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



全 文 :论著·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Z2010047)
作者简介:刘坤友(1973 ~),男,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通信作者:周艳(1969 ~),研究生,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与质量控制、公共卫生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E-mail:
149024033@ qq. com。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
大肠杆菌外排泵 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坤友1 周 艳2 陈桂生1 刘凤玲1 李 明1
(1 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柳江县 545100,E-mail:Ljrylky@ 163. com;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市 530028)
【摘要】 目的 探讨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 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纸片扩
散法筛选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和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用 1 /2 MIC浓度的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多重耐药菌株,72 h后检测阿莫西林的 MIC;选取苦丁茶和小飞扬
草干预前后的耐药菌株进行荧光实时定量 PCR检测外排泵基因 acrA mRNA的表达。结果 筛选出 3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
菌,苦丁茶或小飞扬草干预后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株的 MIC 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 05);苦丁茶或小飞扬草干预后 acrA
mRNA的表达量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 0. 05)。结论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
制可能是与通过降低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 mRNA的表达量有关。
【关键词】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苦丁茶;小飞扬草;外排泵;acrA基因
【中图分类号】 R 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4304(2016)02-0207-04
DOI:10. 11675 / j. issn. 0253-4304. 2016. 02. 17
Effect of broadleaf holly leaf and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on efflux
pumps acrA gene express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LIU Kun-you1,ZHOU Yan2,CHEN Gui-sheng1,LIU Feng-ling1,LI Ming1
(1 Department of,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ujiang County,Liujiang 545100,China;
2 Department of,Guangx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Nanning 53002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roadleaf holly leaf and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extracts on efflux pumps acrA
gene express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Methods The 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was screened using disk
diffusion test.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of broadleaf holly leaf extracts,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extracts and
amoxicillin for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were detected by tube double dilution method. The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were treated by the extracts of broadleaf holly leaf or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 /2 MIC,and then the MIC of
amoxicillin was detected 72 hours later. The expression of efflux pumps gene acrA mRNA was detected in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before an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broadleaf holly leaf or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esults Three strains of
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were screened. MIC of amoxicillin for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broadleaf holly leaf or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P < 0. 05). The expression of
acrA mRNA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broadleaf holly leaf or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 05). Conclusion Broadleaf holly leaf and 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 can obviously inhibit 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efflux pumps acrA gene in 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Key words】 Escherichia coli,Multidrug-resistance,Broadleaf holly leaf,Thymifolious euphorbia herb,Efflux pumps,acrA gene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大部分血清型是肠
道正常菌群,但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
有致病性,常引起婴儿和幼畜(禽)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大肠杆菌对抗生素
耐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多重耐药率越来越高,这降低
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成本,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一。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在社区及医院中多为散发
