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46卷第11期
2007年11月
农 药
AGROCHEMICALS
Vol. 46, No. 11
Nov. 2007
砂生槐总碱水乳剂及微乳剂农药的研制
张 璐,李红玉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
摘要:为了制备砂生槐生物碱乳剂和微乳剂农药,筛选了不同溶剂和助溶剂系统,考察了亲脂性总碱在不同
溶剂系统下的增溶作用。 在乳剂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绘制生物碱原油-混合表面活性剂-水的拟三元相图,
筛选出助表面活性剂乙醇,当Km值(助乳化剂和乳化剂的质量比值)为1∶1时有较大微乳区形成。 所形成的微
乳经过测定是O/W型微乳性质稳定,浊点在57 ℃。 通过论文数据可以指导配置不同质量浓度的砂生槐生物碱
乳剂和微乳剂农药。
关键词:亲水亲油性平衡值(HLB值);表面活性剂;水乳剂;微乳剂;拟三元相图;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TQ4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07)11-0746-03
Emulsion and Microemulison for Total Alkaloid of Sophora moorcroftiana
ZHANG Lu, LI Hong-yu
(Life Sciences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aim of our work was to design a emulison and microemulison formulation of total alkaloid. Several types
of solvent and assistant solvent were tested. The solubility increment of total alkaloid in different solvent system was
studied. The co-surfactant ethanol was selected by drawing up pseudotertiary pahse diagram for oil-surfactant-water
base on the emulsion research. There is a large microemulsion area when surfactant and ethanol in a 1:1 ratio. The
microemulison formulation was determined as a form of oil-in-water microemulsion and the cloud point was at 57 ºC.
These experiment data can be used to prepare pesticide microemulisons of total alkaloi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Key words: HLB value; surfactant; emulsion; microemulsion; pseudotertiary phase diagram; alkaloid
收稿日期:2006-12-01,修返日期:2007-02-09
作者简介:张璐(1983-),男,硕士,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 E-mail :zhang2005@st.lzu.edu.cn。
通讯作者:李红玉。 E-mail :lihy@lzu.edu.cn。
植物源杀虫剂有高效、低毒、无污染、不使害虫产
生抗药性等特点[1]。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
(Well.) Berth.ex Baker]又名“西藏狼牙刺”、“刺柴”,
豆科槐属[2],分布于西藏波密、林芝、米林、拉萨、山南
及日喀则诸县,为西藏高原特有植物种。 其蕴涵的生物
碱,作为杀虫植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但是由于亲脂
性总碱的难溶性质,建立合适的溶液体系对其进行增溶
成为应用砂生槐生物碱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水乳剂作为
常用的原药载体,首先摸索了基本配方,在砂生槐生物
碱水乳剂配置成功后,又进一步进行了砂生槐生物碱微
乳配方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种固体原药分散的半透明体
系,初步的实验表明其是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无污染
