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鲜皮的免疫药理学研究——Ⅰ.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



全 文 :2 3 4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P h a r m a e e u t i ca l U n i v e r s i t y
学 报
19 9 2 ; 2 3 ( 4 )
: 2 3 4一 2 3 8
白鲜皮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
王 蓉 徐 强 徐丽华 杭秉茜
(中药药理教研室 )
摘 要 对白鲜皮水提取物的免疫药理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 :对半抗原 p icr yl c h lor ide
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 cP 一DT H )及颗粒抗原羊红细胞 (s R BO 所致的足肠反应 (s R B c 一DT H ) , 白鲜皮在
各抗原攻击后给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攻击前给药则未能抑制两 DT H 。 白鲜皮还 明显地抑制二 甲
苯所致的小鼠耳壳及鸡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践炎症反应 。 此外 ,白鲜皮对于小鼠抗 s R cB 抗体的产生 ,
包括对抗体产生细胞 (P Fc) 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这些结果表明 , 白鲜皮对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 对 D T H 反应的作用表现为对 D T H 反应的效应相 , 其中包括炎症
过程的抑制作用 。
关银词 白鲜皮 ;接触性皮炎 ; 足跳反应 ;细 胞免疫 ; 体液免疫 ; 炎症反应
白鲜皮 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 石公勿-m
n` 由华柳衅 T ur .cZ 的根皮 〔’ 〕。 古籍记载用于
治疗风热疮毒 、 疥癣 、 皮肤痒疹 、 口腔溃疡 、 女
子阴中肿痛等症 z[] ,具有祛风燥湿 、 清热解毒
的功效 。 白鲜皮的这些适应症与现代医学中
的贝切特综合征有类似之处 , 后者系眼 、 口 、
生殖器三联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眼色素层炎 、
口疮和生殖器溃疡等 。 目前认为 , 贝切特综合
征的发病机制多与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s[ `〕 ,免
疫抑制剂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 s[] 。 鉴于 目前
中医临床治疗各种皮肤病及溃疡病时常使用
白鲜皮 ,而有关的药理研究则较少 , 为了探讨
白鲜皮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我们
首先 以迟发型接触性皮炎为指标 , 观察了 白
鲜皮的影响 , 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其他免疫反
应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1
.
1 药品与试剂
白鲜皮 ( C o r te x D i e at m n i , C D ) ( 购自南京
市药材公司 ) ,取药材用 10 倍量的蒸馏 水煮
沸 l h ,过滤 ,滤渣用 10 倍量水继续煮沸 l h ,
过滤 , 合并滤液并在水浴 上 浓缩至干 , 得浸
膏粉末 , 称重 ,收率为 2召% ,实验中所用的白
鲜皮剂量均按该粉末计算 。 氢化泼尼松注射
液 ( I n je e t io P r e d n is o xo n i , P r e d ) (上海第九制药
厂 ) ; 环磷酞 胺 ( e y e l o p h o s ph a m i d u nr , C y ) (上
海第十二制药厂 ) ; 2 , 4 , 6一三硝基氯苯 ( iP c ylr
e h lo r id e
,
P e ) (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 绵羊
红细胞 ( s R B c ) 购 自江宁县卫生防疫站 , 无
菌保存在 A l s e v e r 溶液中 ( 4 C ) 。 R P M x一 6 4 0
培养液 (含 10 0 U / m l 青霉素和 0 . 2 m g / m l 链
霉素 ) ( G i b c o ) 。
1
.
2 动 物
4 ~ 6 周龄 (体重 18 一 2 2 5) 的 昆明种雌
性小鼠 , 由本校动物室及江苏 省实验动物 中
心提供 。
1
.
3 P C 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 P e 一 o T H ) [ 6 ]
取昆明种 小鼠 , 剃去 腹毛 , 涂 1% P c 的
乙醇溶液 1 0 0 川致敏 , 6 d 后用 1% P c 的橄榄
油溶液 30 川涂于右耳两面进行攻击 , 2 h 后
用千分尺测量左右两耳厚度 , 将两耳厚度的
收稿 日期 19 9 2 一 05 一 05
4期 王 蓉等 : 白鲜皮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1 .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 2 35
差作为 D T H 反应的强度 。
1
.
