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鹿藿的抑菌实验研究



全 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at Prod ResDev 2006 , 18:435-437
文章编号:1001-6880(2006)03-0435-03
 
 
 收稿日期:2005-03-14   接受日期:2005-06-06
 基金项目:湖北省计生委资助项目(JS2003-01)
*通讯作者 E-mail:clxiong951@sina.com
中药鹿藿的抑菌实验研究
徐惠敏 ,胡 廉 ,熊承良*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 , 武汉 430030)
摘 要:研究发现中药鹿藿在体外可瞬间抑制人类精子的运动。为了研究中药鹿藿的抑菌作用 ,本实验对几种
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 , 发现鹿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淋病奈瑟氏菌和大肠
杆菌有抑制作用 ,并可抑制常见耐药菌株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折合生药为 31.25 mg/mL , 大肠杆菌
的MIC 250 mg/mL, 淋球菌的MIC 为 31.25 mg/mL。结果表明中药鹿藿在能有效抑制精子运动的浓度可以抑制
某些男 、女性生殖道常见细菌的生长。
关键词:鹿藿;抑菌实验;生殖道;精子运动
中图分类号:R284.2;O621.29 文献标识码:A
The Bacteriostatic Test of Rhynchosla volubilis Lour
XU Hui-min ,HU Lian ,XIONG Cheng-liang*
(Family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 Tongji Medical College ,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uhan 430030 , China)
Abstract:We have found that 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will suppress the motility of human sperm in virto aggressively at other
experiment.In further information of its bacteriostatic action , the bacteriostatic test was done in experimentation with several
bacteria including their resistant strains , which is common to find from the genital tract of both genders.It was found that Rhyn-
chosia volubilis Lour is very effective agent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 Neisseria gonorrhoeae , Escherichia coli , and it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ir resistant strain.The MIC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31.25 mg/mL, Escherichia coli is 250 mg /mL ,
Neisseria gonorrhoeae is 31.25 mg/mL.
Key words: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bacteriostatic test;genital tract;the motility of spermatozoa
  中药鹿藿是避孕经验方中的一位主药 ,原用于
女性避孕 。实验发现鹿藿可以在瞬间抑制人类精子
的运动 ,有效抑精浓度每 mL 精液需用量折合生药
0.4 g 。为进一步了解鹿藿对男女性生殖道常见致
病菌的作用 ,我们研究了鹿藿对白色念珠球菌 、淋球
菌以及生殖道感染时的最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和其最低抑菌浓度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鹿藿又名野绿豆 、痰切豆 ,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鉴定为藤类豆科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干
燥根。鹿藿粉碎 ,8倍水浸泡 30 min ,煮沸 1.5 h ,重
复一次 ,合并提取液 ,过滤 、浓缩为 2 g/mL 水提取
液 。12000 r×10 min离心除渣 ,1 mol NaOH 调整 pH
7.2 ,高压灭菌 0.05 kPa 15 min ,4 ℃保存。
1.1.2 菌种
选取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金
黄色葡萄球菌(SA)标准株(ATCC29213)、大肠埃希
氏杆菌标准株(ATCC29522);白色假丝念珠球菌标
准株(ATCC10231)。临床分离的 SA 耐药菌株(耐青
霉素 、氨苄青霉素 、环丙沙星)2株;耐氨苄青霉素 、
庆大霉素大肠杆菌 1株;耐药淋病奈瑟氏菌(GC)5
株 ,其中一株耐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四环素 、菌必治
和环丙沙星 、阿奇霉素 、大观霉素中度敏感;白色念
珠球菌 1株;GC 标准株(ATCC49226),由协和医院皮
肤科提供。
1.1.3 培养基
肉汤培养基 、LB培养基 、GC 分离培养基(淋病
奈瑟氏菌基础培养基 ,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品公司 ,
pH 7.4)125 ℃,0.15 kPa高压灭菌 20min ,沙保罗培
养基110 ℃,0.05 kPa ,灭菌 15 min。
1.2 实验方法:测量最低抑菌浓度(MIC)
1.2.1 细菌悬液的制备:SA 、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
肉汤和 LB培养基中 ,37 ℃摇菌 5 ~ 6 h;白色念珠菌