病例,治疗较为困难,如有交叉感染可造成暴发流行,对
婴幼儿、免疫缺陷者和老年人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
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细菌
外排泵在多重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苦
丁茶、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株外排泵基因的作
用,从而为逆转耐药、降低多重耐药率提供参考。现报
告如下。
702广西医学 2016 年 2 月第 38 卷第 2 期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标本来源及实验材料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5
月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
部初诊、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腹痛患者 385 例,收
集其粪便,按常规分离、培养大肠植菌,经生物梅里埃公
司-梅里埃中国 VITEK AMS 60 系统鉴定为大肠埃希菌。
本实验所用的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阿莫
西林的标准药敏纸片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
司提供。苦丁茶和小飞扬草、阿莫西林分散片(规格
0. 25 g /片,批号 20130171)购自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
公司。以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 ATCC25922 作质量控制
菌株,由广东省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提供。Trizol 试剂盒
购自上海 Invitrogen 公司;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和 DNase I 购自 Fermentas 公司;2 × SYBR
Green qPCR Mix购自北京庄盟有限公司。PCR上游引物
为 5-GTTCGTCCTCAAGTTAGCG-3,下游引物为 5-GT-
CACCAGCCACTTATCG-3;内参上游引物为 5-ATCAAC-
GACCTGTTAGACG-3,下游引物为 5-ACAGACCAGTT-
GCTTCAG-3,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合成。
1. 2 多重耐药株的筛选 (1)称取 Mueller-Hinton
(M-H)琼脂 38 g、蒸馏水 1 L,高压灭菌后按25 ml /平皿
(直径约 9 mm)进行分装。(2)菌种孵育16 ~ 24 h后,分
别接种于生理盐水试管中,校正浓度至 0. 5 麦氏标准
(相当于 1. 0 × 108 CFU /ml)。(3)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液,
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菌液,然后在 M-H琼脂表面均
匀涂布 3次接种,每次旋转平板60°,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
1圈。(4)将 M-H琼脂平板在室温下干燥 3 ~ 5 min,再用
无菌镊子将药物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置于 35℃恒温箱
内孵育 16 ~ 18 h,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5)药敏
试验用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
订的操作步骤[2],重复操作 3 次,取 3 次的平均值为该
药敏纸片的抑菌直径,青霉素、红霉素药敏纸片抑菌直
径 < 13 mm为耐药,氧氟沙星、四环素药敏纸片抑菌直
径≥12 mm为耐药,阿莫西林纸片抑菌直径 < 10 mm 为
耐药,3 种或 3 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确定为多重耐
药株。
1. 3 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制备 采用煮沸法提取
药液[3 - 4],称取干燥的苦丁茶 50 g,加水过药面浸泡
30 min,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煮,文火煎煮时间第 1 次为
1. 5 h,第 2 次为 40 min,第 3 次为 30 min,分别滤取煮
液,将 3 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 100 ml(相当于 0. 5 g /ml
生药);再取浓缩液 40 ml,文火将其浓缩为 5 ml 浓缩液
(相当于 4. 0 g /ml 生药),灭菌备用。小飞扬草水提物
制备方法同苦丁茶。
1. 4 最低抑菌浓度检测 采用二倍稀释法[2]测定苦丁
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和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
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肉汤培养基
和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液混合配置浓度分别为 2. 0 g /ml、
1. 0 g /ml、0. 5 g /ml、0. 25 g /ml,肉汤培养基和阿莫西林混
合配置浓度分别为 16 μg /ml、32 μg /ml、64 μg /ml、
128 μg /ml,从筛选出来的多重耐药菌中选取 3 株,校正
浓度至 0. 5麦氏标准(相当于 1. 0 × 108 CFU /ml),取多
重耐药菌株菌液 1 μl(相当于 1. 0 × 105 CFU /ml)和含药
液的培养基混合培养 24 h,用棉签取培养液涂布于 M-H
琼脂平板,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根据是否有生长判断
MIC。
1. 5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作用前、后对多重耐药
株的药敏试验 上述检测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的 MIC
即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作用前阿莫西林对多重耐
药菌株的 MIC;将筛选的 3 株多重耐药菌株分别经 1 /2
MIC浓度的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 72 h,方法同
“1. 4”。取诱导培养后的耐药菌株检测阿莫西林的 MIC
即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作用后阿莫西林对多重耐
药菌株和标准菌株的 MIC。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该组
是用培养液诱导标准菌株 ATCC25922,测定阿莫西林对
多重耐药菌株和标准菌株的 MIC。
1. 6 荧光实时定量 PCR检测
1. 6. 1 RNA抽提:按照 R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提
取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取物干预前、后耐药菌株总
RNA。
1. 6. 2 反转录:20. 0 ml 反应体系,在 0. 2 ml PCR 管中
加入 5 ml总 RNA、1 ml引物(0. 2 mg /ml)、5 ml 双蒸水,
70℃温浴 5 min,冰浴 10 s,10 000 r /min离心 1 min,加入
4. 0 ml缓冲液、2. 0 ml 三磷酸脱氧核苷(10 mmol /L)、
1. 0 ml RNA 酶抑制剂(20 U /ml)、2. 0 ml 反转录酶
(10 U /ml),37℃温浴 5 min,42℃温浴 60 min,70℃温浴
10 min,终止反应,将上述溶液 - 20℃保存。
1. 6. 3 荧光定量 PCR 检测:cDNA 样品稀释到 1 /6,反
应体系 20 ml,把 10 ml SYBRGreen qPCR Master Mix、1 ml
上游引物(10 μM)、1 ml 下游引物(10 μM)、7 ml
ddH2O、1 ml cDNA混合配制反应混合液;热循环反应条
件:95℃预变性 2 min,95℃变性 10 s,60℃退火 40 s,共
40 个循环。
1. 6. 4 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 2 -△△CT法[5]
对荧光实时定量 PCR的数据进行相对定量分析,计算公
式为:△CT = CT 目的基因 - CT 内参基因;△△CT =
△CT目的基因 - 对照组目的基因△CT 平均值;采用