4 纬羊红 细胞 所致 的足 书 反应 ( SR B C -
D T H )
取适 量 含 SR Bc 的 Al es ev r 保存液 , 用
0
.
0 1 M E D T A

g e la t i n v e r on a l b u f f e r ( E D T A
-
G v B )洗 2 次 , 再用含 ca Z + 和 M s Z + 的 G v B , +
洗 3 次 , 灭菌生理盐水洗 2 次 , 并用生理盐水
调制成血球数 为 2 . 5 x 1 0“ /ml 的细胞悬液 ,
在小 鼠左后足环皮下注射该悬液 4 0 闪 致敏 ,
5 天后 ,于右后足拓皮下注射血球数为 2 . s x
1 0 , / m一的 s R B e 悬液进行攻击 , 2 4 h 后 , 用千
分尺测量左 、右足肠的厚度 ,将其厚度差作为
DT H 反应的强度 。
1
.
5 二甲 苯所致炎症反应
在小鼠右耳涂 30 口 的二 甲苯致 炎 , Z h
后 测量两耳的厚度 , 将其厚度差作为反应的
强度 。
1
.
6 鸡蛋清所致的炎症反应
小鼠连续给药 s d 后 , 于右 后足拓皮下
注射 10 %蛋清生理盐水溶液 50 闪 ,左后足拓
注射同样量 的生理盐水作对照 , 4 h 后测量
两足拓的厚度 , 以其厚度差作为反应强度 。
1
.
7 小 鼠脾脏 空斑形 成细胞 ( P F c ) 数及血
中溶血素 ( h e m o l y s sn )水平的测定
取上述经 E D T左 G v B 、 G v B Z十 和 生理 盐
水清冼后的 s RBC ,用灭菌生理盐水或 R P M I -
1 6 40 溶液调配成 1护 / ml 悬浮 液 , 分 别供免
疫及 P CP 测定用 。 每只鼠腹腔注射该 s R B c
的生理盐水悬浮液 0 . Z ml 免疫 。 7 d 和 1 o d
后放血致死 , 分离血清 , 用 于 he m of ys in 的测
定 。 取 出脾脏称重后即置于盛有 5 ml Han ks
液 (含 5%小牛血清 、 s u / m l h e p a r i n ) 的培养
皿中 , 用筛网 ( 2 。。 m es h) 挤压成脾细胞悬液 ,
用于 PcP 测定 。 直接 P F c 数和间接 P F c 数按
cu
n n in hg
a m a n d s z e n b e r s 法 [ 7 ]测定 。 间接 p F c
( 19] 绒一 P F c ) 数测定 时加 入最 终 稀释 倍 数为
20 0 倍的兔抗鼠 gI G (上海实生细胞生物技术
公司 ) ,直接 P F c 数与间接 P F c 数之差即得
犯G 一P F c 数 。 血清中溶血素抗体测定时 , 将
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 ( 1 : 32 ) , 取该稀释血清
l m l ,加 Z x l o日 / m 一的 s RBC O . s m l , 再加入 1
:
10 生理盐水稀释的豚 鼠血清 0 . s ml , 37 `C
温育 30 m in , 然后置 4℃冰箱中 5 m in 终止反
应 , 取 出 , ] 5 0 0 r p m 离心 3 m j n ,取 上清 液 l
m l
, 加都氏液 3 m l , 混匀 ,放置 1 0 m i n , 5 4 0 n m
处测光密度 。 同时 , 另取 0 . 2 5 m l Z x 一。` / m x
S R B C
, 加都氏液 3 · 7 5 m l , 同法测光密度 , 作
为 S RcB 半数溶血吸收值 。 小鼠血清溶血素
抗体含量以样品半数溶血值 ( H sC 。 )表示 。
样品 H e s 。=
样品的吸收值 、 , , 。 、 `亏而合端彬益巍厦 火稀释倍数
1
.
