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毒扁豆碱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5例



全 文 :植入术 , 使手术一次成功 , 可以减少病人痛苦及减少组织损
伤 , 降低费用。我院对 2例原发性恶性青光眼 , 即采用此手
术方式 , 术后眼压正常 , 视力明显提高 , 取得较好疗效。
参 阅 文 献
1 杨德旺 , 主编.眼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1.490~ 507.
2 张舒心 , 刘 磊 , 主编.青光眼治疗学.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98.202 ~ 207.
(收稿:2000-08-01)
毒扁豆碱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 5例
詹 奇 彭 健 刘秋庭 汤永红 刘 锋
广州市越秀区红十字会医院 (510180)
  脑血管疾病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 ,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
大疾病之一。而由卒中引起的延髓麻痹和 (或)假性球麻痹
更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 , 治疗上常使临床医师棘手。我们应
用 1/10000 水杨酸毒扁豆碱水剂 (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药剂室制)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者 5 例 , 疗效显
著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2 例 , 女 3 例 , 年龄在 55 ~ 72 岁 , 平均年龄为
63 岁。5 例患者均作了一次以上的头颅 CT 检查。患者 2 例
为脑梗塞 、 3 例为脑出血。其中 2 例于 3 年内 4 次卒中。 5
例患者中 3例临床表现有假性球麻痹 , 2 例为球麻痹。 5 例
均有流涎 、 言语困难 (言语吐词不清 、 带鼻音 、 混合性失语
等)。 4例患者有吞咽困难 、 呛咳 、 1 例患者伸舌不能。 2 例
体检发现有舌肌肌束颤动 、 轻度舌肌萎缩 , 2 例咽反射减
弱 , 4例下颌反射亢进 、 掌颏反射阳性 , 瘫肢出现锥体束
征。2 例有强哭强笑。 5 例患者均在卒中后恢复期口服 1/
10000的水杨酸毒扁豆碱水剂 , 每次 5~ 10 ml , 每 1~ 2 天进
行神经系统检查 , 发现 1周后流涎 、 吞咽困难 、 呛咳等症状
明显改善。 1 例混合性失语转为运动性失语 , 4 例言语困难
也显著缓解。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为了观察水杨酸毒扁豆碱治疗球麻痹的疗效 , 我们同时
也对3 例运动神经元疾病累及延髓所支配的肌肉麻痹的患者
同时行对比研究 , 结果发现 3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口服该
药2 ~ 4周 , 症状无改善 , 提示水杨酸毒扁豆碱对卒中后球
麻痹有效 , 而对运动神经元疾病无效。
典型病例:男性 , 70 岁 , 退休干部。因言语不清 、 四
肢无力 3年伴吞咽困难 1 月 , 由心血管内科转入神经内科。
患者于 3年前因 “脑梗死” 入院 , 经治疗好转后出院 , 遗留
言语不清 、 流涎 、 四肢麻木 、 无力。曾间断服用心痛定 、 脑
益嗪等药物。1 周前因胸闷 、 气促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缓
解 , 但仍有言语不清 、 吞咽困难 、 呛咳和四肢无力等症状遂
转入神经内科。转科时体查:神清 、 吐词不清晰 , 带鼻音 、
左侧鼻唇沟变浅 , 示齿口角右歪 , 伸舌不能 , 舌肌轻度萎
缩 , 可见细小肌束颤动 , 双咽反射减弱 , 四肢肌张力不高 ,
肌力 4级 , 双掌颏反射阳性 , 下颌反射亢进 , 双侧病理征阴
性。头颅 CT 示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右基底节区脑梗
塞;脑萎缩” 。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塞 (右基底节区 、 脑
干);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入
我科后曾先后用心痛定 、 刺五加 、 素高捷疗 、 胞二磷胆碱等
药物治疗 2周 , 患者四肢肌力渐恢复 , 仍有吐词不清 、 说话
带鼻音 、 流涎不止 、 吞咽困难 (每餐进食约 1 两半流食需 1
h 以上时间)。后开始用 1/ 10000 的水杨酸毒扁豆碱 5 ml , 每
日 3 次 , 3 天后增至 10 ml , 每日 3次 , 患者 1 周后吞咽困难
明显好转 (进食时间明显缩短), 能食半流食或米饭类食物 ,
流涎明显减少 (仅在说话时出现)。用药 1 个月后试停药 2
天 , 即原有症状又出现 , 服药后症状又很快缓解。
