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取,相同方法处理,用 HPLC 法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微孔滤膜过滤,过滤后的溶液进样) ,
各进三针,记录色谱图,然后分别计算三种药材的 RSD(%)。
6.测定:对三种玉竹供试品用 HPLC 法测定,记录色谱
图,对谱图进行分析。
二、结果
1.三种玉竹供试品系统适用性实验结果:见表 1。
2.精密度实验结果:见图 1 ~ 3,表 2。
3.测定结果:见图 4 ~ 6。
表 1 系统适用性实验结果
n R T RSD(%)
湘玉竹 17 133. 68 2. 98 1. 00 0. 52
关玉竹 52 533. 65 1. 67 1. 04 0. 31
尚志玉竹 22 403. 75 3. 58 1. 25 0. 51
表 2 精密度实验结果
共有峰保留时间
(min)均值
共有峰保留时间
RSD(%)
共有峰峰面积
(me. sec)均值
共有峰峰面积
RSD(%)
湘玉竹 22. 097 3. 13 8297. 76 0. 52
关玉竹 22. 494 0. 14 578. 85 2. 50
尚志玉竹 12. 481 0. 52 73. 62 9. 06
根据三种玉竹的 HPLC 谱图,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
保留时间 11. 425 时,湘玉竹和关玉竹有峰,尚志玉竹无峰,且
湘玉竹峰面积大于关玉竹的峰面积。(2)在保留时间 8. 943
时,湘玉竹和关玉竹有峰,尚志玉竹无峰,且湘玉竹峰面积较
大。(3)在保留时间为 5. 354 时,三种产地玉竹均有峰,湘玉
竹峰面积最大,尚志玉竹峰面积最小。(4)在保留时间 2. 172
时,三个产地玉竹均有峰,且峰面积大小相似。
讨论 玉竹作为一种常用药材,分布范围较广,北到黑龙
江,南至广西。产地不同,其海拔、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生
态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该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在种类和
含量上存在差异。本实验以其主要成分黄酮为研究对象,对
产自 3 个地区的玉竹进行研究,结果与古人所认可的道地产
区基本吻合。因此,自由基清除率这个指标可作为不同产地
玉竹质量分析评价的一个参考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Chen H,Feng R,Guo Y,et al.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 of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in mice and rats. J Ethno-
pharmacol,2001,74(3) :225-2293.
[2] 李尘远,刘艳华,李淑华,等.玉竹提取物 B 对人结肠癌 CL-187
细胞的抑制作用.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1) :40-42.
[3] 李尘远,刘玲,潘兴瑜.玉竹提取物 B 对 Hela 细胞凋亡的影响.
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6) :14-16.
[4] 杨立平.玉竹总苷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10(4) :68-69.
[5] 单颖,潘兴瑜,姜东,等.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实验观察.中国临床
康复,2006,10(3) :79-81.
[6] 彭秧锡,陈启元,钟世安,等.玉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武
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2) :38-40.
(收稿日期:2013-02-18)
白鲜皮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实验
丛欢 郭丽娜 杨莹
【摘要】 目的 利用柱层析在 75%乙醇提取的白鲜皮氯仿层中分离梣酮、β-谷甾醇并验证其活性。
方法 利用柱色谱分离手段分离梣酮、β-谷甾醇,之后用核磁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抑菌环实验验证其活性。
结果 所提取物质谱图与相关文献一致鉴定为梣酮与 β-谷甾醇,梣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的抑制直径为 19. 2、20. 1、16. 9 mm,其抑菌率为 64%、70. 4%、65. 7%。β-谷甾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直径为 7. 6、6. 3、6. 4 mm,其抑菌率为 7. 9%、4. 8%、6. 3%。结论 分离物质为
梣酮与 β-谷甾醇,且梣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白鲜皮; 梣酮; β-谷甾醇; 抑菌活性
作者单位:15000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丛欢) ;161006 齐齐哈尔医学院(郭丽娜、杨莹)
·358·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34 卷第 6 期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3,Vol. 34,No. 6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和狭叶白藓(又名新疆白鲜)的干
燥根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小肠经,是皮肤病的常用中
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
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风湿热痹、黄疽尿赤等症[1],
尤其善于治疗湿疹的风热证和湿热证,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
北、华东及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2-3]。其中梣酮和
β-谷甾醇为白鲜皮中主要物质成分中的两种。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EYEL4 N-1100 旋转蒸发仪(上海爱郎仪器)、
