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瓯柑研究进展



全 文 : 2015年 第44卷 第2期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瓯 柑 研 究 进 展
金微微,吴振旺,陈功楷,郜爱玲
(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06)
 收稿日期:2014-10-20;修回日期:2014-11-18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121859);温州市科技局项目(N20130013)资助。
作者简介:金微微(1982—),女,博士,讲师,从事果实采后生物学研究。电话:15167446085,E-mail:wwjin2003@163.com
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40526
摘 要 瓯柑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个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浙江和福建,有“浙南传统名
果”的美誉,在古代被朝廷列为贡品。瓯柑果实风味独特,多汁,略有苦味,贮藏性极好,常温下可
贮藏220d;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营养保健价值高。随着人们对保健功能食品的日益关注,传统瓯
柑成为柑桔市场的新宠。综述了瓯柑在选种育种、栽培管理、果实生理、保鲜加工、食疗保健功能
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瓯柑;育种;栽培;采后;黄酮类化合物
  瓯柑(Citrus suavissima Hort.ex Tan-
ak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个种,主要分布在
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瓯江的沿岸,栽培历
史悠久[1]。果实风味独特,多汁、略有苦味,
是浙南传统名果,在古代被朝廷列为贡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政策原因和柑桔市场
的变化,瓯柑生产曾经历了由盛及衰的过
程[2]。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保健功能食
品关注度的提高,瓯柑因良好的食疗作用重
新获得市场认可。目前,瓯柑在浙江的温州、
丽水等地种植分布较广,此外,福建部分地区
也有分布。有关瓯柑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
在选种育种、栽培、采后保鲜与加工、食疗保
健功能等方面。
1 选种育种
瓯柑主要通过芽变选种获得优良新品
种。传统瓯柑含种子较多,每果8~12粒,食
用颇为不便。1980年,“80-1少核瓯柑”选育
成功,每果含种子1~2粒[3]。经过十几年的
努力,传统瓯柑的芽变单株———“无子瓯柑”
选育成功,其遗传性状稳定,于2004年通过
浙江省良种认定[4-5]。在市场上,“无子瓯柑”
因食用方便且风味品质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无子瓯柑”花药自然散发的花粉很少,花粉
量远不及传统瓯柑,且花粉发育在四分体阶
段不正常,导致花粉败育[6-8]。采用高橙、红
柿柑、胡柚、鸡尾葡萄柚、衢桔为父本分别对
瓯柑进行有性杂交育种试验的结果表明,以
传统瓯柑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可产生很多种
子,以“无子瓯柑”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种子极
少或无,“无子瓯柑”还存在雌性不育(胚囊败
育)的问题[9]。继“无子瓯柑”后,2005年另
一瓯柑芽变类型———“青瓯柑”选育成功。
“青瓯柑”的突出特点是比传统瓯柑更耐贮
藏。传统瓯柑于当年11月采收,可贮藏至来
年端午,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的说法,
而“青瓯柑”可再延长贮藏期3个月至来年
“中秋”。“青瓯柑”的树形、花、结果习性、果
实品质与传统瓯柑接近,果实有子,11月采
收,贮藏至来年5月果皮青色转淡,稍变青
黄[10]。通过建立瓯柑EcoR I单酶切S-SAP
标记技术体系,从“青瓯柑”上获得一条S-
SAP特异性条带,证明“青瓯柑”是传统瓯柑
的真实芽变[11]。
2 栽培管理
瓯柑的特征特性及传统栽培技术已较成
熟[12-14]。但随着产业化、规模化水平的提
高,瓯柑的传统栽培管理模式略显粗放。
731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15年 第44卷 第2期
2009年起,由温州市瓯海区林业特产局制定
的《瓯柑优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开始执
行[15]。栽培管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及其耐藏
性均会产生影响。以5年生瓯柑为试材进行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每株树
按N 0.45~0.60kg+K2O 0.45kg+P2O5
0.30kg的标准施肥,果实品质和耐贮藏性
表现均较佳[16]。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混
合肥可显著提高山地瓯柑、海涂瓯柑的果实
品质[17-18]。瓯柑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多种病
虫害侵袭。2011年5月中旬温州和丽水的
瓯柑普遍突发落叶、落果和枯梢现象,严重
者,幼果几乎全部脱落,损失惨重,田间症状
与重庆万州红桔褐斑病极相似,经研究鉴定,
其病原为交链格孢菌 Alternaria alterna-
ta[19]。为脱除黄龙病病原,获得无病毒苗
木,有关瓯柑和无子瓯柑脱毒、快繁技术已见
报道[8,20]。超低温保存是柑桔种质长期保存
所用的新方法,目前,有关瓯柑种质保存的研
