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全 文 :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王 丹 谌莉媚
摘要:目的 观察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将 90 例肝经湿热、脾虚湿蕴型带状
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均按辨证论治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内服,治疗组采用二味拔毒散外
搽,对照组采用 1%喷昔洛韦乳膏,共治疗一个疗程 9 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第 3、6、9 天的症状指数积分及疼痛缓解和消失
时间,并随访 PHN发生与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评定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0%、63. 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 01)。二味拔毒散组治疗后 d3 及 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P < 0. 01),神
经痛减轻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 < 0. 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 01)。结论 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
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其联合中药辨证论
治内服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安全且疗效颇佳之方案。
关键词:带状疱疹;二味拔毒散;中医治疗;临床研究
doi: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6. 02. 00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162-04
Clinical Study on Erwei Badu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WANG Dan CHEN Limei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Erwei Badu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and to discuss treatment
mechanism. Method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of dampness-heat of liver channel and spleen deficiency and stagnation of
dampn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60)and control group (n = 30).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oral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and Chushi Weiling decoc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ly external liniment of Erwei Badu powder.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ly 1% penciclovir ointment. The treatment
continued 9 days. The curative effect,symptom index score in third,sixth,ninth day,and pain relieving and disappearance time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and followed up PHN. The blood and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hepatic and kidney func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ested,and 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Resul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5. 0% and
63. 3%,respectively,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1).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 and sig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hird and ninth day (P < 0. 01). After treatment,
the neuralgia relieving and disappearance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P < 0. 01). The incidence of PHN was lower (P < 0. 01).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rwei Badu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enciclovir,particularly in
promoting skin healing,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symptoms,improving acute neuralgia and preventing PHN. Erwei Badu powder combined
with oral Chinese medicine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was safe,and curative effect was
good.
Key words:Herpes zoster;Erwei Badu powder;Therapy of TCM;Clin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南昌 330006)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具有神经和皮肤
同时受累的特性,其典型临床表现有单侧性发疹、多
数水疱簇集成群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及伴
有神经痛。带状疱疹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年发病率
为 97. 7 /10 万,患者人数达百万之多。并呈逐年上
