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清香木育苗试验



全 文 :育苗地点
果实直
接点播
种子直
接点播
低温贮
存点播
室温下保
存点播
∑ ×
前卫王家箐 62.6 93.5 94.4 85.3 335.8 84.0
杨家咀龚河头 50.3 95.1 91.2 78.2 314.8 78.2
石河苹果山 67.4 91.8 89.7 71.8 320.7 80.2
∑ 180.3 280.3 275.3 235.3 971.3
× 60.1 93.5 91.8 78.4
表3 不同方法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情况 单位:%
野生清香木育苗试验
李春华
(云南江川县前卫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52600)
摘 要:清香木是前卫镇造林的乡土树种之一,本文结合实际,从采种时间、种子处理进行对照试验,筛选出最佳采种时间为7~8
月份,种子处理最佳低温为2~3℃,同时探索出一套清香木育苗技术,供前卫镇清香木育苗人员参考。
关键词:野生;清香木;育苗;探索
1 树种
清香木,别名:细叶、楷木、香叶子,漆树科、黄连
木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8m,树皮灰色,小枝具
棕色皮孔,幼枝被灰黄色微柔毛。该树种耐干旱瘠薄,
根系发达,抗性强,常生长在石灰山林下以及灌丛中,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清香木树形美观,气味清
香,具有多种食、药用功能,开发前景广阔。
2 育苗技术
2.1 采种
2.1.1采种母树选择。 生长旺盛、干形端直、果实饱
满、无病虫害、结实多的30年以上优良母树为采种树。
2.1.2 采种时间。经在前卫镇赵官村的观察,清香木种
子成熟期为7~8月,与记载的9~10月提前了1~2月,
清香木果实由红色转为兰黑色时采收。
2.1.3 采种方法。采用长耙采种,避免伤害母树,母树下
平铺塑料薄膜、布块等收集抓下的果实。
2.2 种子的处理与贮存保管
2.2.1 种子的处理。采收来的果实去除杂质,用手轻轻
搓去果肉,露出灰黄色种皮为宜,用0.5%的高锰酸钾
或甲基托布津浸泡8h,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后待用。
2.2.2 种子的贮存保管。经过处理的种子,可直接点播
营养袋育苗,不能按时播种的种子,可采取低温贮存保
管,最适宜温度为2~3℃。
2.3 装袋与苗床准备
经翻挖消毒处理的营养土装入10cm×18cm、壁厚
4丝,底部热合线上方1cm打直径1cm孔的塑料袋内,
做成床宽1m,人行道30cm,四龙出海式整齐排列、高
矮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壤填平,利于保墒。
2.4 播种
将苗床袋土浇水,以手捏袋土成团,丢在地面上能
散开时为限,在培养袋中央,用直径1.5cm的竹棍打
2cm深的孔,每孔播入种子1粒,小孔用锯末覆盖。
2.5 苗期管理
播种后进入日常管理,视袋土水分或天气情况,每
天浇水1~2次,保持土湿为宜(阴雨天不需浇水)。播种
后7天开始出苗,一般20天左右苗木出齐,苗木出齐
时清除覆盖的松针,拔除杂草,发现空袋及时补播,从
而进入苗期常规管理。11月中下旬进入霜期,用木桩、
铁丝、草席,建空架防霜棚,防止苗木受冻,采取早揭晚
盖的方法防冻。翌年开春,温度上升,于1月下旬,3月
下旬,分2次追施氮素肥料,用含N46%的尿素,0.5%
的尿素液追施最好。次年6月下旬、7月初,清香木苗
高可达20~70cm,地径0.2~0.4cm时可出圃造林,出圃
时发现根穿袋,可用枝剪剪断穿袋的根系。
3 育苗技术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季节的种子出苗率情况
在清香木果实成熟的4~8月间,分4月、5月、6
月、7月、8月5个采集的种子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由
表2可知,试验地点对苗木出苗率无显著差异,而不同
月份采集的种子对出苗率有极显著差异。
3.2 不同种子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分果实直接点播、种子直接点播、低温贮存点播、
室温下保存点播4个处理进行试验。由表3可知,经过
表1低温贮存保管清香木种子观测
冰箱

温度
/℃
存放
天数
贮存
量/kg
种子的变化
1号 1 30 5 少数种子发黑
2号 2 30 5 种子外观变化不明显
3号 3 30 5 种子外观变化不明显
4号 4 30 5 少量种子长根见杂菌丝
5号 5 30 5约20%种子长根,有霉变腐烂现象,杂菌较多
表2 不同月份采集的种子对出苗率影响 单位:%
育苗地点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
前卫王家箐 32.3 54.6 79.3 94.7 96.7 357.6 71.5
杨家咀龚河头 47.8 47.4 83.5 93.1 91.1 362.9 72.6
石河苹果山 41.6 67.3 91.4 91.4 92.3 384.0 76.8
∑ 121.7 169.3 254.2 279.2 280.1 1104.5
× 40.6 56.4 84.7 93.1 93.4
试验研究 现代园艺 2015年第2期
輥輰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5.03.005
不同方法处理的种子对出苗率影响差异显著,试验地
点对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新鲜果实现播出苗率
在50.3%~67.4%间,达不到规模化苗木生产要求,所以
去除果肉的种子现采现播是清香木育苗的关键技术。
4 结论、建议
4.1 结论
清香木在7~8月份采集成熟果实去除果肉后出苗
率在91.1%以上,能较好地满足规模化营养袋育苗的
需要。用2~3℃低温处理的种子并现采现播的出苗率
相当。因此,考虑次年苗木出圃及造林时机的需要,进
行种子低温处理以延长苗木出圃时间及造林时间。清
香木在红壤土类生长良好,为保证苗木的优质壮苗,进
豫西褐土区芥菜氮磷钾营养配比试验研究