典型病例 2:女性 , 60 岁 , 退休工人。因右侧肢体活动
障碍 3 年 , 加重伴失语 1 周入院。患者于 1989 年因突发右
侧肢体无力在我院住院治疗 , 诊断为脑出血 (右基底节区)。
右侧肢体肌力完全恢复后出院。1991 年先后 2 次再发 , 均表
现为右侧肢体无力 , 住院治疗好转。 1周前因再次出现右侧
肢体无力 、 失语 、 大小便失禁入院。入院时体查:T:37℃,
P:84 次/分 , R:22 次/分 , BP:24/12 kPa。内科检查除肺
部呼吸音增粗 、 心叩界向左下移位外 , 余检查正常 。专科检
查:浅昏迷 , 呼之不应 , 压眶反应左存在 、 右消失 , 双眼内
左注视 , 水平眼头反射阳性。瞳孔等大 (3 mm), 对光反应
存在 , 右鼻唇沟浅 、 口角左歪 、 伸舌不能 , 右侧肢体张力
低 、 肌力 0 级。左侧肢体强刺激有逃避动作 , 双侧巴彬斯基
征阳性。头颅 CT 示 “左额 、 顶 、 颞叶大面积脑梗塞 , 右基
底节区腔隙性梗塞” 。入院诊断:脑梗塞 (大块梗塞型);高
血压病 Ⅲ期:肺部感染。 入院后曾先后用抗生素抗感染 ,
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 同时应用素高捷疗 、 胞二磷胆碱等
改善脑功能的药物综合治疗约 1 月 , 仍遗有混合性失语 , 不
能张口 、 伸舌不能 、 吞咽困难 、 呛咳等症状 , 考虑有假性球
麻痹存在。故开始应用 1/10000 的水杨酸毒扁豆碱水剂 10
ml , 每日 3次鼻饲 , 并同时静脉输液支持疗法。 1 周后患者
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 拔出鼻饲管 , 能伸舌 (伸舌偏右), 无
呛咳 , 每餐能进食 1 ~ 2 两半流食物 , 连服 1 月后吞咽困难
症状消失。
2 讨 论
毒扁豆碱系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 属氨基甲酸酯
类[ 1] 。它能抑制胆碱酯酶 , 特别是乙酰胆碱酯酶 , 使体内神
经末梢释放的或从体外输入的乙酰胆碱免遭破坏 , 从而使神
经末梢的乙酰胆碱浓度增高 , 产生拟胆碱作用或增强乙酰胆
碱本身的作用。此药口服易吸收 , 较易通过血脑屏障[ 2] 。利
用毒扁豆碱这一作用原理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有报道 , 如
国内在 1983 年及 1986 年就有人报道用毒扁豆碱来治疗遗传
性共济失调引起的球麻痹 , 疗效显著 , 并提出该药的治疗是
补充性而非本质性。
本组病例卒中后有球麻痹症状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亦支持
·51·广 州 医 药 2000年第 31卷第 6期
之。
为什么毒扁豆碱可治疗球麻痹。目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方法证明 , 在脑干内脏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的内脏运动核
以及副交感核的神经元 、 泌延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均有胆碱能
神经元存在 。而这些核团均是口咽部肌肉运动的初级中枢。
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 边缘系统 、 基底前脑部纹状体及大脑皮
质也存在大量的胆碱能纤维联系[ 1] 。由此可推测脑卒中后脑
干 、 大脑皮层或基底节的损伤 , 可能导致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的数量减少或功能被抑制 , 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毒
扁豆碱能抑制胆碱酯酶特别是乙酰胆碱酯酶 , 使相应的神经
末梢乙酰胆碱浓度增高 , 从而获得补充性作用。
应用毒扁豆碱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能使吞咽困难 、 呛咳
明显减轻 、 语言较前有力。而我们应用该药治疗卒中后延髓
麻痹或假性球麻痹也有同样明显疗效 , 推测两者 , 最终影响
的环节可能相近。
水杨酸毒扁豆碱口服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球麻痹或假
性球麻痹 、 简便 、 价廉 、 疗效显著 , 副作用轻微。但必须强
调掌握其浓度和剂量。在最初应用时 , 我们采用的药物浓度
为 1/ 1000的水杨酸毒扁豆碱 , 再经稀释后口服。但偶有病
人未经稀释直接服用 , 出现呕吐 、 腹泻等副作用。故我们将
浓度配制成 1/ 10000。为避免副作用出现 , 宜从小剂量开始 ,
逐渐增加 , , 究竟多大剂量为最大剂量 , 因无动物实验资料 ,
且个例少 , 需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许绍芬 , 主编.神经生物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
社 , 1990.47 ~ 68.
2 刘焯霖 .神经遗传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66~ 67.