究较少,仅有1篇报道[21]。在瓯柑抗性方
面,有研究发现两年生盆栽苗的低温半致死
温度为-8.3℃,其抗寒性比佛手强,比枳和
本地早桔弱;在-4℃低温胁迫下,瓯柑
ERF6和GRAS基因均参与低温胁迫应答,
其中ERF6表达量在36h上升到对照的6
倍,GRAS 表达量在 24h 上升到对照的
1 200倍[22]。
3 果实生理与采后保鲜加工
瓯柑果实耐藏性较好,在常温下可贮藏
220d[23]。来年4—6月,正值我国柑桔鲜果
供应淡季,瓯柑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售价,并深
受消费者喜爱。根据调查,2014年4月上中
旬,瓯柑果实在农贸市场的售价可达14~16
元/kg。柑桔类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
生枯水病[24],该病害也是影响瓯柑果实耐藏
性的重要因素。瓯柑采摘时,呼吸强度远比
温州蜜柑和椪柑低,在采后贮藏初期逐渐下
降,大约30d开始平稳,维持至120d,然后
上升,总体上,瓯柑果皮厚,果肉呼吸强度弱,
代谢缓慢,可能因此而更耐贮藏,果实枯水速
度较慢[23,25]。瓯柑与红桔的果肉,在SOD、
POD酶活性变化趋势、MDA含量和电解质
渗透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即果肉组织衰老进
程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瓯柑枯水速
率比红桔慢[23]。
  科学的采摘方法可以延迟果实采后贮藏
寿命。传统瓯柑采摘时间为11月中下旬,但
摘下来的果实需转色转味,贮藏1个月左右
才能上市。有研究发现,瓯柑推迟采摘可增
大单果质量,提高固酸比,适宜采摘时间为
12月中下旬[26]。瓯柑在采后长期贮藏过程
中容易发生病害进而腐烂。贮藏前期易发生
绿霉病、酸腐病,可使用苯并咪唑、咪唑及联
苯等防腐保鲜剂进行防治,这3种药剂持效
性不长,对贮藏后期易发生的蒂腐病、黑腐病
效果欠佳。经研究,0.5%β-环糊精固载邻苯
基苯酚缓释保鲜剂(β-CD-OPP)可显著减少
贮藏后期果实腐烂,有效降低营养物质的损
失,药剂残留量低,食用安全性高[27]。
  将瓯柑深加工,进行产品链延伸,可为瓯
柑产业发展创造新途径。但近几年瓯柑加工
研究才略有进展。已有瓯柑果酒、酸奶等的
研究报道[28-30]。此外,企业研发的瓯柑茶
饮、果奶、果饮、养生茶、开胃爽口条等保健饮
食已于2012年面世,尚在市场推广体验中。
4 食疗保健功能
瓯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食疗作用,
果皮、果汁和种子中均富含丰富的微量元
素[31]。《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古医书均
对瓯柑药用价值作了记载,清代温州府志《瓯
乘补·物产篇》对其也有记录。过去,瓯柑经
由海路运销北方,在柑桔淡季价位奇高,但京
津一带权贵人士仍趋之若鹜,购买瓯柑以解
鸦片口毒。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医学研究
显示,瓯柑具有降压作用、耐缺氧作用、退热
作用、抗疲劳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能显著增加
冠脉流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瓯柑食疗,
有效率达到70%[32-35]。近年相关医学研究
831
 2015年 第44卷 第2期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仍在进行中,如瓯柑能提高奥美拉唑口服药
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且能延缓血浆对
其的清除作用[36]。
  随着人们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果实生
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研究受到重视。经
分析,瓯柑果皮挥发油成分主要为 L-柠檬
烯,其具有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作用,还可用作
空气清香剂、杀虫剂等[37]。瓯柑茎、叶挥发
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则为瓯柑植株药用价
值的开发提供了参考[38-39]。瓯柑采后果实
抗氧化能力方面的研究表明,总酚含量、类黄
酮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果实抗氧化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果皮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果
肉[40-41]。此外,瓯柑多糖对超氧自由基等活
性氧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42]。黄酮类化合
物对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人体每天需摄
入1~2g黄酮物质[43]。目前在柑桔类果实
中已分离鉴定出6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瓯
柑内含的黄酮物质———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
其果实苦味的主要来源[44]。其中,新橙皮苷
在含量上占优势,在果实各个部位(白皮层、
油胞层、囊衣、汁胞)中的含量均最高,占果实
总黄酮量的60%以上[45]。此外,瓯柑果实中
还鉴定出橙皮苷、枸桔苷、甜橙黄酮、川陈皮
素、桔皮素和5-去甲川陈皮素等多种黄酮类
化合物,其总含量比柠檬、胡柚、纽荷尔脐橙、
椪柑等其他柑桔果实都高,具有抗肿瘤作
用[45]。瓯柑果实中还有黄烷酮、酚酸、柠檬
苦素、辛弗林等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
极强[46-47]。
  尽管目前瓯柑营养功能方面的研究已略
有进展,但与其他柑桔类果实相比,仍较不
足。今后,关于瓯柑果实生物活性物质的研
究仍是一大发展重点。
5 展望
