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余甘(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余甘子、 油
甘子、 望果等,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
(Phyllanthus)植物 , 是南方亚热带重要的特产果
树, 主要分布在福建、 广东、 云南等省(区); 余甘
果实营养价值丰富, 具有清热解毒、 利咽化痰、 生
津止咳、 抗衰老、 抗癌等多种保健和药用功效[1-3],
深受消费者喜爱。 余甘子维生素 C含量很高, 每
100g果肉中含维生素 C平均 251.9mg, 可与猕猴
桃相媲美[4-5]。 余甘子具有极其丰富的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和其它 12种氨基酸, 还含有多种微量元
素及可提供人体合成许多不同有机物的高比例的还
原单糖[6-7]。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功效已有大量报道[8],
其生物功能主要有酶激活作用、 宏量元素运载作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余甘子
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①
蔡英卿 1,2)②张妙霞 2) 戴聪杰 1,2)黄宝彩 1) 陈洪彬 1,2)
(1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2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高校分子生物学与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泉州 36200)
摘 要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惠安余甘子不同品种、 不同器官中的 Fe、 Zn、 Cu、 Mn、 Ni 5种微量元素的
含量进行测定、 分析与比较。 结果表明: Fe、 Zn、 Cu、 Mn在余甘子各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 其在茎中的含量
一般都高于其他器官, 而 Ni元素在粉甘各器官中仅在幼叶和果核中有检出; 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间 Fe、 Zn、
Cu、 Mn的含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 余甘子 ; 微量元素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类号 S667.9
Measurement of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by the Method of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CAI Yingqing1,2) ZHANG Miaoxia2) DAI Congjie1,2) HUANG Baocai1) CHEN Hongbin1)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2 Higher Educ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medicinal value of Phyllanthus emblica, the contents of five trace
elements about Fe, Zn, Cu, Mn, Ni were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AAS) in different species, different organs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in hui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 Zn, Cu, Mn existed in all the organs of the plant. In the stem there usual contain more Fe, Zn, Cu, Mn
than any other organs. But Ni element were only determined out a little in immature leaf and fruit in
fengan. Also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almost the same among some wild resources and cultivars.
Keywords Phyllanthus emblica ; trace element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①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福建余甘子遗传资源的RAPD分析” (No.JB03230);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
(No.A101)。
收稿日期: 2014-05-28; 责任编辑/兰 莹; 编辑部E-mail: rdnk@163.com。
② 蔡英卿(1962~), 男,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为植物遗传资源与分子生物学; E-mail: 495975790@qq.com。