微乳剂型。 本研究对今后砂生槐生物碱农药的应用以及
其它难溶有效成分的乳油和微乳农药的制备都具有较大
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砂生槐总碱(纯度大于90%);苯、甲苯、二甲苯、环
己酮、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二甲亚砜、
95%乙醇(均为A.R.,天津市光复化工研究所) ;去离子水(自
制) ;标准硬水;乳化剂A(Tween 80),乳化剂B(Span 80)。
1.2 溶剂和助溶剂选择方法
根据砂生槐总碱杀虫的致死质量浓度以及极易溶于二
甲亚砜的性质[3],配制的原药质量浓度为350 g/L,以此质
量浓度来测定当助溶剂是二甲亚砜时,溶剂苯、甲苯、二
甲苯、环己酮、乙酸乙酯、甲醇对总碱的溶解度、热储和
冷储的稳定性。
1.3 乳化剂的选择
用乳化剂A(HLB=15.0)及乳化剂B(HLB=4.3)配成HLB
值为6.0、8.0、9.0、9.6、9.8、10、10.2、10.4、10.5、11、12、
14等12种混合型乳化剂,分别加入10 mL总碱的甲苯溶液,
然后按照梯度加入不同HLB值的乳化剂1 mL,剧烈摇动后,
加入等体积蒸馏水,在磁力搅拌器摇动下使其成为乳液。
1.4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采用加速离心后测其吸光值变化的方法测定乳液的
稳定性[4],选择3 000 r/min离心10 min。 在510 nm的波长
下测定,稀释倍数调整吸光度值在0.3~0.7为佳。 分别取
离心前和离心后的分散油滴50 mL,定容于10 mL测定吸
科技与开发-
第11期 747
式中:KE为稳定性参数
A0为离心前乳剂稀释液中一定波长下的吸收度
At为离心t时间后乳剂稀释液在相应波长下的吸收度
1.5 相图的绘制
将乳化剂和助剂按比例进行复配,助剂选择乙醇和正
丁醇,质量比Km值为2∶1、3∶1、4∶1。 采用滴定法[5]绘制
相图,固定拟三元相图的3个顶点,总碱的油溶液(O),表
面活性剂(S),水(W)。 将原药与混合的表面活性剂按比
例进行复配,质量比为9∶1、2∶8、3∶7、4∶6、5∶5、
6∶4、7∶3、8∶2、9∶1。 在25 ℃恒温的条件下,搅拌并
微量滴加去离子水,用偏光镜观察至透明的微乳形成。
记录临界点水加入量,按水、表面活性剂、油相在临界点
的质量分数,在伪三元相图中绘制曲线确定微乳区。 ME
表示O/W型微乳区,L表示乳剂区。
1.6 微乳及其类型鉴别
采用离心法[6]:3000 r/min离心10 min,观察其是否分
层及是否维持澄明,如仍维持澄明可判为微乳;染色法[7]
是利用油溶性染料苏丹红和水溶性染料亚甲兰在微乳中红
色或蓝色的扩散快慢来判断微乳的类型,若红色扩散快于
蓝色则为W/O型微乳;反之为O/W型微乳。
1.7 微乳剂稳定性测试
参照GB/T 1603-20 1方法进行,稀释200倍,微乳剂
试样用标准硬水稀释,在容量瓶中30 ℃定容,静置1 h,
在此期间观察微乳剂乳液稳定情况,如无结晶或浮油、
沉油析出,亦未出现悬浮物或变混浊,则认为乳液稳定
性合格[7]。
1.8 微乳剂浊点的测定
将配好的微乳剂放入恒温的水浴箱中,在室温下以
2 ℃/min的速度升温,当微乳剂由透明变混浊时,即以
此时的温度为浊点初值。 在粗测值附近每升高l ℃,恒
温30 min,以刚出现混浊时的温度为浊点。 重复3次,取
平均值,即为微乳剂的浊点[8]。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剂系统的确定
溶剂选择要求对总碱有较好的溶解性,溶剂和助溶剂
之间不反应,不分层,不影响原药的有效成分。 而其中
助溶剂又能起到渗透、展布、利于原药发挥作用的功能,
结果见表1。
表1 溶剂的选择
编号 溶剂 溶解性
热储 冷储 与二甲亚砜混合的
稳定性 稳定性 稳定性
1 苯 难溶 - - -
2 甲苯 部分溶解 中 良 透明
3 二甲苯 难溶 - - -
4 环己酮 易溶 中 中 混浊
5 乙酸乙脂 难溶 - - -
6 甲醇 溶解 差 中 透明
注:冷热稳定性实验参照了WHO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由表1可见,甲苯和助溶剂二甲亚砜的溶剂助溶剂组
合最合适。 在以二甲亚砜为助溶剂时,亲脂性的总碱在
甲苯中溶解度大大增加并且在热储和冷储实验中都有较好
的稳定性。 经过反复实验选择了甲苯与二甲亚砜体积比
为4∶1的溶剂系统,能最大限度溶解总碱,而所用的助溶
剂最少。
2.2 最适乳化剂的选择
根据公式:
光度值。 根据公式算出乳液的稳定性参数(KE)。
图1 HLB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HLB值,选择了乳化剂A占53%乳化剂B占47%
的复配比例,在总碱v(原油)∶v(水)∶v(乳化剂)=4∶5∶1
时呈均匀的乳浊液,3 000 r/min离心15 min不分层。