8 统 计
所有数据均经 t一检 验表 示两组 间的差
异 。
2 结 果
2
.
1 对 P C一 D T H 及 S RcB 一 D T H 诱导相的影

从 CP 致敏的前 l d 起连续 6 d 及 s R B c
致敏的当天起连续 s d 经 口 给予 白鲜皮 10
和 20 0 m g / k g , 肌 内注射氢化泼 尼松 10 m s/
k g
,结果如表 1 所示 , 白鲜皮的两 个剂量组对
P c
we
D T H 及 s R B e 一 D T H 均 无 抑 制 作 用 , 10 0
m g / k g 时还有轻微的增强趋势 。 而氢化泼尼
松则显著地抑制 了两 D T H 。
2
.
2 对 P e 一 D T H 及 s R现一 D T H 效应相 的 影

在 p C 及 S R B C 攻击后 0 、 5 、 1 0 及 1 s h 连
续 4 次经 口给予 白鲜皮 1 0 及 20 0 m g / k g , 肌
注氢化泼尼松 10 m g / k g 。结果 , 白鲜皮 10 及
2 0 0 m g / k g 组均显著地抑制了两 D T H 。 氢化
泼尼松显示了更强的抑制作用 (表 2 ) 。
2
.
3 对二甲 苯所致 小 鼠耳壳及蛋清所致小
鼠足肠炎症反应的影响
在涂二 甲苯致炎前 6 h 、 3 h 及致炎同时
连续 3 次经 口给予白鲜皮 1 0 和 20 0 m g / k8 ,
肌注氢化泼尼松 10 m g / k g 。 结果发现 , 白鲜
23 6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23 卷
T ab 1
.
Ef f eCt s of D Cn ad P r d en ot h e如 d u et in oPh 别赌 of P C一 T H On ad SR B C一 D T H n i m i“
P C一D T H SR B C
一D T H
Gr ouP
0 0` e,
m g / k g
E滋r sw e l l i n g
( X 1 0
一 3 m m )
I n拍 bj t i o n
(% )
F o t钾d s w e lil n g
( 又 1 0 一 3 m m )
In h i b i t i o n
( 纬 )
75
C O n t r o l
C D 1 0 0
C D 2 0 0
P t e d 1 0
7 1
.
6士 3 0 . 5 1 )
5 9
.
7士 3 0 . 4
5 9
.
7士 4 0 . 2
3J
.
6士 9 . 6 二
( 16 )
( 15 )
( 1 5 )
( 1 6 )
16
.
6
16
.
6
5 5
.
8
14 2
.
0士 2 3 . 9
1 6 6
.
9土 7 9 . 6
14 4
.
4土 8 1 . 0
9 2
.
7土 4 7 . 8 苗
几1 7 .l .
3 4

7
、 .产 ,` ,产`8ǐ封01了2.、尹`r、了
F地u ser in Pa r e n th 目 , 用 i n d ica r e t h e n u m be r o f a n i m a ls
.
l , : 二土 s , . : P < 0 . 0 5 ; 二 : P < 0 . 0 1
皮 2 0 m g / kg 明显抑制了二 甲苯所致的小鼠 自足拓注射蛋清前 s d 起连续 6 d 经 口给药 ,
耳壳炎症 反应 , 而氢化泼 尼松显 示了更强 的 1 0 m g / kg 和 rP ed 组显著抑制 了蛋清所致炎
抑制作用 。 对于蛋清所致的炎症反应 , 白鲜皮 症 。 但 2 0 m g / k g 时则无抑制作用 (表 3) 。
T a b 2 E f f ec st o f C D a n d P r ed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r Pb a s e o f P C 一 D T H a n d S R B C

D T H i n m i优
P C 一 D T H S R B C一 O T H
G r ou P
D份亡 ,
m s / k g
E a r s w e l l i n g
( X 10 一 3 m m )
I n h i b i t i o n
( % )
F o t四d s w e l l i n s
( 又 10 一 3 m m )
I n h i b i t i o n
(写 )
C O n t r ul
C D 10 0
C O 2 0 0
P r曰 1 0
10 3
.