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 HZ 首选有效抗病毒药物无
环鸟苷类,如阿昔洛韦、喷昔洛韦、伐昔洛韦等,但均
为病毒抑制剂,全身用药只能缩短病程及皮损时间,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无效,外用药则疗效更差。采用中药外用治疗 HZ,
不仅可直达病所,较大快地促进皮损痊愈,缩短病
程,减轻神经痛程度及预防后遗神经痛,而且能避免
抗病毒药全身用药的不良作用。因此,中医药治疗
带状疱疹,尤其是中药外用,能迅速提高疗效,较快
地改善症状且具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二味拔毒散
·261· 光明中医 2016 年 1 月第 31 卷第 2 期 CJGMCM January 2016. Vol 31. 2
是我院的院内制剂,从 1984 年起即作为治疗带状疱
疹的常规用药。临床使用疗效确切且经济简便,易
于使用和推广,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本课题从临
床着手,将本方以严格的科研要求纳入临床治疗,进
行严格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观察并选择了血、尿常
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安全性检验指标,旨在通
过本课题观察本方疗效,并探讨治疗机理,为临床治
疗提供依据,为 HZ 的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
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在
江西省中医院中外、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该病患者 94
例,其中 4 例依从性差,将其排除,随机分成两组。90
例中女性 41 例,男性 49 例,年龄 18 ~ 80 岁,平均年龄
42 岁,病程 1 周以内。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
证型、治疗前积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一般资料均
衡,具有可比性。两组性别经卡方分析,年龄经 Ridit
分析(P > 0. 05),说明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见表 1。两组在发病部位、辨证分型、病
程及治疗前病情总积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 > 0. 05)。见表 2。
表 1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男 /女 18 ~ 40 岁 41 ~ 60 岁 61 ~ 80 岁 R
治疗组 60 35 /25 25 26 9 0. 4860
对照组 30 14 /16 12 10 8 0. 5271
表 2 两组发病部位、辨证分型、病程及治疗前病情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头颈 胸背
腰腹
及臀
肝经
郁热
脾虚
湿蕴
病程
治疗前病情
总积分
治疗组 60 10 42 8 52 8 4. 38 ± 1. 84 14. 78 ± 1. 84
对照组 30 4 21 5 25 5 4. 03 ± 1. 50 14. 03 ± 2. 24
1. 2 病例选择标准
1. 2. 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8 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肤性病学》[1]第七版制
定:①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②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
③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
支配区域;④皮损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
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
疱,疱壁薄,疱液澄清;⑤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
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⑥病
程一般 2 ~ 3 周,老年人为 3 ~ 4 周,水疱干涸、结痴脱
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⑦尚可有眼带状
疱疹、耳带状疱疹等特殊表现。(2)中医证候诊断标
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
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标准: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
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或小便
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眩滑数。脾虚湿蕴:
颜色较淡,疱壁松驰,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
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1. 2. 2 纳入标准 (1)符合带状疱疹西医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病程在 1 周以内或
出现皮损 72h以内。(4)年龄在 18 ~ 80 岁之间。
1. 2. 3 排除标准 (1)播散型带状疱疹患者及伴内
脏并发症者。(2)妊娠期妇女或哺乳期妇女 (3)一
周内口服或外用任何抗病毒药物者,长期应用皮质
类固醇或免疫抑制者。(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或全身衰竭者。(5)已知对喷昔洛韦过敏者及过敏
体质者。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按辨证施治选择
肝经郁热、脾虚湿蕴两型病例,分别应用龙胆泻肝汤、
除湿胃苓汤,但治疗组用二味拔毒散水调外搽患处,每
日 1 次;对照组患处外涂 1%喷昔洛韦乳膏,每天 4 ~ 5
次。二味拔毒散由本院制剂室提供,先将明矾研细,再
将二药混研至无声无度,过 200 目筛,盒装备用,每盒
装 25 g。1%喷昔洛韦乳膏由重庆华邦制药公司生产
(批号 010601)。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 15 g,栀子
10 g,黄芩 12 g,柴胡 12 g,生地黄 10 g,泽泻 10 g,当归
15 g,车前子 10 g,木通 10 g,甘草 6 g。除湿胃苓汤组
成:苍术 10 g,厚朴 10 g,陈皮 12 g,猪苓 10 g,泽泻
10 g,赤茯苓 15 g,白术 10 g,滑石 10 g,防风 10 g,栀子
10 g,木通 10 g,肉桂 3 g,甘草 6 g,灯心草 6 g。水煎
服,日 1 剂,分 2 次服。9 天为一疗程。
1. 4 观察方法 在治疗前及用药后第 3、6、9 天各观
察记录 1 次,用评分法记录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第 9