Vol.34, No.9
2014年9月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第34卷第9期
Sep. 2014
83- -
2014年9月 第34卷第9期热带农业科学
表1 仪器工作条件(燃烧器偏转角均为零)
元素
波长
/nm
光谱带宽
/nm
灯电流
/mA
燃烧器
高度/mm
空气
压力/MPa
空气流量
/(L·min-1)
乙炔流量
/(L·min-1)
Fe 248.3 0.2 3.0 12 0.3 6.5 1.7
Mn 279.5 0.2 3.0 12 0.3 6.5 1.7
Cu 324.7 0.2 3.0 12 0.3 6.5 1.0
Zn 213.9 0.2 3.0 12 0.3 6.5 1.0
Ni 232.0 0.2 3.0 12 0.3 6.5 1.3
用、 核酸代谢作用和参与激素作用等。 微量元素在
人体的健康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寿中均具有重要意
义。 因此对余甘子各品种、 各器官的微量元素含量
进行分析, 对进一步开发利用余甘子药用成分, 促
进本市余甘子生产, 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
样品采自惠安紫山蓝田村, 供试品种为粉甘、
蓝丰、 玻璃甘、 六月白、 秋白、 皇帝甘、 云南余甘
及5个野生余甘子各器官, 采后洗净放于保鲜袋中
备用。
1.1.2试剂与仪器
试剂: 纯Fe粉、 纯Zn粉、 Cu(NO3)2、 Mn(NO3)2·
6H2O、 Ni(NO3)2·6H2O均为优级纯试剂, 硝酸、 盐酸、
高氯酸均为分析纯试剂, 试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仪器: WFX-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瑞
利分析仪器公司); Fe、 Mn、 Cu、 Zn、 Ni元素空心阴
极灯(北京瑞利普光电器件厂); S224S型分析天平(北京
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F30/14-Ⅱ型电热鼓风干燥
箱(南京试验仪器厂); 万用电炉(浙江省上虞宝民仪器设备
厂); 研钵; 烧杯; 容量瓶; 移液管; 滴管等。
1.2方法
1.2.1各元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配制Fe、 Mn、 Cu、 Zn、 Ni、 标准系列溶液,
其中 Fe、 Cu、 Ni标准液的浓度梯度均为 1.0、
2.0、 3.0、 4.0、 5.0mg/L; Mn标准液的浓度梯度为
0.5、 1.0、 1.5、 2.0、 2.5 mg/L; Zn标准液的浓度
梯度为 0.1、 0.2、 0.3、 0.4、 0.5 mg/L。 采用火焰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各微量元素的吸光度[9-10], 根
据测定结果绘制各元素的标准工作曲线。
1.2.2仪器工作条件(见表 1)
1.2.3样品的处理
将洗净的各样品, 用二次蒸馏水漂洗, 放于解
剖盘中, 110℃烘箱烘至全干。 将干燥后的样品研
碎成粉末, 分别称取粉末样品2g放于200mL烧杯
中, 并加入 30 mL HNO3-HClO4(4∶1)混酸, 静置一
段时间, 然后加热消化, 可见有大量红棕色气体生
成, 当溶液蒸至少量时, 液体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浅
黄色, 开始有大量白烟生成, 待白烟冒尽, 样品开
始碳化, 蒸至近干时停止加热。 碳化完全后待烧杯
冷却后再分别加入 8mL1∶ HNO3, 溶解, 得到红
棕色的溶液, 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 加二次蒸馏
水稀释至刻度, 得黄色溶液即为待测原液。 由于样
品中各元素含量差别较大, 并且仪器对不同元素灵
敏度亦不同, 因此在测定时, 要进行相应的稀释。
在测定 Zn、 Mn元素时, 将大部分消化处理的原液
稀释5倍, 少量给予稀释 10倍后进行测定, 其它
元素用原液进行测定。 每个处理 6次重复, 每次
重复3次平行。
1.2.4微量元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N×C×V/M
式中: N-原液稀释倍数
C-测量值(mg/L)
V-样品定容体积(mL)
M-余甘样品干重(g)
2 结果与分析
2.1余甘子不同器官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
本试验对惠安紫山余甘子主栽品种粉甘6个器
官的 Fe、 Zn、 Cu、 Mn、 Ni含量进行测定比较。 结
果见表2。
从表 2可以看出 Fe、 Zn、 Cu、 Mn在粉甘的各
器官中均有存在, Ni仅在其幼叶和果核中少量存
在。 所测的5个元素在各个器官(除芽、 果核外)中的
含量, 均以 Mn元素的含量为最
高, 在各器官中的含量大小顺序
依次为: 茎>根>幼叶>老叶>
种子>果肉>芽>果核, 含量最
大值(茎中 349.947 5μg /g)是最小
值(果核中 9.999 0)的 35倍 ; Fe、
Zn的含量及变化幅度也都较高,
84- -
蔡英卿 等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余甘子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
植株编号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Fe Zn Cu Mn
粉甘1种子 62.4844 37.4906 14.9963 87.4781
粉甘2种子 20.0000 10.0000 12.5000 112.5000