0士 3 0 . 8 1 )
6 0
.
0土 3 2 . 4 .
4 8
.
3士 19 . 4 二
9
.
4土 10 . 5 . 口
4 1
.
7
5 3
.
1
9 0
.
8
15 4
.
5士 7 2 . 5
7 5
.
0士 5 9 . 9 .
7 4
.
0士 5 9 4 .
5 1
.
5士 4 3 . 1奋 .
( 1 0 )
( 7 )
( 6 )
( 1 0 )
5 1
.
5
5 2
.
1
6 6 7
、.产、了l`Qn吕丹R了气了吸、`、吸、
F堪u r es m P a r e n t h e s e s i n d ica t e t h e n u m be r o f a n 叨 n al s . l ’ : : 土 , , . : P < 0 . 0 5 ; 二 : P < 0 . 0 1
T a b 3
.
E f f忱 ts Of C D 叭 d P r ed o n i n f la m m a t i o n s n` d u c曰 by x y 佳讹 讯 ca r , a n d 勿 e朋 w ih t e i n f o o t饰 d o f m i e e
X y l e n e 一 in d u e de E gs w 址 t e 一 i n d u e目
G r o u P
】〕翻e ,
m g / k g
E a r s w e l l i n g
( X 1 0
一 3 m m )
In h i b i t i o n
( % )
F o o t即 d s w e l l i n s
( 又 10 一 3 m m )
I n h i b i t l o n
( % )
C o n t r o l
C O
C D
P r吧d
1 6 8
.
8士 3 9 . 8 1 ’
10 0 1 5 0
.
0士 4 5 . 6
2 0 0 12 8
.
1士 3 3 . 浦璐
10 7 8 8士 4 6 . 2二
8 7 5土 4 1 . 0 ( 8 )
4 5 0士 2 2 . 0 价 ( 8 )
8 6
.
3士 7 3 . 3 ( 8 )
2 9 4士 3 1 . 0二 ( 10 )
48
.
6
1
.
4
6 6
.
4
F a. u res 认 即 r e n t h~ i
n d ica r e t h
e n u m 比 r o f a n sm a is . ! : 牙士 3 , . : 尸( 0 . 0 5 ; ’ . : l, < 0 . 0 1
2
.
4 对脾脏 中 P F C 数及血 中溶血素水平的
影响
从 S R BC 免疫小鼠前 4 天 起连续 9 天经
口给予 白鲜皮 1 0 0 和 2 0 0 m s / k g , C y 从致 敏
的当天起连续 7 天经 口 给予 10 m g / kg 。 表 4
显示 白鲜皮两剂量对 S R B c 免疫后第 7 天和
第 10 天的脾重量及脾指数均无明显影响 , C y
对脾重及脾指数则有抑制趋势 。 表 5 和 6 分
别表示每脾脏中的 P CF 数和血清对 S R B C 的
半数溶血值 。 白鲜皮 1 0 m g / kg 显著地减少
了第 7 d 的 I s e 一 P cF 、第 1 o d 的 Is M 一和 I s G -
P F e敏 ,对 第 7 d 的 I` M 一 P r e 数也 有减少趋
势 ` . 白鲜皮 2 0 0 m s / k g 对第 7 d 和第 一o d 的
gI M
一和 gI G 一 P F c 均 有显著的减少作用 , 其 强
度与 e y 10 m g / k g 相当 。
T a b 4
.
E f f e e st o f C D a n d C y o n s p le n w e ig h t a d s P l
e e n i n d e x i n m i e e i m m u n i z曰 w i t h S R B C
D留 e
m s / k g
D a y 7 1 、 D a y 10
G r o u P
C O n t r o l
C D
C D
C y
1 0 0
2 0 0
1 0
s P le n w e i g h t ( m g ) s P le e n i n d e x s P l e e n w e igh t ( m g ) s Plce n i n d e x
1 2 7
.