瓯柑是浙南传统名果,具有显著的地域
特色,属于温州地理性标志产品。然而,瓯柑
果实的苦味尚未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再加
上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品牌效应弱,故
而产业发展始终受限制。今后,应从以下方
面做好工作:通过选育外观优良、品质更佳的
瓯柑果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加快和深化功
能活性成分的研究,推动其用于医学临床治
疗;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打响品牌知名度等。
参 考 文 献
[1] 林显荣,徐建国.浙南名果———瓯柑史考[J].中国南
方果树,2005,34(1):22-23
[2] 林 羽.浅谈温州瓯柑栽培历史与发展历程[J].浙江
柑桔,2012,29(4):5-7
[3] 陈其寿,陈 传,邵进洪.80-1少核瓯柑[J].中国柑
桔,1987,16(1):37
[4] 徐象华,斯金平,谢建秋,等.柑桔新品种无子瓯柑的
选育[J].果树学报,2006,23(5):781-782
[5] 徐象华,颜福花,叶荣华,等.瓯柑研究进展[J].浙江
林业科技,2008,28(3):75-79
[6] 曾燕如,张炼炳,斯金平,等.无籽瓯柑无核原因的研
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4):359-362
[7] Hu Z Y,Zhang M,Wen Q G,et al.Abnormal micro-
spore development leads to polen abortion in a seed-
less mutant of ‘Ougan’mandarin(Citrus suavissi-
ma Hort.ex Tanaka)[J].J Amer Soc Hort Sci,2007,
132(6):777-782
[8] 徐象华.无子瓯柑的选育、脱毒及配套栽培技术[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9] 柯甫志,徐建国,聂振朋,等.5个柑桔品种与瓯柑的
杂交效应[J].浙江柑桔,2009,26(3):16-18
[10]周吉敏,许凯光.中秋也可吃到青瓯柑[N].温州日
报,2008-11-28(3)
[11]张绍阳.青瓯柑S-SAP标记与杨梅转录组多态性
cSSRs标记筛选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2]陈秋夏.温州生态园瓯柑栽培模式探讨[J].浙江亚热
带作物通讯,2006,28(2):28-32
[13]高志建,吴振旺.瓯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
江柑桔,2008,25(1):17-20
[14]彭迎春.瓯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果树,2009,
(3):71-72
[15]黄建珍,黄胜华,林显荣.地理标志产品———瓯柑优质
安全生产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9,38(5):31-32
[16]郭秀珠,符建荣,黄品胡,等.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瓯柑
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J].浙江林副特产,2009(2):
5-8
[17]郭秀珠,陈 巍,黄品湖,等.不同施肥措施对山地瓯
柑品质与产量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1):
54-56
[18]郭秀珠,陈 巍,黄品湖,等.有机肥对瓯柑果实品质
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87-89
[19]黄 峰,朱 丽,侯 欣,等.瓯柑褐斑病病原鉴定
[J].浙江农业科学,2012(9):1281-1282
[20]姜 玲,陈泽雄,徐象华,等.瓯柑微芽嫁接脱毒及试
管苗的快速培育技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
26(2):233-236
[21]陈 勇,陈娴婷,王君晖.瓯柑愈伤组织的玻璃化法超
低温保存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4,31(2):
197-201
(下转第150页)
931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15年 第44卷 第2期
5∶1,使产品上市期从目前大部分集中在9
月,调整为9—11月均衡供市。按照市场分
析,重点推广晚熟、特晚熟品种松风本、立冬
本、冬宝9号、晚香、香脆等。
三是培育龙眼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加大
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产业化经营提升特晚
熟龙眼产业,特别是注重培育支柱产业和重
点产品的晚熟龙眼生产基地,形成外联市场、
内联基地、下联农户的大规模、高起点的龙头
企业;并通过延长产业链,统筹安排产前、产
中、产后环节,使产供销各个环节得到协调发
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导
龙眼种植户联系起来,发展专业性合作经济
组织,通过经济组织来提升组织化程度,促进
特晚熟龙眼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
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依靠科技,发展
特晚熟龙眼生产。根据特晚熟龙眼区域带的
农业自然条件和当前生产技术上存在的问
题,开展晚熟龙眼区域带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示范、推广;开展科技协作攻关,主要开展晚
熟龙眼花期和果园气候预测,在准确预报前
提下,进行晚熟龙眼花期调节攻关,减少气象
因子对龙眼产量的不利影响,保证晚熟龙眼
丰产稳产;开展晚熟龙眼留树贮藏研究,在果