2.3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选择了表面活性剂A和表面活性剂B复配后,再与助表
面活性剂乙醇和正丁醇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中比较发
现,在所选择的Km值范围内,加入正丁醇后形成的微乳区
都远小于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的时候。 当助表面活性剂为
乙醇、Km值为1∶1和2∶1时形成微乳区最大,见图2。 而
当A0-At >0(或A0-At<0)时,分散相油滴上浮(或下
沉),乳剂不稳定;当A0-At =0,即A0=A时,分散相基本
不变化,乳剂稳定。 即KE值越小,说明分散油滴在离心
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的越少,此乳剂越稳定。 则以稳定
性参数KE和乳化剂的HLB值为坐标,以测定的各值为点画
出一峰形曲线,该曲线最高点对应的HLB值,即最适HLB
值,结果见图1。
张 璐,等: 砂生槐总碱水乳剂及微乳剂农药的研制
748 第46卷农 药 AGROCHEMICALS
面膜的流动性并且调节HLB值,促进微乳液的形成。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有助于界面张力的降低、增加界
图2 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不同Km值下的拟三元相图
2.4 微乳剂各组分比例的确定
由相图微乳区形成的大小确定了复配比例为Km=1∶1
和Km=2∶1,出现了多种配比符合要求的情况,通过计算
各相图的边界点质量浓度,绘制乳化剂/原药、水/原药的
比例图,确定了乳化剂用量最少,乳化效果最好的微乳体
系配方[9]。 结果见图3。
图3 乳化剂/原药、水/原药的比例关系图
在原药油溶液中砂生槐生物总碱含量为70 g/L时,根据
比例关系图,混合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乙醇质量比是1∶1,
原药油溶液、混合乳化剂(包含助乳化剂)、水各组分比例
为:原油含量在5%~9%、乳化剂含量在40%~42%、水的
含量在50%~53%。 依据比例配置的微乳,经3 000 r/min离
心10 min后溶液未分层,染色法判定其为O/W型微乳。 经
稳定性测试未出现混浊,性质稳定。 浊点测试在57 ℃时
出现混浊。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砂生槐总碱水乳剂和微乳的配方实验,系统地研
究了在配置砂生槐水乳剂和微乳剂时溶剂、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的选择;通过拟三元相图的绘
制,确定了配方比例,并探讨了剂型的稳定性,其数据对
进一步优化配方可起指导作用。
实验表明砂生槐亲脂性总碱单独在苯、甲苯和二甲苯
中溶解度不高,但与二甲亚砜混合应用时能较好的溶解亲
脂性总碱。 在HLB值为10时,复配的乳化剂A和B能使砂
生槐总碱的甲苯-二甲亚砜溶液系统稳定的乳化,该乳
剂在稀释100倍后可直接施用,其中当总碱质量浓度在
3 500 mg/L时,以相同质量浓度甲苯/二甲亚砜溶液做空白
测定其药效,施药3 d后的减退率在86%以上,而拒食率在
80%左右。 在选用乳化剂A和乳化剂B时用乙醇作为助表
面活性剂能获得较大的微乳区,采用复合的表面活性剂能
对乳化效果应该有一些提高,但是根据相图并不象预期那
么明显,但在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乙醇以后,减少了凝胶区
的形成,使微乳区增大,并提高了该配方的浊点温度。
配制成的砂生槐总碱微乳外观呈黄色透明,经标准硬水稀
释200倍以后不分层,无原油析出性质稳定,原药分散更
均匀,无残留,轻微表面活性剂气味。
(下转第754页)
754 第46卷农 药 AGROCHEMICALS
积)之间,越接近3说明空隙越多,内部结构越崎岖,越容
易发生吸附。 接近2则相反。
表2 树脂的分形维数
树脂 NK分维 相关系数 FHH分维 相关系数
1 3.570 0.9515 2.8183 0.8632
2 3.242 0.9702 2.8275 0.8828
3 3.374 0.9698 2.8885 0.8012
4 3.526 0.9674 2.8361 0.8765
5 3.154 0.9875 2.7704 0.9578
6 3.682 0.9633 2.8595 0.8546
2.3 分维与吸附量的关系
图3 吸附量与分形维数D的趋势图
由图3中可以看出,Qe基本上随着NK维数的增大而接
近线性增加,而和FHH维数变化没有一致的趋势。 可能与
FHH法对大孔树脂分维计算不适用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
孔道结构与FHH公式适用范围不吻合,造成一定的误差。
