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绵萆薢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全 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 7月第 10卷第 4期
绵萆薢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叶晓云 杨建秋
(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观察绵萆薢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外用绵萆薢,对照组外用酞
丁胺搽剂,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明显缩短,后遣神经痛发生率降低。
结论:绵萆薢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起效快、疗效较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绵萆薢;带状疱疹;外用;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 752.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4040.2010.04.024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局部疼痛、水疱是危
害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自 2007年 9月 ~2009年
9月作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对绵萆薢与酞丁胺搽
剂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门诊皮肤科 60例符合带状疱
疹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所有病例均在起病后及
时到本科门诊,年龄 18岁以上,愿意接受本方案治
疗并同意随访;发病后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
疗,且无合并细菌感染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
疾病患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妊娠妇女;肿
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酒精过敏
者。其中男 31 例,女 29 例;年龄 19~81 岁;病程
2~15d,平均 3.5d;皮损位于胸腹部 39例,头面部 9
例,骶尾会阴部 7例,肢体 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绵萆薢浸液(酒精含量
约 50%的白酒浸泡绵萆薢 1周)涂敷患处,每日数
次,水疱破裂、糜烂处直接喷洒绵萆薢细粉;对照组
外用酞丁胺搽剂(国药准字 H34020328),每日数次。
两组均内服阿昔洛韦片 0.8g/d,肌注维生素 B12 500
μg/d,连续 7d。
1.3 观察项目 (1)止痛时间:疼痛明显减轻或消
失的时间;(2)止疱时间:原有水疱无增大、无新水疱
出现的时间;(3)结痂时间: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的时
间;(4)脱痂时间:水疱全部干涸、脱落的时间。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
定[2]。痊愈:皮疹结痂消退≥90%,疼痛基本消失;显
效:皮疹结痂消退 >70%,疼痛明显消失;好转:皮疹
部分消失 >30%,疼痛部分减轻;无效:皮疹消退
<30%,疼痛减轻不明显。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
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 7d后观察,治疗组止疱、止
痛、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 1),总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2)。
表 1 治疗带状疱疹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X±S) d
组别 n 止疱 止痛 结痂 脱痂
治疗组 30 1.521±0.672 1.770±0.711 3.402±0.937 5.134±0.842
对照组 30 3.401±1.102 3.921±1.276 5.383±1.303 7.465±0.98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表 2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9 9 2 0 93.33
对照组 30 12 10 8 0 73.33
2.2 副作用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适及副作用。
2.3 随访结果 随访 3个月,治疗组有 1例出现后
遗神经痛,发生率 3.33%;对照组 4例出现后遗神经
痛,发生率 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累及神经和皮肤
的病毒性皮肤病。病毒侵犯神经后,可引起神经炎
症、水肿甚至坏死,导致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postherpetic
zoster,PHN )由 Rowbotham等命名,系指带状疱疹
皮疹消退后,其受累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达
3个月以上[3]。目前治疗带状疱疹,西医主要采取抗
病毒和止痛治疗,抗病毒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泛
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均作用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酸激酶,阻滞病毒 DNA复制,减少感染严重程度和
病毒的毒力,从而减少新病灶出现和促进皮损结
痂。止痛治疗临床上常用双氯灭痛、消炎痛、颅痛
定、强痛定、去痛片等,还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
癫痫药、局麻药、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阿片类和麻
醉药。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蛇串疮”、
“蜘蛛疮”等,认为是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调致脾运
失常、湿浊内停、郁而化火,复感邪毒,伏邪湿毒感
而后发,治疗宜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通络止痛,临
床辨证多从热盛、湿盛、气滞血瘀分型治之。笔者采
自赣南民间验方,在抗病毒药物使(下转第 45页)
37·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 7月第 10卷第 4期
~2010年 3月无严重并发症的支原体肺炎,符合《实
用儿科学》MP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 10个月 ~12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 47例(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
和对照组 47例(阿奇霉素):观察组男 26例,女 21
例,对照组男 25例,女 2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
别、病情及病程方面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静滴阿奇霉素 10mg/ (kg·
d),疗程 5d、停药 3d,重者再次静滴阿奇霉素 5d,轻
者改口服阿奇霉素;同时静点炎琥宁冻干粉,剂量
5~10mg/(kg·d) 加 5%葡萄糖 100mL左右,疗程
7~10d。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单纯使用阿奇霉素。两
组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对无效的患儿考虑存在
细菌混合感染,均给予 β内酰胺联合治疗。两组均
每周复查胸片。
1.3 疗效标准 显效:3d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明
显减轻,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有效:5d内体温逐渐下
降或正常,咳嗽减轻,肺部罗音减轻。无效:5d内体
温不降,咳嗽无缓解反而加重,肺部罗音无减轻或
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PEMS统计软件,计数资料
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用(X±S) 表示,结果采
用 t检验,P <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症状、 体征改善情况 观察组的热退时间、咳
嗽及 X线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见表 1。
表 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 X线消失时间比较 (X±S) d
组别 n 热退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罗音消失时间 X线消失时间
观察组 47 3.39±1.21* 9.01±2.06△ 8.12±2.06 21.83±10.64△
对照组 47 5.81±1.89 11.83±3.63 9.04±3.85 26.75±12.0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 P <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
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7 30(63.83) 15(31.91) 2(4.26) 45(95.74)
对照组 47 22(46.81) 18(38.30) 7(14.89) 40(85.11)
3 讨论
支原体感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原因,早
期的肺炎病原学研究就发现支原体是导致小儿肺
炎的一大因素 [3]。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 10%
~20%,流行年份可达 30%[4],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
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生。其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数出现发热,咳嗽重多呈
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轻微,胸片阴影显著,X线阴
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晚 2~3周,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
测阳性是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5]。阿奇霉素治疗
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也存在着
许多缺点,如胃肠反应、肝脏毒性、局部刺激致输液
部位疼痛、输液时间延长等,且小儿治疗过程中依
从性较差,对实施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炎琥宁是
一种纯中药制剂,从天然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穿心
莲内酯,经过人工合成,结合琥珀酸形成钾钠盐,其
功效为解热、抗炎、优化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够不断
加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人体免疫
力。此外,在控制由细胞内毒素造成的体温过高以
及对溶酶体膜的保护、抵制炎症、防止感染等诸多
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故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
过程中发挥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组资料显示,炎
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明显缩
短发热时间,对减轻咳嗽、促进肺部阴影吸收疗效
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门振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
儿科学杂志,2002,l7(8):449-457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6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5.1 171
[3]谢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05,6(1):34-35
[4]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18
[5]王立华,刘莉,陈新,等.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08,46(5):79
(收稿日期:2010-05-18)
(上接第 37页)用的基础上,使用绵萆薢外用治疗
带 状 疱 疹 。 绵 萆 薢 (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为薯蓣科植物,主要产于江西、浙江、
福建等地,性平,味苦,归肾、胃经,具利湿去浊、祛
风通痹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淋病白浊、白带过多、
湿热疮毒、腰膝痹痛等症。实验结果显示:绵萆薢外
用治疗带状疱疹,其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明
显缩短,有效率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本方法药
源广泛、经济实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侠生,廖康煌.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2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144
[3]Helgason S,Petursson G,Gudmundsson S,et al.Prevalence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fter first episode of herpes zoster:prospective
study with long term follow up[J].BMJ, 2000,321:794-796
(收稿日期:2010-03-30)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