(收稿:2000-06-15)
155例颜面皮肤癌的修复方法分析
赵欣欣1 张 刚2 梁 杰2 汤少明2 金玉丹2 王绥江2
1.广州铁路中心医院美容科 (510080);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科 (524001)
  摘 要 目的:探讨颜面皮肤癌的修复特点。方法:总结分析 155 例颜面皮肤癌发病特点及修复方式。结果:颜面
特有的形态功能决定了皮肤癌修复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切除缝合是最安全 、 创伤最小 、 外观效果最好的手术方法:皮瓣
适用于肿瘤面积较大 、 侵及深部组织的病变;游离植皮适用于肿瘤面积大 , 无合适皮瓣修复者。结论:颜面皮肤癌修复
方法的选择顺序依次为切除缝合 、 皮瓣修复 、 游离植皮。
关键词 颜面 皮肤癌 修复
  皮肤癌好发于暴露部位 , 头面部约占 70%~ 90%, 好发
年龄为 50岁以上[ 1]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 1990 ~ 1999 年治疗
老年颜面皮肤癌 155例 , 重点对其修复问题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 、 年龄分布:155 例中男 91例 , 女 64 例 , 男女之比
为1.42∶1。年龄 40~ 86岁 , 平均 61.32 岁。其中 40 ~ 50 岁
12 例 (7.74%), 50 ~ 60岁 29 例 (18.71%), 61~ 70 岁 55例
(35.48%), 71 ~ 80 岁 47 例 (30.32%), 80 岁以上 12 例
(7.74%)。
1.2 病变部位分布:睑眶区 39 例 , 鼻及鼻旁区 31 例。耳
腮区 20例 , 颧颞区 35 例 , 额部 12 例 , 颊颏区18例。
1.3 病理类型分布:155 例中 , 鳞状细胞癌 75 例 , 占
48.39%, 基底细胞癌 69 例 , 占 44.51%, 皮肤附件癌 11 例 ,
占7.09%(其中毛囊上皮癌 3 例 , 汗腺癌 2 例 、 皮脂腺癌 2
例 、 睑板腺癌 4例。
1.4 病变范围与病程:155 例中病灶<1 cm 32 例 , 占
20.64%, 面积 1~ 5 cm 91 例 , 占 58.71%例 , 面积 6 ~ 10 cm
32 例 , 占 20.64%。
发病至第 1次就诊时间 , 最短 2 月 , 最长 20 年 , 平均:
鳞状细胞癌 1.5年 , 基底细胞癌 3 年。
1.5 淋巴结转移:共 24 例 , 占 15.48%, 其中 16 例原发病
灶位于睑眦部 (包括鳞状细胞癌 8例 , 基底细胞癌 2 例 , 睑
板腺癌 4 例 , 汗腺癌 2 例), 另 8 例分别位于额部 、 颞部 、
鼻翼部及耳前 , 均为鳞状细胞癌 , 20 例转移至腮腺及颈部
淋巴结 , 4 例转移至颌下及颈部淋巴结。
1.6 合并心肺疾患:155 例中合并慢支 , 肺气肿或肺部感染
31 例 (20.00%), 合并心电图异常 43例 (27.74%), 高血压
16 例 (10.32%), 同时合并心肺疾患 20例 (12.90%)。
1.7 修复方式:切除缝合 45 例 , 占 29.03%, 局部皮瓣 40
例 , 占 25.81%, 邻位皮瓣 33 例 , 占有 21.29% (其中颞浅
动脉额支岛状皮瓣 10 例 , 鼻唇沟皮瓣 14 例), 游离植皮 25
例 , 占 16.13%。
1.8 修复效果:50 例切除缝合均Ⅰ期愈合 , 77 例皮瓣修复
中 66 例全部成活 , 7例远端有部分坏死 , 经换药后愈合。28
例游离植皮中 , 5例有小面积 (<1 cm)皮片坏死 , 经换药
后愈合。
1.9 随访:获随访121 例 , 失访 22例 (按死亡计), 随访率
78%, 按生存率直接法计算 , 鳞状细胞癌 (含皮肤附件癌)
5年生存率 82% (48/66), 基底细胞癌 5 年生存率 93.75%
(51/55), 总 5年生存率81.8%。获随访者死亡 12 例 (鳞状
细胞癌 8 例 , 皮脂腺癌 2 例 , 睑板腺癌 2 例), 其中 8 例位
于眼睑 , 2 例位于鼻翼 , 2 例位于腮腺 , 死亡时间分别在术
后 3 月~ 3年内。
2 讨 论
颜面皮肤癌的修复有其特殊之处。由于颜面为五官聚集
处 , 故在手术修复时 , 除考虑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外 , 仍需考
·52· 广 州 医 药 2000年第 31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