大孔树脂内表面的不规整性主要是由组成大孔树脂的微胶
团表面的不规整性引起的,当标度尺寸与微胶团的尺寸相
近或更大时大孔树脂不再具有分形结构。
分维D的定义是 ,即以不同尺子r衡
量某物体时,个数与所用尺度的-D次方成正比。 在树脂吸
附阿维菌素这一模型中,将阿维菌素分子视作半径为r的小
球。 发生吸附就是把树脂的孔道表面用小球盖上,N(r)是
球的个数的最小值。 则树脂的表面积可表示为
。 r一定时,因为树脂的分维大
于2,增大D就相当于增大在此尺度上的S,从而Qe也增大。
3 结论
大孔交联聚苯乙烯的外表面具有分形结构,其分形维
数可利用FHH法和NK法从树脂孔道的等温吸附数据算
出,较吻合N K模型。
树脂对阿维菌素的吸附量随着NK维数的增加而增
加,用分形理论分析树脂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PFEIFER P, AVNIR D. Chemistry in Noninteger Dimensions
Between Two and Three: I Fractal Theory of Heterogeneous
Surfaces[J]. J Chem Phys, 1983, 79(7): 3558-3561.
[2]KINOSHITA M, HARADA M, SATO Y, et al. Fractal-like
Behavior of a Mass Transport Process[J]. Aiche J, 1997, 43(9):
2187-2193.
[3]BOURGEOOIS F S, LYMAN G T.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Fine Coal Filter Microstructure[J]. Chem Eng
Sci, 1997, 52(7): 1151-1162.
[4]徐满才, 史作清, 张煜, 等. 大孔交联聚苯乙烯的分形结构研
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0, 16(5): 385-391.
[5]徐满才, 史作清, 许名成, 等. 大孔交联聚苯乙烯分形结构的
图像分析法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0, 16(6): 481-487.
[6]PFEIFER P, WU Y J, COLE M W, et al. Multilayer Adsorp-
tion on a Fractally Rough Surface[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9, 62(17): 1997-2000.
[7]NEIMARK A V. Calculating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s of
Adsorbents[J]. 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1, 7(4):
210-219.
责任编辑:赵平
参考文献:
[1]GRAINGE M, AHMED S. Handbook of Plants with Pest Con-
trol Propertie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88.
[2]马兴铭, 李红玉, 尹少甫, 等. 砂生槐种子生物碱诱导SGC-7901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中成药, 2004, 26(8): 654-657.
[3]马兴铭, 李红玉, 王波, 等. 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及杀虫活
性的测定[J]. 中国生物防治, 2005, 32(5): 23-29.
[4]马萍, 苏德森. 离心分光光度法测定乳剂的稳定性[J]. 药学实
践杂志, 2001, 19(1): 23-24.
[5]王晓黎. 微乳给药系统(I ID水包油型微乳的基础研究)(硕士
论文)[D]. 上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2001.
[6]陆彬, 张正全. 用三角相图法研究药用微乳的形成条件[J]. 药
学学报, 2001, 36(1): 58-62.
[7]陈福良, 田慧琴, 王仪, 等. 农药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研究[J]. 农
药学学报, 2005, 7(1): 63-68.
[8]宋芳, 王险, 江树人, 等. 不同影响因子对微乳剂浊点的影响[J].
农药, 2005, 44(10): 460-461, 474.
[9]夏茹, 吴彬, 张岭. 三氟氯氰菊酷微乳剂的相图研究[J]. 农药,
2005, 44(2): 56-58.
责任编辑:夏彩云
(上接第748页)