实退糖前尽量延长挂果期,推迟上市时间,提
高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肖 田
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

(上接第139页)
[22]叶杰君.柑桔类植物ERF6和GRAS基因的低温胁迫
应答及启动子序列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
学,2013
[23]叶茂宗,陈秋夏,徐加哉,等.瓯柑果实贮藏期间的某
些生理变化及其耐贮性(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36(2):125-127
[24]Sharma R R,Singh R,Saxena S K.Characteristics of
citrus fruits in relation to granulation[J].Sci Hort,
2006,111(1):91-96
[25]夏抗生,陈曼云,叶茂宗.瓯柑和温州蜜柑、椪柑贮藏
期间呼吸强度及理化性质的比较[J].温州师范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86-91
[26]郭秀珠,陈 巍,黄品湖,等.瓯柑不同成熟期的果实
物理性状与品质[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
1529-1530
[27]夏更寿,郭圣荣.β-环糊精邻苯基苯酚包合物对瓯柑
缓释保鲜研究[J].核农学报,2012,26(9):1265-1270
[28]李彦坡,徐 静,王清波,等.瓯柑南瓜果酒的研制
[J].食品与机械,2012(4):217-221
[29]王娜娅,李 燕.瓯柑酸奶稳定剂的研究[J].农产品
加工(创新版),2010(5):67-69
[30]李 燕,郑晓杰,王娜娅,等.瓯柑酸奶的生产工艺
[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11):125-127
[31]王学宝,林 丹,王贤亲,等.微波消解-AAS测定柑
桔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J].光谱实验室,2010,27
(3):966-968
[32]王笑蓉,林显荣.原发性高血压瓯柑食疗前后的脑血
流图分析[J].浙江医学情报,1992(3):34-36
[33]林显荣,赵和平.瓯柑的营养价值与食疗作用[J].浙
江柑桔,2007,24(3):14-16
[34]马 森.瓯柑桔皮和柑桔皮的抗缺氧、抗疲劳作用
[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2):14-16
[35]马 森.瓯柑桔皮和陈皮类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J].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3):9-11
[36]王伟朗,林崇凉,林观样.瓯柑对口服奥美拉唑体内过
程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8):28-29
[37]徐象华,卢 涛,胡旭腾,等.瓯柑果皮挥发油成分的
提取及 GC/MS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
(5):55-58
[38]蔡进章,潘晓军,林观样,等.瓯柑茎挥发性成分的
GC-MS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5):79-80
[39]蔡进章,苏孝共,潘晓军,等.瓯柑叶挥发性成分的
GC-MS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6):99-100
[40]陈 巍,郭秀珠,黄品湖,等.近成熟期和贮藏期瓯柑
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
变化[J].浙江亚热带作物通讯,2009,31(2):5-8
[41]陈 巍,郭秀珠,黄品湖,等.瓯柑果实采后的品质和
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0,
25(4):479-481
[42]吴建章,叶 辉,向 铮,等.瓯柑多糖的提取及其对
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食品科学,2008,29
(5):101-103
[43]Sandhar H K,Kumar B,Prasher S,et al.A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flavonoids[J].
Int Pharm Sci,2011,1(1):25-37
[44]徐 远,张月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瓯柑中的
黄酮苦味成分[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1(1):72-74
[45]张九凯.瓯柑和胡柚果实黄酮类化合物组分鉴定、分
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46]Ye X Q,Chen J C,Liu D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bio-
active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young
mandarin fruits[J].Food Chem,2011,124(4):
1561-1566
[47]Chen X T,Yuan K,Liu H L.Phenolic 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ethanol extracts of Citrus re-
ticulata Blanco cv.Ougan fruit[J].J Food Agric En-
viron,2010,8(2):150-155
(责任编辑:李治飞)
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