粉甘3种子 82.4959 62.4969 19.9990 149.9925
粉甘4种子 114.9885 37.4963 17.4983 74.9925
粉甘5种子 17.4956 37.4906 19.9950 112.4719
平均值 59.4929 36.9949 16.9977 107.4870
表4 粉甘不同植株间种子中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表2 粉甘品种不同器官Fe、 Zn、 Cu、 Mn、 Ni含量的比较
器官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Fe Zn Cu Mn Ni
茎 64.9903 99.9850 24.9963 349.9475 0.0000
芽 124.9875 49.9950 34.9965 24.9975 0.0000
老叶 114.9943 12.4994 9.9995 149.9925 0.0000
幼叶 79.9680 249.9000 22.4910 174.9300 22.4910
果肉 49.9950 24.9975 9.9990 79.9920 0.0000
果核 57.4943 17.4983 7.4993 9.9990 2.4998
种子 20.0000 10.0000 12.5000 112.5000 0.0000
根 232.5116 62.5031 15.0008 275.0138 0.0000
含量变化顺序为: Fe, 根>芽>老叶>幼叶>茎>果
核>果肉>种子; Zn, 幼叶>茎>根>芽>果肉>果
核>老叶>种子, 含量最大值(幼叶中: 249.9000μg/g)
与最小值(种子中: 10.0000μg/g)的比值为24.99; Cu
含量相对较低, 均在 35μg/g以下。 此外, 还发
现在叶片中 Fe、 Zn、 Cu、 Mn含量均处于较高的水
平, 这可能与它们参与叶片光合作用有关[11]。
2.2余甘子不同植株间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
本试验对粉甘、 蓝丰品种不同植株间果肉、 种
子、 茎中的Fe、 Zn、 Cu、 Mn含量进行测定比较, 结
果见表3~6。
从表 3可以看出 , 5个粉甘植株果肉中 Fe、
Mn、 Zn含量都相对较高, 而Cu的含量则相对较低。
此外, 还发现, 除Fe元素在植株1和植株2之间、
Zn元素在植株4和植株5之间、 Cu元素在植株1、
植株2和植株5两两之间含量相近外, 4个元素在
其余各植株两两之间的含量均存在着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 就种子中同一微量元素含量
的比较而言, 在 5个粉甘植株两两之间 Fe的含量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Zn、 Cu、 Mn3个元素除在个
别植株两两之间的含量相近外, 其余各植株两两之
间的含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表5可以看出, 在5个粉甘植株茎中, 除粉
1和粉2之间 Fe的含量较为相似(约为 65μg/g)、 粉
2和粉5之间Zn的含量几乎相等(约为100μg/g)、 粉
3和粉 4之间 Cu的含量均约为 20μg/g外, 其余
各植株两两之间茎中4个微量元素含量均存在较大
的差异。 此外, 还发现5个植株中所测4个元素的
含量均以Mn元素的含量为最高。
从表6可以看出, 在所测的蓝丰品种两个植株
中的茎和种子及蓝丰2的果肉中Fe、 Zn、 Cu、 Mn含
量大小比较均出现以下规律: Mn>Fe>Zn>Cu。 而
在两个植株之间各器官中除Mn外, Fe、 Zn、 Cu的含
量差异较小, 相差均在 15μg/g以下。 Mn的含量
在两个植株中比较, 果肉中的差别较小, 相差约为
50μg/g; 而在茎和种子中, 则相差130μg/g以上。
表3 粉甘不同植株间果肉中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植株编号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Fe Zn Cu Mn
粉甘1果肉 49.9900 74.9850 9.9980 62.4875
粉甘2果肉 49.9950 24.9975 9.9990 79.9920
粉甘3果肉 44.9910 49.9900 12.4975 34.9930
粉甘4果肉 30.0000 37.5000 15.0000 27.5000
粉甘5果肉 97.4951 37.4981 9.9995 42.4979
平均值 54.4942 44.4941 11.4988 49.4941
表5 粉甘不同植株间茎中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植株编号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Fe Zn Cu Mn
粉甘1茎 64.98 5 74.9775 27.4918 224.9325
粉甘2茎 64.99 3 99.9850 24.9963 349.9475
粉甘3茎 112.4775 62.4875 19.9960 212.4575
粉甘4茎 27.4904 14.9948 19.9930 59.9790
粉甘5茎 95 100.0000 20.0000 250.0000
平均值 72.9877 70.4890 22.4954 219.4633
表6 蓝丰不同植株间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蓝丰1茎 89.9865 62.4906 14.9978 187.4719
蓝丰2茎 100.0000 50.0000 20.0000 325.0000
蓝丰1果肉 44.9888 37.4906 14.9963 37.4906
