9
月速生 ,占总生长量的 56.4%,生长基本呈双峰型 ,
生长峰值分别于 4月和 8月出现 。当年生裸根移植
苗(2 a ,1 a 苗龄),苗高 、地径年净生长量仅为 6.3
cm 和 0.21 cm 。2 ~ 3 a 留床苗平均树高达32.5 cm
和 84.9 cm ,地径分别为 0.80 cm 和1.55 cm 。树高
年净生长量 23 cm 和 84.9 cm ,地径年净生长量小
于 0.8 cm ,苗木 3 a时开始速生[ 14] 。
4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31 卷
图 3 TDZ 与 IAA 对大叶冬青叶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影响
图 4 几种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苗增殖与高生长的影响
  在正常年份(全光照生长),2 年生大叶冬青苗
全年高生长有 2次抽梢特性 ,生长呈双峰型。4 ~ 5
月速生 ,4月出现第 1次高峰 ,多数植株 6月停止生
长(生长植株仅占 18.3%~ 38.3%);7 ~ 8月速生 ,7
月出现第 2次峰值[ 14] 。
3.4.2 苗木生长节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在正常
情况下(2 ~ 3年生)苗高月净生长量与月均温 、月日
照时数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但这种线性相关均未
达统计置信的程度。地径月净生长量与月均温 、月
降雨量 、月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有统计置信的正
相关关系。表明大叶冬青苗地径生长随气温增高 ,
降雨 、湿度增大而增加。这一结果与大叶冬青生长
需要较高气温和湿润环境条件的生态习性相符。
3.4.3 适应性 经观测 ,大叶冬青幼苗抗病性强 ,
无明显猝倒病 、根腐病害发生 。播种幼苗在遮荫条
件下 ,移植 1年生苗木在地面覆草保湿和浇水抗旱
情况下 ,能适应持续 10 ~ 15 d 35 ℃以上的高温和
39 ~ 40 ℃极端高温 ,安全越夏 。1年生苗能适应-
2 ~ -3 ℃低温 ,仅 15%~ 20%植株发生个别嫩叶
受冻 。2 ~ 3年生苗木能适应-5 ~ -8 ℃的自然低
温 ,安全越冬 , 无明显寒害发生 。5 年生幼树高达
2.6 m ,在冬季-8 ~ -10 ℃持续 48 h自然极端低
温下 ,未见明显冻害[ 14] 。
此外 ,大叶冬青还具有一定的抗涝性 ,2 年生移
植苗在 2003年夏季持续 7 ~ 8 d降雨 ,田间积水深
度超过地面 10 ~ 15 cm ,达 24 h 情况下 ,秋季成活保
存率仍达 95%。
3.4.4 幼龄生长表现 测定表明 ,大叶冬青幼龄初
期生长较慢 ,1年生苗高净生长量为 9.6 ~ 18.1 cm ,
2 ~ 4 a 为 27.4 ~ 48.8 cm 。无论 1 , 2 , 3年生移植
苗 ,均在栽后 3 ~ 4 a(根系发育完整后)开始速生 ,年
净高生长量可达 62.0 ~ 82.3 cm 。年均生长量(含
苗龄), 树高为 36.0 ~ 46.7 cm , 胸径为 0.63 ~
0.50 cm[ 14] 。
3.4.5 大叶冬青引种栽培技术 (1)绿化大苗拟生
栽培技术。根据大叶冬青幼龄喜侧方荫蔽的生物学
特性 ,选用金丝垂柳 J842 、黄山栾树 、无患子 、南酸
枣 、光皮树 、窄冠杨树 74 杨等落叶阔叶树进行异龄
混交 、复合配置 ,形成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的稳
定树种群落[ 15] ,利用伴生落叶阔叶树和侧方遮荫作
用 ,改善林地小气候 ,促进大叶冬青生长 ,落叶阔叶
树行距 2 m×3 m ,株距 1.8 ~ 2.5 m 。(2)生态复合
5第 5 期 李晓储等: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
引种栽培技术。用 2年生阔叶树与大叶冬青异龄侧
方混交生态复合栽培 ,因伴生阔叶树种的侧方遮荫
作用 ,改善苗圃地微气候 ,苗木生长明显优于全光照
对照 。2 ~ 4 年生苗高 0.88 ~ 2.07 m , 地径 1.5 ~
2.3 cm 。与全光照对照相比 ,苗高增长 29.41%~
29.38%,地径增加 66.67%~ 15.00%。在复层混
交条件下 ,大叶冬青苗当年树高净生长就超过对照
36.46%~ 46.7%;一般第 2 a 就进入速生期 ,树高
年净生长量超过 50 cm , 3 ~ 4 a 树高净生长量超过
对照 34.20%~ 19.65%[ 14 ,15] 。(3)叶用园栽培技
术。用 2 ~ 3 年生大苗定植 ,株行距 0.8 ~ 1.2 m或
1.2 m×1.2 m ,定植 1 a后矮化修剪定型 ,修剪高度
0.9 ~ 1.0 m 。2 a后即可采摘嫩叶制作高档优质苦
丁保健茶 。叶用园肥培管理主要增施有机肥(腐熟
饼肥 、鸡粪等)和 N , P , K复合肥。大叶冬青 2次抽
梢特性为春 、秋季采叶制作大叶冬青苦丁保健绿茶
奠定了基础 。
栽培试验表明 ,采用修剪技术 ,矮化作业培育大
叶冬青叶用(苦丁茶)园在本省苏南具有明显的生产