4士 1 6 . 9 4 . 8士 0 . 3 1 5 5 . 3士 3 1 . 6 5 . 2士 1 . 1
1 Z a
.
I士 7 . 1 4 . 6土 0 . 2 1 5 9 . 8士 2 7 . 5 5 . 3士 1 . 0
1 5 1
.
7士 9 . 7 5 . 3士 0 . 3 15 0 . 2士 3 2 . 2 5 . 3土 1. 3
12 1
.
1士 9 . 3 4 . 2士 0 . 6 ’ 1 3 5 . 9士 3 2 . 7 4 . 8土 1 . 1
l ) : a f t e r t h e S R B C im m u n iaz t i o n
.
E a e h d a t u m in d ica
res
x 土 3 oJ 6一 8 爪妙二 P < 0 . 0 5
4期 王 蓉等 :白鲜皮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1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 23 7
, , . , , ~ - -一 - -一一 - -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 —— ~ 一 —4 T a b 5 . E f f eC t o f C D an d C y on th e h e m o l y t i e P F C f o r m a t lon m t址 s P I优 n o f m l c e im m u n红司 w i t h S R B C·D a y 7 1 ) aD y 10N O . 时 Ig M一 P F C l g G 一 P F C N o . o f Ig M一 P F C I叨一 P F C(火 10 3 / s p吮 n ) ( X 10 3 /s p le n )
3 4
.
9土 2 5 . 5 2 )
18
.
0士 1 1 . 5
1 1
.
6士 5 . 5 .
1 2
.
8士 4 . 9 .
38
.
6士 2 3 . 8
9
.
4土 8 . 2 .
12
,
5土 6 . 6 .
12
.
7士 1 1 . 8 .
5
.
1士 2 . 4
2
.
8 士 1 . 3 .
2
.
4士 1 . 4 .
1
.
4士 0 . 6 二
4 4
.
7士 17 . 7
3 8
.
3土 9 . 6
19
.
9 士 7 . 1二
1 9
.
5土 7 . 8 , .
六“
0
ó1ù0
J .i. .且乃`
D冲.UC
l ) : a f te r the s R BC im m
u n比 t ion ; 2 ) : 二土 J ; . p < 0 . 0 5 ; 二 尸< 0 . 0 1
T a b 6
.
E f ce t o f C D an d C y o n se r u m he m o l y s i n i n m ice i m m u n lz 目 w i t h S R B C
G r o u P
D佣 e D a y 7 1 ) aD y l o~
_ _
V O a v 10
m g / k g N
o
.
o f m ice N o
.
o f m i C e
C o n t r o l 16 7
.
8土 3 1 . 42 )
1 4 3
,
7土 19 . 6
12 8
.
9士 2 5 . 3 .
9 2
.
1士 2 0 . 5 ’ 卜
1 52
.
2土 2 8 . 9
1 4 0
.
1士 4 1 . 1
1 0 2
.
5士 38 . 4 .
8 6
.