蓝丰2果肉 34.9878 24.9913 7.4974 87.4694
蓝丰1种子 69.9790 24.9925 17.4948 87.4738
蓝丰2种子 85.0000 25.0000 12.5000 250.0000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85- -
2014年9月 第34卷第9期热带农业科学
表8 不同品种(或单株)间果肉的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粉甘果肉 49.9950 24.9975 9.9990 79.9920
蓝丰果肉 44.9888 37.4906 14.9963 37.4906
六月白果肉 74.9888 24.9963 12.4981 212.4681
平均值 56.6575 29.1615 12.4978 109.9836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表7 不同品种(或单株)间茎的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植株编号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Fe Zn Cu Mn
粉甘茎 64.9903 99.9850 24.9963 349.9475
皇帝甘茎 115.0058 200.0100 12.5006 450.0225
蓝丰茎 89.9865 62.4906 14.9978 187.4719
秋白茎 92.4861 49.9925 37.4944 874.8688
玻璃甘茎 67.4966 24.9988 19.9990 124.9938
六月白茎 69.9825 124.9688 22.4944 1624.5939
云南余甘茎 117.5059 75.0038 20.0010 550.0275
平均值 88.2077 91.0642 21.7834 594.5608
同一粉甘品种、 蓝丰品种不同植株间果肉、 种
子、 茎间微量元素含量出现的这些差异, 可能是采
集来的粉甘所在的栽培地不同或栽培管理措施有所
差异亦或是嫁接时所用的砧木不同引起的。
2.3余甘子不同品种(或单株)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
选用 7个不同的栽培品种(或单株), 对其茎中
Fe、 Zn、 Cu、 Mn含量进行比较, 从中选用 3个有
果的不同栽培品种(或单株)对其果肉、 种子中的Fe、
Zn、 Cu、 Mn含量进行比较, 并选用 4个不同的栽
培品种(或单株), 对其叶中Fe、 Zn、 Cu、 Mn含量进
行比较, 结果见表7~10。
从表7可以看出, 就茎中同一微量元素比较而
言, 余甘子不同品种(或单株)两两之间其含量均存
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 Fe元素含量以云南余甘为最
高(117.5059μg/g), 粉甘为最低(64.9903μg/g), 两者
相差 52.5156μg/g, 其含量大小顺序为: 云南余
甘>皇帝甘>秋白>蓝丰>六月白>玻璃甘>粉
甘; Zn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为: 皇帝甘>六月白>
粉甘>云南余甘>蓝丰>秋白>玻璃甘, 其最大值
(200.0100μg/g)是最小值(24.9988μg/g)的8倍。
此外, 还发现4种微量元素含量在各品种(或单株)
中均以Mn元素为最高, 其含量均在124μg/g以上,
个别品种, 如六月白甚至高达1624.5939μg/g, 而
Cu元素含量在各品种(或单株)中均为最低(38μg/g以下)。
从表 8可以看出, 在所选的 3个栽培品种(或
单株)间果肉中测得的 Fe和 Mn的含量的大小顺序
相同均呈现以下规律: 六月白>粉甘>蓝丰。 而
Cu的含量在3个品种间果肉中的差别不大,变化范
围为9.9990~14.9963μg/g。 在六月白和粉甘果
肉中 Zn的含量相同均约为 25μg/g, 二者与蓝丰
果肉中的Zn含量(37.4906μg/g)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表9可看出, 除Mn外, Fe、 Zn、 Cu在所选
的3个栽培品种(或单株)种子中的含量均呈现以下规
律: 六月白>蓝丰>粉甘, 而Mn的含量变化顺序则
为六月白>粉甘>蓝丰。 可见各个微量元素在不同
品种(或单株)中的含量大小顺序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从表10可看出, Fe、 Mn在各品种(或单株)叶中
的含量都较高, 且在各品种间的含量有一定的差
异。 在皇帝甘和云南余甘叶中的含Zn量和含Cu量
都几乎相等。 但与另两个植株进行比较, 则其 Zn
和Cu的含量又存在着差异。
不同品种同一器官间微量元素含量存在的这些
差异性与相似性可看出, 惠安余甘子资源遗传的一
致性和多样性。
2.4微量元素在余甘子栽培品种(或单株)中的含
量范围分析
不同栽培品种(或单株)间各器官中 Fe、 Zn、 Cu、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粉甘种子 20.0000 10.0000 12.5000 112.5000
蓝丰种子 69.9790 24.9925 17.4948 87.4738
六月白种子 124.4257 95.7121 47.8560 526.4165
平均值 71.4682 43.5682 25.9503 242.1301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表9 不同品种(或单株)间种子的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粉甘叶 114.9943 12.4994 9.9995 149.9925
皇帝甘叶 144.9855 24.9975 7.4993 212.4788