2 -△△CT表示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1. 7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ASS 11. 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 t 检
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02 Guangxi Medical Journal,Feb. 2016,Vol. 38,No. 2
2 结 果
2. 1 多重耐药筛选结果 筛选出 3 株多重耐药,均表
现为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阿莫西林耐药,分别命
名为多重耐药菌株 1、2、3。
2. 2 苦丁茶对、小飞扬草水提物对多重耐药的 MIC
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 1、2 的 MIC 均
高于诱导标准菌株 ATCC25922 的 MIC,对多重耐药菌株
3 的 MIC和标准菌株一致。见表 1。
表 1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
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的 MIC(g /ml)
菌株 苦丁茶 小飞扬草
1 1. 0 1. 0
2 1. 0 1. 0
3 1. 0 0. 5
ATCC25922 0. 5 0. 5
2. 3 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前后阿莫西林对多重
耐药菌株的 MIC 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前,以及
阴性对照组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菌株的 MIC 均为
64 μg /ml;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后,对阿莫西林多
重耐药株的 MIC 明显低于干预前(苦丁茶 t = 8. 582,
P <0. 001;小飞扬草 t =9. 376,P <0. 001),见表 2。
表 2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
干预前后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株的 MIC(μg /ml)
菌株
苦丁茶
干预前干预后
小飞扬草
干预前干预后
阴性对照组
1 64 32 64 32 64
2 64 32 64 16 64
3 64 32 64 32 64
ATCC25922 64 32 64 32 64
2. 4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株acrA
mRNA的表达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干预后 acrA mRNA的
表达量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苦丁茶 t =3. 545,P =0. 024;
水飞扬草 t = 3. 102,P = 0. 038),见表 3。
表 3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前后
多重耐药菌株 acrA基因 mRNA的表达(2 -△△CT)
菌株
苦丁茶
干预前 干预后
小飞扬草
干预前 干预后
1 5. 01 1. 77 1. 57 0. 32
2 2. 07 1. 62 2. 18 0. 65
3 3. 66 0. 32 1. 48 0. 57
ATCC25922 1. 00 1. 00 1. 00 1. 00
3 讨 论
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引起的细菌耐药,已成为 21
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元凶之一。实验证实,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抗菌作用较强,被称为植物性抗生
素,如黄连、黄芩、黄柏、板蓝根、夏枯草、连翘、丹皮、虎
杖、贯众等[4]。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细菌、病毒等病
原体不容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
景。有学者认为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菌成
分,研发新的抗菌药物,这可能是解决细菌多重耐药的
新途径[6]。
苦丁茶性味苦甘,具有清热凉血、驱散风热、消除烦
渴、滋养肝肾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热
病烦渴、牙痛目赤等病症。药物化学分析表明,苦丁茶
的抗菌成分主要为咖啡酸甲酯、香草醛、没食子酸、咖啡
酸、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醛、阿魏酸等[7]。有实验证
明,苦丁茶对甲链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
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大肠
杆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灌服苦丁茶水提物能明
显提高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及乙链球菌感染
小鼠的存活率[8]。
小飞扬草味辛、酸,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利
湿止痒、通乳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
痢疾、泄泻、热淋等病证。实验证明,小飞扬草对大肠杆
菌、枯草杆菌、抗幽门螺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 - 10]。
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目前尚无关
于苦丁茶和小飞扬草通过调控外排泵基因抑制或杀灭
大肠杆菌的报告。细菌外排泵是病原微生物将体内的
有毒物质运到细胞外环境的一种跨膜蛋白质,抗生素很
容易诱导细菌外排泵超表达,使细菌在不利环境中生存
繁殖[12]。具有超表达外排泵的菌株还可导致其他抗菌药
物作用靶点的变异,使细菌发生多重耐药,可见细菌外排
泵超表达是形成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大肠杆
菌药物外排泵较多达 37 种[13],其中 AcrAB-TolC 外排泵
是在大肠埃希菌中占绝对优势的外排泵,在大肠杆菌中
广泛存在,其能将抗菌药物、有机溶剂、染料等排出细菌
体外[14]。有实验表明,外排泵被抑制后,细菌可重新恢
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这为研制抗耐药菌药物提供了
新的思路。排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有 3 条途径,一
是干扰外排泵组装,二是阻断外排泵能量来源,三是阻
碍底物通过外排通道[15]。本文结果显示,苦丁茶或小飞
扬草干预后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株的 MIC 明显低于干
预前(P < 0. 05);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干预后 acrA mRNA
的表达量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 0. 05),说明苦丁茶
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
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外排泵 acrA mRNA 表达,促使菌
体内药物外排量减少、储存量增加,从而提高大肠杆菌
对药物的敏感性。这与 Xu 等[13 - 14]的报告结果相符。
不同菌株 acrA mRNA的表达量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菌株
的差异有关,也可能还与外排泵的其他调控基因有关。
902广西医学 2016 年 2 月第 38 卷第 2 期
本实验没有检测大肠杆菌的全部外排泵基因,今后将进
一步增加外排泵基因的研究,为解决大肠杆菌多重耐药
性问题提供更加充实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李 耘,吕 媛,薛 峰,等.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
网(Mohnarin)2011 - 2012 年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报告
[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3):260 - 277.