天评定总疗效,动态观察患者疼痛减轻、消失时间,随
访 PHN(皮损完全脱痂一周后依然疼痛)。注意观察
不良反应,并做详细记录。对 30 例二味拔毒散治疗的
病人于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 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用 SPSS11. 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1. 6 疗效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3]中关于皮肤病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进行综合疗
效总评定,总疗效评定标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
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 100%,痊愈:皮疹
·361·光明中医 2016 年 1 月第 31 卷第 2 期 CJGMCM January 2016. Vol 31. 2
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改善≥90%;显效:症状体征
改善 70% ~89%;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30% ~ 69%;无
效:症状体征改善 < 30%,临床有效率为治愈率加显效
率。症状体征评分标准参考上海中山医院[4]我院的
疗效判断标准及相关参考文献。痊愈:皮疹完全消退,
但可留下色素沉着或干燥痂皮,局部痛痒感消失,疗效
指数 100%;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局部痛痒感明显
减轻,疗效指数 61% ~ 99%;有效:皮疹部分消退,局
部痛痒感减轻,疗效指数 20% ~ 60%;无效:皮疹小部
分消退,或加重,局部痛痒感无减轻,疗效指数 < 20%。
见表 3。
表 3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症状或体征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局部痛 无 轻度 中度,能忍受 重度,难忍受
局部痒 无 轻度 中度,能忍受 重度,难忍受
烧灼感 无 轻度 中度,能忍受 重度,难忍受
发热 无 低热 中度发热 高热
局部淋巴结肿大 无 < 0. 5 0. 5cm ~ 1cm > 1cm
皮损面积 完全消失 减少 60% 减少 30% 无减少或增加
[起始为 3 分]
疱 痂脱落 结痂 水疱 脓疱或血疱
溃疡 无 糜烂 浅溃疡 深溃疡
红斑 无 淡红 红,无水肿 鲜红,水肿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经 Ridit 分析 P < 0. 01,有显著
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效为痊愈与
显效之和)。见表 4。
表 4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显效率 R
治疗组 60 24 32 4 0 95. 0 0. 4181
对照组 30 2 17 11 0 63. 3 0. 6637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经治疗
前后配对 t 检验、两组比较 t 检验,二味拔毒散组治
疗后 d3 及 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
与治疗前比较,aP > 0. 05,bP < 0. 05,cP < 0. 01;与对
照组治疗后比较,dP > 0. 05,eP < 0. 05,fP < 0. 01。
见表 5。
2. 3 两组神经痛缓解消退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比较 经成组比较 t检验,两组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
有极显著差异(P < 0. 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经两个
样本率的 u 检验示有极显著差异(P < 0. 01)。见
表 6。
表 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消退情况比较 (例,珋x ± s)
症状或体征 例数
二味拔毒散组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d3 d9
痛 57 2. 51 ± 0. 57 1. 58 ± 0. 49c 0. 55 ± 0. 53c
痒 53 1. 75 ± 0. 52 0. 86 ± 0. 51c 0. 20 ± 0. 64c
烧灼感 50 2. 20 ± 0. 57 0. 82 ± 0. 47c 0. 22 ± 0. 38c
淋巴结肿大 20 1. 80 ± 0. 62 0. 95 ± 0. 48c 0. 21 ± 0. 55c
皮损面积 60 3. 00 ± 0. 00 2. 43 ± 0. 47c 0. 32 ± 0. 64c
疱 60 2. 58 ± 0. 50 1. 24 ± 0. 51c 0. 27 ± 0. 52c
溃疡 11 2. 18 ± 0. 60 1. 82 ± 0. 49a 0. 43 ± 0. 55c
红斑 60 2. 43 ± 0. 53 1. 42 ± 0. 68c 0. 32 ± 0. 64c
总积分 60 14. 80 ± 1. 84 8. 91 ± 1. 51c 2. 10 ± 1. 81c
症状和体征 例数
喷昔洛韦乳膏组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d3 d9
痛 26 2. 62 ± 0. 57 2. 21 ± 0. 59cf 1. 34 ± 0. 61cf
痒 10 1. 90 ± 0. 57 1. 51 ± 0. 42bf 1. 21 ± 0. 52cf
烧灼感 25 2. 20 ± 0. 65 1. 66 ± 0. 60cf 0. 61 ± 0. 58cf
淋巴结肿大 5 2. 40 ± 0. 55 2. 02 ± 0. 45ad 1. 41 ± 0ce
皮损面积 30 3. 00 ± 0. 00 2. 67 ± 0. 56ce 1. 1 ± 0. 52cf
疱 30 2. 77 ± 0. 43 1. 78 ± 0. 54cf 0. 88 ± 0. 48cf
溃疡 3 2. 00 ± 0. 00 1. 78 ± 0. 57ad 0. 41 ± 0. 57bd
红斑 30 2. 40 ± 0. 56 1. 89 ± 0. 61cf 0. 62 ± 0. 55ce
总积分 60 13. 5 ± 2. 32 10. 27 ± 1. 40bf 5. 11 ± 2. 04cf
表 6 两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消退时间及
PHN发生率比较 (珋x ± s)
组别 例数 疼痛缓解 疼痛消失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治疗组 60 3. 15 ± 1. 58 8. 28 ± 1. 95 8. 3
对照组 30 5. 33 ± 1. 88 10. 13 ± 2. 7 33. 3
3 讨论
带状疱疹在中医学中称为蛇串疮,又名“火带疮”
“蛇丹”“缠腰火丹”“蜘蛛疮”“甑带疮”。现代中医学
认为,本病或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以
致心肝之火外炎,蕴积肌肤而发;或肺脾湿热内蕴,蕴