潜力。栽植后第 3 , 4 ,5 a ,每公顷投产初期分别可产
幼嫩鲜叶 150 , 225 kg 和 281.75 kg ,制作优质苦丁
保健绿茶 60 ,90 ,112.5 kg ,产值达 7.2万 ~ 13.4 万
元/hm2(1 200 元/kg)。但目前产量尚比原产地(浙
江新昌)低 20%~ 30.5%(见表 4)。
表 4 大叶冬青叶用(苦丁茶)园培育情况
地 点 面积/m 2 株行距/m 树龄/ a 矮化作业修剪高度/m D 0/cm
冠幅
/m
采叶层高度
/m
产叶量(嫩叶)/(kg/ hm2)
5 a 4 a 3 a
无锡市羊尖镇 0.67 0.6×0.8 5(1) 0.90 2.9 1.18 0.4~ 0.9 281.75 225 150
  春季嫩叶制作高档苦丁绿茶产量为:5年生 1 125 kg/ hm 2 ,3年生 60 kg/ hm2。
3.5 大叶冬青苦丁茶的抑菌保健功能
3.5.1 叶抗衰老成分测定 主要测定了与人体细
胞营养有关的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能清除人体
有害自由基 、抗衰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
定结果表明 ,大叶冬青叶内含有较多可溶性蛋白和
SOD酶(见表 5)。其含量可溶性蛋白质为微波干燥
叶>冷冻干燥处理>鲜叶(对照),平均比鲜叶含量
高14.8%~ 17.4%。SOD酶冷冻干燥叶略高于微
波干燥叶 , 显著大于鲜叶(对照), 平均比鲜叶高
2.46 ~ 2.93倍。
表 5 大叶冬青叶可溶性蛋白和 SOD酶测定结果
叶内含物 鲜叶(CK) 微波干燥时 冷冻干燥时
可溶性蛋白/(μg/ g) 2 185 2 565 2 509
SOD酶/(μg/ gfw) 9.95 34.38 39.12
3.5.2 叶内含物抑菌功能测定 用大叶冬青叶粗提
物作抑菌功能测定 ,表明各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
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菌作用为水层物>总生
物碱(强)>总黄酮甙和总黄酮甙元(较强)。对革兰
氏阳性细菌的抑菌作用为水层物>总生物碱(强)>
总黄酮甙元(较强)>总黄酮甙(较弱)。上述结果证
明 ,大叶冬青叶内含多种抗菌活性成分 ,这为制作苦
丁保健绿茶提供了药理保健依据(见表 6)。
表 6 大叶冬青叶各组分对细菌的抑制活性
测试物质
(10 kg/mL)
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
大肠杆菌/ cm 金色葡萄球菌/ cm 对照/ cm
总黄酮甙元 0.80(+)较强 0.50(+)较强 0
总黄酮甙 0.80(+)较强 0.30(±)较弱 0
总生物碱 1.60(++)强 1.90(++)强 0
水层物 1.80(++)强 2.30(++)强 0
  以抑菌圈大小作为测定单位(cm), 抑菌活性强—抑菌圈
≥1.6 cm;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为 0.5~ 1.0 cm。
3.6 大叶冬青苦丁保健绿茶研发
借鉴茶叶炒青 、烘青 、揉捻制茶技术 ,用大叶冬
青嫩芽 、嫩叶分别制作出优质嫩芽型苦丁保健绿茶
制剂和嫩叶炒青型苦丁保健绿茶制剂。此外 ,还利
用大叶冬青老叶资源 ,用微波干燥技术制作出老叶
微波干燥型苦丁保健绿茶制剂 ,为大叶冬青资源保
健品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
4 结论与讨论
综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叶冬青种子深休眠 ,在自然状况下种子萌
动发芽一般长达 3 a ,经处理也需 18 个月或 2 a ,这
给实生扩繁促进种苗产业化带来一定困难 。这种特
性是树种遗传特性引起 ,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需要
6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31 卷
进一步深入研究 。
(2)用大叶冬青具节茎段或幼叶作外殖体均能
诱导产生不定芽 ,并经生根培养基处理获得生根试
管幼苗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 ,应用江苏省林业科学
研究院袋式组织培养专利技术扩繁大叶冬青更具先
进性 、有效性和经济性 ,成本比瓶式组织培养节约 3
~ 4倍。
(3)大叶冬青幼龄喜荫好湿 ,耐水湿 ,少病虫害 ,
适应性强 ,需采用阔叶乔木树种侧方混植 ,生态复
合 ,拟生栽培 ,创造夏季光照弱 ,风力小 ,空气湿度
大 ,较凉爽的适生小气候 ,促进速生 。大叶冬青年生
长呈双峰型 ,具春秋出现两季抽梢生长 ,盛夏趋于停
滞的重要特性 ,这为初春施肥促进生长 ,春 、秋季采
摘嫩叶制作苦丁保健绿茶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
(4)大叶冬青叶内含有可溶性蛋白质 、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等抗衰老成分和抗菌抑菌成分 ,为叶