0土 2 5 . 9 ’
nù0nUO-、且2DyC
l ) : 时 t er t址 S R BC 如m u n以 t i o n ; 2 ) : 牙土 s ; . 尸< 0 . 0 5 ; 势 , 尸 < 0 . 0 1
血清中溶血素水平的测定也得到了类似
的结果 , 白鲜皮 2 0 m g / kg 和 C y 对第 7 d 及
第 10 d 的血中溶血素抗体含量均有显著抑制
作用 , 而白鲜皮 1 0 m g / k g 则有抑制趋势 。
3 讨 论
贝切特综合征是一类难治性疾 患 , 其治
疗需要长时期的免疫抑制疗法 , 包括糖皮质
徽素 、 环磷酞胺等在 内的免疫抑制剂是其常
用的主要药物 。 但是 ,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常
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 。 另一方面 , 自古 以来 ,
中医临床上有应用白鲜皮治疗某些类似 贝切
特综合征病证的记载川 , 如疮毒 、 溃疡等 。 但
现代药理研究中除抗炎 、 抗皮肤真菌作用等
个别报道外 〔 . 〕 , 其作用几乎未以现代科学得
以证明 。 为此 , 本研究首先以 cP 所致的接触
性皮炎为指标观察了白鲜皮的影响 。 结果发
现 , 白鲜皮在 P C 攻击后给药显著地 抑制 了
、协~ , 20 0 m g / k: 时抑制率达到 53 . 1% ,但攻击前给药则未能抑制 cP 一D T H 。 cP 一 D T H 是
一种由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 为了进 一步
脸证其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 我们观察 了对 另
扮种迟发塑 变态 反应模型 S R B C 一 D T H 的 影
响 。 结果证明 , 白鲜皮攻击后给药对 s RcB -
D T H 的抑制率达 50 % 以上 , 同样 , 攻击前给
药未能影响 s RBC 一 D T H 。 这些结果表明 , 白鲜
皮对半抗原和粒子抗原等不同性质抗原所致
的 D T H 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提示其应用于临
床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
患的可能性 。 但其对 D T H 反应的诱导相 , 即
效应细胞 T 二 , 的形成没有 影响 , 其作用主要
是抑制 D T H 反应 的效应相即致 敏 T 淋巴细
胞释放淋巴因子以后的炎症过程 。 有报道闭
指出 , 白鲜皮对 多粘菌素及 角叉菜胶 引起的
大鼠足水肿有抑制作用 , 我们通过二 甲苯及
鸡蛋清两种炎症模型作了探讨 ,结果也证 明 ,
白鲜皮对两种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但
其作用较之对 D T H 反应效应相的抑制作用
为弱 。 由于 D T H 反应的效应相包括 T 淋巴细
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 淋 巴因子对 以巨噬细
胞为 中心的炎症性细胞的作用及炎症性细胞
对组织的作用等多个阶段 ,故白鲜皮对 D T H
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对上述各个阶段作用的
综合结 果 , 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用机制 作进一
步的研究 。
体液免疫试验结果表明 , 白鲜皮对小 鼠
抗 s R B c 抗体 的产生有 明显的 抑制作用 , 其
作用表现在对抗体产生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
2 3 8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2 3卷
的抑制上 , 即白鲜皮对抗体产生细胞的增殖
和功能以及循环抗体的量均有抑制作用 。 必
须强调指出的是 , 与作为阳性对 照的环磷酞
胺不同 , 白鲜皮对脾重量和脾指数均无影响 。
上述结果表 明 , 白鲜皮对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均 有抑制作用 ,对迟 发型变 态反应 的
抑制主要作用在效应相 , 抗炎作用是其机制
之一 。 我们的前文 e[] 已报道另一中药羡黎 ,对
D T H 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 ,它 对 T lyT H细胞
形成的抑制作用与白鲜皮对效应相的作用正
好呈互补形式 。 由于许多研究已揭示 了细胞
性免疫机制在 贝切特综合征发病过程 中的重
要意义 , 可以设想 ,这些药物的综合使用将为
包括贝切特综合征在 内的难治性疾患的治疗
开辟新的途径 。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一 部 ) . 19 9 0 年版 , 北 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化学 _ L业出版社 . 19 9 0 : 91
2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 . 中药 大辞典 (上册 ) . 上海 : 上海 人民
出版社 , 19 7 7 : 7 37
3 R o g e r s R S M i t e h e l l W S a
n d S h o r t e r R G
.
L y m Ph oc y
t o t o x i e i t y
In r e e u r r e n t a Ph t h o u s s t om
a ti t i s
. 月r r h l肠招肠J . 19 7 4 ; 1 0 . :
3 6 1
4 V i e t o r i n o R M N
.