久外泛肌肤,再兼感受湿热邪毒而发;或因年老体弱血
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凝而致。在病因及病机上,
亦有众多不同观点,有人注重内因,强调内生湿热,有
的强调外感湿毒邪,本人更倾向后者,认为外感湿热邪
毒是带状疱疹的直接病因和关健病机。带状疱疹是常
见病、多发病,发于头面者易于视力减退或失明、重听
及运动麻痹等,甚至并发内脏损害,其后遗神经痛亦难
于治愈,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
·461· 光明中医 2016 年 1 月第 31 卷第 2 期 CJGMCM January 2016. Vol 31. 2
西医仍未研究出控制病毒复制,杀灭该病毒的理想药
物,HZ的一线有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须全身用药,半
衰期只有 2 ~ 4h,每日 5 次服药,不良作用大且疗效有
限,且对 PHN 无效,其外用药则疗效更差。黄松青
等[5]用蜈蚣膏(蜈蚣数条,焙干研末,用香麻油调抹)
外敷带状疱疹患者患处,取得较好疗效。大量文献表
明中药外用因具有经济简便,疗效好,无不良作用等优
点而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
途径。
二味拔毒散是我院院内制剂,从 1984 年起即作为
治疗 HZ常规用药,并于水疱期用茶水调搽,溃烂或坏
疽期用麻油调搽,后遗痛应用白洒或醋调外搽,创造了
以一方统治各型 HZ的用药特色,具有规范化,经济简
便特点,易于使用及推广。二味拔毒散出自于《医宗
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肿疡敷贴类方》,应用“雄黄、白
矾各等分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羽蘸扫患处。痒痛自
止,红肿即消。”二味拔毒散组方严谨精简。方中雄
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味辛苦,性温
有毒,归肝胃经,既能解毒杀虫,又能燥湿祛痰。吕明
富[6]运用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味,外用二味拔毒散治疗
带状疱疹,亦获得良好效果,并发现二味拔毒散主要功
效在于解毒止痛甚速,着重治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雄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硫化二砷(As2O2),不仅具有
广谱抗病毒作用,且有较强抗菌作用,明矾石主要化学
成分是碱性硫酸铝钾[KAl3(SO4)2(OH)6],明矾体外
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
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
有抗菌效能,其收敛作用显著,有强力凝固蛋白质的
作用。
经本临床研究证实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具
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
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
面,二味拔毒散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抗病毒、抗感染等
作用,治疗带状疱疹方便易行,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
毒副作用,且费用低廉,有极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
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186.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4] 余碧娥,方丽,乐嘉豫,等. 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
152 例的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4):209-211.
[5] 黄松青,姬存武. 自拟清毒汤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120 例
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09,15(3):57.
[6] 吕明富. 中药内外合治带状疱疹 120 例[J]. 中医药导报,2000,6
(4):31-32.
(本文校对:王万春 收稿日期:2015 - 01 - 09)
214 例老年 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观察体会
赵 荣
摘要:目的 通过对 214 例老年 H型高血压患者的体质进行观察分型,找出该类型患者最常见的辨证论治方法,以指导临床实
践。方法 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患者病例信息,对该类型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找出老年 H型高血压患者
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以指导老年 H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结论 通过对临床 214 例老年 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即 Hcy
水平的观察研究后,有了一些关于该类型患者中医体质学分析的体会,随着现如今老年病患的增多,H 型高血压的特殊致病性,又
因为 H型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临床 214 例老年 H型高血压的中医体质分型研究后发现,气虚、血瘀、痰湿
体质者相当,所占比例最多,阳虚体质者居中,阴虚体质者最少,所以把握以上特殊规律,有其特殊意义,能为临床更好的指导用药
和预防脑卒中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老年人;H型高血压;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
doi: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6. 02. 006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165-03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庆阳 745000)
人的体质一般分为九种,即平和体质、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
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又因为老年病患多出现虚实夹
杂的特点[1],且虚、多痰、多瘀,而人体 Hcy 的代谢及
影响因素较多[2 ~ 4],高血压病与 Hcy 之间的关系亦日
渐受到重视。中医现代研究证明,虚、痰、瘀在 H 型高
·561·光明中医 2016 年 1 月第 31 卷第 2 期 CJGMCM January 2016. Vol 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