蓝丰叶 142.5000 37.5000 15.0000 225.0000
云南余甘叶 72.4891 24.9963 7.4989 112.4831
平均值 118.7422 24.9983 9.9994 174.9886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表10不同品种(或单株)间叶的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86- -
蔡英卿 等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余甘子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野生1种子 72.4928 24.9975 19.9980 87.4913
野生2种子 42.4958 12.4988 17.4983 137.4863
野生3种子 82.4794 9.9975 17.4956 174.9563
野生4种子 29.9985 37.4981 29.9985 274.9863
野生5种子 12.4963 49.9850 22.4933 174.9475
平均值 47.9926 26.9954 21.4967 169.9735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表14野生资源不同单株间种子中Fe、 Zn、 Cu、 Mn含量的的比较
表11余甘子与一般植物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微量
元素种类
微量元素含量/(μg·g-1)
备注
一般植物含量 余甘子含量
Fe 50~300[12] 49.9950~232.5116正常
Mn 20~500[13] 9.9990~624.5939正常
Cu 5~25[14] 7.4989~47.8560正常
Zn 8~100[15] 10.0000~249.9000正常
Mn含量的比较结果见表11。
Fe元素在植物体中的正常值一般为 50~300
μg/g[12]。 从表2~10可看出, 各栽培品种各器官中
除粉甘种子中的含量(20.0000μg/g)、 蓝丰果肉中的
含量(44.9888μg/g)略低外, 其余各栽培品种各器官
中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49.9950~232.5116μg/g,
均属于正常范围。
Zn为植物必需的元素, 其含量大多为 8~100
μg/g[13], 从表11可看出, 各栽培品种各器官中 Zn
的含量为 10.000 0~249.9000μg/g, 除个别器官
(粉甘幼叶、 皇帝甘茎、 六月白茎)含量略高外其余各余
甘栽培品种各器官中的Zn含量均属正常。
从表11可看出, 各栽培品种各器官中Cu的含
量在7.4989~47.8560μg/g, 其含量存在着一些
相似, 如: 粉甘幼叶、 六月白茎、 六月白芽中的含
量相似都约为 22.5μg/g。 从所测得的值还看出,
余甘子各栽培品种各器官间 Cu的含量除个别几个
(粉甘芽、 六月白种子、 秋白茎)超出正常值外, 其余都
在正常范围5~25μg/g[14]。
大多数植物体内Mn的含量在20~500μg/g[15],
但在不同植物, 不同土壤条件下, 其波动范围较
大。 从表11可看出, Mn元素在各栽培品种各器官
中含量为9.9990~1624.5939μg/g, 大部分品种器
官中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少数(六月白芽、 六月白种
子、 云南余甘茎、 秋白茎)含量与正常范围存在差异, 这
可能与土壤条件有关, 这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2.5野生资源不同单株各器官间 Fe、 Zn、 Cu、
Mn含量的比较
惠安的野生资源相当丰富[16]。 本试验对野生资
源5个单株的茎、 果肉及种子中Fe、 Zn、 Cu、 Mn含
量进行了测定比较, 其结果见表12~14。
从表 12可看出, 就茎中同一微量元素比较而
言, 余甘子野生资源 5个植株两两之间, Fe和 Mn
的含量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 Zn、 Cu元素除在
个别植株间含量相近外(如: Zn仅在野2和野4中的含量
相近, Cu仅在野 2和野 5中的含量相近), 其余各个植株
间都存在着差异。
从表 13可看出, 就果肉中同一微量元素比较
而言, Fe和Mn的含量在余甘子野生资源 5个植株
两两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Zn、 Cu元素除
在野2和野4间含量相近外, 其余各个植株间都存
在着差异。
从表 14可看出, 就种子中同一微量元素比较
而言, 在余甘子野生资源 5个植株两两之间 Fe和
Zn的含量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 Cu元素在野 2
和野3之间含量相近, Mn元素在野3和野5之间含
量差异不大, 其余各个植株间 Cu、 Mn元素的含量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野生1茎 132.5066 250.0125 25.0013 275.0138
野生2茎 52.4974 62.4969 32.4984 287.4856
野生3茎 72.4964 74.9963 34.9983 349.9825
野生4茎 97.5000 62.5000 27.5000 450.0000
野生5茎 62.4813 99.9700 32.4903 499.8500
平均值 83.4963 109.9951 30.4977 297.4664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表12野生资源不同单株间茎中Fe、 Zn、 Cu、 Mn含量的的比较