[2] 马 越,李景云,金少鸿.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
荐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2005 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 182 - 1 184.
[3] 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学实验方法[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2002:911.
[4] 黄衍强,黄宏思,张 莲,等. 6 种中草药抗耐药性大肠杆
菌的抑菌效果[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
368 - 369.
[5] 宋国华,高继萍,王春芳,等. 相对定量 2 -△△CT法分析
Caspase-3 和 Caspase-9 在氟诱导大鼠肾脏中的表达[J].
毒理学杂志,2014,28(4):274 - 278.
[6] 张 民.细菌耐药背景下的中药抗菌作用探析[J].西部
中医药,2013,26(6):122 - 124.
[7] 左文健,陈惠琴,李晓东,等. 苦丁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草药,2011,42(1):18 - 20.
[8] 蔡 鹃,黄敏桃,黄云峰,等. 广西苦丁茶不同活性部位
抑菌活性研究[J].中成药,2014,36(1):198 - 201.
[9] 张 煜,王彦峰,王江涛.五十种广西常用壮药抗幽门螺
杆菌感染的筛选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
(5):66 - 68.
[10]黄衍强,黄干荣,李晓华,等. 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幽门螺
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 医药导报,2013,32(11):
1 407 - 1 409.
[11]刘坤友. 7 种壮药抗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J]. 广
西医学,2012,34(11):1 556,1 563.
[12] Schlisselberg DB,Kler E,Kisluk G,et al. Biofilm formation a-
bility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acrAB mu-
tants[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5,46(4) :456 -459.
[13] Xu B,Li C,Zheng Y,et al.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ffects
ciprofloxacin susceptibility and expression of acrAB-tolC
genes in E. coli ATCC25922[J].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5,8(7) :7 945 - 7 952.
[14]朱莉丽.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外排泵 AcrAB-Tolc 主动外
排机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15]刘忆霜,肖春玲.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4):211 - 216,244.
(收稿日期:2015 - 10 - 18 修回日期:2016 - 01 - 20)
(上接第 200 页)
综上所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流速度以及
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冠心病患者201 TI 心肌
显像 RR的原因。心肌显像 RR现象对提示梗死血管开
通,节段存在存活心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因病例数
有限,本研究对冠心病分级不够详细,存在一定局限性。
关于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对 RR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刘隆忠,梁 宏,胡 平,吴继明,等. 心肌 201TI 断层显
像反向再分布现象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
学影像学杂志,2004,12(4):310 - 311.
[2] 陶寿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1981,9(1):75 - 76.
[3] 向定成,尹吉林,何建新,等.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心电图
及201 TI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特征[J]. 中华核医学
杂志,2005,25(1):10 - 13.
[4] 向定成,尹吉林,龚志华,等. 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血流
灌注降低:反向再分布的机制研究[J]. 中华核医学杂
志,2010,30(5):300 - 303.
[5] 谢振宏.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 TI 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
布机制初探[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6] 彭 静,郭 勇,杨自更,等. 双嘧达莫负荷201 TI 心肌灌
注显像及肺 /心比值测定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6):446 - 449.
[7] 李思进,刘 纯,刘秀杰.关于201 TI 心肌显像反相再分布
的重新认识[J].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1996,20(1):9 - 11.
[8] Ross R,Glomset JA.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is a key event in
the genesis of the lesions of atherosclerosis[J]. Science,
1973,180(4 093) :1 332 - 1 339.
[9] 韩 旭,王高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与内皮素、一氧化
氮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
167 - 168,封 3.
[10]谢振宏,向定成,张金赫,等.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 TI 心
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关系
[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4):263 - 266.
[11] Schillaci O,Tavolozza M,Di Biagio D,et al. Reverse perfu-
sion pattern in myocardial spect with 99mTc-SestaMIBI[J]. J
Med Life,2013,6(3):349 - 354.
[12]贺永明,杨向军. 反向再分布[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33(4):261 - 264.
[13] Pucar D,Munroe J,Holliday L,et al. Reverse Redistribu-
tion Pattern on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from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t Rest and from Subendocardial Is-
chemia[J]. J Nucl Cardiol,2015,22(4) :845 - 848.
(收稿日期:2015 - 09 - 10 修回日期:2015 - 12 - 21)
012 Guangxi Medical Journal,Feb. 2016,Vol. 38,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