用资源开发 ,苦丁保健绿茶产业化生产提供了药理
保健科学依据。关于叶内各种物质成分的作用 ,有
效活性物质的提取 ,以及长期饮用叶茶制剂的副作
用(毒理试验)等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
(5)由于大叶冬青幼龄期生长较慢 , 3 a 才开始
速生 ,因而影响了观赏绿化用苗木的生产和在城市
森林建设与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已将少量
5年生大叶冬青应用于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生态
保健型绿化模式 ,但其效益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反映
出来。因此 ,采用科学肥培措施促进大叶冬青苗木
速生壮育 ,尽快投入绿化建设 ,是课题应继续重点研
究的实用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 1]  浙江省科技咨询中心 ,浙江省新昌县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绿色
农业丛书:苦丁茶[M ]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
[ 2]  文永新 ,陈秀珍 ,金静兰,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广西
植物 , 1990 , 10(4):364-368.
[ 3]  梁月荣 ,徐朋荣 ,胡月龄,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多酚类与咖
啡碱和含量[ 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2 , 18(2):41-44.
[ 4]  刘祖生 ,梁月荣 ,徐月荣,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黄酮类化
合物的 HPLC分离鉴定[ J] .浙江大学学报 , 1992 , 18(5):66-
69.
[ 5]  刘祖生 ,梁月荣 ,徐月荣,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游离氨基
酸分析[ 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1 , 17(1):71-74.
[ 6]  戴素贤 ,谢赤军 ,袁学培,等.苦丁茶香气的化学组份[ J] .华南
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 19(1):68-72.
[ 7]  刘 勇 ,刘贤旺 ,胡小芬.江西冬青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J] .
江西林业科技 , 1997(6):23-25.
[ 8]  郁建平.贵州苦丁茶植物资源及化学成分分析[ J] .植物资源与
环境 , 1997 , 6(2):22-25.
[ 9]  李晓储 ,黄利斌.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容器育苗技术[ J] .
林业科技开发 , 2003 , 17(5):44-45.
[ 10] 李晓储 ,黄利斌 ,朱惜晨.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引种栽培技
术[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03(11):24.
[ 11] 刘根林 ,李晓储 ,梁珍海 ,等.优良保健树大叶冬青组培扩繁的
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3, 16(4):439-442.
[ 12] 梁珍海 ,蒋泽平 ,刘根林 ,等.大叶冬青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
不定芽再生[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3 , 27(3):51-53.
[ 13] 李玉巧 ,梁珍海 ,李晓储 ,等.大叶冬青无根试管苗移栽技术研
究[ 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3 , 30(3):1-4.
[ 14] 李晓储 ,黄利斌 ,朱惜晨 ,等.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引种试
验研究初报[ J] .江苏林业科技, 2003 , 30(5):1-5.
[ 15] 李晓储 ,黄利斌 ,朱惜晨 ,等.优良速生阔叶树南酸枣栽培初报
[ 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4 , 31(1):1-5.
7第 5 期 李晓储等: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