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上海华宇仪器)HP5988A 质谱
仪(美国惠普公司)AM-400 核磁共振仪(瑞士布其公司)、MP-
J3 熔点测定仪(日本岛津公司)、UV-Ⅲ三用紫外分析仪(北
京普析通用)。
2.材料:白鲜皮二氯甲烷层、石油醚 30-60(分析纯)、丙
酮、二氯甲烷、GF 薄层硅胶(254、青岛海洋化工)、柱层析硅
胶(青岛海洋化工) ,10%硫酸乙醇显色剂。
二、方法与结果
1.化学物提取:称取白鲜皮氯仿层药物 380. 2 g,采取湿
法上柱方式进行装柱,以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为洗脱液,
采取梯度洗脱方法,收集馏分共计 236 瓶,根据薄层色谱检
视,合并 3-9 瓶,得油状固体混合物,放置 24 h,沉淀后分离油
层,得固体层 120 g,记为 H1,采用石油醚丙酮系统对 H1 进行
梯度洗脱,收集馏分共计 532 瓶,合并 29 ~ 69 瓶,记为 H2,再
次采用石油醚丙酮系统对 H2 进行梯度洗脱,收集馏分共计
42 瓶,合并 9-37 瓶,挥干有机溶剂得干燥白色晶体,采用石油
醚反复润洗,挥干溶剂后,将样品溶于二氯甲烷中,重结晶后,
得无色棍状结晶,重量为 9 g,记为化合物 1,在 254 nm荧光检
识下有暗斑,经硫酸乙醇显色剂显色后,呈暗绿色斑点。在以
上操作所得 236 瓶馏分中,根据薄层色谱检视,合并 11-14
瓶,溶于二氯甲烷,放置 24 h,重结晶后分离晶体,再次于二氯
甲烷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重量为 4 g,记为化合物 2,在
254 nm荧光检识下有暗斑,经硫酸乙醇显色剂显色后,呈紫
红色斑点。
2.结构鉴定:化合物 1:无色棍状结晶,mp 170 ℃。分子
式:C15H18O2。
1H-NMR(CDCl3)δ:7. 47,7. 44,6. 34(H,Fura) ,
4. 88(1H-8,s) ,2. 13,0. 86(2 × CH3,s)
13 C-NMR(CDCl3)δ:
18. 4(C-1) ,18. 2(C-2) ,31. 6(C-3) ,148. 5(C-4) ,127. 4(C-
5) ,169. 8(C-6) ,83. 4(C-7) ,42. 9(C-8) ,32. 0(C-9) ,20. 3(C-
10) ,120. 6(C-11) ,143. 4(C-12) ,108. 5(C-13) ,139. 7(C-
14)。以上数据与文献[4]报道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梣酮。
化合物 2:白色针状结晶,mp 140 ℃。分子式:C29 H54
O。1H-NMR(CDCl3)具有甾体类化合物普遍特征,
13 C-NMR
(CDCl3)δ:140. 72(s,C-5) ,121. 72(d,C-6) ,71. 80(d,C-3) ,
56. 73(d,C-14) ,55. 79(t,C-17) ,50. 07(d,C-9) ,45. 78(t,C-
4) ,42. 26(s,C-13) ,39. 73(t,C-12) ,37. 21(t,C-1) ,36. 48(s,
C-10) ,36. 12(d,C-20) ,33. 89(s,C-7) ,1. 89(d,C-8) ,31. 86
(t,C-22) ,31. 63(t,C-2) ,29. 69(t,C-24) ,29. 07(d,C-25) ,
28. 23(d,C-16) ,25. 97(t,C-28) ,24. 28(t,C-15) ,23. 0(t,C-
27) ,21. 05(t,C-11) ,19. 82(q,C-26) ,19. 39(q,C-19) ,18. 99
(q,C-27) ,18. 75(q,C-21) ,11. 96(q,C-29) ,11. 84(q,C-18)。
以上数据与文献[5]报道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 β-谷甾醇。
3.抑菌试验:配制 0. 1 mg /ml 梣酮甲醇与 β-谷甾醇
0. 1 mg /ml甲醇溶液,取干净滤纸,用打孔器截取 6 mm直径纸
片,在上述溶液中和甲醇对照溶液中分别浸润 3 片,在 1 小时
之后取出阴干,将其分别放入 3 种含菌培养基中,将培养皿密
封好,放入 37 ℃培养箱中,24 h 后取出,测量抑菌环直径,分
别对三种菌种做 3 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计算抑菌率,结果
见表 1 与表 2。
抑菌率(%)=(样品抑菌环直径 -对照品抑菌环直径 /
样品抑菌环直径)× 100%
表 1 梣酮抑菌率结果
菌种种类
样品抑菌环
(mm)
对照溶液抑菌
(mm)
抑菌率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9. 2 7 64. 0
大肠杆菌 20. 1 6 70. 4
变形杆菌 16. 9 6 65. 7
表 2 β-谷甾醇抑菌率结果
菌种种类
样品抑菌环
(mm)
对照溶液抑菌
(mm)
抑菌率
(%)
金黄色葡萄球菌 7. 6 7 7. 9
大肠杆菌 6. 3 6 4. 8
变形杆菌 6. 4 6 6. 3
讨论 梣酮和 β-谷甾醇是药用白鲜皮中含量多的主要
成分,根据白鲜皮燥湿的特点,故对其进行了抑菌方面的实验
测定,证明梣酮对三种菌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提取工艺
中,根据梣酮和 β-谷甾醇的溶解特点,以非极性溶剂石油醚
对梣酮进行多次润洗纯化,之后溶于二氯甲烷中,降低温度进
行重结晶,从而得到纯化的梣酮和 β-谷甾醇,并通过了核磁
方法的验证。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 版)42.
[2] 陆德铭. 中医外科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9-
138.
[3] 刘阳,关华峰,罗昌铭.白鲜皮汤治疗湿热性疮疡 18 例.河南中
医学院学报,2003,18(5) :56.
[4] Wang F,Xu N 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05,33(10) :1865-
1866.
[5] 陈德昌. 碳谱及其在中草药化学中的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291.
(收稿日期:2013-02-12)
·458·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34 卷第 6 期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3,Vol. 34,No.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