植株编号
Fe Zn Cu Mn
野生1果肉 82.4918 74.9925 17.4983 64.9935
野生2果肉 49.9825 37.4869 12.4956 59.9790
野生3果肉 44.9910 24.9950 22.4955 112.4775
野生4果肉 60.0000 37.5000 12.5000 45.0000
野生5果肉 42.4979 62.4969 14.9993 74.9963
平均值 55.9926 47.4943 15.9977 71.4893
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
表13野生资源不同单株间果肉中Fe、 Zn、 Cu、 Mn含量的的比较
87- -
2014年9月 第34卷第9期热带农业科学
都存在着差异。
此外还发现, 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之间, 无论
是在果肉、 种子还是在茎中同一微量元素含量分布
均存在着相近的情况, 可见部分野生资源与栽培品
种中的微量元素有着同等的利用价值, 因此野生资
源也应作为重要的育种资源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
3 讨论
3.1余甘子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含量与
分布
对余甘子果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已有文献
报道[17], 但对余甘子其他器官微量元素的研究却罕
见报道。 本试验在国内率先对余甘子果实之外其他
器官的Fe、 Zn、 Cu、 Mn、 Ni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余甘子各器官皆含有一定量的 Fe、 Zn、
Cu、 Mn, 其中 Mn的含量相对较高, 其次是 Fe和
Zn, Cu的含量一般都不高, 而Ni仅在个别器官中
有检出; 余甘子不同器官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
情况不同,同一微量元素在余甘子不同器官中存在
的这些含量差异, 可能是由于余甘子不同器官的生
理功能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 导致余甘子不同
器官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或累积的差异。 这对指导余
甘子在不同物候期科学施肥以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具
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同时发现, 不同余甘子品种间
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体现了
惠安余甘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具有广阔的开发
利用前景。
3.2野生余甘子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在本研究中发现, 部分野生植株与栽培植株之
间各器官中同一微量元素的含量极为接近, 野生资
源也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应该作为重要的余
甘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 从野生余甘子中直接选育
出优良单株或新品种, 也可以利用野生资源作为杂
交育种的亲本材料[18]。
3.3余甘子微量元素与药用价值的关系
余甘子根、 茎、 叶、 花均可入药, 具有清热解
毒、 利咽化痰、 生津止咳、 抗衰老、 抗癌等多种保
健和药用功效。 Zn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参与
40多种金属酶的合成, 与 200多种酶的生物合成
及激活有关。 Zn还与味觉素、 维生素 A的代谢,
与体格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密切关
系[19]。 Mn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 Mn是线粒体
SOD的活性部分, Mn-SOD是体内自由基清除剂[20],
Mn对免疫力降低、 高血压、 肿瘤、 衰老、 肝病等多
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1]。 铜以催化剂形式参
与致癌, 当铜浓度升高时, 铜也以必需金属形式参
与致癌[22]。 笔者研究发现, 余甘子各部位中 Fe、
Zn、 Cu、 Mn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 可能与余甘子
清热解毒、 利咽化痰、 生津止咳、 抗衰老、 抗癌等
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有关, 证明了余甘子作为一种
重要的民间药用植物的科学性, 对于深入研究余甘
子的药用价值及其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Liu X, Zhao M, Wang J,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emblica fruit (Phyllanthus
emblica L.) from six regions in China[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08, 21(3):
219-228.