何振贤 1.3,黄光营 2,梅中会 3,刘喜峥 2
(1河南省登封市植保新技术咨询推广中心 452470;2登封市嵩极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登封市农业农村
工作委员会)
摘 要: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豫西褐土区芥菜生长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组合配比
其产量差异较大,以N:P:K=1:0.8:2.5产量最高,为最佳配比,与农民现有施肥习惯的重氮中磷低钾(或无钾)肥料养分比例比较,
重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芥菜;豫西褐土;氮磷钾配比;正交试验
(15-42-0),由武汉中东磷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钾素
化肥为硫酸钾(含K2O 50%),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
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1.3.1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2]。设
氮、磷、钾3个因素,每因素又设3个水平,见表1。
利用正交表L27(33)进行设计,共27个处理[3]。
1.3.2 不同氮、磷、钾元素配比对芥菜产量性状的影响。
试验设 4 个处理:①农民习惯使用的硝酸磷肥
(26-13-0,N﹕P2O5:K2O﹦1﹕0.5﹕0,下同,CK),667m2施
50kg;②667m2施尿素20kg,磷酸二铵12kg,硫酸钾化
肥 10kg,(N﹕P2O5:K2O﹦1﹕0.5﹕0.5);③667m2施尿素
15.3kg,磷酸二铵 26.2kg,硫酸钾化肥 22kg,(N﹕P2O5﹕
K2O﹦1﹕1﹕1);④利用正交试验所选择的最优配比高钾
型复合(1﹕0.8﹕2.5),667m2施尿素14.2kg,磷酸二铵
17.1kg,硫酸钾化肥45kg,(N﹕P2O5:K2O﹦1﹕0.8﹕2.5)。
芥菜,俗称芥疙瘩。在豫西等地已有数百年的栽培
历史,尤其是芥菜加工方法和技术在民间已经久传,已
被列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特殊的口感
和风味,在不少地区一直都是居家生活必备的主要菜
肴之一。由于芥菜属局部地区种植蔬菜,对全国而言,
在蔬菜生产中所占比例很小。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
细致的研究,缺乏先进的栽培技术,更没有标准化的生
产技术规程,产量低,效益不理想,直接制约着芥菜产
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于2012~2014年,在代表此
类土壤的登封市嵩极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
地开展了芥菜氮、磷、钾营养元素配比试验研究,旨在
为指导芥菜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I 材料和方法
I.1 土壤状况
试验地为褐土,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嵩极农
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整地施肥前,取耕层
10~20cm 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分析[1],有机质含量
14g/kg,碱解氮 45mg/kg,速效磷(P2O5)15.2mg,速效钾
(K2O)82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芥菜品种为当地农家品种“狮子头大芥”。供
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46.4%),由山西兰花科技创
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磷素化肥为磷酸二铵
表1 因素和水平
水平
因素(kg/667m2)
氮肥(N) 磷(P2O5) 钾肥(K2O)
1 15(6.9) 30(5.4) 25(12.5)
2 20(9.2) 40(7.2) 35(17.5)
3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纯养分含量
25(11.5) 50(9.0) 45(22.5)
2015年第2期 现代园艺 试验研究
行大规模培育苗木,选择红壤装营养袋培育苗木为宜。
4.2 建议
清香木育苗的最佳培育基质为石灰岩区冲积水稻
红壤土,及最佳培育基质比例为腐殖土60%,黄心土
20%,土杂火土18%,复合肥20%。播种方法以种子直
播为佳。在苗期管理过程中,除苗木常规管理外,特别
注意搭建防霜棚做好苗木防冻。 (收稿:2014-12-04)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科院.云南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社,1985,542-547.
[2]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75-194.
[3]周蛟,张兆国.腰果育苗技术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2001,(1).
[4] 玉溪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 江川土壤 [R], 云南新华印刷厂,
1987,12,22-39.
!!!!!!!!!!!!!!!!!!!!!!!!!!!!!!!!!!!!!!!!!!!!!!
輥輱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5.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