挑取一个菌落 ,加入 1 mL沙保罗培养基 ,混匀后 35
℃摇菌 18 h;淋球菌临用前挑取数个菌落用 MH 肉
汤稀释 ,麦氏比浊仪(DENSIMAT , Bio-Merieux 公司)
调整试管内菌液浓度为 0.5 麦氏比浊度 ,相当于 5
×107 , 8集落形成数(CFU)/mL 的含菌量 ,1:10 稀释
备用 ,15 min内接种 。
1.2.2 纸片琼脂扩散法(K-B 法)测定细菌的药物
敏感性
1.2.2.1 抗菌药物纸片的准备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四环素 、菌必治 、环丙沙
星 、阿奇霉素 、大观霉素纸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
制品公司)。
含中药纸片的制备[ 1] :新华定性滤纸 ,用打孔机
打成直径约为 6mm的纸片 ,每张纸片可吸水10μL。
纸片经高压灭菌 ,烤干后采用逐片滴加的方法 ,使每
片纸含药量折合生药 4 mg 。真空低温干燥 , 4 ℃冰
箱密封储存。
1.2.2.2 菌液接种
用专用培养基倾注平皿 ,接种菌浓度为 0.5 麦
氏浊度 。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 ,在管内壁蘸去多余
的菌液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 3次 ,每次旋转
平板 120度 ,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 。平板室温
下干燥 3 ~ 5 min 后用无菌镊子将纸片紧贴在琼脂
表面。倒置在37 ℃恒温培养箱培养 18 ~ 24 h 。
1.2.3 试管稀释法
1.2.3.1 含中药培养基的制作
排列无菌试管 13只 ,第 1 ~ 10号管内含药液浓
度倍量稀释 ,浓度分别为每 mL 含生药 2000 , 1000 ,
500 ,250 ,125 ,62.5 , 31.25 ,15.63 ,7.81 ,3.91 mg/mL ,
第 11和第 12号管内为无菌培养基 ,第 13号管内加
入抗菌水 2 mL(1:1000倍稀释 EH-101 ,FLORA CO.
LTD , Japan),作为阳性对照。
1.2.3.2 菌液接种
除第 11 号管外 , 每管内接种菌液(分别接种
SA 、大肠杆菌)100 μL , 37 ℃恒温摇床震荡 18 ~ 24 h
观察结果。
1.2.3 琼脂稀释法
1.2.3.1 含中药培养基的制备[ 2]
选用直径为 6 cm 的玻璃平皿 12个按照下表添
加培养基 ,每个平皿内共计添加 10 mL 液体。
1.2.3.2 菌液接种
用微量加样器接种 ,每个平皿接种4个点 ,每点
间距2 cm。每个接种点接种 2μL稀释好的菌液 ,形
成一个直径为 5 ~ 8μm 的小液滴 ,最终接种菌量约
每个接种点含 104 个菌 。放置 10 min ,待菌液干后
倒置放入 37 ℃恒温培养箱培养 20 ~ 24 h(淋球菌在
含有5 ~ 10%的 CO2密闭烛缸中培养),观察结果 。
表 1 琼脂稀释法配方表
Table 1 The compounding of agar dilution
管号 S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培养基Medium (mL)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纯水Aqua pura(mL) 5 0 2.5 3.75 4.37 4.69 4.84 4.92 4.96 4.98 4.99 5
中药液 TCM liquor(mL) 0 5 2.5 1.25 0.63 0.31 0.16 0.08 0.04 0.02 0.01 0
含药浓度 Concentration 0 1000 500 250 125 62.5 31.25 15.63 7.81 3.91 1.95 0
稀释倍数 Dilution 0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0
  注:含药浓度按照每mL药液内含 mg生药计算。
2 结果
2.1 KB法测药物敏感性
白色念珠球菌:所有药物均耐药;SA:标准株药
物敏感 ,8943及 9290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环丙沙星
耐药;大肠杆菌:标准株药物敏感 , e-coli253 氨苄青
霉素耐药;GC:标准株药物敏感;除白色念珠球菌外
所有菌株对中药鹿藿均敏感。
2.2 MIC测定
表 2 不同菌的MIC(生药μg/ mL)
Table 2 MIC of different strains(μg/mL)
菌种
Bacterial strain
试管稀释法
Toube dilution method
琼脂稀释法
Agar dilution method
金葡菌 SA 31.25~ 62.5 31.25
大肠杆菌 E coli 125~ 250 250
淋球菌 GC - 31.25
43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ol.18
3 讨论
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是目前困扰育龄人口的
一大问题 ,如急 、慢性前列腺炎 、各种阴道炎 、宫颈糜
烂等。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是女性较常见的生
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证实
BV可增加对滴虫 、沙眼衣原体的易感性 ,患慢性宫
颈炎和子宫内膜炎的患病率增高 ,并可能与绒毛膜
羊膜炎 、胎膜早破 、早产 、产后子宫内膜炎 、性传播疾
病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 。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 ,在慢性前列腺炎[ 3-5]和 BV[ 6]中大肠杆菌
感染占 35.9%以上 , SA 感染占 8%,是男女性泌尿
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优势菌群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
道耐药菌株的耐药谱增广 ,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比
例明显增高。有些耐药菌株对现有的一线抗生素不
敏感 ,甚至对一些新药也不敏感。
中药鹿藿最早记录见于《神农本草经》 ,但是此
药物在东汉年代曾经失传 ,直至李时珍年代《本草纲
目》始有记载 ,认为鹿藿无毒 ,其嫩芽可供食用 ,对其