[2]Liu X, Zhao M, Wu K, et al.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phenolics from emblica
fruit (Phyllanthus emblica L.)[J]. Food Chemistry,
2012, 131(2): 685-690.
[3] Krishnaveni M, Mirunalini S.Chemopreventive effi-
cacy ofPhyllanthus emblica L. (amla) fruit extract
on 7,12-dimethylbenz (a)anthracene induced oral
carcinogenesis-A dose-response study[J]. Environ-
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2, 34(3):
801-810.
[4]林金铨.福建余甘资源与开发利用前景[J].福建农业
科技, 1995(5): 23-24.
[5] Barthaur N N, et al.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em-
blic (Phyllanthus emblica L.) and its potential as a
food source[J] .Scientice Hoticultural, 1991, 47
(1-2): 99-105.
[6]许淼清, 谢进金.余甘子含片的生产工艺研究[J].林
产化工通讯, 2005, 39(3): 33-36.
[7]吴少雄, 周玲仙.余甘果的营养成分研究[J].昆明医
学院学报, 1995, 16(2): 27-28,17.
[8]王学琳, 孙淑萍.生命元素与微量元素[J].微量元素
与健康研究, 2000, 17(3): 77.
[9]李 娇, 王传珊, 孙为民.原子吸收法测量茶叶、 茶树
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J].化学工程师 , 2003, (6):
88- -
蔡英卿 等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余甘子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
26-28.
[10]袁立华, 李谷才, 肖海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百合中的微量元素[J].贵州化工, 2003, 28(4): 31.
[11]莫治雄.茶树微量元素营养研究综述[J].广东茶
叶, 1995(1): 6-14.
[12]袁玉信.微量元素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J].生物学
通报, 1996, 31(4): 4-8.
[13]廖金凤.海南省几种草本植物微量元素的组成[J].
农村生态环境, 1998, 14(4): 24-28.
[14]陆景陵.植物营养学(上册)[M].北京: 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 2003.
[15]曾曙才, 谢正生, 陈北光.几种林木植物体及枯落物
的微量元素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2, 3(2): 58-61.
[16]蔡英卿.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
[J].福建果树, 2000(1): 13-18.
[17]Bhattacharya SK, Bhattacharya A, Sairam K, et al.
Effect of bioactive tannoid principles of emblica
officinalis on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ox-
idative stress in rat heart[J]. Phytomedicine,
2002, 9(2): 171-174.
[18]蔡英卿, 张新文.余甘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J].
三明师专学报, 2000(1): 72-74.
[19]王德生, 张培兰.锌缺乏与健康[J].世界元素医学,
2002, 9(1): 15.
[20]韦安阳, 周春兰.微量元素铜、 铁、 锰、 锗与自由基
[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8(6): 16.
[21]李善吉.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J].广东微量元素科
学, 2001, 8(7): 6.
[22]许世凯.抗衰药物学[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1994: 111.
(上接第68页)
[94]李庆亮. B型烟粉虱为害对烟草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
诱导的防御反应[D].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2009: 7-9.
[95]张金锋, 薛庆中.稻飞虱胁迫对水稻植株内主要保护
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 487
-1 491.
[96]甘仪梅, 曾凡云, 张树珍, 等.甘蔗对螟虫的抗性及
其机制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7):
1 332-1 336.
[97]赖凤香.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安全性评价[D].中国农
业科学院, 2009.
[98]史晓利.转 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效应及
机理研究[D].扬州: 扬州大学, 2007.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