R y a n P , H u gh es G R V a n d H od 邵 o n H J F ·
C e l

m de 谧 t de i m m u n e f u n e t i o n s a n d im m u n e r e g u l a t o r y e e l l s
i n 灰 h e e t ` 5 s y n d r o m e . 〔望自 EI 尹 I阴价 ` 抽侧 , 19 8 2 ; 4 8 : 12 1
5 H a s hi m o t o T
.
eB h e e t
, s d i s ea s e a n d i n f l a m m a t ion
.
aj 和淤脚 J
翔了俪召” “ 血门 , 19 8 1 ; 1 : 3 5 4
6 徐 强 , 赵 红 , 杭秉茜 . 获蔡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 抑制
作用 . 中国 药科 大学学报 , 19 9 1 ; ” ( l ) : 12
7 C u n n in gh a m A J a n d s z
e n be r g A
.
}寸u r r h e r im P r o v e m e n t i n
`h e P场 q u e t e e h n i q u e f o r d e t e c t i n g s i n g l e a n t l l加 x , y f o rm i n g
e e l l s
. 彻切 . .既山四 , 19 6 8 ; 1 4 : 5 5 9
8 曹仁烈 , 孙在原 , 王仲德等 . 中药 水浸剂在试管 内抗 皮肤
真菌的观察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5 7 ; 4 : 28 6
9 台湾中药大 型研 究 计划 取得 进 展 . 中药 药理 与 临 床 ,
19 9 1 ; 7 ( 3 )
: 48
Im m u n o P h a r m a e o l o g i e a l S t u d i e s Q f C o r t e x 及 e t a 才刀了t t
1
.
E f f e e t s o n C e l l u l a r a n d H u m o r a l Im m u n e R e s P o n s e s
W
a n g R o n g
,
X u Q i a n g
,
X u L ih u a
,
H a n g B i n g q i a n
及罕盯£用巴以 of 月油哪以戚恻 of hC ~ 材
d众, 公 材司。
hT
e im m u n o Ph a r m a e o lo s ie a l a c t iv i t i e s o f a q u
e o u s e x t r a e t f r o m C o r t e x D i e ta m n i ( C D ) w
e r e e x a m i n e d
b y u s i n g 2 k i n d s o f d e l a y e d t y pe h y pe r se n s i t i v i t y ( D T H ) m od e l s a n d o t h e r s i n m i e
e
.
T h
e r e b y
,
t h
e a d
-
m i n i s t r a t io n o f C D t o t h e e f f e e t o r Ph a s e o f D T H m a r k e d ly i n h i b i t e d bo t h Pi e r y l e h l o r id
e
( P C )

i n d u e e d
c叩 at c t d e r m a t i t is a n d s h e e P r e d b l o o d c e ll s ( S R B C ) 一 i n d u c e d f o t Pa d r e a e t io n . H o w e v e r . n o i n f lu e n c e
w a s o bse r v
e
d i n t h e m i e e a d m i n is t e r e d w i t h t h e d r u g t o t h e i n d u e t i o n P h a s e o f b o t h t h e D T H s
.
C D a ls o
hs
o w e d a r e m a r k a b l e a n t i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a e t iv it y a g a i n s t x y l e n e

in d u e e d e a r a n d e g g w h it e

i n d u e
e
d f o t
-
aP d e d e m a a n d a s i g n if i ca n t s u PP r e s io n o f th e a n t ib do y P r do u e t io n
,
in e l u d i n g P F C f o r m a t i o n i n s P le e n
a n d h e m o l y s i n le v e l i n s e r u m o f m i e e a g a i n s t S R B C
.
T h e s
e r e s u l t s s u g g e s t th a t C D e o u ld l o w e r b o t h c e l
-
l u la r a n d h u m o r a l im m u n e r e s op n se s
, a n d t h e a n t i

D T H a e t iv it y 15 P r e s e n t e d t h r o u g h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 e f
-
fe e t o r P h ase
o f D T H
,
in e lu d i n g t h e i n f la m m a t o r y P r oc
e骆 ·
K e y w o r ds C o r t e x d i e at m n i ( C D ) ; C o n at e t d
e r m a t i t is ; F o o t P a d r e a e t i o n ; C e l l u la r im m u n i t y ; H u
-
m o r a l im m u n i t y ; I n f la m m a t o r y r e a e t i o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