药用功效并无详细记载[ 7] 。鹿藿性辛 、苦 、平 ,有消
积散结 、消肿止痛 、舒筋活络的功效[ 8] 。
实验研究表明 ,清热解毒类中草药有很好的抑
制细菌 、病毒繁殖的作用 ,可以抑制细菌 、病毒的糖 、
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合成;中和毒性代谢产物;提高
巨噬细胞 、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
力[ 9-11] 。本实验显示 ,中药鹿藿对大肠杆菌和 SA 的
MIC分别为 250 mg/mL 和 31.25 mg/mL。通过对耐
药菌株的抑菌实验证实 ,其抑菌作用相似 ,与已知的
抗生素无交叉耐药反应 。GC 的抑菌试验证明 , 其
MIC为 31.25 mg/mL生药浓度;对广谱耐药的GC 菌
株的MIC为 31.25 ~ 62.5 mg/mL。再次证实了该药
物的高效抑菌作用。
此外 ,我们在对中药鹿藿的抗生育作用研究中
发现 ,鹿藿水煎剂可抑制人类精子的运动。当其浓
度折合生药在 400 mg/mL 精液时 ,可在 1 ~ 3 min 内
使人精子失活。而在此浓度时可以完全抑制大肠杆
菌 、SA和 GC及其耐药菌株的的生长 。
中药鹿藿既可以抑制精子的运动 ,又可以预防
男女性生殖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它的进一步研
究和开发可能为计划生育用药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
参考文献
1  Zhan Y(战宇), Ning ZX(宁正祥).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Xihuang herb extract.Sci Tech Food Ind (食品工业科
技), 2003 , 24(10):61-63.
2  Yu SR(俞树荣), Zhang ZR(张卓然).Microbiology and Lab-
oratory Analyse Technology(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Guang-
dong:Guangdong People s Publishing House , 1983.396-401.
3  Qi HM(齐慧敏), Li G(李耘),Wang J(王进), et al.Surveil-
la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na
(2000~ 2001).Chin J Neph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 , 20:
8-14.
4  Zhao ZF(赵志芳), Guo JF(郭继芳), Li ZD(李珍大).The
frequency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illus in the
infection of urinary system.Shanghai J Lab med(上海医学检
验杂志), 1995 , 10(2):90-91.
5  Takahashi S , Riley DE , Krieger JN.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to quinolones in Escherichia coli after
prolonged administration of ciprofloxacin in patients with pro-
statitis.World J Urol , 2003 , 21:100-104.
6  Wang LH(王临虹), Zhao GL(赵更力), Zhou min(周敏), et
al.Study on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bacterial
vaginosis in married women in citys.Chinese J Reprod Health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 , 14:144-147.
7  Ye XH(叶晓环), Lu R(卢锐),Huang WG(黄卫国).The
derivation of 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in Compendium of Ma-
teria Medica.Primary J Chinese Materia Med (基层中药杂
志), 1999 , 13(4):54.
8  No author available , Compendium of Chinese TCM(全国中草
药汇编).Beijing:People 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 1975.
527.
9  Lu FG(卢芳国),Zhu YW(朱应武), Tian DF(田道法).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ti-bacteral effects of twelve Chi-
nese medicinal formules in vivo.J TCM Univ Hunan(湖南中
医学院学报), 2004 , 24(4):9-11 .
10 Lin D(林丹), Zhao GL(赵国玲), Liu JJ(刘佳佳).Extrac-
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Flos Lonicerae and their bacte-
riostatic test.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 , 15:436-437.
11 Zhao BZ(赵宝珍), Li ZX(李仲兴),Wang XH(王秀华), 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fiv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on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Chinese J Infect Cont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4 , 3:211-212 .
437Vol.18 徐惠敏等:中药鹿藿的抑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